APP下载

“三社联动”下打造社区最后一公里

2024-12-31陆湘周莹阮嘉艺戴昕刘一键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17期
关键词:三社联动

摘"要:近年来,社区食堂开始逐步发展,笔者通过对徐州市社区食堂进行调查和研究,发现政府、企业以及社会力量三方虽然在其发展过程中都有参与,但彼此间的合作远没有达到1+1+1gt;3的效果。目前,社区食堂存在着管理体系尚未发展成熟、企业输血式发展入不敷出等问题,难以实现长效发展。因此,必须要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理念,从社区食堂参与主体出发,从协同治理入手,实现“三社联动”,逐步摆脱发展的桎梏。

关键词:社区食堂;发展桎梏;长效发展;三社联动

中图分类号:F27"""""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26

1"背景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人口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老人的饮食问题一直是当今社会所关注的焦点。上班族、宝妈以及学生等群体的饮食问题也同样严峻,而社区食堂的存在可以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饮食矛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人民至上,增进民生福祉。而社区食堂的建设就能有效提高人民的生活品质。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方针,徐州市开始陆续开办社区食堂,但经营状况始终不尽如人意,目前已有多家食堂面临倒闭。社区食堂如何开展创新性的运营模式,兼顾公益与盈利,实现长效经营,从而增进民生福祉,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1"徐州市社区食堂现状

徐州市政府紧跟中央指导,大力推广试点,按照“政府主导、社会主办、市场运作”的原则,建设社区食堂。2023年又将市场化推动老年助餐服务列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重点项目”和“市为民办实事项目”。为了进一步了解徐州市各区县社区食堂的经营现状,笔者走访了多家社区食堂,主要针对食堂运营现状对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访谈。

1.1"泉山区

泉山区建成7家老年中央厨房。其中,泰山街道的康居小区属于老小区,老年人占居民比例较高。小区内的老年中央厨房于2023年8月17日开业,用餐标准为10元一荤两素,15元两荤两素。

王陵街道老年中央厨房于2022年年初开业,鉴于开设地址为诸达巷中枢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楼,很少居民知晓,因此每天送餐订单不足10份。2023年食堂搬到1楼,经营情况有所好转。

1.2"经济技术开发区

经开区全区共建成5家老年中央厨房,目前助餐注册老人达4000余人。其中石桥社区的睦邻食堂开设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1楼,占地300平方米。补贴后60~70岁的老人每餐收费5元,70岁以上的老人收费4元,特困老人收费2元。每天食堂就餐人数在70人左右。

晓山社区的老年中央厨房除了集中就餐,还为周边3公里内的6个社区助餐点提供送餐服务。对于60~75周岁的老人每餐收费7元,75岁以上的老人收费6."5元,低保、建档立卡等特困老人收费5."5元。每天食堂就餐人数在100人左右。

1.3"鼓楼区

中环赞城社区号称是首个开设食堂的社区。而笔者发现食堂仅作为中环赞城的卖房的亮点,标价与一般餐厅无异。与其他社区食堂相比,对于应当特殊照顾的人群也没有任何优惠,未能做到发挥其社会效益。

大坝头社区位于黄楼街道,辖6个居民小区。大坝头老年社区食堂于2018年11月19日开业,采取线下自助式购餐与线上订餐的方式,为社区里60岁以上的老年人提供午饭,标准是10元4菜1汤。同时,为重度残疾居民、孤寡老人和孤儿免费提供就餐服务,如今已暂停营业。

1.4"邳州市

东湖街道坝头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内的食堂主要服务社区内80岁以上老人,同时面向社会开放。食堂营业时间为早7:30至晚8:30,早餐价格1元,午餐和晚餐2元。为方便距离食堂较远以及行动不便的老年人就餐,街道还会提供相应的送餐服务。

2"徐州市社区食堂治理存在的问题

徐州市社区食堂虽开办火热,但成功的仍是少数,大部分社区食堂正面临着经营危机。本文以徐州市部分社区食堂经营者为样本,通过发放问卷的形式(选项可多选),通过收集到的数据来分析目前徐州市社区食堂治理所面临的问题,以便更好提出应对策略。

2.1"社区食堂经营问题

从表1可以看出,对于经营者来说,首先就是经营成本过高,收支失衡;其次是为了居民健康,食材采购方面选择的都是优质食材,多数食堂都采用冷鲜保存,而低廉的价格会造成利润微小甚至是入不敷出;居民越多口味越不同,众口难调,无法满足每个人的要求;此外,随着菜品的需求量增大,在准备上就需要大量的时间,亦可能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影响客流量。

2.2"社区食堂经营困难原因

从表2可以看出,经营者最希望的是政府可以发放补贴,减免一定的租金;同时根据本市的实际情况合理规划产业链,吸引第三方投资,为社区食堂的运营提供更多的资金支持;此外,通过招商等形式,引入第三方正规餐饮企业的入驻,在管理和经营方面给予社区食堂一定的帮助。

2.3"问题总结

(1)管理体系尚未成熟。社区食堂的经营模式一般为“政府+市场+公益”模式,指地方政府与餐饮企业合作经营,打造具有公益性质的居民助餐点。因为目前缺乏一套成熟的且适合当地发展水平的管理体系,在社区食堂的运营过程中还是存在价格制定争议、食品安全不能保证、提供的服务不完善等问题,这都会影响消费者对社区食堂的选择。

(2)宣传范围小。社区食堂的持续化经营,不能仅依靠政府补贴或者企业自负盈亏,不能过分强调其社会公益性,而忽略企业主办的市场性质,所以仅有少部分居民知道社区食堂的存在,更不用说大部分足不出户的老年人了。社区食堂应加大宣传力度以及扩大宣传范围,将其推广到社会各阶层。

(3)输血式发展入不敷出。据调查,由于徐州的几家社区食堂都是近几年才相继开始营业,基本都是依靠社区自己运营,缺乏与外界企业的合作联系。只一味依赖于政府的补贴和输血,缺乏造血能力,即使客流量尚可,盈利情况也不会过于乐观。徐州的大部分社区食堂主要对所辖区域60岁以上的老人提供就餐优惠,而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愈发严重,社区食堂的补贴成本逐渐增大,使得本就只有微薄盈利的食堂难以为继。

3"“三社联动”下实现社区食堂创新型运营

徐州市社区食堂建设之路任重而道远。通过走访调查徐州市各家社区食堂的经营情况以及结合优秀案例,笔者认为社区食堂不能只依赖于社区和政府,它必须主动与社企合作,借助市场活力,实现长效经营。

3.1"政府引导而不是政府主导

在社区食堂的治理中,政府应该将其职能从“主导”过渡到“引导”上来。政府作为推动社区食堂开展建立的主要力量,用力过度反而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且效率低下。徐州市政府应坚持“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在社会活动中弱化政府的职能,政府由管得“宽”过渡到管得“窄”,充分发挥出市场、社会组织的自我调节能力。改变以往大包大揽的思维,果断放权,逐步放松管制,将社区食堂投入社会体系,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激发企业参与社区食堂经营活动。此外,政府要也做好对市场的引导监督。

(1)政策经济支持方面。徐州市政府要在国家总体社区食堂建设的大方针下,因地制宜,制定和出台各项适合本市情况的政策,帮助社区食堂走出发展困境。更重要的是也能够在法律方面给予社区食堂与企业合作的法律地位,使双方更高效地进行合作。对公益性的社会企业而言,政府补贴不可缺少。徐州市政府要加大经济扶持力度,给经营者以信心。但政府也不能一味“溺爱”社区食堂,要遵循市场运行规律以及根据本市自身的发展情况,统筹利用财政资金,把控好拨款的尺度,严格执行专款专用。

(2)人才培养方面。优秀的管理人才、服务人才和技术人才是社区食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故而需要构建一个多层次、多主体的社区食堂人才服务体系,提升社区食堂的综合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从而扩大社区食堂的影响力,实现其长远发展。徐州市政府要提高人才薪资和福利,吸引别市的优秀管理人才和优质劳动力。此外,政府要为社区食堂培养人才提供帮扶,使社区食堂的员工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带给顾客更好的服务体验。

3.2"市场主导,社企合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政府主导到市场主导,充分发挥了市场“无形的手”的作用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动性和优越性。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配套政策,都强调“社会化运营”“企业运作”。市场在社区食堂经营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首先,社区食堂要积极融入市场,与各企业展开合作,利用企业的品牌和规模效应,打响知名度,提升盈利能力,而企业也能借此实现经济增长。例如社区食堂和农产品乡村企业的合作:社区食堂可为其提供助卖平台,在社区中达到品牌宣传作用,同时原生态的健康乡村食材如今更能吸引居民前来消费,这便实现了双方的互利共赢;除此以外,社区食堂和企业的深度合作,能够让企业间产生良性竞争,为活跃市场经济和推动民生发展提供助力。

3.3"社会人员参与

“三社联动”中的社会工作人员在参与社区食堂治理中发挥着巨大作用。人工成本在社区食堂运营成本中占比非常高,节省人工成本,就能增大盈利空间。徐州市社区食堂可以在社区中招募志愿者,进行一定的培训,组建一支固定专属的志愿团队。而居民组成的志愿团队更能真切了解顾客的需求,同时也能在社区食堂的运营过程中起到一个监督的作用。

3.4"社区食堂自身经营

除了依靠政府补贴以及与企业多方面合作,徐州市社区食堂更要充实自身内核,这样才能实现长效经营。

(1)AI智慧型食堂。正如上文提到的松江新桥社区食堂,所提供的服务基本都是借助AI技术,极大地降低了运营成本,同时居民用餐也更加便利,提高了他们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以及让他们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徐州社区食堂可以引进此类技术,等到AI智慧食堂成熟之后,再进行克隆式经营,实现徐州市乃至整个淮海经济区的全覆盖。

(2)盈利创新方面。作为公益性社会企业,过多的让利让许多社区食堂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徐州市社区食堂可以开设烹饪培训班,通过收取的培训费可作为收入来源之一。学成的学员也能拥有一项谋生的手艺,解决就业问题,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生发展,也可将徐州美食推广开来。在教授过程中,社区食堂进行网络直播,同时推出价格较为便宜的线上教学课程,推广、盈利双管齐下。

除了上述提到的,随着我国“夜间经济”的盛行,独居人口的增加,徐州市还可以打造深夜食堂、陪伴式社区食堂等。总之,服务的开展和创新一定要紧跟社会潮流,共情社会痛点,才能实现社区食堂的持续性运营。

4"社区食堂经营成功案例

徐州市的多家社区食堂或多或少面临不同的经营问题。为探索徐州社区食堂以后的发展道路,笔者通过搜寻当地报道等渠道也了解了一些社区食堂的成功经营案例。

4.1"上海松江新桥社区食堂:智慧食堂

(1)智能设备解决菜品众口难调问题。智能设备让“就餐偏好”可视化,及时更新菜谱。智慧食堂后台可以通过对消费者的消费情况进行数据收集、处理分析,从而得出可视化的菜品数据看板。厨师可以据此及时优化菜谱,使众口难调变成众口可调。

(2)安全监管系统解决食品安全问题。智慧食堂配备专门的食品安全监管系统,台账信息板块包括菜品留样和后厨清洗等多重环节,进销存板块包括采购、库存、财务管理多重功能,促进食材来源、使用透明化、信息化,守住食品安全第一关。同时,消费者可以通过透明窗口实时了解厨房环境、菜品制作过程,经营者也可以通过AI预警告警功能,降低后厨风险,提高食堂临时状况处理效率。

4.2"太原三晋社区食堂:高效利用,通力合作

(1)一堂多用,最高效利用空间。在就餐时间外,社区食堂提出“三开放四进”(“三开放”是除就餐时间,社区食堂宣传阵地向社区党组织开放,餐厅向社区居民开放,放学时间向小学生开放;“四进”是党的工作进食堂,文化活动进食堂,志愿服务进食堂以及课外辅导进食堂。)的理念,采取以“时间”换“空间”的方法。社区食堂充当连接居民和社区交流与活动的桥梁,为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和学生提供必要场所,将社区食堂的效用发挥到了最大,更加便利了社区开展工作以及居民的日常生活,从此,社区食堂也成为了社区居民的“精神食堂”。

(2)政府牵头,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社区食堂显著的特点是对建设场地面和投入资金需求很大,如何在经济条件一定的情形下,使社区食堂稳健运营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对此,太原市采取的对策是:由党委作牵头,提供必要的场所,政府给予经营者一定的补贴、减免相关税费,同时引导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积极投资,平衡企业与社区食堂之间的利益关系,将社区食堂打造成太原的一张新名片。

(3)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太原市相关部门起草并制定了《社区食堂建设和服务规范》等地方标准,以确保“标准引擎”能够发力成功。太原市政府开发出独属于太原市社区食堂运营监督管理平台,能够在准确了解社区食堂的运营情况和社区居民的就餐习惯的同时,推动社区食堂朝着标准化和规范化发展。

5"结论与启示

社区食堂作为连接家庭和社会的第三方空间,能够有效解决居民的用餐问题,甚至丰富居民日常生活,推动完整社区建设以及增进民生福祉。但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社区食堂的理念虽好,实施起来仍有许多阻碍。通过对徐州市多家社区食堂的考察,笔者发现社区食堂的发展存在过于依赖政府补贴、管理体系尚未成熟、宣传力度较弱等现实短板。因此,徐州市政府必须在党建引领下,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市场主导以及“小政府,大社会”的理念,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的资源配置的作用,同时凭借“三社联动”的模式,实现社区食堂的持续性运营,助力民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红.社区食堂治理:主体功能、现实梗阻与整合路径——基于上海市G街道社区食堂的案例研究[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02).

[2]王雁.社区食堂:太原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样本[N].山西经济日报,20221020(001).

[3]董秋寒.“三社联动”助力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及优化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21.

[4]邵静.“小政府,大社会”视角下杭州市社区老年食堂创办中的政府职能转变[J].特区经济,2014,(08).

[5]郑春萍.基于SWOT分析的农村社区长者食堂可持续发展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3,(11).

[6]刘红红.公益与私利的平衡:社区食堂的治理结构与其发展[D].华东政法大学,"2020.

猜你喜欢

三社联动
“三社联动”的内涵拓展、运行逻辑与推进策略
“三社联动”视野下的社区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
“三社联动”引领社区治理上水平
“三社联动”晒书台
社会工作助推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的路径探索
项目制扶贫的出路齐齐哈尔市老年贫困户养老问题的精准扶贫对策研究
“三社联动”模式在我国社区管理的实践及思考
探索苏北特色农村社区的建设新路
高校融入“三社联动”社区建设创新发展探析
服务型政府视域下优化“三社联动”机制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