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基层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优化路径
2024-12-31李敏敏
摘"要:新时代做好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新疆哈密市伊吾县下马崖乡当前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已形成警民融合稳边固边的良好发展态势,但仍存在创建思路模糊、认知不足、缺乏特色品牌、主责主业结合不精准等问题。通过提出改进策略,一定程度上能为边疆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优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提供有益思路。
关键词:民族团结进步;新疆;乡镇
中图分类号:F2"""""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17.009
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关系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是展示地区民族工作成效的载体与窗口,以此验证当前各类基层治理是否达到既定目标,不同时期创建侧重点不同,关注地域性民族团结、尊重差异性等理念已无法适应新时代党和国家的整体民族工作发展战略。新时代做好民族地区的各项工作必须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进行全局谋划、统筹安排。民族工作不是简单的个体民族成员交往、小范围地域性民族交流,而是从国家总体安全发展视角出发,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各族人民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息息相关。因此,与之对应的创建工作要立足于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是载体,以此让广大干部、群众认识到“铸牢”的深层意义,自觉参与各项社会性“铸牢”活动。究其本质,创建工作是将基层工作落地采取手段和措施,其目的是服务和服从“铸牢”。
简而言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相辅相成,是有机整体,前者为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指明方向、提供遵循;后者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实践平台、应用载体。为做好此项工作,基层各级各类单位部门都要积极参与,用创建呈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成效,将业务工作和铸牢结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新时代民族工作链。
2"下马崖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开展现状
下马崖乡为边境乡镇,位于哈密市伊吾县东部48公里处,毗邻蒙古国,全乡总面积4780平方公里,边境线长87.3公里,全乡少数民族占比95%,先后荣获国家级“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单位”,自治区级“优秀基层党组织”“爱国拥军模范单位”“乡村振兴示范村”等荣誉。2024年1月,笔者跟随调研团队对该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拟创建点位进行了实地考察,在此基础上探索将“铸牢”融入创建工作的改进策略。
2.1"下马崖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当前成效
下马崖乡党委、政府发挥核心作用,坚持主线、统筹谋划,以党建引领、思想引领、文化引领、典型引领为基准,发挥下马崖乡改革发展、民族团结、历史文化、特色民俗、文旅资源等优势,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组织领导、工作机制、干部队伍、宣传教育、日常工作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初步打造出“红色一条街”“文化站”“下马崖边境派出所”等重要特色示范点。
2.1.1"坚持党建引领,高度重视创建工作
下马崖乡组织领导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指示,学习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和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经过乡村治理建设,当前居民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群众生活明显提升,“基层工作有人干、资金投入有保障、居民共建有特色、群众参与有活力”的基层治理新局面已初具规模。该乡积极推进民族团结示范创建工作,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形成班子成员率先垂范、乡村两级协同配合、各族群众共同参与创建机制,不断夯实基层干群基础。
2.1.2"统筹宣传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下马崖乡将“铸牢”教育与群众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有机结合,如通过“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月”“党旗映天山”主题党日等,统筹红旗宣讲队、草根特色宣讲队等力量进行公益讲解,并常态化开展贴近群众、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另外,突出发展红色文化,将传承红色基因嵌入“铸牢”阵地建设,通过整合相关资源,依托红色一条街多元融入理想信念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在文化走廊、彩刻石雕、院墙彩绘、便民书屋、街心公园等视觉形象景观中深化“五个认同”。
2.1.3"发展现代文化,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下马崖乡积极引导乡民发展、共享中华文化,一方面融合创新,将各少数民族文化与中华文化结合,如通过农民演出队,把十二木卡姆艺术同京剧、豫剧等中华传统戏曲艺术和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原创20余首红色歌曲,共享精神文化。另一方面,下马崖乡通过探索发展地方特色文旅产业,以经济促发展、以经济享文化,推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如发掘“坎儿井遗址、军事古城堡”等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吸引疆内外游客,带动农副产品销售,增强各族群众的融入感、归属感,共享现代文明改革发展成果。
2.1.4"学习楷模典型,促进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下马崖乡充分传承楷模精神、汲取榜样力量,持续发掘培育典型。广泛宣传“祖孙三代守边防”的拥军模范阿迪·尕力、谱写“维汉母子情”佳话的巴哈德尔·卡德尔等先进典型事迹。在典型人物的示范引领下,不断激发各族干部群众的荣誉感、自豪感,发扬淳朴乡风、自觉投身民族团结事业,根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2"下马崖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现存不足
通过实地考察、座谈访谈下马崖乡相关负责人,结合创建指标体系,发现下马崖乡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中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方面。
2.2.1"部分干部思想上对新时代创建工作认识不足
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上,目前主要仍依赖于统战相关人员,缺乏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工作经验的基层干部统筹协调,甚至部分干部工作态度消极,错误认为创建工作是统战、宣传部门的主责主业,与己无关,缺乏创建的积极主动性,对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理解不足,理论观念与思维方式停滞不前,缺乏创新意识,在实践中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所有工作的水平有待提升。通过走访调研,下马崖乡一些示范点位建设、宣传、讲解重点仍停留在单纯讲述民族团结一家亲交往表层,未能清晰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已为一切工作的主线。
2.2.2"创建思路模糊,未形成契合地域特色的品牌
下马崖乡当前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主题模糊、创建内容零散、碎片,未能系统、细致、扎实、深入开展工作,尤其缺乏品牌意识,各点位的创建工作重心不明,未凸显本单位或部门“铸牢”建设成果,仅作日常性工作汇报,无法彰显其创建工作的“示范性”。如下马崖乡“红色文化一条街”着眼于红色文化,将建党百年来的奋斗历史经验、重要事件、人物进行展览介绍,并彩绘公共墙面,但该乡本土历史红色文化资源较为缺乏,无法突出其地域特色,示范性不强。文化站定位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践基地展馆,但馆内陈设布局较为混杂,铸牢主题不够凸显,展馆重点介绍下马崖边境派出所,与派出所点位重复,亟待调整、转换思路。
2.2.3"未结合主责主业梳理创建工作,铸牢主线不凸显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结合单位属性,突出个性与示范性。下马崖乡作为边境乡,创建工作重心应当立足边民治理、乡村振兴、现代化发展,聚焦于互嵌式社区建设、居民共建共治共享情况。但目前聚焦于“文旅助力乡村振兴”,未能发掘其他基层工作亮点经验,不能精准突出铸牢主线。下马崖乡边境派出所在维护社会稳定、戍边固边、服务各民族群众生产生活方面成效突出,现阶段创建围绕“爱民”展开,只立足于此较为平淡、浅显,未升华至促进各民族深入交往交流交融层面,未能突出边境派出所的“守边卫边”的主责主业,相关实际工作的“铸牢”意义缺乏深度挖掘。
2.2.4"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未能充分凸显共同性
当前下马崖乡积极开展各类文教活动,增进乡民的中华文化认同感,亦尝试探索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精品。但通过调研走访,发现部分文宣作品中各民族的差异性元素较强,未能充分展示各民族共有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形象。如“文化站”内展品无意间突出各民族服饰、生活习俗的差异,尽管本意是展示不同民族的文化来彰显中华文化的包容性,但忽略发掘突出各民族共有的中华文化及符号;农民画展厅中部分画作主题过于陈旧,展示过去的生产生活方式较多,现代文明生活展示度不足,影响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成效。
3"下马崖乡优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的策略
3.1"强化干部教育,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
在县级层面上,伊吾县委、县政府各级领导要认真研读理解国家民委创建指标体系文件,尽快出台创建方案,立足于真抓实干,统筹各部门,抽调精兵强将组建团队配合统战部推进工作,形成合力。在乡级层面上,加强各类领导、基层干部的理论知识学习,明确工作核心要义,确保各级干部掌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创建工作要求,提升思想觉悟,厘清创建思路,调整工作方向,并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在具体工作上,下马崖乡党委要强化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环境氛围,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线贯穿一切基层工作。与时俱进更新知识体系,摒弃过去强调民族关系的认识,聚焦于中华民族一体性发展,呈现新时代风貌,对各类案例故事进行深加工,凝练其铸牢元素。同时积极组织相关干部赴内地创建成功的示范点进行深度考察、观摩学习,推进创建工作高效进行。
3.2"打造特色品牌,厘清将铸牢融入创建的工作思路
下马崖乡地处边境,在进行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时要准确把握新时代固边、稳边、兴边,建设美丽家园、维护民族团结、守护神圣国土的目标,打造“兴边富民,军民共进”的乡级特色品牌,并基于此转变创建思路,突出边境乡的地域特色,深入挖掘、归纳出具有推广示范意义的工作成果及治理经验,突破一般性工作汇报思维。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是强化品牌建设,可依托特定、具有代表性的建筑雕塑或者人物深入发掘、塑造典型,围绕“兴边富民”打造不同的“子品牌”。基于现有建设成效,可选择“文化站”进行重点打造,其造型为石榴,可形成“红石榴家园”子品牌,改建完善自然淳朴展厅、鱼水情深展厅、和谐安宁展厅、农民书画厅等,陈列展示突出铸牢元素,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警民融合角度深度发掘。
二是民族乡少数民族比较集中,共有精神家园是创建核心,突出对群众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教育。一是展示下马崖乡在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的基础上,着力推动各民族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比如推动红色文化内容“由浅入深”艺术性转化,组建“红色十二木卡姆农民演出队”,让红色文化成为鲜明旗帜和中华共有文化符号。二是注重公共空间的打造,文化需要具象活动体现,通过深刻发掘基层开展的各项活动的“铸牢”意义,确保各类活动围绕“铸牢”推进,让群众自觉通过丰富的社区活动参与创建工作。
三是关注现代化发展,即现代化“人”、现代化“产业”。从现代文明发展、改革陈规陋习、现代文明规划建设、个人家庭规划、现代教育、现代生活习俗等展开,乡党委、政府,基层干部是如何引导群众形成新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何优质做法可供借鉴。产业现代化则要聚焦于新型经济主体、新型经济合作关系下的“三交”活动,通过合作社、工厂、旅行社等经济利益共同体,将下马崖乡过去封闭、自给自足的乡土经济与外界市场相联系,并纳入到全国市场循环中。
3.3"结合主责主业,将铸牢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主线
边境乡镇的民族团结创建进步工作应重点关注边境治理,下马崖乡要立足“稳边固边”指示精神,承担“守边护边”特殊使命,围绕“兴边富边”核心任务,充分发挥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的独特优势。在党建引领下,总结凝练历届乡党委的核心经验做法,探索将其建设成为边境稳定、产业兴旺、人民富裕的“边境平安和谐乡”示范性乡镇。
首先,边境对敌斗争复杂,守边卫疆是边民的职责与义务,保卫祖国边境线是下马崖乡党委、政府带领群众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真实写照。因此,在创建工作成效中要突出其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做法,具体表现为:通过数年来对各族群众数年的法治意识、公民意识、国家意识教育,学习守边模范、爱军拥军模范等典型人物,以其英雄事迹激励带动下马崖人为筑牢祖国边境安全稳定屏障发挥作用,达到共同维护国家统一、强化政治认同的目标。
其次,稳边任务艰巨,下马崖乡在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方面成效显著,应当作为特色亮点在创建工作中突出。该乡连续40年未发生重大治安、刑事案件、越境事件,有效维护了国境线安全。要突出强调边境派出所的功效,紧密联系、依靠群众,要强调警民互信、鱼水情深,维稳责任共担,同呼吸共命运,形成“村村是堡垒、家家是哨所、人人是哨兵”基层治理模式,警民协作共建稳定富裕边境乡。
最后,在创建工作中要认识到产业现代化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下马崖乡通过发展农村合作社、文旅融合产业等多种方式,同时强化群众技能培训,提升群众增收致富的能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让各族群众充分感受到乡村振兴带来的经济红利,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3.4"强共同弱差异,同心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点,必须充分展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典范做法,展示如何进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如何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认同等。在创建工作中,要明确下马崖乡积极挖掘并呈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并推动共有家园建设。该乡的典型精神为艰苦奋斗、扎根边境,今日下马崖的发展正是边民、干警世代赓续发扬中华民族共有精神的真实写照。
其次在进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过程中,要增强各族中华文化的认同度,可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使用发掘文化共同性出发,以彰显地区工作中的“铸牢”成效。当前该乡居民国家通用语普及率达100%,这是数十年坚持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相关培训服务的成效,展示出了下马崖乡居民国家意识、国家观念不断增强。
最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标志性建筑,公共文化设施、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建设。下马崖乡的文宣作品内容要符合时代要求,突出体现新时代新生活,展示天安门、长城、黄河等中华民族共有文化符号。以“文化站”展馆中的农民画为例,必须增强时代感、现代化元素,真实展现现代各民族的生产生活场景,通过文宣作品引导居民改变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在思想观念、精神涵养、审美情趣上迈进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罗彩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路径思考——基于广西环江毛南族自治县陈双村的调查[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43(05):132137.
[2]朱永梅,陈金龙.以共同性引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43(05):2836+182.
[3]徐黎丽,赵海军.论党政军警兵民强边固防体系在铸牢中吉边境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J].贵州民族研究,2023,44(06):7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