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研究
2024-12-31董建华
作者简介:董建华(1999-),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党的建设。
DOI:10.20028/j.zhnydk.2024.11.024
摘" 要:载体是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活动形式,是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各要素相互联系的枢纽。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利于增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扩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基于江西省Z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实践,总结经验,探析如何利用与改进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和传媒载体,以推进新时代的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关键词:乡村振兴;乡村建设;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
中图分类号:D64" " " 文献标志码:A" " " " "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11-0104-04
Abstract: The carrier is the specific activity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the hub of the interrelation of various elements in the proc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novating the carrier of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ill help to enhance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expand the influence of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and promote the new development of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Based on the innovative practice of the carrier of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Z City, Jiangxi Province,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experience, and probes into how to use and improve the management carrier, activity carrier, cultural carrier and media carrier, so as to promote the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the new era. to help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trategy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Keywords: rural revitalization; rural construction; rura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carrier innovation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1]”实施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是关系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任务。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胜利完成,乡村振兴战略也迎来了阶段性的新发展。以载体创新为抓手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村地区高质量发展。
1" 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重要意义
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指结合农村地区的工作实际,承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动思政工作者与工作对象相互作用,实现特定目标的客观实体[2]。推进载体创新,有利于提高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从而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
1.1" 增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载体创新服务于思想政治工作的现实需要,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1]”这既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加快实现农村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也是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要义。其中,“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3],产业要振兴,关键在于人。需要培养一批具有专业技能、善于经营和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因此,利用多种途径开展职业教育成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Z市通过创新活动载体,丰富职业教育培训的内容与形式,培养了一批专业型、实用型、创新型人才。一方面,聚焦乡村振兴的人才需求,结合具有本村特色的产业农业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地创新培训活动的内容,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的针对性;另一方面,培训活动采用集体教育和村民之间的互帮互教相结合的形式,使教育客体主体化,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多元、协同的人才培育体系。同时,注重职业道德教育,将职业道德要求规范化,加强行为引导的同时激发村民自觉学习劳动技能、改进劳动技术的积极性。活动载体与管理载体相配合,协调推进职业技术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智力支持。
1.2" 扩大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利用具有广泛覆盖力的载体以实现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态势,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农村地区的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呈现出多样化趋势。Z市外出务工人员较多,传统的传媒载体如报纸、广播等因其覆盖力有限,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空白点。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及其影响力的迅速增强为思想政治工作以其为载体提供了客观条件。因此,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传媒载体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利用QQ群、微信群等方式传递信息成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方式,但往往局限于工作内容的上传下达。为此,需要拓展传媒载体形式,打造和利用融媒体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凝聚多主体力量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激发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
1.3" 推动农村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发展
创新工作载体,能够使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获得新发展。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进步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实践的不断积累,载体形式逐渐丰富;另一方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载体融入了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新内涵。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经济模式发生了变化,农民价值观念也随之发生转变。传统的小农经济意识和现代市场经济意识之间的矛盾、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之间的矛盾使村民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加之目前农村地区封建迷信思想残留,攀比之风、享乐之风等陋习仍然存在,必须大力推进和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在互联网背景下,需要利用科技给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带来的新机遇,融入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容,以科技赋能推进乡风文明建设。通过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工作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奠定扎实的思想基础。
2" 江西省Z市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现状
近年来,Z市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在改进乡村治理、促进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质增效上进行了有效探索。载体形式不断拓展、载体内容日益丰富,思想政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应该看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与人民期待值之间存在差距、思想政治工作实效与预期目标之间仍存在差距。
2.1" 管理机制逐渐完善,但管理与教育失衡
管理是一种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之中的基本活动,也是一种具有教育功能的方式。运用管理载体要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管理活动之中并与管理手段相配合,以达到提高人们思想道德素质、规范人们行为、调动人们生产、工作、学习积极性的目的。[4]”Z市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完善思想政治工作机制,创新管理载体,形成了一套标准。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方面,通过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开展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在生态建设方面,将改善村容村貌教育与具体规范条例相结合,实现环境整治规范化的同时提高村民的环保意识。在产业管理方面,将职业教育与产业管理相结合,提高村民劳动技能的同时调动村民的积极性,为落实产业振兴的相关政策奠定了基础。可见,管理机制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生态建设以及产业发展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教育与管理的失衡,也极大地降低了管理的实效性。一方面,管理和教育在推进时间上的不一致导致两者相脱节,二者往往被当作2种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实施力度上的不平衡降低了工作实效性,从而出现2种情况:其一,依赖硬性制度而忽视教育,导致部分村民未树立自觉意识;其二,仅靠教育说服缺乏制度约束,导致管理措施不能落实到位。
2.2" 活动形式日益丰富,但缺乏双向互动
“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实质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念、价值观点、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而这一转化无疑要通过一个一个的教育活动逐步实现。[5]”活动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形式。Z市一村庄作为秀美乡村建设的示范村,在建设活动基地、丰富活动内容、拓展活动形式上进行了有效探索。在活动基地与服务设施建设方面,该村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建设为契机,大力推进村级党群服务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等活动基地建设,完善服务设施,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内容设计方面,大力弘扬新时代乡风文明,如通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抵制彩礼攀比新婚尚活动等宣传文明新风。在形式构想方面,积极探索新形式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如送戏下乡,以演出的形式将教育内容寓于娱乐活动之中,使村民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得到熏陶。结合多种活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寓教于乐,既能达到教育目的,又能丰富群众生活。值得重视的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不是教育主体单方面的活动过程,而是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5]”而目前的活动一定程度上流于形式,片面地强调实施主体的主导作用,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双向的对话与交流。
2.3" 文化资源逐步开发,但利用不足
文化全方位、多角度地影响人们思想品德的形成,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资源。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保护、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利用文化载体创造了条件。Z市注重保护和修缮传统建筑,守护村民的集体记忆和乡土情怀。如将古宅维修加固并改造成村史馆,介绍该村的发展历史、乡贤名士、祖训村规、风土人情等。此外,Z市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建设,着力将其打造为引领群众提高科学文化素养的“文化粮仓”。古建筑、书屋作为一种文化资源为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现实场所,但其本身并不是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载体。利用文化载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要挖掘各种文化资源中内涵的育人元素并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以此来影响和感染受教育者。公共文化设施不断完善,但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例如,农家书屋建成后缺乏组织阅读书籍的活动,由于Z市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居多,留在家里的大部分都是老人与小孩,很少有人到书屋读书看报,甚至有的人对农家书屋并不知晓,导致公共文化资源被闲置。
2.4" 传播媒介日益多元,但现代传媒运用受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传播工具也日渐多样。Z市一村作为小康示范村、秀美乡村建设示范村将其建设成果及其经验通过新闻媒体发布,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2020年5月6日,该市秀美乡村高清视频在优酷上线,视频全面介绍了秀美乡村建设的成果,传递出感党恩、跟党走的坚定信念。此外,该村还以视频的方式宣传红色革命文化、党史知识等,让群众喜闻乐见的同时也培养了浓厚的人文情感。近年来,农村地区移动网络快速发展,但由于农村地区人口不集中、老龄化问题严重以及村民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难度较大。目前Z市农村主要借助报纸、广播、开会等进行宣传教育。此外,部分干部对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认识不全面,导致思政工作变成简单的“上传下达”。传统的传媒载体受版面和播出时间的影响,无法满足村民多样化的发展需求。农村地区由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不健全、网络平台的开发和利用不足等问题,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面较小。
3" 创新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有效路径
2021年7月1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要提升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水平”,加强农村思想政治工作,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6]。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以及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高度重视给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带来了新的机遇。结合目前农村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面临的困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突破。
3.1" 协调管理和教育,创新管理载体
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和业务工作相结合,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和优良传统。协调教育和管理,依法维护农村社会生活安定有序的同时,也要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管理之中,使自律与他律相结合。使管理和教育在推进时间上保持一致,实施力度上达到平衡。一方面,要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全过程。把握思想政治工作管理载体的制度化特征,并根据其特征开展相应的教育,如在制定村规民约、管理条例时开展教育,使民众参与到制度设计的过程中。管理条例在落实过程中也需要配合宣传教育,向群众传达管理要求,提高村民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要一手抓教育一手抓管理,二者不可偏废。既要发挥制度的规范性作用,又要通过耐心细致的教育引导,帮助人们理解与认同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治理环境。此外,在产业管理方面,优化考核评比制度。引导村民树立实干致富、劳动致富理念的同时,也要建立正确合理的考核制度和保证各项指标落实到位的量化处理制度,定期对劳动生产状况进行考核与评估,树立先进典型,提高村民生产的积极性。
3.2" 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创新活动载体
发挥活动载体的功能,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原则,充分调动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首先,要以解决实际问题为抓手丰富活动的形式。若活动内容脱离实际,思想政治工作就会流于形式。因此,要紧密联系实际,从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在开展教育活动时要紧扣村民实际关心的问题,如开展“科技致富”“农业技术”培训活动等,提升劳动技能。在开展文娱活动时,要结合村民的日常生活,融入团结邻里、孝亲敬长等内容。其次,要提高群众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思想政治工作过程中,同时存在着组织者的教育输出和参与者的能动作用发挥两种活动,只有二者相互协调才能取得好的效果。具体而言,可以联合村内的创业能手、教师、退伍军人等多方主体共同参与活动,发挥带动作用;依托各类农村协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普及科技文化知识活动、宣传政策法规活动等,充分发挥各类人员和组织的作用。只有在不断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才能更好地领悟正确的思想观念,真正认同并将已经内化的思想观念付诸实践。运用并创新活动载体发挥了实践在人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践行了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
3.3" 挖掘文化资源育人功能,创新文化载体
乡村文化关乎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中国特色的文化厚植,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基石。要充分挖掘和利用乡村文化资源中的教育元素,实现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文化资源中内涵的思想、道德因素。如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勤俭节约、孝亲敬长等内容;传统节日中所蕴含的文化精髓;族谱家训中蕴含的孝老、诚信、友爱、求学等育人元素。同时,应当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时代内涵。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融入其中,并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进程中不断丰富其内容。另一方面,要加强教育引导,通过开展学习活动、参观活动等充分发挥各种文化资源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具体而言,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主题教育活动,如利用书屋开展“读书日”“读书月”活动等。运用并创新文化载体,还要大力发展各项文化事业,提高文化建设的水平。要加强包括社区文化、村镇文化等在内的群体文化建设,不断丰富其形式和内容,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使各种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得以充分发挥。
3.4" 整合媒体资源,创新传媒载体
充分认识传媒载体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有效整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环节。首先,要发挥传统媒体的优势。长期以来,农村地区主要依靠报纸、广播等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报纸、宣传手册已经融入村民生活,成为村民获取新知的重要方式。因此,不应全盘否定传统传媒载体,而应因势而新。传统的大众传播载体多是自上而下宣传特定的内容,新时期应将其打造为村民共建共享的平台。例如,可以组织村民积极参与征文写作、书法竞赛活动,并将优秀成果汇编成册,作为开展工作的重要资源加以利用,实现上下联动;开设农村“新闻宣传窗口”,通过报纸、杂志宣传优秀典型、解读政策文件等。其次,要打造与利用融媒体。对广播、电视、网络等既有共同点,又存在互补性的不同媒体进行全面整合,实现“资源通融、内容兼容、宣传互融”,最大限度地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覆盖力和影响力。一方面,要融合多种新兴媒体,利用现代电子传媒技术,进行高效率、高质量、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具体而言,可以通过打造村集体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微视频账号等,既能广泛了解群众诉求,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又能借此开展网上主题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要融合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利用新兴媒体克服传统媒体中存在的时空限制问题。如将传统纸媒宣传与网络媒体宣传相结合。同时,要引导村民参与大众传播过程,实现传播者与受众的有效互动。如在宣传乡村振兴成果时,将村民引入传播过程,让身边人讲身边事,忆苦思甜,将其嵌入乡村记忆,激励一代又一代人艰苦奋斗,为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4" 结束语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中国式现代化战略目标下的时代要求,也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所在。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在推进农村现代化进程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创新思想政治工作载体,不断开创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展现乡村与时俱进的新风貌,为乡村振兴提供鲜明的价值引领、厚重的文化滋养、强大的精神动力,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 宋亚东.新时代基层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创新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22.
[3] 习近平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 切实抓好农业农村工作[N].人民日报,2022-12-25(001).
[4] 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载体的特征和功能[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177-180.
[5] 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J].江汉论坛,2003(7):115-119.
[6]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1-07-13(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