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非天成,妙笔巧为之
2024-12-31任高峰
对于很多同学来说,写作就像鸡肋,不敢丢又写不好。因此,时间久了,作文让家长担心,让同学们头疼。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给初中作文提出了具体要求,用一句话概括就是,一名合格的初中生到毕业时要能写出一篇复杂的记叙文。这里的“复杂”涵盖运用了审题、立意、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技巧。恰当运用这些技巧,对写作有很大帮助。
原" 文
难忘的声音
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动人的歌声、同学的嬉笑声、老师的教诲声,可让我难以忘怀的不是这些声音,而是父母的叮嘱声。
原本我以为父母平时叮嘱我的那些话无关紧要,甚至有时还觉得厌烦。可是当事情真正发生时才感到后悔,后悔自己的任性和无知。
父母叮嘱我让我好好训练,争取体育考试能够达标,可是我并没有把这些话当回事,能偷懒就偷懒,结果体育测试没有达标。
父母还叮嘱我做一个有素质、有礼貌的人,不乱扔生活垃圾,见到地上的垃圾要主动捡起来;遇到熟人要主动打招呼,给别人留下好印象。对于这些话,我也没有认真听,觉得体育考试没有达标只是巧合,不会每次都“中奖”,所以父母的话不用听;碰到长辈,我总是低着头和他们擦肩而过。时间久了,长辈纷纷说我不懂礼貌。父母告诫我遇到长辈要主动问好,否则就罚我。听着他们严厉的话,我害怕了,以后一定主动打招呼。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父母叮嘱我要小心水电,出门前必须关闭电源,拔掉插头,连路由器都要切断电源,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们平时讲了很多安全常识,但在我眼中就是杞人忧天,过于担心,每天都是风平浪静的,哪有什么火灾。可是事与愿违,这次火神还真和我开了个玩笑。星期天下午,我们准备到湖边公园玩,出门之前,妈妈吩咐我把电器设备上的插头拔下来。我觉得是多此一举,就装样子拔了几个,还剩几个,其余的连看都没看,就糊弄妈妈说都拔下来了。妈妈信以为真,没有检查。正当我们玩得高兴的时候,邻居打来电话,说我们家的窗户有浓烟冒出来。爸爸觉得事态严重,赶紧回家,到家一看,窗帘都烧着了,赶紧用水灭了火。再仔细一看,原来是充电宝的插头没拔,时间过长爆炸点燃了窗帘。幸亏邻居发现及时,才避免了一场火灾。
这次事情发生之后,我特别自责,觉得父母的话很有道理,不能再当成耳旁风了。我暗暗下定决心,以后一定听他们的教导,不再应付了事。
点" 评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记叙文,叙述了三件事:父母叮嘱我认真学习;叮嘱我做有礼貌的孩子;一次家庭意外让我懂得了父母叮嘱的重要性。三件事集中反映了同一个话题:做事要认真,否则会吃亏。在立意上,作者没有弄清主题,心底的声音跟父母的叮嘱不是一回事,立意不清,中心不明。没有明确的主题,导致文章看起来就像一盘散沙。在材料的处理上,三组材料平均用力,无详略之分,也无主次之分,读起来平淡无奇,有种泛泛而谈的感觉。
写作指导
一、审题准确
审题是重要的一环,就是要读懂题目,弄清楚要写什么、有哪些要求等。浮光掠影地审题很容易出现离题、偏题的问题,所以审题应力求准确、全面。一般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审题:
1.浏览题目及要求
浏览题目就是了解题目的意思,比如“我的老师”与“我和老师”,意思很简单,没有深奥的内涵,只要看清题目,分清写作对象即可。这两个文题的写作对象是截然不同的,如果审题走马观花,写反了就会偏题、离题。同时要清楚写作要求,包括文体、字数要求等。
2.抓关键词,确定“题眼”
很多文题是短语,有的是偏正短语,如“我的老师”;有的是动宾短语,如“回忆我的母亲”;有的是主谓短语,如“一束光照亮我的世界”。在这些结构性短语文题中,想要确定“题眼”,就要抓住关键词。如果是偏正短语,那么“题眼”不是中心词,反而是修饰性词语,因为这些词语限制了写作对象和范围。比如,“我的妈妈”是偏正短语,“妈妈”是中心词,“我的”起限制作用,规定了取材的范围是“我的”,而不是“你的”或者“他的”,所以“我的”就是“题眼”。如果短语中有动词,“题眼”就是可以做谓语的动词。比如“留在爱的世界里”,这里“留”是动词,可以充当谓语,那么“留”字就是“题眼”,也就是说立意、选材都要围绕题眼确定。
原文的题目是“难忘的声音”,是偏正短语,那么“难忘”就是“题眼”,立意和选材都要体现“难忘”,而且值得难忘。像第一件事,没有具体交代来龙去脉,是不是真的难忘,读者无法了解,这就是审题不清。所以审题准确、全面,是很重要的一步。
二、立意鲜明
立意是指文章的中心,要有明确的主题统领全文。没有主题,就不能独立成文,不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立意时,应该鲜明、集中、深刻。立意鲜明的意思是要表现怎样的主题,赞扬什么、批评什么,应该清楚明了,不能含糊不清。原文虽然写了三件事,但三件事都没有明确的主题,读者不能从这些故事中看到作者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取向。
立意集中是指一篇文章只能表达一个主题,不应该出现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主题。比如课文《回忆我的母亲》,文章列举了那么多事例,从不同角度表现母亲的品格,但事情再多,都表现了同一个主题,就是母亲的平凡与伟大。
立意深刻是指立意时,对所说的现象或者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用心与成长。例如,朱自清写的《背影》,通过四次写背影深深打动了读者。读者为什么会感动?因为作者借四次背影,反映出深深的父子之情。所以立意的深刻不在于选材的高大与普通,而在于选取的角度。普通的材料同样能打动读者,立意也能深刻。再看原文,虽然这三件事也很普通,但只是简单地叙述,就像流水账一样,没有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三、选材合理
围绕文章的中心选材,是选材的基本准则。材料应有详有略,符合要求的,切合题意的就多写,与文章主题联系不紧密或无关的就少写或者不写。以《藤野先生》为例,主题是表现藤野先生的正直,不带民族偏见,对工作认真严谨、一丝不苟,所以选材时选了“帮我修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等材料,切合主题。
另外,要尽量选取熟悉的或者亲身经历过的材料,以让材料更真实,进而增强文章的可读性。比如,以“一次愉快的旅行”为题写作,如果不亲身体验旅途的快乐,胡编乱造,就达不到表达真情的目的。
最后,要尽量选那些有意义的“小”事。选材无需寻“大”材料,实际上“小”素材同样能写出好文章,表现大主题。《紫藤萝瀑布》就采用这种“以小见大”的手法,表现主题。文章由盛开的紫藤萝引发作者的思考,然后由花到人,联想到人和花一样都会遇到各种不幸,但生命的长河是无限的,要积极面对,笑对人生。这样立意就避免了浅显无趣,表达了对生命的思考。
四、构思巧妙
“文无定法,贵在得法”,就是说,文章的结构没有固定模式,关键要运用得当。但一篇文章,想要在结构上吸引读者,就要认真对待开头和结尾。好的开头能吸引读者,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好的结尾能起到点明中心、升华主旨的作用,同样能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例如,原文的开头可以从设问入手:
生活中有很多声音,哪种声音让你最难忘呢?是歌声,还是笑声?我最难忘的是……
结尾可以改成:
父母的话很有道理,他们的叮嘱声成了让我难忘的声音,一直记忆犹新。
这样改了之后,在结构上就首尾照应,使结构严谨。
升格文
难忘的声音
毒辣的阳光扭曲了眼前的世界,汗水打湿了我的衣襟,我奋力一跃,周围的人都为我欢呼。
漫长的休息后,我脸上渐渐展露出笑容,那是800米成绩及格的喜悦。熙熙攘攘的人已经离去,我抬头望向空旷的操场,风吹干了我额间的汗水,记忆扑面而来。
我的体育一直不及格,妈妈知道后,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拉着我往户外跑。
那是一个寒冷的冬日,路上几乎看不见什么人。我裹了裹大衣,沿着路边一直往前跑。自然,我没跑几步便气喘吁吁,不停地摇母亲的手臂,哀求说停一下吧,停一下吧。母亲视而不见,仍然拉着我跑。我实在心有余而力不足,想偷偷停下脚步休息,转头便看见妈妈在风中坚毅的脸。
要说我身体素质不好,妈妈其实更不好,但她一直坚持跑,难道我要放弃吗?难道我真的跑不过别人吗?就这样,太阳升起的时候,我们开始在柏油马路上奔跑,汗流浃背、身心疲惫时,太阳已经落在山间。路边的榆树绿了又黄,转眼间又是一年,到了第二年春天。
这期间,总有一个背影在我身前激励我——那是妈妈奔跑的背影,我只能奋力追赶。渐渐地,奔跑时的酸痛感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飞一般的轻盈。不知流下多少汗水,不知度过多少个日夜,当春日的暖阳抚摸我的脸颊,油菜田绽放出大片金黄色花朵时,我仰望万里无云的蓝天,微微一笑。
体测将至,母亲常挂在嘴边的“加油,不要怕”像火热的铁块一样烙在我的心上。我也时刻对自己说:“加油,不要怕,你可以的。”
毒辣的太阳扭曲了眼前的世界,我的腿酸痛无力,终点就在眼前,妈妈那句“加油,不要怕”再一次回荡在我耳边。我鼓足劲,奋力一跃,只听见周围响起了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多少次失败,我已经记不清了,那些苦累的日子就像浮云一样飘向蓝天,让我难以忘记的就只剩那句掷地有声的“加油”。
点" 评
升格文和原文相比,在立意、选材、构思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首先,在立意上,升格文主题明确,写妈妈为了“我”的体能测试能够达标,不分寒暑,陪“我”训练,表现了妈妈对“我”的爱。同时,妈妈的付出与鼓励,让“我”对妈妈心怀感激。选材方面,选取一件事详细描写,通过叙写妈妈陪“我”训练这件事,表现了母亲的执着与坚韧,让“我”看到了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构思也很巧妙,采用倒叙的方式,让人耳目一新。描写不仅细致,而且恰到好处,特别是首尾呼应手法的运用,再次升华了主题,使得全文结构严谨,一气呵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