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要突出中心
2024-12-31肖丹
“围绕中心创作”是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文是最常见的一种文体,但有些同学在利用这种文体写人、叙事、状物、抒情的过程中常常出现许多问题,例如,立意不清,中心不突出的问题。所以,想写好记叙文,必须做到“突出中心”,这样才能让文字和情感围绕特定的主题展开,让读者能准确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进而产生共鸣。具体来看,要做到中心突出,可以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一、认真审题,确立中心
在记叙文写作中,只有准确审清题意,透彻理解题目的意思,解决好“写什么”的问题,下笔时才能保证不偏题,不至于“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确定中心”是审题的重要任务,有些同学在审题时敷衍了事,对题目要求理解不够透彻,导致一开始就出现中心模糊不清的问题,并影响了后续表达。对此,为确定中心,在写记叙文时可采取如下方法审题:
1.分析
可把题目拆开,逐字逐句琢磨,理解每个词的意思,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最终确定题目指向,明确表达中心。例如,“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写作任务的主视角是“我们”,“眼中”强调了需要用眼睛观察,观察对象则是“缤纷的世界”,包括人、事、物、景等。根据写作任务要求,要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选择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或一处场景写下来,并运用多种感官进行细致观察,突出人、事、物或场景的典型特点。
2.比较
在解读写作任务的要求后,可自己拟几个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弄清它们的写作范围和要求,思考其中的异同,从而选出最符合写作要求、最能突出主旨的题目。例如,在以“老师”为对象的写人作文中,有同学根据写作需要从不同角度确定了如下题目:“我的老师”,“我爱您,老师”。对比这两个题目可以发现,二者均是描写“老师”,表达对老师的认识的。但是,“我和老师”这一题目比较常规,其中心词在于“我”“老师”,描写的重点应该是老师的言行、性格等特点,即用文字对老师进行“画像”;“我爱您,老师”则突出“我”对老师的情感,写作的中心也应该围绕对老师的“爱”展开,即通过文字抒发情感。通过对比,该同学结合写作要求选择了“我爱您,老师”这一题目,确定了“表达对老师的敬爱之情”这一中心。
3.设问
有些写作任务的要求比较晦涩含蓄,无法直接获取,这时可以通过设问的方法,即先提出几个问题,再考虑其中的重要问题,然后对照题目对假设的问题进行条理清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的回答,最后根据答案确定写作中心。例如,在文题“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审题过程中可自问自答:写作的对象是什么?描写的是怎样的人?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有特点”?一个人在哪些方面能展现出他的特点?如何才能用文字表现出一个人的特点?在问题的引导下我们可以逐渐理清写作要求:写作对象是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一个人在外貌、语言、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行事风格等方面都会表现出一定的特点,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可让特点更加突出。基于这样的分析,我们最终可以确定写作的中心:身边熟悉的在外貌、语言、性格特征、精神品质、行事风格等方面有一定特点的人。这样接下来的写作才能围绕中心展开。
二、开篇点题,阐明中心
在记叙文写作中迅速入题是关键,落笔入题,紧扣标题,可为全文定下基调,让读者迅速抓住中心,产生极强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在设计记叙文开头时,可运用如下手法点题:
1.开门见山
在写作中,开门见山通常比喻文章一开始就入正题,不绕弯子。在记叙文的开头运用开门见山的手法直截了当地说明主题是写作中十分常见的思路,也是突出写作中心的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燕子》这篇课文的第一段就采用了开门见山的方法阐明了主题:“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作者通过认真观察,抓住燕子的羽毛、尾巴等突出特点,简洁、生动地刻画出燕子的样子,并运用生动直观的语言对其进行“画像”,直接点题,表明写作的中心。有同学模仿这一手法以“美丽的蝴蝶”为题目写作,在开头写道:“一双轻盈的翅膀,上面点缀着五彩斑斓的条纹,加上一对纤细如丝的触角,构成了一只美丽的蝴蝶。”这样的设计与题目紧密相连,通过语言着重突出了蝴蝶“美丽”的特点,向读者传递了写作的主题,也突出了写作中心。由此可见,开门见山这一手法在记叙文的入题、点题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在写作中可以巧妙运用,通过准确生动的语言凸显中心。
2.对比强调
这一手法主要是通过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显示出其中一方的特点。在记叙文的开头巧妙运用对比的手法有利于充分表现事物的矛盾及文章的中心,突出所要表达的人、事、物的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增强文章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的目的。例如,在“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写作中,有同学将描写的视角对准了热爱养花的爷爷,并在开头运用了对比手法:“有人迷棋,有人迷戏,还有人迷球,而我爷爷迷的是花,他是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花迷。”这段话通过描写对比不同人的爱好引出爷爷,并着重强调了爷爷对花的痴迷。当然,对比这一手法还可以用来引导读者辨别好坏、判断是非,并重点强调文章的主旨。例如,在一篇以“赞扬勤劳,批评懒惰”为中心的文章中,作者在开头写道:“古今中外,凡是在事业上有所造就、取得成功的人,其成功没有不是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反之,那些懒惰昏庸的人,则无法成就事业。由此可见,勤则成事,惰则败业。”这样的开头在对比中重点强调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让主题的表达更加清晰。
3.引经据典
在写记叙文时,想用一个让人眼前一亮的开头来引出主题、突出中心,可采用“引经据典”这一写作手法。所谓引经据典,就是引用经典著作中的语句、道理或事实作为写文章的依据。恰到好处地运用这种方式写作文开头,能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让文章的表达更加准确有力,进而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例如,在“我的动物朋友”的描写中,有同学以“有趣的大白鹅”为题写作,在开头写道:“‘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的一首《咏鹅》把鹅的特点形象鲜明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也勾起了我对鹅的好奇,为此,我特意缠着妈妈给我买了一只大白鹅。在与大白鹅的朝夕相处中,一件件趣事层出不穷,也让我对这只有趣的动物朋友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在这段描写中,作者通过古诗引出写作对象,用简单的叙述突出了“有趣”这一关键词,既突出了中心,又为后文埋下了伏笔。
三、主体渲染,突出中心
中心是文章所表达的基本观点、态度、情感和意图,也是作者写作文章的目的所在。文章的主体是渲染中心思想的关键部分,只有在这一部分切实做到中心突出、主题鲜明才能使创作意图得到全面展现,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基于此,在记叙文主体部分的写作中,想做到中心突出,可把握以下要点:
1.通过细节描写突出中心
在记叙文写作中,可通过细节描写的方式,自然地展现写作对象的特点,从而或直接或间接表现作者的态度和情感。例如,在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的写作中,有同学以“我的‘花迷’爷爷”为题写作。在文章的主体部分,为了表现爷爷对花的痴迷,作者将爷爷置身于典型事件中,并通过细节刻画表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文中写道:一天,天还没亮,我正甜甜地睡着,突然耳边传来爷爷的声音:“伊可,快起来,昙花开了。”我迷迷糊糊来到桌前,果然一朵美丽的昙花正徐徐地开放着,那粉白的花瓣真令人喜爱。再看看爷爷,一边满脸兴奋地欣赏,一边不住地说:“昙花一现难得一见啊!”过了一会儿,他的神情变得严肃起来,拿起放大镜专注地盯着昙花,仿佛要看清每根叶脉的颤动,每片花瓣的舒展。后来我才知道,爷爷为了观察昙花开放,一整夜没睡。奇怪的是,爷爷第二天还是那么有精神。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列举了观赏昙花的事例以突出“花迷”爷爷的特点,并通过对爷爷语言、神态、动作等细节的描写表明爷爷迷花之深,突出了文章主题,表明了写作的中心。
2.通过情感渲染突出中心
写作的主要目的是传情达意,情感的渲染也是突出中心的重要手法。在一篇文章中,主体部分是情感集中表达的载体。在设计这一部分时要抒发真情实感,避免虚情假意,同时注意写作手法的运用,以更加鲜明地表达中心。
例如,在“习作:漫画的启示”的写作中,有同学根据《坐等乘凉》这幅漫画拟题“坐享其成的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在主体部分用提问的手法组织语言,重点表达对“坐享其成的人”的批判。文中写道:“你是否觉得中年男子的行为很可笑?小树刚刚种下,他就来等着乘凉。但栽树、浇水,他都没有出过一份力,妄想不劳而获、坐享其成。收获不是等来的,而是靠双手奋斗出来的。我们要学习年轻男子,像他那样为这个世界、为他人出一份力。虽然辛苦,但是换来了满足与快乐,何乐而不为呢?”这样通过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方式表明是非对错,渲染情感,进而突出对坐享其成的人的批评以及对辛勤劳动的人的赞美。
3.通过锤炼语言突出中心
在记叙文主体部分,要重视对语言的锤炼,巧妙运用修辞则是锤炼语言的重要方式,这可以让主体部分内容丰富具体、情感真实可信、中心鲜明突出。例如,在“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这一写作任务中,有同学以“菊花”为题目写作,并在主体部分运用多种修辞来表现菊花的千姿百态。文中写道:“刚走进花展大厅,一阵阵清香扑面而来。哇!好一个菊花的世界,它们真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你看,那菊花红的像火,黄的似金,绿的如玉,白的若雪,粉的好似一片云霞……真是绚丽多彩呀!你瞧,它们有的亭亭玉立,有的昂首挺胸,有的含苞欲放,有的翩翩起舞,真是美不胜收!”这段文字主要运用比喻和排比修辞,将菊花的颜色和姿态形象地写出来,突出了描写的对象,也凸显了写作意图。再如,有同学在描写自己眼中缤纷世界时,对露珠进行了细致观察,并运用多种修辞对语言进行锤炼。其中写道:“太阳刚刚揭开层层的云被,露出金色的微笑,慈爱地注视着这熟睡了一夜的大地。清凉的晨风中,小露珠仰起了圆圆的脑袋,向太阳微微地点头。太阳那绚丽多彩的光映照在小露珠上,露珠上便呈现出一颗颗金灿灿的太阳。在温柔的晨风吹拂下,它便在宽大的叶片上高兴地打起滚来。”作者在这段文字中精心运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进而形成了内容充实、情感充沛、中心突出的主体内容。
三、结尾烘托,升华中心
在评价文章时,是否有个简洁且有力的结尾是评价文章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准。所谓简洁有力就是文章要用凝练的语言来拓展、深化和升华中心。基于此,我们在设计记叙文的结尾时,要回归中心,再次点题,并适当发散,完成中心的拓展和升华。
1.突出中心,引人深思
在设计记叙文的结尾时,可围绕写作对象进行拓展延伸,深化主题,以达到发人深省的目的。例如,《我的“花迷”爷爷》一文在描写了爷爷对花的痴迷后,通过祖孙之间的对话点题,并在结尾处再次重申,引人深思:“听了爷爷的话,我受到了启发。‘人要有所成就,就必须专心,必须付出代价。’这句话在我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这句话深化了主题,让文章的中心解读“花迷”爷爷进行了延伸,并阐述了令人深思的道理。
2.突出中心,升华情感
在记叙文的结尾处对中心进行升华能够进一步点题,丰富文章情感。例如,在“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一写作任务中,有一篇范文主要围绕爷爷和“我”之间的一件小事展开,作者在结尾围绕“长大”这一中心进行升华:“这件事虽然过去了很久,但至今都深深地刻在我的脑海里。因为那一刻,亲情让我感觉到了温暖,更让我懂得了感恩,那一刻,我觉得我长大了。”这一结尾着重描写了“我”在爷爷的保护下感受到的浓浓亲情,并通过自己的成长实现了情感的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