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田径赛事发展研究

2024-12-31魏德萍王全昌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5期
关键词:中国研究发展

摘要:研究目的:界定田径赛事研究内涵,梳理中国田径赛事的发展脉络,归纳中国田径赛事的类型特征,总结田径赛事的中国特色,展望中国田径赛事高质量发展。研究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通过逻辑分析法分析中国田径赛事的发展阶段、类型与特征;通过数理统计法对所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类、分析。研究结果:政策引导科学化、赛场展示多元化、开放包容国际化、科技含量高端化、赛事丰富全面化、赛事运营市场化。研究结论:基本形成以马拉松赛事为引领,全国田径竞赛计划体系为核心,中国田径大众达标赛为普及的田径赛事体系;打造国内IP田径赛事,内外统筹,中国田径赛事高质量保障必须走政府引导,市场化、内涵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之路。展望未来,中国田径赛事必须站位新高度,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推动田径体育赛事产业高度发展;贯彻新发展,在“十四五”甚至更长远目标规划中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田径赛事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田径赛事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在效率、公平、持续、安全等方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的赛事发展。

关键词:中国" 田径赛事" 发展" 研究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8-039-3-ZL

1、田径赛事的定义与内涵

田径赛事是指由中国田径协会主办/承办或由省、区、市等或相关单位举办的国际、国内田径赛事(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包含径赛和田赛、路跑比赛、竞走比赛、越野跑等比赛。本研究范围主要从年度全国田径竞赛计划、中国大众达标赛以及全国马拉松赛三个层面进行界定。从1981年北京马拉松打开世界大门到2023年杭州亚运会,中国田径赛事国际影响力与办赛条件、基础设施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北京亚运会、广州亚运会、杭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北京奥运会;深圳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北京田径世锦赛、上海黄金联赛等场地赛事、公路竞走比赛、马拉松赛让世界了解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高度,不断地在国际赛场领奖台上飘扬五星红旗,中国田径赛事的发展让中国场馆建筑成为城市标杆地标,让中国田径健儿不断取得优异成绩,让中国大众逐渐走上田径赛场。中国田径的飞速发展也是中国站起来、强起来到富起来的国力展示,是中国声音的强势出击。

2、中国田径赛事不同发展阶段

回顾中国田径赛事的发展,从场馆数量到场馆质量,从裁判数量到裁判质量,从国内赛事到国际赛事,从手工操作到人工智能,中国田径赛事走上了一条跨越式、中国化成长之路。同时,以赛带练、赛练结合也成为中国田径运动员提高竞技水平、发现优秀运动员的重要途径和训练手段。

2.1、中国田径赛事发展萌芽阶段(1954-1990年)

1953年,国内第一个全国性田径赛事(全国田径测验赛)在北京举行,共计25个小项,其中男子16项、女子9项。此后,陆续举行全国田径运动会、全国春季田径运动会、全国夏季田径运动会、全国田径达标赛、全国田径分区赛、全国田径锦标赛、全国田径达标赛等种类丰富的田径赛事。其中,全国田径运动会作为每年必备的常规性赛事,从1957年到1984年,共举办了12次。1980年9月,在北京首次举办了国际田径邀请赛,共有来自美国、英国、意大利、联邦德国、法国、芬兰、罗马尼亚及中国8个国家的260名运动员参加比赛,中国三级跳远运动员邹振先获得了最佳运动员称号;1981年举办了第一个国际性单项赛事——北京国际马拉松赛,此外,举行了多项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如全国工人体育运动大会、全国少数民族体育传统运动会等。1959年,在北京举办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运动会,田径比赛共有41个项目,其中,男子26项,女子15项。

2.2、中国田径赛事稳步发展阶段(1991-2007年)

扩大中国田径的世界影响力、提高中国田径的技术水平和竞技能力,积极融入国际田径大赛的潮流中,是中国田径“走出去”的重要举措。1990年,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国际性综合性赛事(亚运会)落户北京,其田径比赛也是首次举办的综合性赛事。2005年,国际田径黄金大奖赛落户中国上海,仅仅两年,国际田联就将上海站比赛纳入到巡回赛体系中,并且计入国际田联年度积分系统,这也充分说明了上海举办黄金大奖赛的巨大成功。

2.3、中国田径赛事高质量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2008年,是我国体育赛事高速发展的一年,奥林匹克运动会落户中国北京,这不仅标志着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升,同时也意味着中国体育赛事的举办能力和水平逐步达到世界级水平。开放与包容,“请进来,走出去”的再次展现,中国田径赛事种类日趋丰富,与世界相互融合借鉴,国际视野越来越宽广。北京奥运会、武汉世界军人运动会、世界中学生运动会、杭州亚运会、成都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等代表着世界最高水平、最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综合性体育赛事落户中国;此外,世界田径锦标赛、田径钻石联赛、世界田径竞走世界杯等高水平的世界田径赛事走入中国,2020年南京世界田径室内锦标赛,2022年世界半程马拉松锦标赛(扬州),成都马拉松进入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候选城市,中国田径赛事国际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田径比赛的专业组织能力逐步被世界所认可,中国高度、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不断展现,中国田径赛事的体育场馆的数量和质量取得了跨越式提升。展望未来,2028年世界田联接力赛、世界田联洲际巡回赛(金标)、2028年世界田联竞走团体锦标赛、2026年亚田联三项赛事(12届亚洲室内田径锦标赛,18届亚洲越野跑锦标赛,22届亚洲U20田径锦标赛),2028年北京世界田径锦标赛,中国田径赛事进入国际化、高质量发展阶段。

3、中国田径赛事分级

图1中显示,中国田径协会官方文件将中国赛事分为全国性田径赛事和地方性田径赛事;赛事等级共分为五级。全国性田径赛事包括Ⅰ、Ⅱ、Ⅲ级赛事,其有中国田协主办、主办或协办、协办三种办赛特征,并对运动员的参赛要求和达级进一步明确,地方性田径赛事分为Ⅳ级和Ⅴ级,中国田径协会只进行技术认证和报备。而中国马拉松赛事主要分为A类赛事,包括A1类和A2类,两者赛事运营单位必须在中国田径协会注册,并达到中国田协成绩认证标准。不同的是A1类必须达到世界田联认证标准和中国田径记录成绩认证;B类赛事,成绩上传中国田协但不计入排名;C类赛事,是各个省市自治区等地方性所办马拉松赛事。

4、中国田径赛事类型

4.1、全国田径赛事分类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全国田径竞赛计划》分类,主要分为专业成年赛事、青少年赛事和马拉松锦标赛。本研究主要统计的是专业成年赛事和体育传统特色学校资格赛、青少年体校俱乐部田径资格赛、全国少年(U18)田径锦标赛等青少年赛事,并未将各省的U系列资格赛、锦标赛、冠军赛统计在内。全国田径赛事种类逐渐丰富,通过以赛代练不断提升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竞技水平,在国际大赛中争金夺银,不断展现中国速度、中国力量和中国高度。从室外田径赛事到室内田径大奖赛,从场地赛事到利用空旷田野的越野赛事,从综合性赛事到单一类项群赛事,从城市赛到区域赛再到全国赛,冠军赛到锦标赛及大奖赛,从专业运动员的田径赛事到中国大众田径达标赛,从体育场馆赛事到网红城市、网红旅游地的街头表演赛,从几十人参与的单项赛事到几万人参与的中国马拉松赛事,中国田径赛事正逐渐步入各类人群、各年龄段人群、各企事业单位,赛事种类、赛事等级、赛事水平全面、高速发展。

4.2、全国田径各类赛事数量

根据中国田径协会分布的2023年全国田径赛事计划,专业成年组有67场比赛,这些赛事已经成为竞赛计划中的传统常规性赛事。图3中显示,分区邀请赛主要从东北、西北、华北、西南区域划分以及长三角和京津冀经济联合体;项群赛主要是根据项目特征,分为投掷、短跨跳和中长跑项群赛;2023年国际性赛事主要包括亚运会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田径比赛、钻石联赛、东亚田协U20锦标赛等。除此之外,青少年赛事中锦标赛2场、体校俱乐部联赛5场、体育传统校联赛5场,以及各省市自治区U系列联赛29场。全国马拉松锦标赛699场比赛,全国马拉松锦标赛6场。

4.3、全国田径赛事举办区域分布

图4中显示,全国81场赛事中(最终举行的赛事数量),分布在22个省市自治区,排名前5位的省份依次是浙江、四川、福建、江苏和安徽。浙江省的9场田径赛事分布较为均匀,台州、湖州、衢州、杭州、慈溪、金华、绍兴7个地市。反观四川省,所有田径赛事均集中于成都市,这可能和成都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有着一定的关系,同时赛事的集中也与成都打造世界赛事名城的目标相契合。西北地域田径赛事较为稀少,陕西省会城市西安也仅为一场,新疆、青海、甘肃均为申办。北京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站在更高的视野和格局上来选办赛事,如亚运会、奥运会田径比赛,世界田径锦标赛等国际性大赛都曾落户北京。许多城市已经成为某些田径赛事的代名词,如江苏太仓世界田联竞走巡回赛、安徽黄山的越野跑锦标赛;济南、成都、西安、南京、天津的室内田径大奖赛;广东肇庆的田径大奖赛、厦门世界田联的钻石联赛;杭州、厦门、南京等城市田径街头巡回赛。2023年,中国田径协会关于公开征集“中国田径发展规模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项目课题组,这也是中国首次从田径这个项目的角度对城市建模,从而促进城市田径运动的新发展。

5、中国田径赛事的管理理论架构

奥运会、亚运会以及全国综合性运动会的举办,田径比赛往往是一场核心赛事。一是项目多;二是需要的裁判员多;三是关注多、影响力大,同时也是综合性运动会开幕式和闭幕式中坚环节。而田径赛事需要多部门综合协调才能完成,如需要市场开发、交通运输、竞赛组织等部门进行前期投入;比赛进行中需要安全保卫部门、裁判员队伍及志愿者队伍的培训与实践执裁,同时也需媒体与电视的转播直接介入,而医疗保障和反兴奋剂使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健康状况得到保障,同时保障田径竞赛中的公平公正等合法权益。

6、田径赛事裁判专业化水平

图6显示:2023年,中国田径官方信息系统共注册田径国家级裁判1625位,图6以区域进行了统计展示,按照地理区域将中体协、大体协及体育学院培养的裁判根据属地分别计入各个省市自治区。图6显示国家级裁判数量排在前五位的分别是北京、广东、江苏、辽宁和浙江。数量最少的是宁夏、青海和西藏,同为8位田径国家级裁判。

中国田径协会于2022年通过线上注册的方式进行了统计,图7中显示截止到2023年中国田径协会及其各个省市田管中心共培养田径各级裁判的数量。田径裁判既是保证竞赛依据竞赛规则,也是保证赛事公平、公正的实施者。一场大型田径赛事往往需要上百个甚至更多的裁判。

举行奥运会、亚运会等大型世界性田径运动会必须要有充足的技术官员进行组织和执裁工作,确保赛事的正常运营和顺利进行。田径裁判是保证一场田径赛事正常运行的专业化服务团队,是保证运动员能够公平、公正参加赛事的重要保障。近年来,中国田协加大田径国家级裁判的培养力度,从两年一届的培训制度改成一年两期,国家级裁判的数量与质量均得到快速提升。2023年2月,中国田协为了加强裁判员管理,先后颁发《中国田径裁判员培训管理办法(试行)》和《中国田径裁判员讲师管理办法(试行)》。同时,随着中国国际化的专业田径赛事相继落户中国,中国田径裁判的国际化程度不断加强。截止到目前,中国共有国际金级竞走裁判1人,银级裁判长5人,银级竞走裁判6人,银级发令员1人,2024年中国田径协会在全国各省市开展了世界田联铜级裁判员的注册报名工作,进一步加大了中国田径国际化水平的力度,男女1∶1的比例要求,也充分说明了世界田联扶持女性、性别上更加均等化和多元化。

7、结语

专业化的场馆设置、专业化的裁判、专业化的竞赛流程、专业化的场地器材等一系列专业化设置为专业运动员及广大青少年后备力量,为大众人群提供了全面专业的服务。回顾中国田径赛事的发展史,早已从传统的两季赛事发展成为贯穿全年的多重赛事;从单一赛事发展成锦标赛、冠军赛、项群赛等丰富多类的赛事体系。体育赛事的效应早已不是加减法,而是乘数效应、倍数效应。展望未来,中国田径赛事必须站位新高度,立足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标志性事业推动田径体育赛事产业高度发展;贯彻新发展,在“十四五”甚至更长远目标规划中必须把新发展理念贯穿田径赛事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高质量,提质增效,以人民为中心,发挥田径赛事的引领和示范效应。在效率、公平、持续、安全等方面努力实现更高质量赛事发展。2024年3月,国家体育总局、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共同发起了“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活动,作为田径管理中心、协会组织、赛事运营单位如何借助这股春风与发展契机,与“商旅文体”相结合,不断创新与发展田径赛事新模式。发挥田径体育赛事在全民健身中的引导、指挥、标杆效应,不仅能发挥提升田径健身的体育参与率,保持田径项目高质量发展的龙头作用,也能在推动我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中发挥作用。以马拉松赛事为引领,以全国田径竞赛计划体系为核心,以大力推动中国田径大众达标赛为统筹,不断提升田径参与的人口比例;打造国内IP田径赛事体系为内循环,以引进国际标杆田径赛事为外循环,内外统筹,引领中国田径赛事的市场化、专业化、国际化发展。

参考文献:

[1]孟欣.体育强国建设背景下街头田径赛事发展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J].文体用品与科技,2023(19).

[2]张学兵,章碧玉.中国田径赛事发展现状与优化路径[J].体育文化导刊,2019(08).

[3]杨续.田径赛事在体育产业中的运营模式探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4]何良雨,刘丹,刘建国,等.新媒体视域下田径街头赛事运营的路径研究[J].运动精品,2018,37(09).

[5]陈春平,姚光亮.中国街头田径赛事发展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8(06).

作者简介:魏德萍(1976-),女,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中国研究发展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英媒:“中国”成美国网络威胁敏感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