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市校园足球发展的现实困境与优化策略
2024-12-31张振坤
摘要:近年来,甘肃省武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申报并获批百余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武威市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对增强青少年身体素质、丰富校园足球氛围、完善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方法,对随机选取的9所武威市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深入调研,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方面进行宏观分析,发现武威市校园足球的发展在政策导向、评价激励机制、经费支持、教育观念、师资队伍等方面存在现实困境。对此,本研究提出完善校园足球相关制度、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宣传、强化师资培训等宏观发展策略,以期为西北地区校园足球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武威市" 校园足球" 困境" 策略
中图分类号:G8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8-024-3-ZL
1、引言
早在2009年,校园足球的理念出现在“全国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的官方文件中,该文件从推广学校足球运动、完善竞赛规则、培养专业师资队伍等方面进行了阐述。2014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该文件中对校园足球的发展极为重视,将校园足球的发展提升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2015年,教育部、国家体育局等六部门联合颁布《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从校园足球普及、教学改革、竞赛体系、后备人才等五大重点任务以及师资、经费等六大保障措施对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坚强保障。众多国家政策文件对校园足球发展的支持,武威市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申请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以及在推广校园足球方面下功夫,但处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武威市在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仍面临一些困境。鉴于此,本文对武威市9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进行深入调研,分析武威市校园足球开展的真实样态,探寻校园足球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西北地区校园足球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从武威市各区县的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抽取9所,其中武威市凉州区3所,古浪县2所,民勤县2所,天祝县2所,所选取的学校涉及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城区与乡镇各有分布,因此本研究调查研究具有普适性。
2.2、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实地调查等方法,对随机选取的武威市9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制度保障、资金支持、教学方法与理念、家长观念等方面进行调查。一是亲身参与考察,走进武威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亲身参与训练与竞赛,体悟其中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二是深度访谈,与教练员、足球队员、学生家长等进行非正式访谈,记录访谈关键内容等。
3、武威市校园足球发展的现实困境
通过对武威市9所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实地调研,并结合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的制度保障、资金支持、教学方法与理念、家长观念等方面的访谈情况,得知处于我国西北地区的武威市在校园足球开展的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层面仍面临一些现实困境。
3.1、政策层面
(1)校园足球政策导向具有局限性。
校园足球课余训练的加强,仅仅依靠国家颁布的政策文件以及国家统一的足球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对于以政府主体的、自上而下的对校园足球的课余训练的助力,在短时间内有较大的帮助,可以让师生初步了解校园足球的教学与训练。但校园足球的课余训练会涉及诸多方面,如社会赞助、经费支撑、场地设施、家长观念、学生升学率等方面,导致只依靠政府高层的政策文件和重要指示,而脱离了基层校园足球课余训练的具体问题。调查发现,武威市初中学校升学依然是工作重点,在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中难免出现价值偏离的现象,如武威市某中学的“足球操”等为应付工作的“形式足球”出现,这与校园足球课余训练的技战术毫不相关,这些情况导致宏观政策导向下的武威市校园足球课余训练存在潜在的威胁。
(2)缺乏系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
缺乏系统的评价和激励机制可能导致武威市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参与度不高,评价机制的不完善会影响学生对校园足球训练的认可度和积极性,缺乏激励措施则难以激发学生参加足球训练的动力和热情。因此,建立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对促进体育教师、学生参与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至关重要。评价机制可以包括定期考核、实践表现、综合评价等方式,而激励机制可以通过奖励制度、荣誉称号、比赛机会等方式来激励学生参与足球训练并取得更好的表现,综合考虑评价和激励机制,可以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校园足球的课余训练,提高校园足球训练的效果和满意度。
3.2、经济层面
经费渠道单一,校园足球资金支持不足。一方面,从调查的武威市9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中发现,有6所学校分散在县城及下属乡镇,例如赛什斯镇古城初级中学、民勤县东坝镇九年一贯制学校,这些学校距离武威市较远,乡镇学校与市区学校在经济条件及教学资源等方面具有一定差距。同时通过检索武威市人民政府官方网站,以及查阅武威市全市及市级财政预算草案得知,武威市体育经费渠道比较单一,绝大部分还是依靠市财政拨款。访谈得知,武威市校园足球体育教师工资收入、足球训练器材设施、后勤保障物资等经费都依赖于上级财政拨款,而社会赞助、足球协会的资金微乎其微。
另一方面,校园足球具有非营利性、事业性等特点,校园足球未来发展水平的评估,一定程度上可参考政府在这一领域的年度支出预算,根据武威市近年来的市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情况(见表2)得知,2021-2023年度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年度体育支出预算在逐步增加,但体育支出预算占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预算平均仅为0.98%,在体育支出预算上可谓是杯水车薪,2021-2023年体育支出预算占比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可想而知武威市校园足球资金支持同样不容乐观。武威市校园足球经费渠道单一以及资金支持不足,资金方面得不到保障,从而导致校园足球训练、赛事的举办、师资的培训、校园足球文化宣传等发展受到阻碍。
3.3、社会层面
传统的教育观念阻滞校园足球的发展。当今,中学阶段的学校教育价值观仍处于“应试教育”,虽然在国家的政策助推下,社会对足球运动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但大多数家长仍持有“体育无用论”的观念,“重文轻武”的观念根深蒂固。根据武威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告得知,截止到2020年11月,武威市常住人口146.4955万人,其中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77.6258万人,占比为52.99%,而乡村学校的学生家长大多数以务农及外出务工为主。通过访谈多位学生家长得知,长期的外出务工和繁重的体力劳动,导致许多家长无暇关注学生的学业情况,对学校足球运动的价值理念存在偏差,认为是“浪费时间”“耽误学习”“差生才去踢足球”。家庭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基础和补充,家长对子女的教育观念是学校足球运动开展的基础,传统的教育观念导致多数家长对学生参与足球训练不认可、不支持,无法正确理解校园足球的价值与功能。
3.4、技术层面
(1)师资队伍水平参差不齐、结构失衡。
教师是教学工作的第一资源,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组织者,只有“文武双全”的体育教师队伍,才能保证校园足球课余训练的完善与提高。调查发现,在武威市校园足球课余训练的教师队伍中,师资结构存在严重失衡的情况,具体而言,足球体育教师队伍中男性教师相对较多,女性教师占少数,导致性别比例的不均衡。此外,大部分教师是在大学本科阶段获得足球训练知识,而非专业的足球运动出身。尽管这些教师在体育运动方面具备较高的水平,但在足球教学与训练等方面的能力相对有限。此外,大多数体育教练员无运动等级,这对专业性的足球教学训练产生了一定影响。
(2)校园足球重专项轻普及无问题仍未缓解。
当前校园足球的专项与普及一直是长期存在的矛盾问题, 重专项轻普及的问题仍然存在。专项往往被抓牢,因为抓专项、加强足球专业队的训练可以出成绩、有业绩,而校园足球的普及是最基础的工程,往往被疏忽,校园足球难以得到推广与普及。调查发现,武威市基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在开展足球运动过程中,教练员更加专注于“提高”学校足球代表队的教学与训练水平,更加倾向于参加比赛以取得成绩。而忽略了正常的足球体育课的教学与训练,对非学校足球代表队的班级学生,往往采用“放羊式”教学,缺少班级间、小组间的比赛等活动,阻碍了校园足球的普及与推广。武威市校园足球专项与普及的失衡,导致校园足球偏离了其核心的育人价值,使学生普遍掌握足球基本技术、进一步提升学生体质健康的目标将难以实现,若不能及时在校园足球工作开展中认识到“普及”的重要性,将使校园足球发展陷入困境。
4、武威市校园足球发展的优化策略
4.1、继续完善相关制度,保障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
在政策层面要加强武威市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的建设,不断完善制度,在学生和家长方面做到信息有沟通、学习有条件、安全有保障,潜移默化地改变学生家长对足球训练影响学业成绩的观念。过度依赖于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校园足球发展是有局限性的,只有学生、家长、教师自觉承担起校园足球发展的责任,不断增强足球文化认同感,才会发自肺腑地、自愿性地去进行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最终形成“自下而上”的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促进校园足球的良性发展。要做到重实际轻形式,不断完善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执行有力、开展有形、赛后总结的工作体系,对武威市校园足球开展的制度建设、条件保障、教育教学、竞赛体系、安全保障等各方面实行监督,对校园足球教学与训练开展无明显效果的学校进行批评整改,建立相关奖惩制度,为武威市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4.2、拓宽资金渠道,加大校园足球投资
首先,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仅依靠地方政府的资金支持是微不足道的,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保证校园足球的场地设施、师资队伍、竞赛组织的顺利开展。因此,需要鼓励多方组织参与校园足球的经济、技术、训练前沿理论的投入,吸引社会组织、公益组织等部门的资金投入,不断拓宽校园足球的资金来源,促进武威市校园足球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其次,武威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应积极联合校外足球俱乐部、足球协会、足球公益基金会等部门,开展系列校园足球支教计划、校园足球联赛、校园足球文化宣传与建设等,例如中国足球发展基金会支持举办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给予优秀的校园足球队伍“冠军训练营”的特训名额,在资金、技术、方法上提供公益指导;最后,通过各方组织在资金支持上的协同联动,促使形成政府主导,社会公益支持、企业赞助等多元化的校园足球资金投入,从而为武威市校园足球发展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
4.3、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宣传与建设
在我国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下,学校和家长在对学生的教育培养中普遍存在“重文轻武”的观念,这影响了学生和家长对校园足球训练的理解,甚至在校园出现无体育课程的现象。因此,有必要利用校园的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和家长逐渐了解并接受学生参与校园足球训练法,从而为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首先,定期举办主题赛事,如校内外的足球比赛和表演,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还能有效提升社会公众对校园足球的关注度。此外,利用网络、社交媒体、校园广播等多元化的传播渠道进行校园足球文化宣传,通过讲述足球的发展历程、足球人物传奇故事、足球精神等内容,可以增强学生的校园足球文化认同感,激发他们对足球文化的尊重和热爱,还要推动家长思想转变,促进学生“文武双全”全面发展,从而营造浓厚的校园足球文化氛围。
4.4、强化师资培训,加大足球专项教师的培养力度
一方面,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可通过学校与足球俱乐部、足球协会联合开展校园足球的教学与训练,引进专业足球教练加入教学与训练队伍,支持退役的专业运动员深入校园开展足球教学与训练,促进武威市校园足球师资结构的多元化和平衡,从而为校园足球的开展提供更丰富、更专业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定期的专业培训对于提升足球教师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同样重要,鼓励和支持足球教师参与国内大型的校园足球联赛、研讨会等活动,促进校园足球开展的经验分享。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校园足球教师的职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激发其教学热情和创新精神。
5、结语
通过对武威市国家级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调查研究,不难发现我国西北地区校园足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武威市校园足球的发展在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层面机遇与挑战并存,需继续完善相关制度、建立评价和激励机制、拓宽资金渠道、加强校园足球文化宣传、强化师资培训等,以此来保障武威市校园足球的持续发展。在体教融合背景下,基层校园足球的发展意义重大,未来如何抓住时代机遇、克服众多挑战将是校园足球需攻坚的重点问题,望本研究在理论层面有助于西北地区校园足球的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等6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实施意见[EB/OL].(2015-07-22)[2023-09-27].http://www.moe.gov.cn/srcsite/A17/moe_938/s3273/201508/t20150811_199309.html.
[2]邱林,肖辉,浦义俊.体教融合背景下我国校园足球政策基层执行阻滞与治理策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3,38(06).
[3]张碧昊,杨翠英.基于SWOT分析的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战略研究[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9,27(02).
[4]杨振文.武威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开展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D].温州大学,2020.
[5]姜博瀚,曲晨,徐婷,等.“小足球”校园竞赛推行条件与路径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22,38(03).
[6]蒋强.甘肃省校园足球发展之思考[D].西北师范大学,2016.
[7]蔡诚.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的发展困境及应对策略[J].福建体育科技,2022,41(04).
基金项目:甘肃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3年度“音体美劳心”一般专项课题《基层初中校园足球课余训练体系建设策略研究》(课题立项号:GS[2023]GHBZX1043)。
作者简介:张振坤(1986-),男,甘肃通渭人,本科,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足球教学与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