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陕西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分析及优化策略

2024-12-31王云升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4年15期
关键词:全民健身优化策略公共服务

摘要: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是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的重要基础,也是体育强国、体育强省的重要内容。本研究运用文献回顾法、调查研究法等方法,对陕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相关构成要素进行梳理,分析当前各构成要素存在的不足。提出相应的优化策略:科学规划,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便民;突出特色,让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更亲民;加强监管,让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更利民;增加投入,让全民健身服务指导更惠民。

关键词:公共服务" 全民健身" 更高水平" 优化策略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8-012-3-ZL

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就是要让普通民众参加健身活动更便捷、更舒适、更全面,让民众充分享受参加全民健身运动的乐趣,促进民众身心健康。2022年国务院颁发《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的意见》之后,陕西省以落实国家政策为抓手,联合相关部门共同签署了《关于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备忘录》,此为陕西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制度依据。

2020年2月,陕西《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就提出“到2025年,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的全民健身发展目标。陕西在落实国家全民健身战略进程中,加快推动陕西体育强省建设步伐,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取得巨大的成效。但距离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仍有差距。场地设施总量不足、赛事活动覆盖率不高、组织机构不完善,服务质量不高等现实矛盾依然存在。如何破解三秦民众“健身难”的现实困境,提高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供给,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既是全民健身战略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陕西体育强省建设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陕西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主要要素开展研究,目的是为促进陕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为广大普通民众提供高品质、高标准的健身公共服务,加快陕西体育强省建设目标的实现,提高三秦民众健康水平,让民众享受健康美好的生活。

1、陕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现状

1.1、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发展迅速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引导下和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陕西省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快速增加,特别是利用举办第十四届全运会的契机,陕西省充分考虑场地设施赛后利用问题,合理布局,在全省范围内新建了众多体育场地设施,全运会后这些场地设施均在为全民健身提供服务。统计表明:陕西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从2020年的1.97m²快速增长到2023年的2.53m²,增长40%。向2025年达到2.6m²的发展目标不断靠近。据陕西省体育局官方信息显示,截止到2023年12月31日,陕西省内共有体育场地138935个,体育场地总面积达到9983.24m²,全省共修建全民健身路径23943个,健身房3000个,全民健身步道总长度达到3926.41km,场地设施已基本能满足陕西民众日常健身活动需要,成为陕西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重要基础。

1.2、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丰富多彩

十四届全运会将群众性体育赛事引入全运会之中的举措,带动了省内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快速发展。近年来,陕西省打造“一带一路”精品体育赛事作为引领,各类单项群众体育赛事为主导,社区运动会为基础的赛事活动举办模式,吸引各级各类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如火如荼地开展,已初步形成了高、中、低不同层次的赛事活动,满足了三秦民众多样性的体育健身活动需求。一些体育赛事已经成为国内知名体育赛事,如西安国际马拉松赛等。2023年全省举办体育赛事134项,其中群众性体育赛事56项。2024年计划举办体育赛事176项,涉及马拉松、足球、篮球等群众普及性高的项目,还有结合地方特色的冰雪、登山等项目,群众性体育赛事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景象,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开展多种多样。

1.3、全民健身组织机构快速增加

在陕西省全民健身运动快速发展的促动下,省内的体育类组织机构数量也快速增长,引导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科学、规范的发展,对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2021年,陕西正式登记的省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近百个,全年共组织41万人次的各类群众性体育赛活动。在陕西省的地市、区、县、乡镇及社区设立的体育社会组织机构也在积极地开展健身活动,另外还有许多民间的体育社会团体、工矿企业中的工会组织、小区自发体育组织等。这些社会体育组织以发展成为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019年,陕西省体育局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的意见》,进一步规范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发展,促进社会体育组织健康有序开展工作,为构建陕西特色的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提供保障。

2、陕西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分析

2.1、健身场地设施供给仍然不足

尽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得到快速增加,但场地设施供给不足的问题依然存在,“健身扰民”“场地之争”仍时有发生。一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设置不合理。陕西省在“十三五”期间增加了大量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如西安市的“三河一山”绿道工程,城市健身步道、体育公园等可供市民健身的场地设施,但这些场地设施均建造在人口密集度不高的地区,而人口密度高的地区,由于受规划、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等多因素限制,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面积与社区人口的比例存在巨大差异,社区民众可用的健身场地设施仍然存在巨大缺口;二是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不平衡。城乡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布局不平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些年城镇化发展迅速,城市不断发展壮大,大量乡村人口涌入城市,政府对城市的建设投资力度加大,对于经济条件和人口密度相对较弱的乡村公共事业的投资力度偏弱。而且受多年生活习惯限制,城镇民众的体育锻炼意识和意愿比乡村民众强烈,城镇民众场地设施的需求远高于乡村,形成城乡场地设施不平衡的局面;三是部分场地设施建设规划不科学。在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时,规划和建设方过多地考虑了场地面积、建设的速度与美观,并没有充分依据辖区内民众人口结构、经济水平、健身习惯等健身基本因素开展施工,造成许多社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闲置,而辖区民众体育健身需求喜爱的场地设施匮乏,健身场地设施资源浪费现象仍然存在。

2.2、健身赛事活动仍然不够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一直是陕西省体育工作的重点,多年来组织过多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赛事活动。目前,西安国际马拉松赛事已成为国内知名的体育赛事活动,“我要上全运”将群健身赛事活动推向了更高、更大的体育舞台。每年举办的精品体育赛事成为健身赛事活动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但陕西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仍存在不足。一是赛事活动覆盖面不够。目前,陕西省开展的大型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形式多样。有马拉松赛,足球、篮球、羽毛球、乒乓球等各种体育赛事内容,许多赛事受举办规模、管理、场地等因素影响,参与人数有限,如马拉松赛事报名需要抽签确定资格等,充分表明赛事的受众面有限。2021年统计显示,全年有41万人次参加各类健身赛事活动,这些赛事活动的参与人数与陕西省3952.9万人口总数而言,略显不足,覆盖面过小;二是赛事活动的延续性不强。近年来,由于群众参与体育活动热情的不断增长,影响力大、组织简单、场地要求不高的体育赛事深受赛事活动组织者的喜爱,如马拉松赛事,2020年底至2021年底,陕西省内就举办了各类马拉松赛事近百场。尽管马拉松赛事内容多种多样:全马、半马、迷你马;形式也多种多样,如汉中的“油菜花”马拉松赛、西安的城墙马拉松赛等,都很有特色。但马拉松赛事只能满足部分路跑爱好者,对于不喜欢跑步的民众而言,缺乏足够的吸引力,而且同类赛事活动过多,容易产生赛事活动同质化现象,影响赛事活动的延续持续性发展。

2.3、健身组织机构仍然不完善

全民健身组织机构的良好运作是保证全民健身赛事活动高质量开展的重要基础。陕西省体育局早在2019年就颁布了《陕西省社会体育组织规范管理暂行办法》,2023年又出台了《陕西省全省性体育社会组织登记管理办事服务指南》,对全民健身组织机构进行引导和监督管理,有力地保证了健身组织机构的规范发展。但陕西省全民健身组织机构面对全省的健身需要仍显不足。一是总体数量不足,官方统计显示,2021年全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43%,有省级社会体育组织近百个,而且多数集中在西安市,这一数量面对不断发展的陕西全民健身需求而言显然不够;二是健身组织机构定位不准,社会体育组织为了更好的发展,都选择注册在人口密度高的省会西安市。从开展工作地址看似占有先天优势,但过于集中也存在相互之间竞争过大,不利于长期发展。社会体育组织机构应该有明确的发展定位,组织机构能够承担多大的健身赛事活动规模,适合什么类别的健身赛事活动,为什么样的民众提供服务等。

3、陕西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优化策略

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需要各构成要素都高质量发展,还需要构成要素间能够相互协同、相互融合形成主体。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要平衡发展,供给充分,方便民众健身;健身赛事活动要广泛开展,覆盖面广,亲近民众日常生活;体育社会组织要规范发展,以民众需求为导向,立足民众现实需求;健身服务要提高水平,充分体现出服务的惠民本质。只有各构成要素均发挥出各自的最高水平,才能实现构建陕西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好地满足三秦民众的健身需求。

3.1、科学规划,让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更便民

全民健身活动已成为当前民众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便捷、完善的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是满足民众健身需求的基础。健身场地设施供给总量不足已成为制约全民健身开展的重要因素。一是增加场地设施供给,对老旧社区进行集中调研,充分利用城市空间,将小区内外及周边的闲置空地改造成简单的健身场地。对新建小区进行健身场地设施比例验收,对不重视民众健身需求的开发商和物业进行降级管理。相关企业、学校及单位,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将本单位的体育健身场地设施有序开放,满足民众就近健身需求;二是精准供需,在新建健身场地设施时需要充分考虑场地设施的服务主体,以及地区人口结构现状,让场地设施能够与服务地的人口结构相匹配,为当地民众提供合理的健身场地基础设施,形成精准供需,提高场地设施利用率;三是增加高效便捷的场地设施供给,体育场地设施开发设计公司需要考虑当前社会民众健身的现实需求,在关注高端商业体育场地设施的同时,适度开发一些价格低廉,适合广大民众健身需求的科技型健身场地设施,提高健身场地设施整体水平。

3.2、突出特色,让全民健身赛事活动更亲民

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作为民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重要途径,深受民众喜爱,但健身赛事活动不同于竞技体育赛事,健身赛事活动更注重民众参与乐趣,如同当前的“村BA”“村超”一样,基于普通民众参与赛事活动的快乐,让赛事活动回归体育运动的本质,享受参与的快乐,故健身赛事活动更应该亲近普通民众,才能激发赛事活动的原有潜力。一是增加赛事活动供给,健身赛事活动不应只由体育主管部门提供,应该打造以体育主管部门举办赛事活动为主,社会组织积极参与提供赛事活动为补充,社会民众主动参与为赛事活动举办为辅助的多元主体共同提供赛事活动供给的协同模式,形成以省级赛事活动为引领,村(镇)、社区乃至居民小区健身赛事活动为主的健身赛事活动体系,增加健身赛事活动数量,丰富赛事活动种类,服务更多人群,让民众感受到身边源源不断的健身活动,满足民众健身需求;二是健身赛事活动突出地方特色,各地要深度挖掘地方体育文化资源,举办具有地方特色的全新健身赛事活动,打造出独具特色的健身赛事活动,如结合独特的自然资源举办融合度高的健身赛事活动,将地方特色民俗、民风融入健身赛事活动中,开发地方特色的传统体育赛事活动等,力争形成“一县一品牌”“一村一特色”的健身赛事活动,防止健身赛事活动向同质化方向发展,保证健身赛事活动的独有性,保障健身赛事活动的延续性;三是扩大健身赛事活动覆盖面,在举办健身赛事活动时,需要充分考虑赛事活动参与主体的多样性,将赛事活动组织分工细化,打造成适合多种群体皆可参与的健身运动盛会,淡化赛事活动的竞技性,提高赛事活动的参与性,更应注重赛事活动参与人群的多样性,让不同群体的民众都能享受赛事活动的快乐。

3.3、加强监管,让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更利民

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是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中的重要组成要素。社会组织为全民健身活动开展提供专业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全民健身活动健康、有序开展,为民、利民也是健身社会组织机构发展的立足点。一是继续体育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壮大社会组织队伍。在体育领域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降低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运动的门槛,让具备专业能力的社会力量能够顺利进入全民健身活动之中,增加社会组织数量,促进社会组织优胜劣汰,有序竞争的发展局面,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多元化、科学化、专业化、优质化的组织管理;二是强化监督,让组织机构运营更规范。进一步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全民健身活动的管理办法,并严格按照管理办法进行监督、管理,定期对社会组织进行考核评测,按照考核评定等级,考核结果公示,接受社会监督,对于违反管理办法的社会组织进行处理,出现严重问题的一票否决,坚决逐出陕西社会组织范围。创造健康的社会组织生存环境;三是明确定位,细化服务对象。社会组织机构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明确自身的社会定位和服务对象,在社会组织申报时,应明确社会组织是盈利性质还是非盈利性质,非盈利性质的社会组织政府应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和引导,申报为盈利性质的社会组织按照市场需求来发展。审批机构还应设立不同运营区域的全民健身社会组织机构,组织机构严格按照服务区域开展健身组织工作,形成省—市—区(县)—镇(乡)—村全覆盖的健身社会组织机构体系,开展精准化的全民健身组织管理工作。

参考文献:

[1]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建设体育强省的实施意见[EB/OL].(2020-03-05).https://www.gov.cn/zfxxgk/zcwjk/szf_14998/qtwj/202208/t20220808_2235727.html.

[2]陕西省体育局.2023年陕西省体育场地统计调查数据[EB/OL].(2024-04-16).https://www.shaanxi.gov.cn/tjxx/content/240450485057538981.html.

[3]韩宏宇,郑家鲲.“十四五”时期“健身去哪儿”问题的困境破解与应对策略[J].体育科学,2022(10).

[4]陈元欣,郑艺艺,张虽,等.新时代我国体育场地设施高质量发展的价值意蕴与行动方略[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11).

[5]陈宁.新时代全民健身的内涵特征、战略定位与实践指向[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22(11).

[6]吴彰忠,钟亚平,周易文,王广赢.数字赋能构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基于多学科视角的模型构建[J].体育学刊,2023(11).

基金项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22Q016)。

作者简介:王云升(1978-),男,陕西汉中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全民健身、公共体育服务。

猜你喜欢

全民健身优化策略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公共服务
探讨体育产业与全民健身协同发展
竞技体育娱乐节目对全民健身的影响研究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民健身体系的开展研究
校地合作促进居民健身的探析
乡镇农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优化策略分析
企业重大风险确定及管理建议的研究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