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研究
2024-12-31李树一周萍
摘要:体教融合是将体育与教育充分融合并产生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合力,其对我国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题,是体育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田径项目是高校体育的基础项目,田径队的健康发展必然对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产生影响。基于此,本文以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参加2023年长春市第一届运动会(高校组)田径比赛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利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和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长春市高校田径队发展现状、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对策,旨在为我国高校在新时期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关键词:体教融合 "高校体育 "高质量发展 "田径队
中图分类号:G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02-(2024)-07-019-3-ZL
2020年体教融合政策出台后,不仅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起到明确的指引作用,而且也对我国高校体育教育创新发展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所谓体教融合,是指将教育和体育有机结合起来,以求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产生合力作用。体教融合并非是教育和体育形式上的结合,而是涉及思维方式、资源整合、指导思想等全方位的变革。只有体教融合得到全面深化发展,才能有效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社会发展的主题,其利用方式、结构和动力的转换实现质量效率的提升,是全面可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表现。目前,我国高校体育发展存在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在体教融合背景下,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全面深入探索体教融合理念并充分利用体教融合政策支持实现高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2022年田径协会第十届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指出建立高质量田径人才培养格局对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有意义。所以,本文以田径队为例对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进行深入研究,旨在为新时期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以参加2023年长春市第一届运动会(高校组)田径比赛的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1.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在“中国知网”上以“体育高质量发展”“体教融合”“田径队”为关键词进行文献检索,并对所得到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分析,以此作为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2)专家访谈法。
制定访谈提纲,主要涉及体教融合背景下长春市高校田径队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3)问卷调查法。
设计《长春市高校田径运动员调查问卷》《长春市高校田径教练员调查问卷》,在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现场发放并回收。
(4)数理统计法。
利用数据统计软件Excel对问卷调查结构进行汇总分析。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长春市高校田径队现状
(1)长春市高校田径队运动员现状。
第一,参与问卷调查的田径运动员共760人,其中男运动员512人,所占比重为67.4%;女运动员248人,所占比重为32.6%。由此可知,参赛运动员男女比例存在严重失衡现象。根据文献资料法汇总结果可知,我国其他省份均存在田径参赛运动员男女比例差距较大的问题,这属于共性化的问题。根据长春市统计局有关本市田径运动员的数据显示,男运动员数量远大于女运动员,这也与问卷调查的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主要是田径运动训练周期较长、训练过程较为枯燥所致,同时受到身体耐受力的影响;第二,在所调查的760名田径运动员中,训练年限低于1年的有98人,所占比重为12.9%;训练年限为1-2年的有234人,所占比重为30.8%;训练年限为2-4年的有268人,所占比重为35.3%;训练年限大于4年的有160人,所占比重为21%。由此可知,训练年限为2-4年的田径运动员所占比重最大,训练年限为1年以下的所占比重最小;第三,根据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长春市高校田径队运动员入队途径为参加院系比赛被选中、教师或同学推荐、自愿报名参与选拔,所占比重分别为16.8%、37.9%和45.3%。由此可知,长春市高校田径队运动员入队渠道较窄,校内院系比赛不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部分田径人才被埋没或是未能及时入队,间接对训练年限产生影响;第四,长春市高校田径运动员对训练投入的程度和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参训动机。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接受调研的760名运动员中,有558名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是“兴趣爱好”,这就说明高校田径运动员中有73.4%的人是因为喜欢田径运动而参加训练和比赛;有148名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是“锻炼身体”,所占比重为19.5%;有54名运动员的训练动机是“获取学分”,所占比重为7.1%。训练动机能够为田径运动员参赛决心提供保障,有助于促进他们积极参与训练,所以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要不断强化运动员的训练动机。
(2)长春市高校田径队教练员现状。
第一,参与问卷调查的32名教练员中,男教练员有24名,所占比重为75%;女教练员有8名,所占比重为25%。年龄在30岁以下的教练员有6名,所占比重为18.8%;年龄在30-40岁的教练员有13名,所占比重为40.6%;年龄在40-50岁的教练员有5名,所占比重为15.6%;年龄在50岁以上的教练员有8名,所占比重为25%。由此来看,长春市田径教练员的男女比例存在严重失衡现象,但是年龄结构基本是合理的,多数教练员年龄在30-40岁之间,他们普遍身体素质较好,接受能力较强,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这对与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第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出长春市高校田径队教练员整体学历水平较高,其中大专及以下学历有2名,所占比重为6.3%;本科学历有24名,所占比重为75%;研究生以上学历有6名,所占比重为18.7%。由此来看,长春市高校田径队教练员学历结构基本合理,具有较强的在职学习能力;第三,在接受调研的32名田径教练员中,“运动健将”水平人数为2人,所占比重为6.3%;“一级运动员”水平人数为3人,所占比重为9.4%;“二级运动员”水平人数为17人,所占比重为53.1%;“三级运动员”水平人数为9人,所占比重为28.1%;无等级教练员人数为1人,所占比重为3.1%。由此可知,田径教练员运动等级层次较多,并且整体水平较高,这对于全面提升田径训练优势,促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四,在32名接受问卷调研的田径教练员中,未参加过年度培训的有9人,所占比重为28.1%;每年参加1-2次培训的有20人,所占比重为62.5%;每年参加3次以上培训的有3人,所占比重为9.4%。由此可知,长春市田径教练员每年参加培训次数较少,这既无法满足教练员的自我提升,又无法实现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要求。
(3)长春市高校田径队管理现状。
第一,长春市高校田径队参赛的领队多由体育部的主管领导兼任,所以田径队的管理任务多由教练组和田径队的队长承担。由于教练组的教练多有体育选项课教学任务,所以管理田径队的时间有限;田径队的队长或是由教练组直接任命,或是由队员投票选出,多数具有较好的运动技术和沟通管理能力。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田径队运动员对管理方面的满意度较高,仅有15.3%的人选择“不太满意”。由此可知,多数田径运动员对田径队队长的管理还是持满意态度的,这也有助于团队凝聚力的提升。在体教融合背景下,运动员也要实现全面能力发展,而参与田径队管理的队长也能借此不断提升自身的能力;第二,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长春市高校田径队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然需要学校领导的鼎力支持。调查结果显示,田径教练员认为领导对田径队发展“特别重视”的人数为3人,所占比重为9.4%;认为“一般重视”的人数为19人,所占比重为59.4%;认为“不够重视”的人数为10人,所占比重为31.2%。由此可知,长春市高校负责田径队的领导并未非常重视田径队的健康发展情况;第三,长春市高校田径队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投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长春市高校田径队经费来源主渠道是专项拨款,所占比重为96%。这也说明,田径队的资金来源较为单一,缺乏自筹资金渠道,在极大程度上限制了其高质量的发展;第四,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好的场地设施条件。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认为“训练场地设施器材充足”的教练员有13人,所占比重为40.6%;认为“训练场地设施器材一般”的教练员有17人,所占比重为53.1%;认为“训练场地设施器材不足”的教练员有2人,所占比重为6.3%。由此可知,长春市各高校基本上可以满足田径队教练员对训练环境设施方面的要求,这也为学校田径队高质量发展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2.2、长春市高校田径队高质量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主管部门分工不明确,体教融合进展不顺畅。长春市高校田径队主管部门存在分工不明确的问题,并未将田径比赛成绩纳入到部门考核当中去,并且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之间的融合并不够顺畅。主要表现就是大学生田径比赛多由体育部门筹办,教育部门极少参与其中,体育系统和教育系统仍旧各行其道,并未形成育人的合力效应;二是虽然长春市高校田径队教练员学历和专业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也存在非专业教师担任主教练,并且近年来入职的田径教练员较少。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也并未能随之制定相应的高水平运动员引进机制。同时,田径队未能配备足够的医疗康复人员,这就导致大学生运动员在训练或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只能自行处理,既不利于运动员训练积极性的促进,又不利于运动员身心健康发展;三是田径队经费来源渠道单一,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体教融合背景下长春市高校田径队的高质量发展。
3、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对策
3.1、积极搭建教练员学习平台,推动人才高质量发展
作为体育训练的主导者,教练员的专业水平对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而影响教练员专业水平的因素不仅包括其自身的运动等级、教学经验和专业理论知识,还包括其职业道德水平和信息素养等。根据问卷调查可知,长春市田径队教练员参与年度培训人数较少,这对于推进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长春市田径队高质量发展尤为不利。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三方面着手:一是要不断提升教练员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同时,高校针对教练员队伍的问题要优化现有的选聘、培养和考核机制,以便培养出更多高素质、德才兼备的教练员;二是体育和教育部门的主管领导要加强对高质量教练员队伍培养的重视,积极制定教练员的培训与考核制度,提高体教融合的深层次发展,尤其是鼓励学历一般的教练员在职读研,以便进一步优化高校体育教师的学历和职称结构,提升教学与科研的融合效果;三是不断提升高校教练员的薪资福利待遇,同时根据教练员的能力素质水平制定激励政策,以此推动高校教练员执教能力的不断提升。
3.2、构建体教融合协同机制,推动高校赛事品牌化发展
首先,在体教融合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构建体教融合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由教委、体育局共同牵头组建体教融合工作委员会,讨论研究促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措施并提出阶段性工作建议,同时对体教融合工作的推进情况进行动态监管;其次,高校可以利用自身的地域优势,实现不同地区的赛事联办,寻求社会资金赞助渠道,推动赛事品牌化发展。以长春市第一届运动会(高校组)田径比赛为例,赛事名称就是地区、届数、组别和项目类型,这就缺乏个性化和新鲜感。并且,长春市高校运动会并非每年都举办,总体而言大学生体育赛事比较少,这就不利于高校运动队彼此进行交流学习。所以,为了更好地推动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国内各省市体育局与各高校可以加强与周边地区高校的赛事合作,借助社会企业资金,加强赛事推广和品牌打造。
3.3、不断提升体教融合水平,实现经费来源多渠道拓展
一方面,在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要不断更新体育教育理念,提升体教融合水平,推动体育人才的全面发展。一是要优化教学管理思想,培养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意识能力,让他们的体育学科素养得到提升的同时,实现学习能力的提升;二是关注大学生运动员的就业出路,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出运动员的技能优势;三是完善高质量体育人才培养体系,致力于打造“学、练、研、赛、管”五位一体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不仅鼓励运动员参加课程教学方案设计,而且鼓励他们参与校队日常管理和比赛,提升运动员的全面素质能力,以此实现高校运动员就业选择范围的拓宽,增强他们参与训练和比赛的动力;另一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目前长春市高校田径队资金来源渠道相对较少,并且在其他校队中也普遍存在。高校体育要实现在体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有良好的场地设施条件,而资金的大量投入就是场地设施条件改善的重要基础。高校可以与社会企业合作,在比赛队服上宣传企业,或者是对外有偿开放运动场地、为社会企业组织职工比赛活动等,多渠道获得本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保障经费。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第一,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需要学校层面的支持与管理。只有领导重视度提升,资金投入加大,才能为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第二,体教融合程度不够对运动员发展产生严重的制约。体教融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体育训练和文化课学习对运动员素养能力提升的合力作用,有助于拓宽运动员的发展渠道,推动高校体育的高质量发展;第三,长春市高校的田径教练员结构基本合理,但需要加大教练员的岗位培训考核力度,这也是体教融合背景下高校体育寻求高质量发展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4.2、建议
第一,政府管理部门与高校要积极探寻体育和教育的结合点,全面提升体育教学的质量;第二,高校教练员要不断优化运动员训练机制,提升自身教学能力素养,促进运动员综合素养能力的提升;第三,高校体育教学管理部门要重视教练员培训考核体系的完善,不断优化教练员的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结构;第四,教练员在充分考虑运动员个体差异性的基础上,因材施教,不断提升体教融合的质量,以此促进高校体育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吴丹平,李煜,等.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使命与路径[J].辽宁体育科技,2024(02).
[2]陈金鳌.新时代高校体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