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与防控技术要点
2024-12-31王俊亮
摘 要: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是生猪饲养过程中的常见疾病之一,传染性较强,且存在致死的可能性。因此,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防治管理,并根据疾病的流行特点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从而提高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通过研究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诊断方法、治疗方法、预防措施,以期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兽医;治疗方法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2-104-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2.026
0 引言
随着生猪养殖业的集约化发展,要加强对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是生猪养殖过程中一种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发生率较高,阻碍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兽医要根据疾病特征来使用相应药物进行治疗,以期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1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菌为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其会分泌出多种毒素,导致生猪内脏器官和胸膜出现炎症,且病原菌的血清类型较多。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能感染不同年龄的生猪,且仔猪因免疫抵抗力较低,导致发病率较高。病猪作为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重要传染源,会通过呼吸传播病原菌,并感染同圈舍内的健康猪群,且患病母猪会感染仔猪。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流行特点存在差异,部分猪患病后会快速暴发,致死率较高;部分猪在感染后会慢性发作,致死率相对较低[1]。疾病严重程度受多个因素(如病原体毒性、病猪的健康状况、饲养条件等)的影响,且不同血清型的毒力差异可能会导致疾病表现不同,有些毒株会产生强烈的毒素,破坏猪的肺部组织,产生严重的肺炎和胸膜炎,从而引发严重的临床症状;有些毒株的毒力较弱,产生的症状可能较轻,疾病进展缓慢。
从猪的机体健康情况来看,如果生猪的免疫系统处于较强状态,其能有效对抗病原菌,从而减轻疾病的严重程度;如果生猪的免疫系统处于低下状态,可能会使病情加重。母猪的免疫状况也会影响仔猪的免疫水平,仔猪如果从母猪那里获得的抗体不足,也易感染疾病。从饲养条件来看,种群密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管理不善等均会导致感染疾病的风险增加,这是因为密集的饲养环境易造成空气流通不畅,增加病原体传播的概率,特别是在猪群密度较大时,病原体更易通过空气进行传播;潮湿、寒冷的环境也易使猪的免疫系统受损,使其更易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饲养设施清洁不彻底、病死猪处理不当也会导致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从而加大疾病暴发的风险。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具有传染范围广、致死率较高的特征,会对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严重危害,且部分生猪体内潜藏的病原菌在发病后会快速传播。所以,要加强对该类疾病的防治管理,从而保障生猪养殖效益[2]。
2 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方法
兽医工作者可根据患病猪的主要症状(气喘、高烧、呼吸困难、腹式呼吸、咳嗽等)、病理变化(气管、支气管、肺脏是主要病变部位)和流行特点(3~6月龄的猪是高发群体,季节交替温差较大时发病率升高)等情况,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进行初步诊断,但要确诊,还要进行实验室诊断。在无菌环境下取病死猪的病变组织,涂片经染色处理后,放在显微镜下观察,若发现有两极染色的革兰氏阴性球杆状病菌,即可确诊;或采用病原分离鉴定试验、血清学诊断法、细菌培养法进行诊断。
3 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方法
3.1 中西医治疗方法
3.1.1 中药治疗
中药材具有药物残留量低、对患病个体损伤性较小的特点,能有效改善患病症状,并减少化学药物的总用量。黄芪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化等功效,是治疗传染性胸膜肺炎病的常用药物之一;人参能提高生猪的免疫功能,改善其呼吸道病症,加快机体新陈代谢速率,提高抗氧化效果等[3];连翘具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在破坏病原体生长环境的基础上,能缓解生猪呼吸道存在的炎症问题,提高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综合管控效果;板蓝根、连翘能强化生猪对疾病的抵抗能力,缓解其炎症反应。中药在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药物使用量和频次来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3.1.2 西药治疗
抗生素类药物(如头孢菌素、红霉素、氧氟沙星等)能有效治疗猪传染性胸膜肺炎。其中,头孢菌素会阻碍病菌细胞壁的合成;红霉素能抑制病菌蛋白质的合成;氧氟沙星会干扰病菌DNA的复制过程,从而抑制病菌繁殖[4]。此外,通过制定严格的病原学监测方案来明确当前病原体所属类型与药敏测试数据,并筛选出与之相适配的药物。
3.2 病猪护理方法
在治疗患病猪时,要对饲料进行科学配比,为患病猪提供充足的营养物质,确保患病猪的机体能快速恢复健康,提高其对病原细菌的抵抗能力。同时,要为患病猪营造安全、卫生的养殖环境,并对猪舍进行全面清理,防止在治疗过程中患病猪因受到外部因素影响而出现应激反应,使患病猪尽快恢复到健康状态。要根据生猪的患病程度与所处生长阶段来调整营养管控方案,使患病猪获取足量的营养物质,强化其生长能力[5]。此外,养殖人员可在饲料中加入一定配比的补剂,从而提高患病猪的机体免疫力,加快病情恢复速度。养殖人员要对猪舍中的粪便等杂物进行清理,确保空气流通和温湿度适宜,避免因生猪相互接触而增大染病概率。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关注病情变化,以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4 预防措施
4.1 科学诊断
在生猪养殖过程中,一旦发现生猪出现异常,要及时开展临床检查和病原学检测。在疾病流行时期,要加强对生猪的临床病症和病情的检查,检查生猪呼吸道是否有异常表现。若生猪出现持续性咳嗽、鼻腔分泌物增多的情况,要对生猪进行疾病诊断,通过实验室诊断来确定是否为传染性胸膜肺炎,即在疑似患病生猪的口鼻部位提取分泌物样本后进行分离培养,以此来分析生猪当前所患疾病的具体类型,为后续疾病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然后,根据生猪病变表现进行病理学检查,以明确具体症状。对已患病的生猪,要全面掌握该疾病的发展状况,可进一步提高治疗成效。根据生猪患病时的表现差异与药物应用效果来调整用药种类,要严格管控药物总用量,避免药物对生猪机体造成损伤。
4.2 改善饲养环境
良好的饲养环境能有效减少病原体的传播,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可采取以下措施来改善饲养环境。一是选择合适的地理位置来建设养猪场。应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且远离居民区、工厂和其他可能产生污染源的地方来建设养猪场,从而减少养猪场受到外界污染的风险。二是对养猪场(包括繁殖区、育成区和出栏区)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各区域之间要有严格的分界(如隔离墙、隔离带等),养猪场的出入口要配有严格的消毒设施(如消毒池、消毒室等),确保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猪场时能彻底消毒,防止病原体随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养猪场。三是合理设计猪舍。猪舍内应有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流通,应选择不易吸收和传播病原体的材料(如水泥地面、木质或金属结构的墙体和顶棚)来建设猪舍。四是严格控制养殖密度。合理控制生猪数量和猪舍空间的比例,保证每头猪有足够的活动空间,减少猪与猪之间的拥挤和接触,从而降低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传播的风险[6]。
4.3 加强卫生管理
卫生管理不善是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暴发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要加强卫生管理,从而降低发病率。一是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污水,确保猪舍内没有积水和杂物堆积,粪便和污水要经过适当处理(如堆肥处理、生化处理等),可减少病菌的数量,防止疾病发生。二是做好消毒工作。应使用消毒剂(如漂白粉、甲醛等)对猪舍(包括地面、墙壁、顶棚等)进行全方位消毒,确保消毒效果。此外,要定期更换消毒剂,防止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4.4 提高饲喂品质
饲喂品质将直接决定生猪免疫力水平。因此,可通过以下措施来提高饲喂品质,增强生猪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率。一是要选择优质饲料(含有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确保生猪能健康成长,并增强其免疫力。在选择饲料时,应考虑饲料的来源、安全性、营养成分等,确保饲料的品质和安全性,且饲料应保持新鲜,避免因长时间储存而导致营养流失或被污染。二是饲料配比要科学,应根据生猪的生长阶段和健康状况,合理配比饲料中的能量、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成分,确保生猪能获得足够的营养。在配比饲料时,还应注意饲料的适口性,确保生猪能充分摄取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或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抗菌药物、维生素等添加剂,从而预防疾病和提高生猪的免疫力[7]。三是要注重饮水管理,猪舍内的饮水应清洁、卫生,确保清除水中的病原体和有害物质,还可在水中添加适量的电解质,以平衡生猪体内的酸碱度和缓解应激反应。
4.5 强化引种检疫
引种检疫的目的是防止传染病的带入和传播,从而减少疾病发生,主要措施有入场前检疫、入场后隔离观察和最终的健康检查。首先,引种前必须对生猪的来源进行调查和确认,应选择信誉良好的供应商,并要求其提供详细的健康证明和检疫合格证书,确保引入的生猪没有感染传染性胸膜肺炎或其他传染病的记录。其次,引种时应安排专门的检疫人员对引种的生猪进行初步健康检查(包括外观检查、体温测量和常见病症检查),检疫人员应检查生猪的身体状况,确保其无明显的疾病症状。最后,对引进的生猪进行详细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检查、病原体检测及其他相关检查),确保生猪健康状态符合入场标准,应将引入的生猪圈养在专门的隔离区饲养30 d,并观察生猪状况。隔离区与常规饲养区应完全隔离,确保病原体不会通过空气、饲料或人员等途径感染其他生猪。如果在隔离观察期生猪出现疾病症状,应立即进行详细诊断,并采取有效的隔离和治疗措施,防止疾病的扩散。隔离观察30 d后,确认生猪健康后,才可混入原有的猪群中。
4.6 做好免疫接种
目前,常用三价灭活疫苗来预防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病。为了保证免疫效果,在接种疫苗后的21~28 d要进行第2次免疫接种,接种后可保护0.5 a。要注意的是,种猪和妊娠母猪的接种时间为产前的42 d和14 d,这样才能更好地保护种猪、妊娠母猪及仔猪的健康。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生猪养殖过程中,要加强对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管理,综合利用多种防治措施,从而提高生猪养殖效率,推动生猪养殖业实现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谢艳琴.中兽医治疗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临床疗效研究[J].中兽医学杂志,2023(6):94-96.
[2]王亚涛.中兽医治疗猪接触传染性胸膜肺炎[J].中兽医学杂志,2023(4):73-75.
[3]张占峰.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治疗及体会[J].今日畜牧兽医,2011(12):34-36.
[4]赵学好,周建法,李广进,等.中药治疗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J].中兽医医药杂志,2011,30(2):61-62.
[5]刁秀云.猪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治疗[J].现代农业,2019(7):74.
[6]李新玉.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与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19(3):118,135.
[7]韩立红.猪接触性传染性胸膜肺炎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诊断与防控[J].现代畜牧科技,2021(5):12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