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控制措施探究

2024-12-31张田

乡村科技 2024年12期
关键词:养护管理园林绿化质量控制

摘 要: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改善兰州市生态环境、提升园区景观品质的重要举措。文章通过剖析兰州野生动物园植物选育与当地环境不相适应、养护管理与园区运营缺乏协调、土壤培养层配置不科学、养护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提出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控制对应措施,以期为后续类似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98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7909(2024)12-130-3

DOI:10.19345/j.cnki.1674-7909.2024.12.033

0 引言

兰州野生动物园作为兰州市重要的城市生态景观专类公园,园林绿化质量直接影响游客观感及动物生存环境。然而,由于园区环境特殊,在植物选育、土壤改良、绿化用水等方面存在诸多技术难点,这导致园区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控制面临严峻挑战。为保障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品质,提升园区生态服务功能,亟须深入探究针对性的养护管理质量控制策略。笔者在分析园区环境特点和养护管理质量控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质量控制措施。

1 兰州野生动物园环境特性与园林绿化需求分析

兰州野生动物园坐落于兰州市安宁区忠和镇,地处西北内陆腹地,属典型的温带半干旱气候区。园区年均气温7.8 ℃,极端最高气温36.6 ℃,极端最低气温-27.3 ℃,无霜期短,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年蒸发量是年降水量的10倍以上[1]。同时,园区地形以黄土丘陵沟壑为主,土壤以黄绵土和灰钙土为主,土层普遍较薄,有机质含量低,透水保肥能力差。因此,兰州野生动物园的园林绿化工作应因地制宜,突出抗旱、耐寒、耐瘠薄等特点,优先选用当地适生植物或引进驯化能力强的乡土植物,并采取造景、造林结合,乔灌草结合的综合性园林绿化模式,通过土壤改良、水肥调控等园艺措施,不断提高植物园林景观与生态防护功能,这样才能满足园区动物生存环境营造和游客游憩需求。

2 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质量控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2.1 园区植物选育与当地环境不相适应

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设计中,植物选育与当地气候、土壤等生态环境条件契合度不高,导致后期养护管理难度加大。例如,设计方案中大量运用银杏、红叶李、楸树、祁连圆柏等色彩鲜艳的景观树种,虽能营造出亮丽的视觉效果,但在当地干旱少雨、昼夜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下,植物抗逆性差,生长状况不佳,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开展修剪整形、病虫害防治等精细化养护工作[2]。同时,景观水体周边大面积种植垂柳、云杉、侧柏、馒头柳、青杄等喜水植物,而当地降水量极其有限,风沙大,植物体内水分蒸腾旺盛,难以满足其生长需求,导致植物生长矮小、叶片发黄、顶部干枯等状况时有发生。

2.2 养护管理与园区运营缺乏协调

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养护工艺规范执行不到位,导致养护过程缺乏规范性和可溯源性。例如,在灌溉养护中,养护单位对喷头喷灌均匀度控制不精准,局部灌溉强度超标,会引发土壤板结与盐渍化等次生问题。运营管理与园区现有绿化养护存在严重冲突。例如,在草坪养护过程中,运营管理方为保证运营效果,在园区草坪密集铺设灯带灯架,严重影响了草坪浇水、修剪,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导致部分草坪抽穗死亡[3]。园区运营管理方组织的研学植树活动中,在现有已成活草坪区域开挖小树坑,栽植2~3 cm榆树幼苗,导致现状景观草坪与园区景观不兼容;冬季,园区运营管理方会破坏1号游客服务中心花坛植被(乔木、灌木、花卉、草坪)进行冰雕展览等。以上诸多细节反映出兰州野生动物园运营单位和养护单位对国家、行业标准掌握不透彻,技术交底针对性不强,导致关键工序质量控制目标模糊,养护质量“事后控制”特征突出。

2.3 土壤培养层配置不科学

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养护中,经过2~3 a施工土壤改良,土壤肥力已衰减。养护单位不及时改良土壤,土壤肥力与植物生长需求不匹配。园区施工时普遍采用当地农田表层土壤(未经筛选淘洗,其中含有大量杂质,如石块、草根等),含杂率高,导致土壤团粒结构不良[4]。例如,牡丹园、禽鸟湖、南入口区等景点处的种植土多为当地农田表层土壤,而基土以湿陷性黄土为主,通透性差,盐碱大,易板结,造成土壤培养层内部水分呈现“上浮下潜”的不均匀分布状态。同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与《园林绿化种植土壤标准》规定的土壤有机质含量3%最低要求仍有差距[5]。

2.4 养护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

目前,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监督机制尚不完善,缺乏科学系统的绩效考核与质量评价体系,养护过程监管流于形式。以草坪养护为例,养护人员对草坪浇水、修剪、病虫害防治等关键环节的操作规范掌握不牢,作业随意性较大,而监理单位未能及时指出并纠正其不当做法,导致局部草坪干枯焦黄或修剪高低不平,严重影响景观效果。禽鸟湖木本花卉修剪强度普遍不足,时常可见枝叶密集、通风透光差的植株,然而监理单位巡查频次较低,难以对养护不到位的情况进行有效督导[5]。养护日志中灌溉水量、施肥用量等关键数据记录空缺,可溯源性差,技术人员无法据此对养护效果进行客观评价并提出针对性改进措施。同时,由于考核指标设置不够量化,难以准确考察养护质量状况,绩效评价大多停留在表面,无法深入剖析养护管理薄弱环节。

3 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养护质量控制措施

3.1 提高植物选育与当地环境的适应性

针对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植物选育与当地环境契合度不高的问题,应立足当地生态资源禀赋,优选深根性、抗旱性、耐瘠薄性强的乡土树种。在植物配置设计时,可采用大小乔木与灌木、草本相结合的多层次混交模式,形成“乔木—灌木—草本”立体绿化景观。乔木层以国槐、白蜡树、复叶槭、圆冠榆、山楂、海棠、碧桃、山荆子、核桃等当地适生树种为主,通过种间混交、造景等方式打破植被单一性;灌木层以小叶女贞、金银木、水蜡、丁香、金叶榆、连翘、紫叶矮樱、榆叶梅、卫矛、四季玫瑰、牡丹、芍药等为优选植物,草本层搭配披碱草、车轴草、黑麦草、狼尾草、铺地柏、萱草、地被月季、八宝景天、马鞭草、绣线菊、花叶芒、鸢尾等,营造“疏林草地”景观。在水体景观营造中,宜选用芦苇、睡莲、水葱、荷花、千屈菜等耐淹植物布置于水陆交错带,发挥其净化水质、稳固堤岸的生态功能。同时,为增强园区植物景观多样性,可因地制宜地引进复叶槭、金枝国槐、元宝枫、三角枫、红叶李、银杏、红叶碧桃等少量彩叶树种点缀其中,通过对比鲜明的色相和微妙的形状变化,巧妙地营造出丰富的视觉层次感。在后期植物养护过程中,应定期监测土壤水分、肥力状况,采取土壤换盘、增施有机肥等综合性土壤改良措施,增强土壤蓄水保肥能力。通过合理修剪整形,促进植株通风透光,提高植株抗病虫害能力。在干旱缺水季节,及时开展人工辅助灌溉,保障植物生长需求。

3.2 实现园区运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协调

为实现兰州野生动物园园区运营与养护管理的有效协调,应建立运营、养护、监理等多方参与的联席会商机制,围绕春季植物返青、夏季绿化养护、秋季落叶清运、冬季植物防寒等关键时间节点,提前制订园区综合管养方案。以草坪养护为例,在游客活动频繁的区域,可采用足球场草坪养护模式,提高草坪抗践踏能力;而在游客活动较少的区域,则可按照观赏型草坪标准,侧重营造草坪景观效果。在修剪植物时,要充分考虑动物活动特点,避免影响动物视线或干扰动物栖息。可借鉴动物园标志系统设计理念,在绿地周边增设警示牌,引导游客文明游园。针对园区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可能对植被造成损伤的情况,应提前划定植被保护区,设置护栏进行隔离;节庆活动后及时对受损植被进行抚育或补植,避免景观“空档期”出现。在园区水系养护方面,可采用生态浮岛技术,利用芦苇、睡莲、水葱、荷花、千屈菜等水生植物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生态景观效果。针对旱季水量不足的情况,应提前做好蓄水规划,并合理设置备用水源(如景观蓄水湖体等),增加水资源利用效率。此外,应定期开展园区巡查,及时发现并解决绿化养护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定期邀请专家对养护效果进行诊断评估,找出薄弱环节,对症下药,切实提高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水平。

3.3 实施土壤改良与植物养护的科学整合

针对兰州野生动物园园区土壤培养层配置不科学的问题,应从土壤物理性状改良与化学性状提升2个方面入手,因地制宜地开展针对性的土壤养护工作。在土壤物理性状改良方面,可采用深翻+客土的方式,利用多功能挖掘机将园区土壤翻松至40 cm以上,破除土壤板结层;结合园区实际,合理配置砂石、腐殖质等土壤改良材料,优化土壤质地与通气性。以大象馆为例,馆区内土壤沉重、坚硬且黏重,透水性差,可在土壤中掺混蛭石、珍珠岩等多孔介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从而提高其蓄水能力,满足被大象踩踏后草坪依旧可以正常生长的需求。在土壤化学性状提升方面,应定期开展土壤肥力检测,科学制订施肥方案。针对兰州地区有机肥料种类单一的现状,可利用动物粪便与园区落叶腐殖质进行堆肥处理,结合生物菌剂发酵,自制高效有机肥,提高园区肥料利用率。同时,可采用植物固氮、秸秆还田等生态农艺措施,充分利用园区废弃物资源,激发土壤自我修复能力。在植物生长的关键时期,采取“少量多次、见苗施肥”的追肥策略,促进植物根系健壮生长。针对园区内新移栽乔木成活率不高的问题,可在植物栽植前,进行定根、断根等根系调理,增强植物抗逆性;同时,在栽植穴内掺混生根剂,缩短植物缓苗期,确保植物移栽成活。

3.4 完善养护管理质量监督与评价体系

面对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的突出问题,亟须建立全过程、全方位的完善质量监管与绩效考核体系。第一,应建立科学合理的养护质量评价指标。针对园区不同区域的植物生长特点,因地制宜地设置草坪高度、乔灌木冠幅、花卉花期、植被覆盖度等量化考核指标,使养护管理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做到“事前有标准、事中有检查、事后有评价”。第二,应创新智慧化信息化管理手段。在关键养护节点布设巡视监控系统,通过巡视检查识别,监测草坪修剪高度及枯枝落叶等垃圾杂物的清理频率,提高监管过程的透明度,直观反映绿化养护管理质量的动态变化。第三,应完善第三方质量检测机制。定期委托专业机构对园区重点区域开展土壤理化性状、植物病虫害发生程度等专项检测,形成客观公正的质量评估报告,将检测结果作为养护管理考核的重要依据。第四,要健全以绩效为导向的奖惩机制。将养护管理各项考核指标量化赋分,并纳入养护单位的绩效工资分配体系,形成“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正向激励机制。

4 结束语

兰州野生动物园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从植物选育、后期养护、运营协调、土壤改良、监管考核等多方面发力,切实提升园林绿化品质。未来,园区应立足当地生态资源禀赋,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养护的原则,大力开展园林绿化适生植物选育、优化土壤培养基质配方、加强精细化养护管理、创新智慧监管模式,多措并举推进园林绿化高质量发展,着力打造集生态价值、景观价值、游憩价值于一体的现代城市动物园,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于丽霞.风景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名城绘,2020(8):255.

[2]刘庆.风景园林绿化施工中的质量控制措施探究[J].农村科学实验,2022(8):156-158.

[3]吴秋霞,沈幸根. 城市园林绿化的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2):1-6.

[4]刘叶松.园林景观绿化种植施工质量控制措施[J].汽车博览,2021(12):103.

[5]刘良燕.高速公路景观林带建设工程绿化施工中质量控制措施[J].居舍,2019(21):129.

(栏目编辑:董清芝)

猜你喜欢

养护管理园林绿化质量控制
论园林绿化种植与养护管理
园林植物配置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论豆科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
鄂托克前旗农村牧区公路养护管理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加强公路养护管理
浅谈城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机车总风缸的制作质量控制
道路绿带路缘石在城市道路绿化景观中的作用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
浅谈石灰土基层施工及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