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中国体育奠基者——贺龙

2024-12-31顾保孜

名人传记 2024年11期
关键词:朱总司令篮球队贺龙

“只要找到篮球场,就能找到贺龙”

贺龙自幼尚武,喜欢体育锻炼,从小练就了健壮的体魄。

有一次,他的家乡洪家关请来了一位武术师傅摆擂台。没多久,不少对手就被这位师傅给摆平了。当贺龙跳上台时,大家惊住了,因为那时他还只是一个“愣头少年”。只见他双手抱拳施礼,口中称道:“师傅,我来讨教一两招,请赐教!”顿时,包括武术师傅在内的所有人,都用怀疑的眼光打量着贺龙。开打之后,俩人一招一式,你来我往,你一个“插花盖顶”,我一个“古树盘根”。几个回合下来,不分胜负。这时包括武术师傅在内的所有人才开始对这个毛头小伙子刮目相看。没想到接下来的几个回合中,贺龙抓住对方的破绽,一个扫堂腿,竟然将武术师傅摔倒在地,全场顿时响起一片叫好声。事后,武术师傅非但不生气,反而称赞贺龙 “身手不凡,身手不凡!是洪家关的‘武状元’”。

南昌起义胜利后,贺龙受党中央的指派,潜回洪家关,很快在家乡拉起一支红军武装,开辟了湘西革命根据地。在频繁的战争环境中,贺龙不仅自己抓紧一切空闲时间习武打拳,坚持锻炼,而且号召红军战士们“练好身子,战胜敌人”,他除了让战士们学习武术,开展射击、投弹、刺杀、爬山、武装越障等军体活动,还专门组织一些体育活动。

可是,已经有了军事训练,为什么还要搞体育活动呢?

原来贺龙是一个粗中有细、善于思考的人,在他看来体育活动和军事训练是不一样的。因为体育活动不仅能够锻炼身体,还能缩短干部和战士之间的距离,极大地提高部队凝聚力,同时也能给红军官兵带来欢乐。

其实在当时艰苦的环境中,所谓体育活动也就是一些简单的跳木马、跳人马、拔河、做俯卧撑、抛石头等。每逢开展这些活动,贺龙都要亲自参加。在活动中,他就像孩子一样,玩得汗流浃背,不亦乐乎。时间长了,贺龙不再满足于这些“原始”体育项目,他觉得应该玩点“高级”项目。于是他别出心裁地引进了篮球运动。

篮球队组建伊始,活动常常受到场地的限制,贺龙说:“活人不能被尿憋死,没有场地自己搞嘛!”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齐动手,平整了一个篮球场;同时,他们还伐树锯木做了球架和篮板,用大楠竹弯成圆圈,固定在篮板上,一个篮球场就这样建好了。没有球,他们就用牛皮自己缝制了一个土篮球,里面塞上破布烂麻。这样的球掉在地上弹不起来,于是篮球赛变成了橄榄球赛,只能在空中相互传来传去,传到篮板下,把球投进篮筐中即得一分。

有意思的是,贺龙不仅与队员们一起打球,还经常参加球队的讨论会,研究球技和战术。他常对队员们说,打球如同打仗:一要讲战斗作风过硬,敢争敢抢,不畏强,不轻弱;二要讲团结战斗,配合默契,不能各打各的;三要讲究战术,攻要攻得进,防要防得稳,掌握比赛主动权。

到了抗日战争时期,贺龙出任一二〇师师长。在那个最艰苦的时期,他依然没有忘记篮球,很快恢复红军时代的传统,成立了“战斗篮球队”。有一段时间,他曾担任篮球队的荣誉队长。

比起红军时代,篮球队开始有了进步,他们通过种种关系从敌占区搞到一个正儿八经的篮球,并且还有了队服——队员将灰布和白布分别剪成条,拼出“战斗”二字和阿拉伯数字,然后缝在背心上,这就算是队服了。按照现在年轻人的说法,那简直太酷了。

战斗篮球队成立以后,一边打球,一边打仗,名声越来越大。要说名声大到了什么程度,举个例子就可以说明:不仅国民党的部队知道贺龙有个篮球队,就连日本鬼子也知道一二〇师有个贺龙领导的篮球队。他们几次大“扫荡”,总是找不到一二〇师的主力来一场大决战,于是日本指挥官灵机一动,命令部下去找篮球场,在他们看来只要找到篮球场,就有可能知道贺龙在哪儿。

1939年4月,一二〇师与日军中号称精锐的吉田大队在河间东北的齐会村展开厮杀。在离齐会村只有一点五公里的一二〇师司令部驻地,贺龙一面命令一个营拖住敌人,一面调动部队从侧翼进攻,包抄敌人。激战就在眼前,篮球队里新进的一批队员,由于缺乏战斗经验感到有些紧张。而此时的贺龙却满不在乎,他来到师部篮球队住处,鼓励小伙子们打一场球。激烈的战斗就在身边,远处时而有炮弹落下,篮球队员们从未在这种情景下打过球,贺龙却笑眯眯地让大家安心打球,还不时给队员们指点战术动作,呐喊助威。突然,一颗炮弹在附近爆炸,烟尘弥漫。等烟雾过去,贺龙手握烟斗就像没事一样,笑着说道:“没关系,他打他的,我们打我们的嘛!”

贺龙镇定自若的英雄气概使新队员备受鼓舞,大家打得更热火朝天了。

黄昏时分,八路军发起了猛烈反击。战斗篮球队的队员们也和大部队一起参加了战斗。经过三个昼夜激战,齐会战斗歼敌七百余人,缴获了大批武器弹药。这次战斗对巩固冀中根据地,坚持平原游击战争,具有很大意义。中共中央书记处专门致电嘉勉贺龙。

于是这场“史无前例”的球赛也被传为佳话。

“篮球也能搞统战工作?”

战时打仗,闲时练球。战斗篮球队的球技进步很快,但时间长了他们不满足了,觉得没有“对手”的球队,球技再高也没什么意思。

一次,球队的队员们碰到贺龙,把他们心中的苦恼全倒了出来。贺龙听了觉得有道理,说道:“是啊,我们不能光自己打呀,还要碰碰对手,结交一些朋友。”

在晋西北抗日根据地岚县的东北方向,有一个县叫静乐县,那里驻扎着一支国民党的骑兵队。1938年春天,日本鬼子对晋西北进行大“扫荡”时,一二〇师奋勇抗击,把敌人打败,而国民党的这个骑兵队在战斗时却逃得无影无踪。鬼子败退后,他们又连夜赶回来。他们不仅不抗日,反而经常和贺龙的部队搞点小摩擦,弄得关系十分紧张。

从建立统一战线、一致抗日的目的出发,贺龙决定去争取和团结他们。通过什么方式去联系他们,团结他们呢?他想到了篮球比赛。贺龙说:“我们必须给他们打气,使他们有抗日的信心,相信有八路军在这里,是能够打败日本鬼子的。”他向骑兵队发出邀请:在五一劳动节进行一场篮球比赛。

接到邀请,国民党骑兵队感到十分新鲜,不知道贺龙的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但当时处于国共合作时期,他们又没有理由不来,就答应了。

五一劳动节那天,当地的老百姓也来观看比赛,人非常多。比赛开始后,贺龙和国民党的官兵坐在一起,边聊边看,气氛十分融洽。八路军“战斗队”的队员们对国民党骑兵队的球员很友好。他们摔倒了,战斗队队员宁可失掉进攻的机会,也要先把对方扶起来。当对方进球或耍了一下花招,出于团结的大局考虑,观看的八路军战士和老乡们也热情地拍手叫好。经过比赛,双方熟悉起来,彼此间有说有笑。

当然,在与国民党官员交谈中,贺龙也有严肃的时候。他正色地对国民党公署专员说道:“日本鬼子‘扫荡’时,你们销声匿迹;日本鬼子被打垮后,你们就赶忙回来欺压老百姓,时不时还要和我们闹点矛盾。假定日本鬼子再来,你们还要逃跑的话,那我们八路军就不客气了,我们就要进入贵地,坚决打垮他们……”

这时的国民党公署专员显得非常尴尬,忙说道:“贺师长讲得很好。对,我们要共同打日本人……”

经过这次篮球比赛,国民党的骑兵队对八路军有了更多的了解,抗日态度有了很大变化,也不再轻易与八路军制造摩擦了。

体育活动也能搞统战工作,这是令战斗篮球队做梦也想不到的一件事。没过多久,战斗篮球队又遇到了一个新对手,但这个对手是自己人——八路军的“东干篮球队”。

“没想到一场球赛,把我们两支部队的感情拉得这么近”

1940年9月,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调往东北工作的一部分干部组成了东北工作队,简称“东干队”。路过山西兴县时,东干队有三四百人,由张学良的弟弟张学思率领。东干队里也有一个大名鼎鼎的篮球队,而且人才济济,球队打遍西安、延安,在西北无敌手。特别是有一个中锋叫韩复东,他能在空中转身传球,那一瞬间仿佛他能停留在空中,用眼睛的余光就能确定队友在什么位置,准确地将球传到位,在当时堪称一绝。

比赛之前,贺龙手握烟斗,笑嘻嘻地来到战斗篮球队的训练地。他把球队队员召集到一起问道:“你们不是整天嚷嚷要我帮助找对手吗?”

一听见有对手,球队队员立刻兴奋起来:“是谁?在什么地方?”

“这个对手是我们自己的部队,球技不比你们差。”接着贺龙又嘱咐道,“比赛时要注意团结,讲究作风,赢球要赢得人家心服口服……你们要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这样才能提高自己的技术。”

比赛开始前,战斗队和东干队手拉手进入比赛场地,接着又像亲兄弟般相互拥抱。

在场外,贺龙把张学思拉到自己身边坐下,风趣地说道:“如果你们东干队赢了,我贺龙请客;如果我们战斗队赢了,你可要请客哟!”

哨声一响,双方的队员在球场上满场奔跑着抢球,好不勇猛。战斗队投篮命中率高,每进一球,场外的啦啦队则起劲地高喊:“加油!加油!”

慢慢地,东干队进入了状态,打得积极主动,又一分一分地把比分逐渐拉平。场外的啦啦队照样鼓掌为东干队加油喝彩。

打到最激烈的时候,大家谁也不让谁,拼命地抢球。

贺龙指着场内对张学思说道:“对嘛,比赛就应该是这个样子,这样看才有劲。比赛就得有一股勇猛顽强的劲儿。今天我们在球场上敢打敢拼,明天我们在战场上就敢打必胜。”

看到战斗队高超的球艺,张学思笑着回答道:“看来这个客我是请定了,谁不知道你们战斗队是天下无敌啊!”

“那也不一定,谁不知道你们有张王牌叫韩复东,打遍天下无敌手。”贺龙立即回答道。

比赛的哨声一停,好像谁赢谁输都不重要了,两个球队意犹未尽,不顾疲劳又开始聚拢在一起切磋起球艺来。这边战斗队的队员拉住韩复东要他把绝技教给他们,那边东干队的球员围住了战斗队的队长要他把过人的绝招讲一讲,整个场面充满了兄弟情谊。

张学思看到后,感慨地对贺龙说:“没想到一场球赛,把我们两支部队的感情拉得这么近。”贺龙笑眯眯地对张学思说道:“这顿饭还是我请,你们是客,我要尽地主之谊。”

可以说这是一场最高水准的篮球比赛。当时,两支篮球队并驾齐驱,被誉为解放区两支最优秀的篮球队。

听说贺龙的战斗队要来延安,最高兴的莫过于朱总司令了

后来,篮球队的故事传到了毛泽东那里,他很高兴,特地邀请这支篮球队来延安参加比赛。这事要放在现在,运动员坐上飞机从山西到延安也就一个小时。可那时,这些篮球队员全靠双脚走。他们走一路打了一路的仗。路过八路军的根据地时,他们还要现场表演或者与兄弟部队进行比赛。

到了延安,当地负责接待的同志热情地把战斗篮球队安排到“中央招待所”住下。所谓的招待所其实就是简陋的窑洞。然而比起这一路走来天为帐地为铺的生活,真不知要好上多少倍了。饭菜在当时看来也相当不错了,顿顿有小米饭、咸菜,偶尔还能吃上白馒头。

听说贺龙的战斗队要来比赛,最高兴的莫过于朱总司令了。

朱德年轻的时候也是一个体育迷。他上大学时,体育各项成绩几乎都是满分,是个名副其实的体育健将。在进入云南陆军讲武堂前,他的第一个职业就是体育教师。他对篮球活动情有独钟,而且打得一手好球,曾经有过篮球健将的美誉。

朱总司令忙完手头的工作,一个人悄悄来到篮球比赛场地,目不转睛地看着场上你来我往、生龙活虎的队员们,看到有精彩的投篮也会随着大家一起喝彩。就在一个关键的时刻,眼看球就要出界了,战斗队的一个队员来了一个“飞身箭步”将球紧紧地搂在怀里,人群中又一次爆发出喝彩声。也就在这个时候,救球的队员发现了人群中的朱总司令。这个队员竟然忘记了自己在打球,情不自禁地喊了一声:“朱总司令来了!”

一听到这话,篮球队员们终止了比赛,纷纷向朱总司令围拢过来。

令队员想不到的是,眼前的朱总司令如此朴素和蔼,他穿着粗布军衣,裹着绑腿,脚蹬草鞋,一点架子也没有,跟大家一一握手,亲切地说:“怎么见我来,你们就不比啦?”接着他问道:“你们住在哪里?吃得怎么样?生活上有没有困难?”

队员们回答说:“我们住得好,吃得也很好!我们在延安很开心,感谢总司令关心!”

寒暄过后,朱总司令大手一挥,说:“你们继续打球吧,咱们打完球再聊,好不好?”

队员们欢欣地回到各自的位置,比赛重新开始了。

战斗队的对手是延安代表队。这个队会集了当时延安篮球界的高手,许多队员都是来自国统区大城市的学校青年,论技术,一点也不比战斗队逊色。

比赛结果,战斗队胜了。

对于这场比赛,延安《解放日报》如此评述道:“战斗队右锋灵活快速的切入和几乎有投皆中的投篮技巧,是取得胜利的关键……战斗队的后卫也起到了一定作用,有力地阻止了延安队的猛烈进攻。……战斗队给予延安体育界以良好影响。他们团结集中,实为该队此次获胜之原因。”

比赛完毕,朱总司令请战斗队队员共吃晚餐,他以鼓励的口气说:“你们前方球队到底不一样,不光技术好,意志好,道德作风也好。一场球赛的胜利,应该从技术、斗志、作风几方面来评定。如果这几方面都表现很好,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胜利。”接着,他又补充道:“你们取得这些成绩和你们的贺师长从各方面的关心和支持是分不开的。”

这场比赛之后,战斗队又先后来到抗大军政学院、中央党校、鲁艺学院、马列学院、八路军留守兵团、边区保安司令部、青年联合会、八路军总部、军委等单位,为他们做了表演比赛。当时这些单位都没有正规的篮球场地,随便找个平地就算球场。但这并不影响干部和战士们观看球赛的热情。每逢比赛,总是人山人海,前面的人席地而坐,后面的人搬个长凳高高地站起来,没有凳子的索性找个山坡坐下,可谓热闹非凡。

在这一系列比赛中,朱德只要有时间都要为球赛开球,开完球他还端茶送水,当起了义务“招待员”。

没过多久,毛泽东在百忙之中也抽出时间接见了战斗篮球队的队员们。毛泽东高兴地说:“你们在贺师长领导下,一面打仗,一面开展体育运动,这很好,应该大力提倡。”

战斗队在延安逗留了一个多月。离开时,朱总司令向他们赠送了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疆场勇士,球场健儿”。从此,战斗篮球队成了全军学习的榜样,贺龙领导的第一二〇师被全军誉为“三好部队”(仗打得好,球打得好,戏演得好)。

保护和爱惜体育人才

那次和东干队比赛之后,贺龙按照自己的承诺请了客,不过当时根据地十分困难,东找西找搞到了两只鸡,就算是对东干队最大的慰问了。东干队自出发以来连蔬菜都很少吃到,一看到有鸡吃,大家十分高兴,吃得不亦乐乎。但吃完之后,贺龙诡秘地拉住张学思开始摊牌了:“你能不能把你的王牌韩复东给我留下?”

一听这话,张学思急了:“好啊,贺老总,你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不行!韩复东不能给你。你们战斗队不是已经有了一个‘球王’吗?你是吃着碗里的还看着锅里的呀!”

张学思所说的“球王”就是一二〇师战斗篮球队的主力队员黄烈。

1940年元旦,抗大副校长罗瑞卿率文工团和球队去给贺龙率领的一二〇师拜年。在篮球比赛中,黄烈球技出众,作风顽强,给贺龙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在接见球队时,他特意在黄烈面前停下来,笑眯眯地问他的姓名、来历,随后回头对罗瑞卿说:“你把黄烈留下来给我,怎么样啊?”

罗瑞卿知道贺龙的一二〇师有三个宝:战斗篮球队、战斗剧社、战斗报社。在这三块“宝地”里他网罗了大批知识分子和行业精英。贺龙是一个爱才心切的人,即便这次不答应他,日后他也会通过各种渠道把黄烈挖到自己身边,还不如现在做个顺水人情,于是罗瑞卿爽快地答道:“既然贺老总看中了,就留下吧。”

黄烈是广州人,从广东省体专毕业后任师范学校体育教师,也曾任国民党中央军校广州分校中尉体育教官。他原名黄清荃,后改名叫黄烈,以纪念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七七事变后,延安成了全国进步青年向往的地方。于是黄烈辗转来到陕北抗日根据地,进入抗日军政大学设在当地的分校,12月调往延安抗大总校学习。

一二〇师和贺龙在当时是两块响当当的牌子,黄烈当时心里那个高兴劲啊,就别提了。来到一二〇师,黄烈被任命为一二〇师政治部文体干事,自然也是著名的一二〇师战斗篮球队的主力队员了。

贺龙爱才、惜才,但对他们的管理教育却十分严格。黄烈一到,就把自己在球场上的风格也带到了队里,有些行为值得全队学习借鉴,但也有一些就不一样了。比如他喜欢在球场上耍些华而不实的小花招,纯粹是弄噱头,做给大家看的。慢慢地许多新队员也跟他学起来。时间一长被贺龙看出了苗头,于是他把队员们召集在一起,严肃地对大家说:“我们打球不是为了自己痛快出风头,而是为了锻炼铁的体质,使自己能够适应各种各样的艰苦战斗环境,资产阶级的那一套,我们万万要不得。”

还有一次,在山西举行的一场比赛中,黄烈任裁判,为了显示自己是个知识分子,在判球时用英语喊话,结果也让贺龙知道了。贺龙对他说道:“你的哨子吹得不错,但不要用英语,部队、群众听不懂。什么时候新中国成立了,你能担任国际裁判,到时候我支持你用英语做‘判官’。”

贺龙在政治思想上对黄烈严格要求,但在生活上对他关怀备至,体贴入微。刚到篮球队,黄烈的积极性很高,他既是球员、教员,又是裁判员,由于夜以继日地工作,加上根据地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他染上了伤寒病。得到消息后,贺龙很着急,下令派最好的医生去给他看病。当他病情稳定以后,贺龙和关向应政委亲自到医院看望。贺龙摘下他的帽子,心痛地说:“你的头发都掉光了,要好好休息,有一个好身体比什么都重要。”

听到贺龙的这番话,黄烈激动得热泪盈眶。

别看贺龙高大威武,但他关心起人来却细致入微。一次他看见黄烈在山西兴县小善村穿着一双破草鞋在球场打球,于是叫参谋长的警卫员给他打了一双新草鞋。还有一次,他看见篮球队的队员个个光着上身穿着长裤在打球,感到很奇怪,于是把一名队员喊过来关切地问道:“你们为什么不脱了长裤练习?”这名队员回答说:“脱不下来,里面没有穿短裤。”

贺龙听后,沉默了。

没有多久,篮球队的队员们人人就有了一套新“球衣”。

原来是贺龙叫供给部给球员每人定做了一套球衣。当然,这套“球衣”不能和当时正规的球衣相比了,全是土布料子,手工缝制。但有了这套土球衣,队员们打球的积极性更高了。

贺龙和体育的缘分一直延续到新中国成立后。1952年,在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一致推荐下,经毛泽东批准,贺龙挑起了国家体委主任的重担。

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体育运动水平低,直到1948年,还没有在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上得过一枚奖牌,全国没有一支健全的体育运动队,也没有一座像样的体育场馆,体育管理人才更是缺乏。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各行各业都需要干部,加上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很多人都不把从事体育工作当作正式职业,体育干部更是少之又少。贺龙却信心十足。他首先想到了篮球队的队员。

贺龙点的第一个将是张之槐。张之槐1937年毕业于北平体育专科学校,抗日战争时期曾是一二〇师战斗篮球队队长,新中国成立后担任西南军区司令部干部处处长。

贺龙点的将还有张联华和朱德宝。张联华也曾是一二〇师战斗篮球队的队员,时任中国人民志愿军某炮兵团的政治委员。朱德宝曾是东干队的球员,时任东北军区空军某部军械处处长。

1953年8月,他们三人分别被任命为体委三个司的副司长。而“球王”黄烈则被贺龙调到刚刚组建的八一体工队任队长。

这些昔日球场上的队员重新聚集在贺龙手下,开始为新中国的体育事业奉献自己毕生的精力……

猜你喜欢

朱总司令篮球队贺龙
朱德曾给哪部电影配过音
第20届CUBA男篮四强攻防能力分析*
贺龙的《告全体官兵书》
贺龙与川藏公路的修建
贺龙两救警卫员
贺龙:『把敌人多背点过来』
健康饮食
对新疆大学男子篮球队攻防技术的统计分析
朱老总给自己配音
朱总司令在球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