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代中国女排姑娘高霭鸿
2024-12-31陈超
1926年,两份不同的报纸上同时刊出了在美国留学的高霭鸿的照片。左图刊在上海的英文报纸《大陆报》(China Press),配文“上海姑娘,如今的美国校园体育明星”,溢满国人的自豪;右图刊在美国波士顿的地方报,配文“来自中国的高海伦(Helen Gaw)率领蒙特霍利约克女子学院排球队夺得好成绩”,同样为年仅二十岁的高霭鸿感到骄傲。并非偶然的是,左图中的高霭鸿身着一套国际范的运动装;右图中的她则身着当年中国女学生的标准“文明新装”,上袄下裙,从两个不同的视角见证着中国女性走向世界的历程。
高霭鸿是第一代中国女排姑娘。出国留学前,在1923年和1925年,她就参加过两届远东运动会。1923年5月12日, 中国女运动队第一次走出国门,参加第六届远东运动会首次增设的女子比赛项目。从这年4月初到5月初,就读于上海裨文女校的高霭鸿,一场不落地参加远东运动会选拔赛。她经过一场场激烈的淘汰赛,最终赢得了十六个名额中无比珍贵的一个(当时排球称“队球”,场上队员共十六人,分三排:前线、中线、后线)。中国第一支女排也由此诞生。
出征前夜,一名队员在欢送会上发言说:第一次代表中国出去比赛,感到极其紧张,但不惧怕。我们之所以坚持赴赛,是因为既为远东运动会,那我们就是“主人翁之一,拒绝参加是放弃权利”。三天的航行中,队员少有不晕船的。5月15日晨靠岸,午后,她们就下场练球了。24日和26日,中国女队与两支日本女队分别进行了两场表演赛。由于队伍组建得比较仓促,赛前几乎没有训练时间,队员间不能有效配合,又遇连日阴雨,在第二场第一局中她们完全打不起来;遭受重挫后的第二局,她们打得非常漂亮。姑娘们没有赢球,但赢得了赞誉。第一次登上这样的大型赛场,在异国他乡,万千观赛者目光之下,与语言不通的对手较量,姑娘们虽败犹荣。
1930年,高霭鸿再次从上海到美国,赴耶鲁大学读研究生。此次同船的有她的胞弟高尚荫和柳亚子的长女柳无非。抵美后,在耶鲁读博士的柳无忌(后成为高霭鸿丈夫)驾车先送妹妹柳无非和高尚荫到佛罗里达州入学,再回到耶鲁,赶上秋季开学。高霭鸿与柳无忌于1932年4月在伦敦中国领事馆结婚,蜜月期后回到上海。全面抗战时期,柳无忌任南开大学英文系主任,高霭鸿在南开中学教授英文。1945年,柳无忌赴美讲学进修,高霭鸿携幼女同行。直到1973年5月,高霭鸿、柳无忌伉俪才回到祖国。
1981年11月16日,在第三届世界杯女子排球决赛中,中国女排迎战东道主日本队。中国女排姑娘最终在第五局以17∶15的比分赢得冠军,这是中国女排队第一次获得世界冠军,也是中国篮球、排球、足球三大球在国际比赛中取得的第一个世界冠军。恰在这年9月,高霭鸿和柳无忌为参加辛亥革命七十周年纪念活动再度回国,躬逢这一中国女排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