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垄断及创业活跃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研究
2024-12-31廖湘岳伍侯成
摘要:从共同富裕的发展性、共享性与可持续性三方面构建共同富裕指数,利用2008-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与A股上市公司企业数据进行匹配,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解释垄断程度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并对创业活跃度进行中介效应、调节效应分析。研究表明:垄断对共同富裕具有显著的抑制效应并且存在非线性特征,创业活跃度在其中充当着中介变量,起调节作用;异质性研究发现行业垄断对于共同富裕的抑制效应“数字经济领域gt;民生领域gt;资本市场领域”;通过将垄断程度数据滞后一期、用主成分分析方法重新测算共同富裕指数、进行缩尾处理以及剔除直辖市等稳健性检验结论依然成立、因此,垄断会阻碍共同富裕的宾现,需要通过反垄断法来促进市场公平竞争,制定差异化、层次化的反垄断措施,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关键词:垄断程度;共同富裕;创业活跃度;门槛效应
中图分类号:F260
DOI:10.19504/j.cnki.issn1671-5365.2024.09.09
2020年,我国如期完成了脱贫攻坚任务,消灭绝对贫困,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坚实基础[1]。党在十九届五中全会中提出要“在‘十四五’期间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在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中国人民的朴素愿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它的实现意味着既要做大“蛋糕”,又要分好“蛋糕”,其本质就是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无论是做大“蛋糕”还是分好“蛋糕”,企业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企业在市场上会凭借自身在生产要素上占据的优势而形成垄断,而垄断的形成是实现共同富裕的绊脚石,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现有大部分文献是关于共同富裕、垄断不利于效率与公平以及反垄断的研究。在共同富裕方面,向国成发现要是经济的发展能够不断逼近完全分工,那么共同富裕必然伴随着经济的增长而实现[2]。徐政提出高质量发展的结果是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实现必须是在高质量发展的基础上[3]。洪银兴认为现阶段相对贫困的问题不全在分配和分配制度,城乡、地区之间的差距主要是发展问题,实现共同富裕要进行包容效率和公平的改革[4]。在垄断方面,垄断会限制创业和就业机会,压低产品质量水平,更恶劣的是会增加贫富差距,阻碍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贾俊雪、孙传辉认为垄断不仅会造成效率的损失还会使收入分配恶化[5]。王贵东通过对制造企业垄断行为的研究,提出制造业虽然有利于“蛋糕”的做大,但存在异质性[6]。关于垄断企业生产效率,简泽发现从国家垄断到引入和增强市场竞争,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实现了增长[7]。而徐保昌发现,市场分割程度与企业生产率呈倒U型,只有超过一定的市场分割程度才会抑制生产率[8]。荆文君运用QCA方法研究互联网行业垄断是否会阻碍创新,发现因互联网行业独特的创新特征,相比其他行业阻碍创新的力度会大幅度减小[9]。冯泽宇提出行业垄断会造成效率的降低和社会福利的损失[10]。在反垄断方面,杨明认为反垄断规制的目标是实现竞争和创新之间的均衡[11]。学者林平认为对反垄断的监管并不是科学的,提出监管存在两类误差(“假阴性”与“真阳性”误差)[12]。王健、李星认为将经济总量的“蛋糕”做大的同时也要将“蛋糕”分好,兼顾好效率与公平,反垄断为此创造了制度条件和路径[13]。
(一)垄断对于共同富裕的直接影响
企业利用生产要素占优而形成垄断不利于公平竞争,其实质上不利于效率与公平,也就是不利于经济增长与分配。从效率层面来看,垄断会限制整体蛋糕做大。当一个部门或主体发挥它的生产要素优势进行生产,会带动经济的增长、宏观经济层面效率的提升[14]。但是在横向和纵向上垄断势力的形成,会导致整个行业、上下游产生低效率。也会导致有效投资和消费需求不足,限制社会创新创业[15]。由此,垄断降低消费者的权益,整体经济效率下降,资源配置上的扭曲会让社会福利损失,导致经济上的无效率,消费者剩余减少。
从公平层面来看,垄断会影响蛋糕的分配。垄断企业通过恶性竞争、价格歧视等方式,让自己在财富分配中有更重要的话语权,造成收入分配恶化,进一步影响公平[16]。垄断对于公平的影响,主要反映在公平竞争与公平分配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企业会对市场的竞争性产生冲击,破坏公平竞争的环境。经济增长决定了财富分配,财富分配是经济增长的净结果。从宏观的生产要素角度来看,资本与科学技术是经济增长的动力源泉。在财富分配过程中更多地流向科技和资本密集型的部门。借助资本、科技等要素形成垄断的企业,在财富分配中占有更大的比例。在长期垄断下,超额利润不断累积导致贫富差距拉大,严重影响分配的公平性。由以上可知,垄断会影响效率与公平,而共同富裕的实现是效率至上转向整体公平的过程,是在实现社会效率的过程中增加公平,在满足社会公平中逐渐发展效率的动态过程中实现的[17]。因此提出假设1。
假设1:垄断会导致效率与公平的损失直接阻碍共同富裕,不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
(二)垄断对于共同富裕的间接影响
进行创业具有减贫效应,是实现共同富裕的一个重要途径,而垄断的形成会严重阻碍创业活跃度。垄断行业依靠排他性的资源垄断和特权来获取超额利润,并在所有权、内部人控制下,将超额利润转化成高额工资,形成“工资溢价”[18],使得创业的机会成本上升。创业人才直接进入垄断企业去寻求高工资,从而垄断阻碍着创业活跃度[19]。而创业的活跃度与经济的增长有着很强的正向关系,创业活跃度越高经济增长越快,更有利于共同富裕的实现。创业创新活动是经济增长的源泉、内生动力,其对于创造就业、产业升级以及结构调整等高质量发展的内容具有重要作用,并且有助于从传统的“高耗能、高投资、高污染”经济增长模式转变过来。从创业者的角度来思考,垄断会使得创业的环境恶化,使得创业的机会成本增加、创业成功率降低,降低创业活跃度从而间接阻碍共同富裕的实现。从垄断者的角度来看,新创业者加入意味着对于原有的“蛋糕”分得的人更多了,那么垄断者会利用资本优势挤压同行创业和生存空间,迫使其退出,并且垄断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可能是非线性的。在初期不足以形成垄断,因此对于共同富裕的影响是很小的,可当其发展到具有垄断能力时,会影响社会的效率与公平,不利于经济的增长和福利分配,从而不利于共同富裕。因此提出假设2和假设3。
假设2:创业活跃度在垄断程度与共同富裕之间起着中介作用。
假设3:垄断对于共同富裕不利影响是“边际效应”替增的非线性影响,并且创业活跃度对这种影响起着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