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特征、主要问题与对策建议
2024-12-28荣婷婷李钢文艺璇
提要: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是新时代顺应青年人才成长规律,服务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推动青年成才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适应城镇化发展和新时期青年成长要求,我国各地积极创新引才方式,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有力地吸引和凝聚了城市青年人才,为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智力支持。但同时,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也面临着诸多引才挑战和突出问题。
关键词: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特征;主要问题;政策建议
一、当前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的主要特征
青年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最有生机的力量。城市是青年成长和发展的重要舞台。2022年4月,中央宣传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青团中央等十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开展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的意见》,提出了“城市对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为”的城市发展理念,构建了“7+5”的青年发展型城市政策框架。目前,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城市结合地方实际,积极促进青年优先发展,着力优化满足青年多样化、多层次发展需求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提升青年人才服务水平、优化青年人才发展环境、促进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如表1所示)。
从当前各地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态势来看,主要呈现以下三个特征。


(一)注重政策引领。目前全国45个试点城市全部以党委或政府名义制定和出台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部分城市还专门制定了较为详细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和发展规划。各种形式的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等,都强调在青年发展型城市建设过程中,通过涵盖放宽落户限制、提供具有竞争力的薪酬福利、购买或租赁住房补贴以及全方位的创业扶持政策来吸引青年才俊。
(二)注重产人结合。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更加注重以业引人、以业聚人,通过产业与人才发展联动形成城市引才的集聚效应。通过产人结合,大力引进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增强了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的适配性,也极大提升了青年发展型城市的产业竞争力,实现了青年高质量发展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相互促进。
(三)注重场景营造。丰富且多元的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场景,为广大青年提供了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创业咨询等专业服务,以及学习、娱乐、社交等综合服务,为吸引和集聚青年人才提供了更多载体,增强了青年人才的城市归属感和认同感。
二、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城市引才政策“短视化”“碎片化”。一方面,目前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政策多聚焦于提供住房补贴、人才补贴、税收优惠、创业支持等短期激励措施,缺乏城市发展与青年群体需求的长远考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年成长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关联性和耦合性。另一方面,部分城市在引才政策设计时缺乏统一规划与部门协同配合,导致出现引才“政策孤岛”,造成城市引才资源的重复配置、分散利用,甚至在某些领域出现政策空白,削弱了引才政策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和支持力。
(二)城市引才评估体系“重量轻质”。目前,一些青年发展型城市的引才评估体系仍然相对僵化,“重数量轻质量”的问题仍然突出。部分青年发展型城市现行的引才考核标准,过分关注数量、学历、头衔等表面数据,过度追求短期的青年人才数量增长、过度重视有“帽子”“头衔”的青年高端专家、领军团队、拔尖人才等的引进,对城市和企业急需的青年技能人才、产业人才的关注度不高,基于不同职业、不同岗位、不同层次青年人才特点和职责的人才分类评价细则还不健全,相应的选拔性、激励性、差别化的多元人才评价配套手段仍然不足。
(三)城市引才战略“单打独斗”。整体而言,我国青年发展型城市间引才战略联动仍然不够。一些城市在吸引青年人才时,缺乏结合城市群、都市圈发展的整体性战略设计和跨地域战略沟通,处于各自为政、单兵作战的状态,导致引才“内卷”和无序竞争。同时,部分城市凭借自身地理、经济、能级优势,在引进青年人才方面过度抬高引才待遇,形成引才“虹吸效应”,加剧了欠发达地区城市青年人才流失,影响了区域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均衡发展。
三、加强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一)完善城市引才政策系统集成机制。一是转变城市引才政策设计理念。着力树立青年发展型城市的系统引才观,克服急于求成的引才心态,从青年人才长期融入的视角出发,统筹考虑关键引才政策突破与城市整体发展的关系来设计引才政策,推动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与城市建设运营理念相融合,涵养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二是以规划牵引城市引才政策集成。重点结合“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将青年发展型城市引才规划纳入城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中,聚焦优化青年发展的教育环境、就业环境、居住环境、生活环境等,统筹安排城市就业、教育、住房等各类青年人才发展政策,形成吸引与培养青年人才的强大政策合力。三是增强城市引才政策的一致性。组建专门的跨部门协调小组,搭建高效的青年人才政策信息共享平台,精准识别并解决青年引才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各类问题,对推动青年发展的重大平台、重大项目、重大工程,给予土地、资金、税收、金融等政策进行统筹支持。四是建立健全城市引才政策评估与反馈机制。定期评估引才政策的实施效果,强化对青年引才项目履行情况的督查考核,有效监测和研判城市青年人才流动和集聚的趋势和原因,并根据城市发展变化和青年需求及时调整相关政策。
(二)完善城市引才综合评价机制。一是健全引才评价指标体系。加强青年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突出市场认可、市场评价,以青年人才市场价值、经济贡献、发展潜力为城市引才主要评价标准。二是围绕城市产业发展强化引才评估。充分结合城市产业结构和发展特点,围绕产业链人才图谱和紧缺人才目录精准进行“补链、延链、强链”人才评估,引导各类人才向重点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流动,促进人才供给侧和城市经济社会需求侧结构要素全方位融合。三是强化引才评价结果运用。将引才评价结果作为城市各部门评奖评比、经费拨款等资源动态调整的主要依据,作为考核主要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和绩效的重要参考,并与领导班子职务任免和晋升挂钩,建立明确的问责和激励机制。四是充分发挥多元引才评价主体作用。坚持“谁用人、谁评价”,以龙头企业、各类新型研发机构等为试点,积极培育发展各类青年人才评价社会组织和专业机构,授予用人单位制定青年人才自主认定方案和评价标准的权限。
(三)完善城市引才战略协同机制。一是强化城市间引才战略沟通。鼓励各城市特别是同一城市群、都市圈内的城市,细化自身在青年人才引进方面的特色定位,界定关键引才领域和重点,围绕区域人才发展整体目标,共同规划与执行引才策略,共建区域性青年人才资源配置中心,消除影响青年人才流动的行政壁垒,提升整体引才效率。二是充分发挥企业和产业园区联动引才作用。鼓励和支持城市群、都市圈内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高校院所、行业组织等组建引才联合体。建设跨市域合作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为跨区域引才标准制定、评价评估、业内交流等提供支撑。三是完善城市引才“强弱联合”机制。鼓励城市群、都市圈内发达城市创立“远程青年人才”共享服务平台,推动欠发达地区在青年人才、创新要素、资本等集聚度高的发达城市设立“逆向引才基地”,完善跨市域青年人才资源的共享方式及成本分担、利益分配机制。四是利用数字赋能城市协同引才。建立健全跨市域引才服务数字化系统,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智化工具,通过人才特征“画像”、历史分析和数据集成共享,搭建城市群、都市圈青年人才高效供需对接平台,精确细分和满足不同类型、规模、产业特色城市的引才需要。
(荣婷婷、李钢,北京师范大学;文艺璇,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