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南京的历史文化地位与意义

2024-12-26薛冰

中华瑰宝 2024年11期

南京有五十万年的人类活动史、六千多年文明史、近二千五百年建城史、约四百五十年建都史,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二十四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历史文化深厚。本文只能撷其最富特色且在中华文明史上产生重要影响的方面,略作介绍。

中华文明传承不可或缺的环节

南京号称“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与西安、洛阳、北京并称中国四大古都。

在四大古都中,南京的建都史不算长。常有人说建都南京的王朝都是偏安的、短命的。其实历史从来不以简单的数字为衡量标准。自东吴肇建,历东晋南朝、五代南唐、大明一统、太平天国,到辛亥定都,南京建都史前后跨度长达一千七百多年,从皇朝专制前期直到民主革命时期。南京就像一株梧桐树,不断招引凤凰来栖息,每隔几百年,便又有新的王朝选择在南京建都。在历史长河中,像南京这样呈现顽强再生能力、能够不断复兴的都市,很难找到与之类比的城市。

这种顽强的生命力,在于南京的政治地位虽有起伏,但古都遗韵延绵,经济和文化脉络从未断绝。即如隋、唐时期,南京的政治地位虽被贬抑至最低,从都城陡降为县,但经三百余年开发、垦殖、经营与积累,其厚实的经济、文化基础决非行政命令所能消解。南京的农业、副业、手工业生产兴盛如前,在大一统国度中贸易往来便利,商品经济尤见繁荣。《隋书·地理志》记载:“丹阳旧京所在,人物本盛。小人率多商贩,君子资于官禄。市廛列肆,埒于二京。”唐初不征商业税,更是利好的政策。南京仍是东南驿道和漕粮转运的重要枢纽之一,不失其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安史之乱中,北方经济受到严重冲击,从唐中期开始,中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国家经济发展愈加倚重江南经济。唐人所说的“扬一益二”,大扬州的中心依然是南京。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京复兴的意义远不止于使一座城市繁荣,而是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的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南京的几个建都时期,多在社会动乱之际。六朝时期,南北对峙,北方地区战乱不断,中原涂炭,而东晋南朝政权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思想活跃,文化艺术、科学技术都得到发展。五代十国时期,形势与此相类似,六七十年间,北方五代更替,南方诸国分域而治,相对安定,建都于南京的南唐,是其中国土最大、实力最强的一个。元代后期,政治腐败,社会动荡,农民起义频发,最终雄踞南京的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清末,人心思变,辛亥革命爆发,新生的中华民国又一次“选择”了南京。

南京在朝代更替之际几度存亡续绝,成为中华文明传承得以延续的不可或缺的环节。

海洋文化传统与兼容并蓄精神

提及南京历史,绕不过郑和下西洋。郑和下西洋是对南京海洋文化传统的又一次弘扬。南京是中国四大古都中唯一具有海洋文化因素的城市,从东吴建都开始就有涉海越洋的纪录。

东吴黄武五年(226年),孙权派遣宣化从事朱应、中郎康泰等人到访林邑(今越南中部)、扶南(辖境包括今柬埔寨以及老挝南部、越南南部和泰国东南部)和南洋各国。这是中国首次派专使经由海上丝绸之路加强对外联系,史称“南宣国化”,其意义不亚于汉代张骞、班超出使西域。《三国志·吴志》记载,黄龙二年(230年),孙权遣将军卫温、诸葛直率甲士万人出海,寻找夷洲(今台湾省),从夷洲带回数千人到建业。这是大陆与台湾之间的联系首次见诸史籍。

东晋南朝对外交往更为频繁,不仅有大量海外商船进出交易,而且先后迎来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一百多批使臣。且六朝疆域远达今越南中部一带,与东南亚诸国可直接交往。各国向中国购求佛教和儒家经典,聘请学者、高僧、工匠、画师前往传授学业。当时建康(今南京)输出的货物主要有丝织品、茶叶、陶瓷、铜镜、铁制农具、金银器、书籍和其他工艺品。海外输入的商品有琉璃器皿、鹦鹉螺杯、佛像、珠宝、香料、战马和各种珍禽异兽。日本习称六朝中国为吴,日语中常见以吴命名的词汇,如吴织、吴服、吴音、吴乐、吴桥、吴竹、吴牛等,中国移民被称作吴人,吴人定居地被称吴原,可见吴文化影响之深远。梁朝皇帝萧绎绘《职贡图》,有滑国、波斯、百济、龟兹、倭国、狼牙修等三十余国的使臣形象,是当时与海外交往的直观反映,也是现存职贡图中时代最早的一幅。在六朝青瓷器和陶俑中,都出现过外国人物图案。经西域传入中原的有翼石兽和经印度传入中国的希腊多立克石柱,在流传中与中国本土艺术交融、演化,最终其风格、特点融入南朝陵墓石刻的风格中。

六朝发达的造船业,提升了南京人溯江涉海、往来商贸的能力,也打开了南京人的视野。而六朝南京的海洋情怀,又为隋、唐长安与海外各国的友好交往奠定了良好基础。此后只要不是朝廷实行海禁,南京人都保持着旺盛的远航热情。

明太祖朱元璋“宣德化以柔远人”,洪武初年即连续派出外交使团,出访日本、高丽、安南等三十六国。明成祖永乐元年(1403年)即派出三批外交使团出访十余国。永乐三年(1405年)至宣德八年(1433年)间,郑和统领的庞大外交使团,以船舰一二百艘、军士二万余人,组成史无前例的远洋船队,七下西洋,远航十余万里,到访三十余国,成为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其决策地、造船地、起锚地都在南京。这标志着16世纪前南京造船业达到了世界木帆船建造的先进水平。悠久的海洋文化传统,使南京在中外文化交流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学之都

2019年10月31日,南京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授予的“文学之都”,成为中国第一个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荣膺“文学之都”称号的城市。

南京文学底蕴深厚。六朝时期,江南文化传统与不断涌入的外来文化成分两相激荡,融为潮流,形成中华文明史上又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开创意义的经典—第一部文学理论专著《文心雕龙》,第一部诗歌评论专著《诗品》,第一部士人小说集《世说新语》,现存最早的文学作品总集《昭明文选》,等等,都诞生于六朝时的南京。南朝宋国子学“四学并建”,设置有史以来第一个文学馆,文学与儒学、史学、玄学分离并立,更是体现文学自觉的重要标志。可以说,南京是为中国文学创立早期规范的城市。陶渊明、谢灵运引领新诗风,“竟陵八友”探究声律学,六朝诗歌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索,都成为唐诗兴盛的基础。

隋、唐时期,南京政治地位较低,但六朝旧都的沧海桑田,发诗人思古之幽情,“金陵怀古”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母题。而山川佳丽、市井繁华、风物丰美,亦令诗人生流连忘返之心。尤其是六朝文脉的吸引,使唐代重要的诗人几乎都留下了抒写金陵的佳作,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反映金陵的繁荣昌盛,保存了更多的城市记忆,丰满了南京的文化形象。南京文脉就以这样一种特殊的方式绵延传承。

南唐中主、后主词学造诣高深,文体和意境超迈前代,开一代新风,词有划时代的突破,对宋词的兴盛产生了深刻影响。后主李煜被后世奉为“词皇”“百代词人之祖”。北宋初年,藉南唐藏书以校刊经籍。宋、元以降,全国各地诗人、作家纷纷到访南京,不少人定居南京、终老于南京,留下不胜枚举的璀燦诗文。南京的文脉绵延,就这样由本地文士与外来名流共同襄举。明朝初年在南京编撰的《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在明清小说的作者成长与创作、出版中,南京同样不失为重镇,南京对昆曲的形成与传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清初李渔的著作《闲情偶寄》,在叙述昆曲创作、园林营造和精致生活诸方面都有划时代的意义。具有世界影响的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其作者曹雪芹生长于南京,作品的主要环境背景就是南京。中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同样出现于南京。从不同程度上受到南京文化熏陶、为现当代南京文脉传承作出贡献的前辈作家、学者,可以排出一个长长的名单。南京作家的作品及与南京相关的文学作品总数超过一万部,充分证明南京在中华文脉传承中不可或缺的地位。

当代南京作家群被誉为中国文学的高原,业余作家(包括网络作家)数以千计。文学资源成为南京出版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南京书籍装帧设计家的作品多次荣获“世界最美的书”“中国最美的书”等奖项。南京人均购书量连年领先全国,民营学术书店声名卓著,活跃的民间读书会有一千多个。丰富多彩的“阅读行走”活动,在文学作品的阅读、分享与传播上作出了成功的尝试,成为“文学之都”的亮丽风景。文学成为南京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资源。古往今来,南京对文学的包容,南京人对文学的挚爱,都是令人感动的。所以南京能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文学之都”。

薛冰,作家,学者,江苏文脉大讲坛首批特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