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畏经典 与古为新

2024-12-26乔维

中华瑰宝 2024年11期

临帖有多重要?新时代书法如何坚守传统,守正创新?罗殿龙的临古书法实践,为当代书法传承与发展提供了参考范例,而他的临古情结也体现在他敬畏经典、与古为新的创作理念中。

在笔者认识的当代书法家中,罗殿龙是为数不多坚守传统且有所成就的一位。罗殿龙是广西贵港人,壮族,天生具有八桂人温柔敦厚的气质。之于书法,他一开始就怀着一颗敬畏之心,并且一直以此为追求,遥接古人,敬畏经典。他的创作和展览也以“敬畏经典”为核心。近年来他先后在广西、北京、上海等地举办大型书法展览,展示近年的书法创作成果,获得广泛好评。

借古开今 临池不辍

近期罗殿龙出版了十一本《书法临古集》,集中展示了他近些年的百余幅古帖临摹作品,其中包括王羲之的《兰亭序》《黄庭经》《乐毅论》,王献之的《洛神赋十三行》,张芝的《冠军帖》,怀素的《自叙帖》,颜真卿的《麻姑仙坛记》,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孙过庭的《书谱》,唐小楷《灵飞经》等名帖,以及西周“毛公鼎”“散氏盘”铭文,汉《曹娥碑》《礼器碑》《张迁碑》,北魏《张猛龙碑》《元苌墓志》等墨拓碑版,从金文、大篆到楷、魏、隶、行、草,诸体具备,时间跨度达2000年,展现出罗殿龙深厚的传统书法功底,以及他对经典的敬畏与传承。这些作品传达出一种博大旷远的书法追求和探索精神,这在当代书坛是十分难得的。

从古至今,临帖是学习书法的必由之路,也是提升书法水平的重要方法。临帖并非复制前人书写的路径,而是沿着前人走过的路径进行艺术寻根,体悟和追溯原帖所承载的艺术理念和文化内涵,并最终为自己的书法作品注入力量,从而融会贯通。清代蒋骥所言“当先思其人之梗概,及其文之喜怒哀乐,并详考其作书之时与地,一一会于胸中,然后临摹”,正道出了临帖的真谛。

毫无疑问,罗殿龙懂得临帖的重要性,也一直在通过临习古帖致敬古人,致敬经典,甚至有些痴迷。多年来,他上溯西周,近至清代,遍临诸帖,体现了一位艺术家遵循传统、不懈追求的艺术品格。他深入体会每个时代的审美理念和每一种书体的艺术特点,反复临摹,从对临到意临,再到背临,通过多角度、多形式的临摹训练,加强记忆,做到胸有成竹。因而,我们看他的临摹作品并非只是形式上的简单复刻,而是融入了他个人的艺术理解和审美理念。在他看来,临古的目的是继承和发扬传统,那么在深味传统的基础上也要赋予古帖新的内涵。他的多数临摹作品并不追求与原帖一模一样,而是在细微之处有所区别,追求一种神似而形近的效果,赋予古帖一种新的活力。正是这种活化思维和敬畏之心,他才得以借古开今,通过临古为自己的书法艺术拓宽了道路。

融会今古 创新笔墨

有了丰富的临帖经验,对各种书体的特征了然于心,罗殿龙便把古人的经验和技巧与自身创作结合起来,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笔墨,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风格。

罗殿龙在临写《黄庭经》《乐毅论》《灵飞经》等小楷作品时,有意加强笔画出锋效果,特别是对捺画的处理尤为突出,强化关键笔画的书写,以增强视觉效果,在保留古雅韵味的同时,变萧散为挺秀,使作品面貌焕然一新。在临怀素草书和赵孟行书作品时,罗殿龙有意识地增强行笔的节奏,抑扬顿挫,笔墨横姿,酣畅爽决,力求把原帖的书法意境体现得淋漓尽致。再看他临王羲之的《兰亭序》和孙过庭《书谱》作品,更充分体现出其汲古精神,他遵从古人法度,汲取古人精华,无论是对运笔、用墨、线条转换,还是对笔画转折、收放顿挫,以及字形结构和细节变化,都做到了精准把握。

罗殿龙试图通过临古,深入理解书法的精髓,提升自己的书写能力,遥接古人书脉,将传统书法的理念与精神传承下来。他敬畏古人,以谦逊与诚恪的态度观摩前人一字一行的结构布局和一点一画的用笔技巧,体会并再现历史留存的汉字之美。他力求把握每个字的神韵,在追求形似和神韵的同时,使古人的笔墨以新的姿态活化,并将其应用于创作实践中。他懂得书法是一种传承与精神,书法更需要与时俱进,应在创新和发展中融入时代的元素,让当代书法展现出新的生命力。

罗殿龙博采众家之长,融会古今,笔墨贯通,从而使书法更加自然,不失古趣与新意。他善于在用笔变化中突显流畅感和时代性,在笔墨技巧上追求气脉贯通,附以劲骨丰肌的气势。其临古书写笔随心转,心手合一,作品呈现出飘逸而厚重的墨守法度之势,达到了随心所欲的境界。他的书法既传承古人的笔墨精髓,又以对书法的挚爱和厚实的文化学养,为“八桂书风”带来一种积极向上的面貌,也为传承古法和创新实践提供了范例和经验,这对于当代书坛如何敬畏经典、守正创新具有借鉴意义。

与时俱进 翰逸神飞

罗殿龙的书法作品具有精细、古雅、灵动、宏阔的艺术特点,而且富于鲜明的时代特征。艺术创作应当紧随时代,他不止一次在展览现场提到这个问题,并一直践行为时代服务的创作理念,让书法艺术在新时代绽放出灿烂光华。

罗殿龙诸体皆善,尤擅行草书和榜书,无论是蝇头小楷,还是擘窠大字,都能信手挥洒,流畅自如。其楷书作品精细端正,章法严谨,法度森严,中正平和,体现出深厚的传统功底,如《千字文》《正气歌》《九疑山赋》等;篆书作品古雅端庄,线条圆融,呈现厚重的金石之气,如《毛公鼎铭文》《散氏盘铭文》《翰逸神飞》《陋室铭》等;隶书作品朴茂且秀美,兼具汉唐气韵,又融合了清代以来碑派技法,赋予隶书骨力峻拔之气,如《李商隐诗夜雨寄北》《毛泽东词·沁园春·雪》等;行草书灵动自然,既有遒美之态,又有行云之美,线条流畅,气脉贯通,具有时代气息和美感,如《墨梅》《咏蝉》《临江仙》等。

在罗殿龙的书法作品中,最令人震撼的是其榜书作品。榜书因为尺幅巨大,对字形结构和创作要求非常高,书坛能操如椽大笔作榜书者不是很多。罗殿龙的榜书作品不仅尺幅巨大,且书写时墨酣笔畅,毫无犹疑滞涩之感,笔墨宏阔,大气磅礴,给人以极强的视觉冲击力。如《鹅》通篇只着一字,却气势宽博,意趣盎然。

除了笔法上的创新,罗殿龙在书法内容方面也与时俱进,在传统创作题材之外加入了时代法令、警句名言等内容,拓展了书法在新时代的创作意涵。对罗殿龙来说,艺无止境,书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与时代接轨,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要寻求新的书法语境和表达形式。他将继续临古之路,继续创新探索,为新时代书法艺术做出新贡献。

坚守传统 传承精神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罗殿龙认为面对书法更需要有一种敬畏的态度,应该更多关注书法的传承及其精神层面的延续。他坚持临古、借古开今的书法实践是一种很好的示范,为书法注入了符合当代审美理念的元素,从而形成一种承古见新的面目,为古帖的活化传承提供了借鉴。书法的核心在于以笔墨表达心境,是传递情感与思想的一种语境释放。在当下的书法语境中,书法创作往往过度强调艺术性,而其情感与人文性往往被忽略和淡化。当代书法创作缺失的是一种系统化的理论根基,多数书法家更多地关注技艺上的提升,而对书法的哲学内涵以及人文背景等深层问题探索相对较少,直接影响了书法的当代语境和健康发展。

罗殿龙的《书法临古集》即为倡导书法家重新审视书法艺术,提升书法艺术的哲学品味和时代内涵提供了参考范例,其提倡在临古中体悟书法的时代背景和审美意图,关注书法本质的艺术性和人文性,避免陷入书写和艺术鉴赏的误区。

综观罗殿龙的书法作品,不论是临帖还是创作,都可以感觉到他在践行与诠释经典,敬畏先贤,展现出对书法艺术的极度热爱和不懈追求。有继承,才能有发展,才会让书法艺术生生不息。罗殿龙的书法临古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和发扬,也有对当代书法审美视野的检阅与反思。他把文化传承与书法实践融为一体,其临古作品字迹清晰,线条流畅,结构紧凑,如一幅幅流动的诗篇,极具韵律和美感,让观者在欣赏的过程中产生共鸣。他的书写既有古人的风骨,又有当代意识的觉悟,能够在临古的实践上体现丰富的当代书写意识,并深入到书法艺术的核心之源。

坚持书法临古和实践,对于当代书法的发展至关重要,只有不断吸纳前人的书写经验,与时俱进,才能使书法在新时代继续保持艺术活力。罗殿龙自言会在自己的书法之路上一直走下去,对他来说,能否成为书界名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带动“八桂书风”踏上“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时代征程,能在一片天空下唤醒书法觉悟,焕发新的时代光彩,足矣!

乔维,作家,学者,中国当代艺术评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