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要义:以改革精神从严管党治党

2024-12-25钟宪章肖瑶

理论导刊 2024年12期

摘 要: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是新时代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时代背景下,党的建设改革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彰显着新的时代要求,蕴含着新的时代特征。新时代深化党的建设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把握实践要求、遵循系统原则、构建动力机制,在聚焦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上攻坚克难、在从严治党制度机制创新上取得突破,真正把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落到实处。

关键词:自我革命;改革精神;大党独有难题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7408(2024)12-0023-06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申:“坚持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完善党的自我革命制度规范体系。”领导改革的党,党的自身建设必须改革,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形成的全党共识。在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时代背景下,必须从党的自我革命的全新视角,科学认识党的建设改革的时代内涵、时代特征和实践要求,探索一条以深化改革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新路子。

一、改革创新: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内在要求

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也是最大的政治优势。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在不断推进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淬炼而成的。

关于“革命”的概念我们并不陌生。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上是革命政党,拥有科学的革命理论、丰富的革命实践和独特的革命话语体系。关于“革命”的含义,革命导师曾经作出不同解释。马克思主要从变革、革新、变化意义上使用“革命”概念,强调“革命”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推动力,“每一次革命都破坏旧社会,所以它是社会的;每一次革命都推翻旧政权,所以它是政治的”1。列宁对革命概念的阐述,即通过暴力打破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实现社会变革。在《国家与革命》中,列宁还阐释了革命在不同时段与场域所呈现的不同属性:在无产阶级夺取政权过程中,革命具有暴力对抗的政治属性;在社会主义政权建立后,革命主要表现为和平调整的社会属性。

列宁关于革命多重属性的思想,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得到了充分验证。在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从革命政党高度对“革命”作出经典概况:“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一个阶级的暴烈的行动。”2改革开放新时期,邓小平提出,“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全面改革“是天翻地覆的事业,是伟大的实验,是一场革命”。以此为基础,我们党进而提出:改革开放是“新的伟大革命”,全面深化改革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

革,改也;命95M0sSbb0gF7FNfI+i4YsQ==即时运、命数。革命,意即求改变、求更新,泛指事物发生的根本变革,从量变产生质变,进而引起质的飞跃。党的“自我革命”是习近平借鉴“革命”的概念,深刻揭示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系统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提出的党的建设原创性命题。

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含义,有些理解过于偏颇,如根据“自我革命就是补钙壮骨、排毒杀菌、壮士断腕、去腐生肌,不断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的阐释,简单把自我革命等同于刀刃向内,敢于革除自身毒瘤,实现自我纠错、自我净化的过程。这一理解,突出强调了自我革命的批判性、否定性因素,但却忽略了其内在的变革性、重塑性要素,实际是窄化了自我革命的内涵。

党的自我革命,从本质上讲,是在发现问题、解决矛盾、革除毒瘤基础上的党的自身建设改革创新。自我革命内含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本身就蕴涵着改革创新精神。习近平首次提出“自我革命”概念,也是强调要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气魄”推进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习近平对于自我革命的完整诠释是:“全党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气,着力解决党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3遵循这一重要论断,党的自我革命是“四个自我”即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有机统一。“四个自我”既有破又有立,既有刀刃向内的治病之法,更有深化改革、深度重塑的强本之要,体现了党的自我革命与改革创新的必然联系和内在机理,形成了依靠党自身力量发现问题、纠正偏差、推动改革、实现执政能力整体性提升的良性循环。实践证明,只有把“四个自我”有机统一起来,把解决矛盾与深化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才能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党的自我革命语境中的改革创新要求

任何科学理论和论断的提出都离不开时代的需要与召唤,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改革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始终强调的战略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把握时代大势,坚持与时俱进的思想品质。那么,在新时代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进程中,再次重申“用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这里的“改革”内涵有哪些重大变化,具有哪些更加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执政方位变化,党的建设改革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政权兴衰存亡的形象写照。中国共产党是具有强烈忧患意识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早在民主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在与黄炎培的“窑洞对”中已经开始思考长期执政与衰败危机的共存关系,以及对“由盛而衰,由衰而亡”历史周期率的深度思考。时光荏苒,我们党历经75载,已经打破诸多现代政党执政记录,步入长期执政之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成为党的建设改革必须因应的时代课题。

长期执政是一场严峻的风险挑战,最忌化锋芒为钝器。长期执政大党面临的巨大挑战,就是在缺乏竞争压力背景下,出现精神懈怠、因循守旧、风气日衰、能力蜕化等疲态,直至内在矛盾叠加凸显、体制机制弊端集中显现,最终导致执政危机。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一个政权建立起来后,要保持兴旺发达、长治久安是很不容易的。长期执政、承平日久,如果不自省、不警惕、不努力,再先进的政党也可能变得暮气沉沉,再强大的政权都可能走向衰败。为此,在传承毛泽东关于“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思想的基础上,习近平进一步提出“党的自我革命”理念,确立了“内依自我革命,外靠群众监督”破解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径。面对长期执政的风险挑战,突出强调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就是要求全党坚持用时代发展需要审视自己,以长期执政的忧患意识警醒自己,以改革精神加强和完善自己,在推进自我革命中守正创新,在解决党内矛盾中革故鼎新,以党的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永葆执政党生机活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二)目标导向转换,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彰显新的时代要求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基本原则。然而,党的领导制度不是一成不变,必须因时因势不断改革创新。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在总结党的领导经验基础上,明确提出改革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要求,在改革目标导向上,针对党内存在的权力高度集中的体制弊端,强调实行党政分开,并在实践中重点解决以党代政、党政不分问题,推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式进展,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如何彰显长期执政和大国博弈背景下中国的制度优势,如何破解某些领域党的领导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如何遏制党内出现的分散主义、自由主义、宗派主义等不良倾向,这些都成为新的时代挑战和实践课题。正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习近平明确提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最高政治原则”,这几个“最”凸显了新时代党的领导的“国之大者”定位,在改革目标导向上,把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在改革实践领域,组建国家监察委员会,加强党对反腐败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加强党中央对法治建设集中统一领导;组建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党中央对教育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等等。这一系列改革,赋予党的领导制度新的时代内涵,也对党的建设改革提出新的时代要求。

(三)坚持问题导向,党的自我革命蕴含新的时代特征

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政治命题,是习近平对世情国情党情客观实际作出的科学判断和哲理思考。习近平指出:“我们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要始终赢得人民拥护、巩固长期执政地位,必须时刻保持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清醒和坚定。”4解决“大党独有难题”的重大实践意义,就是紧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大党建设实际,从世界政党发展普遍规律中揭示和发现特殊矛盾,在政党共性运行中寻求个性轨迹,真正使党的建设改革更符合中国国情,使执政大党建设更具科学性、指向性、针对性。

坚持问题导向,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方法论,解决大党独有难题,是以问题意识为先导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必然要求。问题是事物矛盾的具体表现形式,及时发现和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逻辑起点。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首先必须有发现问题的警觉、正视问题的自觉。只有善于发现问题、敢于正视问题,才能刀刃向内地解决矛盾问题,改革才能对症下药、有的放矢。毋庸讳言,作为长期执政的大党,我们“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权力的监督”,“面临的最大威胁是腐败”,“面临的最大风险是内部变质、变色、变味”,这些既是“世界性难题”,更是长期执政大党深化改革“必须啃下的硬骨头”。新时代深化党的建设改革,具有清晰的问题导向,即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认真研判执政大党面临的风险挑战,深邃洞悉大党治理的独有矛盾问题,清除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隐患病毒,以改革精神解决执政能力方面的弱项短板,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确保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有力。

三、以改革创新精神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坚持用时代发展的要求审视自己,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自己,是我们党始终保持蓬勃朝气和旺盛活力的重要原因。新时代深化党的建设改革,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把握实践要求、遵循系统原则、构建动力机制,不断增强党的自我革命的主动性、创造性。

(一)坚持解放思想,不断深化管党治党规律性认识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先进理论武装的政党,坚持理论先导,推动理论创新,是党的建设永葆生机活力的不竭动力。坚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首先要坚持解放思想,在理论创新上取得突破,为推动党的建设改革创新、攻克管党治党焦点难题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守正创新,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突破口,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站在战略全局高度,认真研究长期执政背景下执政党建设规律,提出一系列党的建设原创性理论,实施一系列变革创新举措,为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推动从严管党治党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

实践探索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当今时代是以改革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新情况、新矛盾、新问题、新经验、新事物层出不穷。改革精神是当今时代精神的灵魂,也是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由之路。应当看到,目前关于长期执政理论的系统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党独有难题的研究亟待深化,党的全面领导以及党的政治建设、纪律建设的研究也需上升到规律性高度,实践中还存在诸多需要破解的矛盾问题。这些都要求必须以改革精神推动党的建设理论研究,在长期执政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用创新的理论指导实践,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长期执政大党建设新篇章。

改革精神发端于解放思想,成就于解放思想。坚持解放思想是推进改革创新的前提,是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先导。习近平强调:“没有解放思想,我们党就不可能在实践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有效化解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把改革开放不断推向前进,始终走在时代前列。”5党的建设研究的价值意义是实践导向、问题意识,要把党的建设的创新理念付诸实践,就必须准确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发展变化,解决从严治党中出现的一系列新矛盾、新问题,因而必须破除迷信,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束缚;坚持解放思想,推动实践还要发扬斗争精神,勇于知难而进、敢闯敢试,敢于突进自我革命的深水区,敢于啃大党独有难题硬骨头,敢于向屡禁不止的顽瘴痼疾开刀,积极营造有利于改革创新的环境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全党的改革意志和创新热情,为深化党的建设改革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把握实践要求,在深化党的自我革命上攻坚克难

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既要坚持解放思想,推动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又要紧紧围绕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以创新的思路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切实把严的标准要求落实到党的建设的各个层面。

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习近平科学概况了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实践要求:“以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为根本保证,以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根本目的,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根本遵循,以跳出历史周期率为战略目标,以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为主攻方向,以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为有效途径,以锻造坚强组织、建设过硬队伍为重要着力点,以正风肃纪反腐为重要抓手,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强大动力。”6关于党的自我革命“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的经验总结和系统集成,为深化党的建设改革提供了科学的目标指引和路径选择。

按照“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推进党的建设改革,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从系统工程高度整体推进。作为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路线图”,“九个以”要求紧密联系、互相呼应,构成了有机链接、相互贯通、逻辑递进的整合系统,是深化党的建设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整体布局。在系统构成上,前“三个以”,即“根本保证”“根本目的”“根本遵循”是系统的核心要素,是改革必须遵循的政治原则、政治目标、政治方向;中间“三个以”,即“战略目标”“主攻方向”“有效途径”是系统的关键要素,是从战略全局高度推进改革的必然要求;后“三个以”,即“重要着力点”“重要抓手”“强大动力”是系统的重点要素,是深化改革的难点、痛点、焦点。必须牢牢把握“九个以”的逻辑关系,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从系统整合高度全面深化党的建设改革,真正形成上下联动、整体推进改革的大格局。

按照“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深化党的建设改革,必须坚持问题意识,在深化改革上实现重点突破。要做好新时代深化党的建设改革的大文章,就要坚持问题导向、强化问题意识,以解决重大问题为突破口;要坚持科学方法论,正确处理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既要在聚焦“主攻方向”、把握“有效途径”上整体推进,又要在干部队伍建设、肃风反腐和权力监督上重点突破,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在整体推进中实现重点突破。“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党的建设改革必须借鉴治理之道,紧扣重点难点焦点问题,发扬钉钉子精神,坚定敢打必胜信心、积蓄勇毅前行力量,直面矛盾、直击痛点,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耐心和恒心,通过难点问题焦点问题的解决,在重要领域取得决定性成果,不断把改革推向深入。

按照“九个以”的实践要求深化党的建设改革,必须贯彻严的标准,把从严理念、严管基调、严治要求落到实处。“全面从严治党,核心是加强党的领导,基础在全面,关键在严,要害在治。”7在以改革的精神从严管党治党中,“严”是关键,是贯穿“管”和“治”的红线。世间事,做于细、成于严。深化党的建设改革,必须把严的标准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不断开辟管党治党、兴党强党新境界;必须突出党的纪律建设这个治本之策,“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就要靠严明纪律”。要按照从严执纪的要求,严肃党的各项纪律,把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把纪律挺在法律前面,坚持党规党纪严于国家法律,真正使党纪成为不可触碰的“铁纪”。

(三)遵循系统原则,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

古语云,“水无常形,器定其形”。科学的制度是科学理论和先进理念的固化形式。党内法规制度健全是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根本保障。改革开放后,我们党始终强调制度健全与改革创新的有机统一,要求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制度健全为保障,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不断提升执政党的制度建设水平和能力。

制度创新是指制度要素的内在变革,是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制度体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是一项创新工程,必须在认真总结建党百余年从严治党基本经验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新的时代特点,从长期执政和大党建设实际出发,遵循系统论原则,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整体推进。要运用系统的观念、治理的理念、辩证的思维,加强顶层设计、总体谋划,在自我完善上下功夫,在自我革新上求突破,在自我提高上促发展,坚持补短板、强弱项、固根本,防源头、治苗头、打露头,破除顽瘴痼疾,堵塞制度漏洞,健全长效机制;要注重党的各方面建设的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通过革故鼎新,优化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强化党组织整体结构,有效发挥制度规范的引领保障作用,推动党的自我革命步入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切实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转化为管党治党效能。

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是一个自我循环、自我反馈的封闭系统,在这个系统中,责任制是整个系统运行机制中带有根本性、本源性的制度。一定的权力对应相应的责任,这就是“对等原则”。“不讲责任,不追究责任,再好的制度也会成为纸老虎、稻草人。”建立健全全面从严治党制度体系,要扭住责任制这个“牛鼻子”,围绕责任设计制度,围绕制度构建体系,把制度框架确立起来,使问责的内容、对象、事项、主体、程序、方式都要制度化、程序化,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制度管用、行之有效。在明确责任的基础上,要整合问责制度,健全问责机制,坚持有责必问、问责必严,把监督检查、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法规制度执行的强大推动力。

(四)构建动力机制,在强化权力监督制约上取得突破

习近平指出:“我们党全面领导、长期执政,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对权力的监督。”中国的政党制度和共产党的法定执政地位,决定了我们党是在缺乏执政竞争和监督压力的状况下长期执政。历史经验证明,缺乏对执政权力的有效监督制约,政党的自我净化和自我完善能力都会出现一些缺陷。为此,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必须把强化党内监督作为重要“基础性工程”,使监督的制度优势充分释放出来。

执政权力是政党执政的核心问题,监督制约权力是现代政党政治的重要特征。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毛泽东在“窑洞对”设想的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就是对执政权力的监督。然而,加强执政权力监督,特别是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权力具有天然的膨胀性、腐蚀性和排他性,这种天然本性决定了权力监督难,自我监督更难。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当年‘窑洞对’的问题已经彻底解决了吗?恐怕还没有”。党内不正之风、腐败问题和特权现象的长期存在,有着错综复杂的主客观原因,但权力监督理念滞后、监督制度虚化、监督责任缺位、制约制衡乏力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原因。深化党的建设改革,要突破的难点之一,就是解决一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自我监督问题,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真正实现以权力制约权力、以民主制约权力、以法律制约权力。

坚持以改革精神和严的标准管党治党,必须敢于冲破禁区,挑战执政权力监督这个大党治理难题,不断健全党统一领导、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权力监督体系。近年来,我们党以监督体制机制创新为突破口,在以强势权力监督制约权力方面取得良好成效。党内巡视制度、派驻制度的健全完善是党内监督改革的成功实践,为党的自我监督注入新的活力。特别是国家监察体制改革,构建了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中国特色国家监察体制,实现了党内监督和国家机关监督、党的纪律检查和国家监察的有机统一,有效解决了过去权力监督不对等、反腐败力量分散、纪法衔接不畅等问题,实现了对所有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不断推动改革形成的制度优势逐步转化为治理效能。

权力监督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全方位、全覆盖的监督,深化权力监督改革,必须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有机结合起来,“以自我监督和人民监督相结合”为动力,充分调动各类监督力量,形成监督合力。要坚持以党内监督为主导,推动各类监督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找准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的结合点,通过做好“穿针引线、搭桥铺路”工作,攥指成拳,有效整合和贯通各类监督力量,织牢织密整合联动监督之网,在以民主监督制约权力、以法律监督制约权力方面取得突破,不断推动执政权力监督向纵深发展,促进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不断健全、健康运转。

参考文献:

[1]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95.

[2]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7.

[3]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五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求是,2021(8):4-20

[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

[5]习近平.论坚持全面深化改革[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47-48.

[6]习近平在二十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深入推进党的自我革命 坚决打赢反腐败斗争攻坚战持久战[N].人民日报,2024-01-09(01).

[7]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 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依规治党 创新体制机制强化党内监督[N].人民日报,2016-01-13(01).

【责任编辑:雨蕙】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自我革命的重要思想”(23&ZD00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健全防治腐败的党内权力运行监控机制研究”(15CDJ002)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钟宪章(1980—),男,辽宁本溪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理论、党的制度建设等;肖瑶(1989—),女,辽宁锦州人,中共辽宁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讲师,博士,研究方向:执政党建设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