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财务分析在担保业务中的运用
2024-12-23黄嘉良 蒋琴
中小微企业受到国家政策扶持,积极通过多种渠道展开融资,而作为助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重要业务,担保也承受着一定的风险。为了对担保业务的风险加以控制,应当通过财务分析展开全面调查。基于此,本文首先对财务分析在担保业务中的应用展开研究,随后提出了在保前、保中、保后不同阶段的财务分析应用,以期形成更加良好的担保风险控制机制。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过程中,促使担保行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担保行业当前在我国市场经济中已经展现出了卓越的应用优势,其为中小微企业以及融资市场等提供了良好的连接纽带。作为在新时期快速发展的重要行业,担保在充分发挥优势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较大的风险,包括代偿率提高且业务量减少等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担保行业的发展产生了影响。通过将财务分析贯穿于担保业务的每一个流程中,将会形成良好的风险控制机制。
一、担保业务中的财务分析作用
(一)信用评估
将财务分析应用到担保业务中,最为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对担保风险加以控制。首先,需要通过信用评估实现对担保客户的信用审判。作为影响担保风险以及有效性的直接因素,担保客户的信用至关重要。利用财务风险分析担保客户当前的财务状况,并全面深入地对其还款能力以及融资项目经营状况展开评估,能够确保及时向担保公司提供更加全面的信用信息。客户的信用信息不仅能够对担保公司提供担保的可能性产生影响,同时也会对担保利率、额度等直接产生决定性作用,进而为担保业务的实施提供保障;其次,在财务分析中收集整合担保客户融资前的经营情况、财务报表,充分掌握资产负债情况以及收益状况,以便评估融资者的经营稳定性。这样的综合性评估便于及时帮助担保公司掌握客户的还款能力,并降低坏账概率。
(二)优化资金
在担保业务中应用财务分析,能够对资金配置起到一定的优化作用。具体来讲,一方面仍旧是深入分析担保客户当前的负债情况,结合其一段时间内的经营状况,评估其流动现金总量,从而根据担保客户的实际需求为其量身打造个性化的融资方案。在帮助其解决融资需求的同时,也能够提升资金利用效率,降低担保风险;另一方面要利用数据收集整合手段全方位综合整理客户信息,之后再展开评估,进而便于及时完成资金的调入工作。这将有效降低担保公司的资金成本,让担保业务创造出更加良好的效益。
(三)稳固客户关系
担保业务一般情况下适用于对同一担保客户提供多次担保。这样创建稳定的客户关系有助于担保公司获得更高的效益回报。但是,如果客户选择不当,也会给担保公司的经营带来较大风险。因此,担保公司常见的是以财务分析的方式创建稳固的客户关系。在分析担保客户财务水平的过程中,一方面可以帮助担保公司及时了解客户的具体财务情况,从而决定是否提供融资担保。若客户具有良好的财务信用,将可以与其达成长期稳固的客户关系;另一方面也能够及时为担保客户提供多元化的融资方案,适应担保客户的经营目标。提供客户满意的个性化担保,可以提高客户满意度,有效提升客户保留率。在财务分析过程中,担保公司与客户之间可以产生更加密切的交流与互动。这样不仅能够促使担保公司在行业内形成更加良好的形象并扩展业务范围,实时的动态财务分析,也能够确保将自身的担保风险降到最低。
二、担保业务中的财务分析运用流程
(一)保前调查结算的应用
1.经济特征分析
在保前调查阶段应用财务分析,主要是分析担保用户所在行业的经济特征。通过全面掌握担保客户的财务管理,便于正确判断企业的经营信息。这常见用于对行业经济特性展开分析判断,包括价值链分析以及经济特征框架分析等。
具体来讲,主要通过价值链展开分析,比如通过分析对某个行业的生产、创造以及产品经营活动等加以描述。如以某企业为例,该企业是产品制造企业,从产品研发、生产到获得生产许可,再到市场推广,这个过程最长需要经过6~8年的时间,在此期间将会产生较大的资金投入。生产与销售不同期,需要提前投入产品生产,该企业的研发机构需要在生产前期购买原材料,此间应当预付一定的账款。在购进原料之后组织加工生产需要经过3个月左右的时间,还要进一步组织包装销售,资金回笼至少要等到半年以后,因此资金周转时间较长。对于产品制造企业来讲,价值链增值主要是在原材料采购以及获得生产许可的阶段,控制生产周期对于获得自由充足的资金至关重要。基于财务分析角度做出决策,需要对比同行业内价值链增值较大的企业。比如总资产投资超过3亿元以上的企业,应选定为融资担保的主要目标。
2.经营战略分析
除此之外,在保前的调查阶段,也要对担保客户的经营战略加以分析。这是考虑到对于一个企业来讲,为获得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应当在经营战略基础上持续为企业创造良好的核心优势。但是,由于近年来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造成众多行业出现创新产品或创意后在较短时间内被复制,这就需要考虑到概念性投资的问题。因此,担保公司在对担保客户展开财务分析的过程中,也应当对其企业战略加以识别。
首先,基于担保客户的产品与服务性质,分析其是否应用了差异化的经营战略,能否针对特定市场提供差异性以及定制化的服务,从而提升经营效益。还要分析目标客户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展现的产品差异化程度。若差异化不明显,则获得的利润相对较小。还要分析目标客户是否能够利用企业形象以及品牌影响力,在控制成本的基础上实现资产流动与收益提升。
其次,分析目标客户在经营过程中的价值链一体化表现。对大多数企业来讲,在生产过程中外包与自行生产等不同的方式将会对企业的经营价值产生影响。那么,就可以从企业分销、直销、外包、组装等角度展开财务分析。同时,对地区以及行业的分散化程度展开研究分析,分析目标担保客户的销售点是否分散,且分散的环境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若在国外分散销售点,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提升市场份额并提高利润空间。同时,也可能面临更大的风险,包括国际政治局势变化、汇率变动等。还要分析目标客户的企业运营是多元化还是单一化。若采用多元化模式展开运营,可以促使产品风险以及其他风险显著降低。与此同时,对管理者的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保中审核阶段的应用
在确定担保决策之后,在担保过程中也可以将财务分析应用到审核阶段,对企业信用以及经营风险等做出判断。
1.信用风险
造成信用风险的主要因素包括担保客户的负债能力、贷款融资环境、抵押物、现金流量等。
企业的负债能力将直接关联企业的现金获取能力。企业的现金流量以及抵押物用于衡量其偿还债款的具体能力。因此,对于担保公司来讲,最希望获得符合安全边际条件的融资企业。尽管当前对于企业负债能力的计量还没有精确的方法,但是通过债务比率以及利息保障倍数等财务指标也可以形成一定的预警作用。一方面,分析目标客户所在行业的债务比率,其表示为负债总额与企业总资产的比例,从而对资本负债部分展开精确计量。通常来讲,若企业具有越高的债务比率,将会产生越高的信用风险,今后的债偿能力将显著下降。在分析该指标时,财务审核人员应当充分考虑包括或有负债事项、民间借贷、经营租赁等在内的负债表外负债,以行业内同等类型企业为参考对其展开评估;另一方面,分析利息保障倍数。若企业利息保障倍数低于2时,将会产生较高的风险;若利息保障倍数不低于4,则证明其额外承债能力较好。
贷款融资环境也是在保中审核阶段展开财务分析的另一重要指标。目标客户融资的理由是对担保风险产生影响的关键因素。在审核中,应当对担保客户的理由展开密切关注。大多数担保客户融资贷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满足常规经营,因此担保风险相对较低。若通过融资贷款取得现金流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未来的经营问题或其他难题,这将意味着具有较高的贷款风险,担保公司要慎重考虑。
在评估担保客户的信用风险时,抵押物的价值则是第三个影响要素。若担保企业的现金流量不足以支撑全部利息,可通过抵押物的方式向贷款者提供保障。抵押物包括应收账款、存货、土地设备等,不同抵押物也具有不同的价值。担保公司要对应收账款的价值加以判断,对清算价值进行评估,分析是否能够满足对未偿付应收账款抵押部分的偿还要求。同时,对账面价值进行判断也是对市场价值加以反映的主要方法,包括分析销售坏账变动情况、应收账款在外天数等。若以存货作为抵押物,则应检查存货的销售成本、周转率、收入比率等,并分析存货的构成部分,包括原材料在产品中的变化,从而研究存货报废的可能。同时,土地、设备等是在融资贷款中较为常见的抵押物,对这样的抵押物进行审核,应当结合市场价格变动对其价值进行综合评估。
2.经营风险
经营风险包括政892osQ973evFBBEfijyZSQ==策风险与行业风险两方面的内容。经营风险是指在经营过程中出现错误决策影响企业收益,导致市场占有率降低。从政策风险角度来讲,由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法律法规变动等,可能会导致经营企业的准入门槛、销售价格等发生变化,进而造成企业面临着一定的风险。从行业风险角度分析,主要是考虑到担保客户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变化情况,包括行业生命周期、市场前景以及供需等,均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影响。担保公司为尽可能规避担保风险,应当根据财务指数以及市场经营环境展开风险识别,确保担保业务的持续性。
(三)保后检查阶段的应用
对于担保公司来讲,在担保业务中应用财务分析,其目的是为了分析担保项目的可行性,从而对担保项目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加以控制。除了在保前以及保中阶段展开财务分析之外,在保后也应当展开持续性的检查。这一阶段应用财务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对担保客户的还款能力以及意愿变化等进行分析。在规定期限内偿还贷款的重要前提是其具有良好的偿还能力并且具有支付意愿。因此,在这一阶段应当重点展开对这两个指标的分析检查。首先,对担保客户的还款意愿进行评估,包括对企业法人的人品、道德操守以及违约成本等进行分析;其次,评估担保客户的还款能力,主要是对其现金流水平以及盈利能力等展开研究。二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互影响和转换关系,若企业不具有良好的还款意愿,将会导致其还款能力显著降低。若还款能力不足,也将会对还款意愿产生影响。因此,在综合这两个重要因素之后,应当创建基于担保后的预警体系。
通过风险预警,可以促使企业对现有风险展开精准识别与控制,在最短时间内发现风险并加以控制。开展风险预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担保公司的风险识别能力,从而促使其在担保业务中精准识别风险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控制方案。在预警发生后,要求担保公司及时对风险发生源头以及原因等展开分析,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通常情况下,可按照财务以及非财务两种不同的类型划分担保风险。要根据多项风险预警指标对担保公司的风险加以控制。若在财务分析过程中出现预警信号,担保管理人员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分析担保客户的偿还能力以及意愿,避免出现代偿现象并造成损失的进一步扩大。
结语:
综上所述,担保业务对于中小微企业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融资担保的方式,可为其提供充足的经营资金。但是,由于担保业务的实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通过财务分析的方式可对其展开有效控制。能够帮助担保公司优化资金配置、稳固客户并展开合理的信用评估。因此,担保公司应当在担保业务的保前、保中、保后三个阶段分别运用财务分析,实施全过程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