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理论教学的整合和优化研究
2024-12-22祝凌丽刘婷婷任煜祁冰洁
摘要:随着医药科技的快速发展和药品种类日益增多、药理知识不断更新,合理用药已成为临床上一个重要的课题,教育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了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提高学生药学服务的能力,医学教育必须不断创新和发展。整合教学资源是国内医学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此减少知识重复,丰富学习内容,优化教育教学质量。本文通过对“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理论教学整合和优化,确保了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注重临床应用与基础理论的紧密结合。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团队和教学评价方面实施整合优化,以此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打造出“适用、实用”的专业药学人才。
关键词:教学;药学;药理学;临床药理学;整合;优化
“药理学”作为众多医药护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在药学服务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问卷调查、实习生和毕业生的反馈,发现学生在从事药学服务时感到临床用药知识匮乏,所学不能满足岗位需求,指导合理用药能力不足。因此,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人才培养方案药学相关专业新增了“临床药理学”课程,以解决“药理学”教学与临床实际脱节的问题,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然而教学课时的局限性,让丰富的教学内容难以得到全面的传授和掌握,因此,有必要进行课程设置改革和创新。本文旨在整合优化“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理论教学,在教学设计、目标、资源、模式、团队和评价体系方面实施整合优化,以适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实用性。
1整合优化的必要性
随着知识快速更新,教学内容的延展性和学习时间的有限性之间的冲突,是所有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1]。调整科目和缩减学时是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和调整的基本原则之一,缩减学时的同时,教师还应保证授课内容和教学质量。“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是药学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在教学中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既要避免内容重复,又要保障学生掌握的知识点不能减少,且注重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药学服务能力[2]。本研究将结合药学专业的需求,整合和优化“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两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重视基础和临床的结合,真正意义上提高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
2整合优化的可行性
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及其作用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目的是要理解药物有什么作用、作用机制及如何充分发挥其临床疗效,要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药物在发挥疗效过程中的因果关系。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其主要研究内容是药物安全性、临床药动学和临床药效学研究,是药理学联系临床医学的桥梁,是药理学与临床医学结合的产物。因而两门课程的内容具有基础性和延续性,整合优化两门课程,让学生对两门课程知识的重要性和实用性更明确,加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3整合优化的措施和实施
3.1分析两门课程,进行整合优化的总体设计
分析两门课程的知识结构及结构模式,整合教师队伍进行集体备课,结合就业需求,进行重难点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整合教材和教学内容,且优化教学内容,进行知识分层设计、优化教学资源、优化教学模式,最后进行团队模块化教学。在这个过程中,由一级和二级督导组督导教学,进行过程性、终期和思政评价,且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时接收反馈意见,并不断调整和完善。
3.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新的教学目标体系
3.2.1结合岗位需求,分析两门课程教学目标
“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为阐明药物作用及作用机制、改善药物质量、提高药物疗效、防治不良反应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指导临床用药。对接药学专业专科学生的岗位需求,如药品的调配、处方的审核、指导用药、药品管理和药品的研发等需求,灵活使用各种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内容。如何提高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制订个体化剂量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是两门课程教学的共同目标[34]。时刻围绕学生学习知识、学习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的重难点进行讲解,从而到达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以培养优质的药学服务人才。
3.2.2整合优化教学内容,进行分层设计
建议两门课程开设在相邻学期,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结合药学专业的就业导向,分析两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和知识模式[5],进行分层设计。对“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课程有重复性的知识点进行整合(如药物代谢动力学、药物效应动力学及各系统疾病的用药等有很多重复的内容),可通过线上线下互补式讲解,还可借助精品课程等线上平台完善教学,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进行回顾、加深、升华,从而达到互补互促理论知识和临床应用的结合和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用性和药学服务能力。
3.3整合优化教学资源,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资源体系
3.3.1整合优慕课信息化教学
整合优慕课信息化教学是将新媒体融入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的全部感官投入学习中,多途径模式灌输知识[6]。其目的是帮助学生适应信息爆炸时代学科自身特点和变化规律,弥补课堂教学中的不足,而建立的一种开放式教学模式。通过总结“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知识点及其与媒介的关系、与生活相关的兴趣点,吸引学生注意力,及时地评价与反思,打造有温度的课堂。
3.3.2精品课程结合网络课堂
构建精品课程且创建网络课堂,是大学课堂的一个趋势。构建“药理学”精品课程和“临床药理学”省级和校级精品课程、优质课程资源网站和校本课程资源,收集与制作网络教学资料,将微课和慕课应用于教学[7],以丰富教学内容,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空上的局限,实现线上线下相互有益的补充。整合的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①一些疾病和合理用药优质视频、图文、总结和研究进展;②一些案例分析;③重难点的解析视频;④实验录像:教师录制实验的操作过程和注意事项,及网络上下载的实验视频;⑤利用一些交流平台,及时调整教学的重难点和教学模式。建立网络课程,是提高学习效率的一条有效途径。
3.3.3思维导图结合树状流程图
“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的知识抽象难懂,且药物种类、知识点多,逻辑推理性较强,理论性和关联性强,利用逻辑性强的树状流程图,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代表药物的作用机制、药理作用、临床应用、不良反应及其合理用药。已有研究表明,思维导图的引进,促进了学习效率的提高,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举一反三运用知识的能力。[8]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将思维导图和树状流程图应用于课程教学中,辅助理清事物之间的关系,形成系统性的思维。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系统、结构化、清晰简洁的知识框架体系,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互动→思考分析→归纳总结→整体知识体系构建”的良性互动循环,提高教学效果。
3.4整合优化教学模式,重新建构创新型教学模式
3.4.1强化线上线下混合教学
“00”后的学生对网络和信息化的接受度很高,教师可以应用网络课堂,克服空间和时间的限制,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有效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且能通过平台分析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但是,教师的课堂线下讲解依然非常重要[9],面对面的交流能更好地互动,特别是重难点的讲解,更能清晰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在线下教学过程中创设教学情境,积极与学生开展良好而充分的互动。采用两种教学模式的结合,让学生更好地自由转换不同的教学平台,从而提高学生的理解度和接受度。
3.4.2“精讲讨论式”和“三疑三探”相结合教学模式
通过设置相关问题,教师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通过设疑自探、解疑合探、质疑再探[10],整个教学过程中包括知识的运用拓展环节和对接临床应用。由于两门学科的知识专业性强,如传出神经系统药物内容繁杂且难记忆,对不同人群还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必要时需要进行“精讲讨论式”的补充和完善,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
3.4.3PBL教学结合案例教学法
“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两门学科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是以临床病人为研究和服务对象的应用科学。本研究尝试在教学中整合以问题为先导、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讨论形式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11]和以案例为基础的案例教学模式[12],以病人案例为先导,增加视频图片资料、常用药物商品名称、典型的病例分析内容。如从《抗高血压药》《抗精神失常药》《降血糖药》章节选取病例,以病例为问题,采取小组形式讨论和解决问题。教师在教学中扮演着设计者和激励者的角色,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与教师互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团结协作、双向交流、分析和解决问题、勇于探索创新等方面的能力。
3.4.4整合分化课堂和翻转课堂
本研究将分化课堂和翻转课堂整合,如需要4学时完成的章节可采用对分课堂整合翻转课堂进行授课。具体操作:将4学时的课分成两次(每次2学时)完成,第一次课课前将分化课堂和翻转课堂的教学理念、教学流程、考核方法等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发布。课上,学习新内容后布置案例分析和问答题等。课后,学生按要求进行收集资料;下一次课的前一学时采用翻转课堂,以学生为主导,学生按小组讨论并展示案例或问答题的答案,讨论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并有针对性地进行分析讲授,由授课教师和其他组员对该组表现打分,并记录分数。后一学时进行新章节的学习,并布置任务供下次课翻转课堂讨论。依此类推,通过调查问卷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提高学生思考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综合素质[13]。
3.5整合优化教师队伍,模块化团队教学保证高质量教学实施
模块化教学法[14]是根据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按多元目标来系统整合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两门课程的知识点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相互联系,适宜于构建若干个教学模块来实施团队教学活动。同时对专业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能力要求,教师们积极对接临床,通过自学和培训等,形成一支专业素质过硬的模块化教学团队。在教学实践中,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合理整合和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精细化课程模块设置,编写模块化教学的教材,充分发挥模块化教学法的优势,更好地满足社会和时代对药学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3.6整合优化评价体系,及时反馈调整,保障教学质量
在课程诊改的契机下,“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整合课程的评价体系采用问卷、习题、讨论和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对课前学习、课中任务、课后延学进行评价评估,相继建立了完善的线上考核平台、一级二级督导,师德师风巡查听课、过程考核和终期考核等考核制度[15]。教学设计和教学手段应有清晰的思路和模式,要确保知识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根据评估结果适时调整教学方法与策略,做到个性化指导,保持全面对教学质量进行过程性考核,以提高药学服务的能力。
结语
“药理学”是“临床药理学”的基础课,二者的知识点存在交叉和重复。在教学过程中将两门课程分别讲授,就会在授课中反复提及这些重复的内容,造成学时浪费。因此,本研究将整合优化“药理学”和“临床药理学”理论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资源、教学手段等,去同存异,减少课堂的授课时间,给学生留出更多自主学习时间。这既可满足人才培养的要求,又重视基础和临床的结合,后期还需结合评价系统,及时反馈调整,不断完善整合优化两门课程的教学,真正意义上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药学服务能力,以此推进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打造出“适用、实用”的专业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文艳,朱颖玲,罗友根,等.基础医学课程整合及其学分银行实现方式探究[J].卫生职业教育,2022,40(17):1517.
[2]宋芸,杨静,王少凡,等.产业升级背景下高职药学技能人才培养应用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3(18):149152.
[3]陈明,彭代银,王举涛,等.基于专业培养目标的药理学教学改革[J].基础医学教育,2021,23(07):458461.
[4]陈丽,高思,韦运东,等.以提高药学服务能力为目标的临床药理学PBL案例编写及效果评价:以广西科技大学为例[J].教育观察,2023,12(19):7377.
[5]杨秀芬.临床药理学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的调查与研究[J].基础医学教育,2023,25(01):1720.
[6]马超,李春钰,郭哲,等.互联网+背景下临床药理学课程思政教育探索[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23,21(05):1416.
[7]颜克春.基于慕课网络教育平台的地方高校课程教学策略探究[J].轻工科技,2022,38(05):178180+183.
[8]刘慧茹,董晶,肖汉琼,等.思维导图对医学生创新思维培养探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0,12(25):6770.
[9]张晓英,赵勤,张致英,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药理学课程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23,37(02):6063.
[10]姚中杰.“三疑三探”教学模式的应用[J].广西教育,2020(33):110111.
[11]陈玉竹,陈培清.药理学教学方法的研究进展[J].卫生职业教育,2020,38(18):158159.
[12]黄成,马陶陶,解雪峰,等.西医院校中药药理学与临床药理学课程的整合教学改革[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37(3):8487.
[13]齐敏友,施琦雯,李汉兵.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践[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23(05):102103+106.
[14]杨旭芳,陈培,杨云芳,等.应用型基础医学整合课程中模块化教学团队的建设与实践[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2,14(16):1216.
[15]李艳.基于有效教学理论的高校课程思政质量评价体系构建研究[J].广西社会科学,2023(07):169174.
基金项目:安徽省级质量工程教学研究重点项目“临床药理学精品课程”(2021jpkc099);安徽省教育厅高校科学研究重点项目“茯苓酸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作用及其部分机制研究”(2023AH053431);2023年度安徽省质量工程,安徽省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第二批全省高校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2023ybzb236)
作者简介:祝凌丽(1984—),女,汉族,安徽桐城人,硕士,副教授,基础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药理学;刘婷婷(1984—),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理学;任煜(1987—),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药理学;祁冰洁(1987—),女,汉族,安徽安庆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药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