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高校混合式教学研究
2024-12-22赵仕红
摘要:联通主义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契合网络时代知识的生成特点和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网络化学习的学习理论。混合式教学是线上学习与线下学习的有机融合,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与教师、学生和学生之间的社会性交互。基于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高校混合式教学应多渠道联通开放线上学习资源,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创造良好的社交网络氛围,丰富学生学习体验,促进知识创生,学习评价以网络建构与知识创生为核心。
关键词:网络化;联通主义;混合式教学;学习评价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
一、概述
自2012年教育部印发《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以来,各高校纷纷出台相应的政策和举措,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作为教学改革的工作重点,“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是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1]。随着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的大幅提升,以数字校园、智慧课堂、虚拟教学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丰富了学习者的学习环境,扩展了学习者获取信息的途径。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学习环境,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应运而生。2005年,加拿大学者乔治·西蒙斯提出了“联通主义”,他在Connectivism:ALearningTheoryfortheDigitalAge一文中指出,联通主义是数字化时代下的新型学习理论[2],为解决网络时代的学习问题提供了理论支持。
二、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乔治·西蒙斯认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三大传统学习理论关注的焦点都是学习者内部发生的事情,与三大传统学习理论不同的是,联通主义认为知识学习并不只在学习者认知内部发生,学习过程就是建立连接和网络的形成过程,联通主义学习理论的构成要素包括节点、连接和网络。节点是任何可以连接到其他元素的元素,乔治·西蒙斯强调任何人能了解或经历的元素都具有成为节点的潜在可能[3]。人、在线教学平台、书本、组织等任何可能的信息源都可以是节点,连接就是将两个节点建立联系的行为,网络则是指各实体之间的连接,新的知识网络的形成是基于学习者将从外部获得的信息作为新节点与其学习网络中现有的节点进行的连接。联通主义强调要充分考虑学习者与外部组织间的关联,进而建立连接[4],通过不断提炼、重构、解释来形成新的知识。学习的过程就是节点的连接和网络的形成,学习的关键在于将各种信息源和节点有效连接进而形成学习网络。联通主义认为学习和知识不仅存在于教学过程中所建构的静止对象,也存在于学习者互动过程中的动态交流,互动是联通主义最主要的学习方式,对连接和网络的形成起到支撑作用[5]。
作为信息化时代的学习理论,相对于“怎么学”和“学什么”,联通主义认为尤为重要的是知晓从哪里可以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更关注的是“从何处学”。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更多地关注知识的静止特性,无论是教材、教学内容还是课堂教学过程,都过多地强调了知识的科学价值和工具性。联通主义理论则主张学习不再是个人的内化活动,而是强调与课堂及之外的生活、社会、科技发展相关联。联通主义视角下的学习者也是新知识的创造者,为了加强学习网络之间的连接和学习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保持知识的更新和创生也是联通主义学习的核心能力[6]。
三、高校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又称混合式学习,被认为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度融合的标志,是传统教学和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是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教学环境等优化组合[78],混合式教学通过技术支持,教学结构得以优化,学习时空得到拓宽,其基本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学习和发展为中心的原则,旨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二是强调交互性,注重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三是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小组化、项目式、案例、讨论、汇报、点评等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018年的《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中提出积极推广混合式教学,将其作为提升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2019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中将混合式教学作为一流本科课程的建设形式之一。目前,混合式教学已在国内众多高校中得到推广和应用,涉及多个学科领域,混合式教学将是未来高校教育教学的新常态。
四、基于联通主义的高校混合式教学
我们正处在网络化和信息化的时代,信息量庞杂且碎片化,信息和知识以指数的数量在增长,无穷的知识和人们有限的精力要求必须改变传统的个体认知方式,需要外部工具协同的认知方式,即依靠人与技术工具之间、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协作,知识路径比知识内容更重要,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将知识进行连接,形成知识路径,最终形成知识网络。混合式教学让大学生在学习方式上具有社会化和多元化,对节点的连接和知识网络的形成具有推动作用,联通主义强调通过节点的连接和个人社会知识网络的形成来建构知识、推动学习,这种理念与混合式教学强调教师与学生、学生和同伴间的社会性交互协作,通过建立学习共同体来建构知识做法是相吻合的[9]。结合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及混合式教学的特点,本文认为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渠道联通开放线上学习资源
线上教学是混合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支撑是在线教学平台及对应的课程学习资源,它们也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节点和信息源,是学习的起点与内容创生基础,所以线上学习资源的丰富性会影响混合式教学效果及学生的知识网络。高校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一方面要通过自建形式,完善和丰富线上课程学习资源,另一方面还要积极筛选和使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优课联盟、学习通等在线教学平台的精品共享学习资源。为了帮助学生连接更多关键节点,教师应广泛建立联通路径,供学生学习的资源应来源多样、类型多样、传播途径多样,比如视频、文献、网站链接、微信公众号、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电子书等,尽可能多地联通更多的开放学习资源,以满足线上教学的需要。
而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为保障学习资源的质量及对学生知识网络的有效性,在联通更多开放学习资源的基础上,高校教师需要对生成性资源进行选择,对学习资源进一步地筛选与整理,根据教学实际需要,给学生布置具体的资源学习任务,建议可供拓展提升的学习资源范围。
(二)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混合式教学线上课堂的自主视频观看、与同伴的互动,线下课堂时疑问的提出、实践应用的思考等都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联通主义也强调学习者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学习者能在庞杂的知识中发现最为重要的信息,善于发现有价值的节点和网络。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就要改变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要以学生为中心展开教学。根据课程不同章节知识特点及学习目标的不同,合理设计线上和线下课堂教学内容和课时分配。对线上学习,内容上应易于理解,增加趣味性,教师对线上学习事先有详细的安排及监督、考核评价和反馈手段,不断提升学生线上自主学习意识和学习能力。同时,还要改变传统线下课堂教师满堂灌、只注重传递知识信息的教学方式,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互动协作的方式应是线下课堂的教学活动设计的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针对线上自学遇到的困难和疑问积极主动地向教师和同学寻求帮助,教师要及时为学生答疑解惑,通过线下课堂师生间的互动协作,可以强化知识点的连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掌握。
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就可以主动发现有价值的连接,优化自身的知识网络,建立新的学习网络连接,并根据自身的认知结构对外部世界进行理解和阐释,从而实现主动获取知识和建构新知识网络[9]。
(三)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
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课堂需要学生自主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教师有必要在学习过程中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学习支持服务。联通化学习环境中,学生的课程学习首先会遇到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其次可能会对学习主题与学习方式产生疑惑。教师应在课程开课前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交代和解释,并对学生实际学习过程出现的问题、困难、疑惑及时反馈和解决,帮助学生在复杂信息网络中找到方向,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惑。教师在线下课堂教学中,也应充分利用线上教学平台的多种教学手段和功能,这不仅构建了更为开放与联通的教学环境,还有利于面对面地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技术操作方面的问题,能更为快速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困惑,帮助他们更为顺利地展开线上学习,拥有更好的学习体验。
(四)创造良好的社交网络氛围
为增强混合式教学的连接性和社会化,教师在混合式教学设计时应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社交网络氛围,如通过积分奖励的形式组织学生在线每日签到、开展自我学习分享和关注课程活动状态等。随着学生对课程学习的深入,为了让他们对连接的节点有更深刻的认识、理解和反思,且能够系统地、逻辑清晰地、创造性地创建新节点,教师应促进学生对复杂、变化、不确定环境中信息及问题的响应与参与。比如,教师可以给出相关话题引导学生深度聚合和分享知识,产生观点碰撞;也可以布置探究性作业任务,引导学生展开小组讨论、PPT汇报和点评。面授教学和线上教学应有规律地穿插展开,线下课堂要为在线学习提供多样化的情感支持和适度的监控。
(五)丰富学习体验,促进知识创生
混合式教学的线上课堂一般使用爱课程、中国大学MOOC、优课联盟、学习通等在线教学平台,这些教学平台都能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形式,比如案例分析、博客撰写、论坛讨论、话题征集等。不同类型的学习活动也有不同的特点,它们在学习交互中起到的作用也各不相同,比如博客与论坛中生成的内容自主性比较强、可以追溯,且可以系统化地呈现知识。对于那些因为时间限制而难以及时加入实时讨论的学生来说,论坛可以让他们迅速知晓讨论的主题以及讨论的进度;博客为学生系统了解其他学生的意见、发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学伴并与之深入互动交流提供了机会,教师在选择学习活动形式时,需要选择优势互补、多样化的活动形式。线下课堂教学时,教师也应组织学生开展小组讨论、汇报、案例分析,并鼓励学生提问、质疑、点评等,采取多样的教学活动形式,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并在活动中促进知识创生。
(六)学习评价以网络建构与知识创生为核心
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在学习考核评价方式上,要改变传统主要以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方式,构建重过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突出和强化过程考核,形式多元、主体多元,考核内容覆盖课堂内外、线上线下。对于过程考核,学习评价标准设计时应以开放与联通为宗旨,强调学习者的学习参与和内容贡献,促进课程学习过程中人人参与、人人贡献,实现联通主义强调的知识创生与网络构建的学习目标。比如,教师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表评论、参与在线讨论、撰写博客、提交资源案例、分享学习资料、就课程学习中的问题观点或学习心得进行交流等行为纳入学习评价范围,并结合学生的交互行为、学习参与和内容贡献程度设置评价的指标,让学习评价起到引导和促进学生参与的作用。
结语
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不再只是发生在个体内部的认知过程,每个人都有其各自的学习网络,个体网络通过不断地新增节点、建立新的连接与其他个体和组织网络相融合,不断地自我更新,并实现交互协作、双向促进的效果,进而完成学习的过程[9]。总而言之,作为“互联网+”时代的产物,联通主义契合网络时代知识的生成特点和学习者的学习特征,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网络化学习的学习理论,能为高校混合式教学设计提供理论指导。目前,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背景下,联通主义学习理论在教育实践层面的应用还需要更多的关注,如探讨在联通主义理论指导下如何设计与开发更为适用的教学平台或软件,并基于教学实践进一步改进与完善联通主义学习理论。
参考文献:
[1]赵丽君.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探析[J].对外经贸,2023(12):157160.
[2]GSiemens.Connectivism:Alearningtheoryforthedigitalage[J].InternationalJournalofInstructionalTechnology&DistanceLearning,2005(2):310.
[3]夏璐艺.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的高校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11):156157+159.
[4]张倩.混沌与网络视角下联通主义对当今网络化学习与传统学理论的冲击[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17(04):12.
[5]柴琳.基于联通主义大学生专业学习的路径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22.
[6]田培瑶,耿乐乐.联通主义视角下高等职业教育数字化转型的挑战与对策[J].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2(6):2127.
[7]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电化教育研究,2004(03):16.
[8]鲍泽倩.联通主义视域下混合式学习支架模型构建与应用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21.
[9]马婧.联通主义视域下高校混合式教学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24127.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江苏高教》专项项目“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下应用型本科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22JSGJKT019);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新文科背景下‘消费者心理与行为学’一流课程建设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20503924175902)
作者简介:赵仕红(1981—),女,汉族,安徽定远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混合式教学、消费者行为及乡村旅游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