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融结合背景下融资租赁公司高质量发展转型路径研究
2024-12-21吕莎
摘要: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剧、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金融监管改革的多重挑战,各融资租赁公司正逐步从高速增长转向稳健发展,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当前亟须解决的核心议题。在此背景下,产业集团旗下的融资租赁公司积极应对,紧密围绕集团主责主业,精准定位并深耕优势领域,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坚持回归租赁本源,紧随国家战略产业导向,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布局;拓宽融资渠道,强化风险管理体系,培育专业人才队伍,从多个维度积极探索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
关键词:融资租赁;产融结合;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F832.4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6-0073-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6.019
1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强调维护金融稳定核心地位,明确提出要严厉防控金融风险,确保金融市场稳健运行。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市场竞争日益白热化、金融监管改革、信贷风险逐渐显现的复杂背景下,各租赁公司由高速增长逐渐向稳健发展过渡,行业资产规模及业务规模增速放缓,转型与高质量发展已成为亟须攻克的关键议题。产业集团为缓解融资约束、形成协同效应、降低交易成本、提升公司价值,设立融资租赁公司,促使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深度融合。产业集团旗下的融资租赁公司在集团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上,积极应对挑战,勇于创新,不断尝试和探索业务模式、经营模式转型路径,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
2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发展现状
在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租赁业崭露头角,已经成为继银行业、证券业之后的第三大资金供应渠道、产品销售渠道和社会消费渠道。我国虽是全球第二大租赁市场,但市场渗透率尚不足10%,远低于世界平均值,从行业发展角度看具有较大发展空间。然而,自2020年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续影响,我国租赁业整体呈现出下滑态势,直至2024年才出现微弱反弹,内资租赁(包含金融租赁和融资租赁)表现出稳定且小幅的增长,外资租赁则持续走低。文章重点研究内资产业集团旗下的融资租赁公司。
2.1我国融资租赁业务小幅增长
(1)企业数量。截至2024年6月,我国融资租赁企业总数达到8671家,与2023年相比减少180家(全部为外资租赁企业)。其中,融资租赁企业数量保持在450家,与2023年持平。
(2)注册资金。截至2024年6月,我国融资租赁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达到2.61万亿元人民币(按照1∶6.9的平均汇率测算),较2023年减少275亿元。其中,金融租赁注册资金增加25亿元,融资租赁保持不变,而外资租赁则减少300亿元。
(3)合同余额。截至2024年6月,我国融资租赁业务总量约3.5万亿元人民币,折合8125亿美元(按照1∶6.9的平均汇率测算),占全球租赁业务总量的21.5%。全国融资租赁合同余额约5.6万亿元人民币,较2023年年底减少340亿元,降幅为0.6%。其中,金融租赁增加30亿元,融资租赁增加20亿元,外资租赁则减少300亿元。
(4)业务成交量。2024年1至6月,我国融资租赁业务登记总金额1.11万亿元,较2023年同期减少5516亿元,降幅达到33%。承租人数量下降1.38万家,同比下滑31%。然而,新增租赁数(初始登记数)却增加2.71万件,同比增长24%。
(5)业务投放。2023年全年,我国直接租赁业务投放金额达到2814.87亿元,同比增长63.39%。直租投放占租赁业务投放总额的16.42%,同比上升4.31个百分点,租赁业务结构调整初显成效。
(6)债券发行。2024年1至6月,融资租赁公司债券发行规模合计4065亿元,较2023年下半年上升1.31%,较上年同期上升20.87%。发行结构方面,发行结构化产品1535亿元,占比37.76%,包括交易商协会ABN、证监会主管ABS;非结构化产品2530亿元,占比62.24%,包括超短期融资债券、一般短期融资券、定向工具、私募债、一般公司债、一般中期票据和其他金融机构债。
(7)融资成本。在LPR持续下降的背景下,2023年融资租赁公司发行债券加权利率3.39%,较2022年的3.41%减少182个基点,整体融资成本显著下降。
(8)盈利能力。毕马威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总资产规模超过200亿元的42家融资租赁公司综合测算,2023年融资租赁公司户均营业总收入57.37亿元,较上年度增长3.60%;户均净资产收益率6.22%,与上年度持平。
2.2金融监管政策趋严
(1)“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格局形成。我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不断推进,2023年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挂牌,“一行一局一会”金融监管格局正式形成。所有合法金融行为和非法金融行为都纳入监管,形成全覆盖、全流程、全行为的金融监管体系,消除监管“真空地带”。
(2)五大监管“长牙带刺”。融资租赁业务监管政策趋严,如同一道严密的防线,守护着金融市场的稳健运行。回顾2023年,政策关键词是“强监管、严监管、全覆盖”,监管部门加大了对融资租赁业务的监督力度,提升市场透明度和规范性。步入2024年,面对复杂的政治形势和潜在的结构性风险,“长牙带刺”成为监管热门词汇,监管部门坚定推动非银行机构聚焦于主营业务,强化机构监管、行为监管、功能监管、穿透式监管、持续监管五大监管,深入探究业务实质,对业务全流程和产业链条全面覆盖,更好地防范和化解跨市场、跨领域、跨机构的金融风险。
(3)融资租赁监管细化。2024年9月20日,国家金融监管总局《金融租赁公司管理办法》正式公布,租赁业新的监管时代到来。新版管理办法规范租赁公司经营行为,促进稳健经营和高质量发展:明确规定租赁物类型为设备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以及国家金融监管总局认可的其他资产;风险管理、资金管理、合规及内控管理等关键岗位人员应具有3年以上金融从业经验;明确对租赁物适格性提出要求,租赁物应权属清晰、特定化、可处置、具备经济价值并能够产生使用收益;制定包含27个产业的鼓励清单、8个产业的正面清单以及7个类型的负面清单。
2.3绿色低碳转型加速
(1)绿色低碳行业发展加速。在绿色低碳成为全球共识的背景下,2023年融资租赁业深切地感受到了经济结构调整所带来的转型压力。对此,融资租赁业在资产配置上进行较大幅度调整,将更多的资金和资源投向绿色低碳领域。从行业层面来看,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整体呈现出稳健增长态势,全年投资增长率达到了7.7%。其中,新能源电力投资持续火热,成为推动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供应业的投资增长率更是高达23%。同时,融资租赁业逐步压缩交通物流、基础设施、城市公用业务板块的投资规模,尤其是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的投放力度出现明显收缩。
(2)能源类融资租赁公司发展强劲。能源产业集团旗下的融资租赁公司逐渐崭露头角,凭借集团在能源领域的专业优势和资源积累,成为推动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力量,快速实现规模积累,行业地位逐渐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市场上有20余家能源产业租赁公司,合计资产规模达到7000亿元,约占整个融资租赁行业的8%。
3融资租赁公司面临的战略困境
3.1业务结构困境
(1)融资融物属性薄弱。尽管售后回租业务在全行业中的占比已有所降低,但仍占据主导地位,呈现出“类信贷”业务的特征。根据公开数据,租赁行业回租业务平均占比高达71%,虽较前两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但融资融物属性的强化仍显不足,回归租赁本质的动力亟待加强。
(2)产品同质化严重。融资租赁公司在市场上提供的服务和产品高度相似,竞争业务领域又高度重合,同质化竞争异常激烈。产业集团旗下的融资租赁公司在各自产业链、供应链的基础上展开激烈竞争,业务范围相互交叉,利差空间持续被压缩。
3.2政策与市场环境困境
(1)监管政策趋严。监管部门对融资租赁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步加强,要求公司回归租赁业务本源并提高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对融资租赁公司的业务模式和风险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双重监管矛盾。融资租赁公司在参照金融租赁公司管理、接受金融监管总局监管的同时,还需接受国资委等双重监管,面临聚焦服务主责主业和降低集中度、关联度等具有较大监管差异的情形。这种监管要求和目的之间的矛盾,使得融资租赁公司在业务运营和风险管理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3.3资本与融资困境
(1)资本构成单一。融资租赁公司的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银行。从全行业来看,银行融资占比超过60%,利润滚存和股东注资仅占5%~10NQ8J7B22n5nhco3NsQ5cEqQa4lgZy4O5QB5CWcD1xmo=%,致使公司资本成本较高,且易受金融市场波动的影响。同时,受集团总部政策限制,融资租赁公司难以通过资本市场补充权益资本,制约了公司持续发展。
(2)融资渠道有限。尽管部分大中型租赁公司能够通过债券发行、资产证券化等方式拓宽融资渠道,但这些方式在整体行业中的占比仍然较低。此外,由于监管政策和市场环境的限制,融资租赁公司在探索新型融资渠道时面临诸多障碍,使得公司的融资灵活性受到限制。
3.4内部管理与人才困境
(1)租赁物管理不规范。部分融资租赁公司在租赁物管理过程中存在诸多漏洞和不足,如租后管理形同虚设、价值评估不准确、风险控制不到位等。这些问题不仅可能导致租赁物价值损失或无法处置,还可能引发法律纠纷和信誉风险,对公司稳健运营构成威胁。
(2)资产不良率上升。受市场环境变化和承租人还款能力下降等因素的影响,融资租赁公司的资产不良率有所上升。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坏账损失和资产减值压力,还可能影响公司的资金流动性和业务稳定性。特别是制造业旗下的融资租赁公司,面临较大的回款压力。
(3)专业人才匮乏。融资租赁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和综合性很强的领域,需要相关人员具备金融、法律、税务等多方面知识和技能。然而,目前行业内专业人才匮乏且流动性大,难以满足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
4融资租赁公司转型路径
4.1聚焦集团主责主业,推动数字发展战略
(1)聚焦主责主业,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发展。融资租赁公司紧密围绕集团主责主业,立足实体经济,金融服务集团内部机构。同时积极参与产业链、供应链融资活动,充分发挥集团资源优势,形成聚合效应,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与稳定性,构建良性循环的租赁生态系统。
(2)明确市场定位,与银行错位竞争。依托集团产业链供应链的丰富资源,融资租赁公司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强化产业竞争力、加速产能结构调整,明确自身市场定位,与银行形成差异化竞争,力求成为细分市场中的领军设备金融服务商。
(3)推进集团数字化转型,引领科技赋能转型。融资租赁公司全力推进数字化转型,借助大数据、物联网等前沿技术,实现租赁物的智能化管理。依托金融科技力量,推动业务流程线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运营效率、拓宽网络获客渠道,并建立起智能风控及租后监控平台,大幅提高管理效率与响应速度,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4.2优化业务架构,回归租赁本源
(1)回归租赁本源。回归以融资和融物相结合的经营模式,大力推动直接租赁业务,大幅调整业务结构,合理控制业务增速和杠杆水平,以满足2026年实现新增直租业务占比不低于50%的监管要求。
(2)规范租赁物选取标准。适当提高租赁物门槛,选择长期收益稳定、风险可控、投资前景广阔且易于交易的租赁物,追求“高质高价低风险”。同时严格把控租赁物适格性,不得将租赁作为非标融资渠道,确保业务合规、风险可控。
(3)提升租赁物管理能力。强化租赁物风险缓释作用,充分利用信息科技手段,密切监测租赁物运行状态、租赁物价值波动及其对融资租赁债权的风险覆盖水平。制定估值定价管理办法,明确估值程序、因素和方法,合理确定资产价值。制定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降低租赁物持有期风险。优化租赁物的处置流程,提高资产流动性。
4.3紧跟国家战略,全面提升竞争力
(1)深化行业及政策研究。加强对制造业、新能源等潜力行业的深入研究,建立一套完善的市场监测体系,及时捕捉市场变化信息,灵活调整业务布局和产品结构,确保服务始终与市场需求高度契合。同时,密切关注监管政策动态,准确解读政策要点,确保业务合规稳健运行,为企业提供前瞻性的金融服务,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先机。
(2)战略端紧跟国家步伐。积极推进国家“双碳”“西电东送”“东数西算”“产业兴疆”等宏观战略,聚焦绿色金融与实业兴国,探索产业集团与设备类资产制造和使用相适配的业务模式,金融支持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篇文章。其中,2023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提升至13%以上,发展潜力巨大。
(3)领域端把握发展机遇。紧跟产业集团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紧密围绕国家鼓励的电力、新能源、机械、城市轨道交通装备、汽车、船舶及海洋工程装备算力中心等27个重点领域,重点推进国家大力支持的大型设备、大飞机首台(套)设备、重大技术装备、集成电路设备等设备类资产的制造和使用,以及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和电子级通信设备制造等,力求在多个领域实现发展。
(4)客户端精准发力。积极响应国家设备更新改造政策,紧抓未来四年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设备器具投资年复合增速5.7%的机遇,努力实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的战略目标。结合产业集团产业链供应链优势,逐一梳理潜在客户名单和更新设备工器具目录,提前布局、明确目标客户、开展精准营销、抢占市场先机。
(5)生态端合作共赢。从“单兵作战”迈向“生态合作”,积极与产业基金、保险等金融同业开展合作,共同谋求更低的资金成本、形成更灵活的融资方案。主动融入产业集团、互联网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等多元生态体系,拓宽合作视野。积极引入行业协会、研究机构等专业力量,构建跨领域、跨行业的合作网络,实6lX9/dPdfGwaPoDgWwE5GZ5YF1GErZLjMW2bVUmxTq4=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多方共赢。
4.4拓宽融资渠道与降低融资成本
(1)实施多元化融资策略。构建更加稳健的资金体系,积极拓展融资渠道,不再局限于传统的银行贷款和债券发行。积极寻求与保险公司、社保基金等大型机构深度合作,引入长期稳定且低成本的资金来源,为公司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资金保障。
(2)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融资成本。确保资金流动性和稳定性,合理安排债务期限,避免短期债务过多导致的资金流动性压力。积极利用利率掉期等先进的金融工具,对债务利率进行有效管理,从而降低融资成本,提升公司财务稳健性。
4.5加强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1)完善风险管理架构。建立清晰完整的公司治理结构、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机制,有明确的发展战略和清晰的盈利模式,明确各治理主体在风险管理方面的职责和权责边界。设立“业务机构风险初评、项目风险审核、租后管理”等多层风险防线,完善内控体系,确保风险的管理全面性和有效性。
(2)建立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引入先进的风险管理工具和技术,实时监测、深入评估、精准捕捉潜在风险,并及时发出预警信号。制定详尽的应急处理预案,确保在风险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启动响应机制,采取最有效的措施予以处置,力求将风险影响降至最低。
(3)强化承租人资质审查流程。建立承租人信用档案,持续跟踪和更新其信用记录。通过多渠道、多维度的信息收集和分析,全面了解承租人经营状况、财务状况、还款能力和信用记录,准确评估承租人的信用状况,为公司的业务决策提供有力支持。
4.6优化人才培养与激励机制
(1)拓宽人才培养渠道。拓宽人才引进渠道,吸引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技能的优秀人才加入公司,尤其是特定业务领域懂业务、懂租赁物等特定领域的专精人才。加大内部人才培养力度,提供多样化的业务培训、定期轮岗、跨部门交换等学习机会,不断提升员工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2)完善激励奖励机制。构建多元化、全方位的激励奖励机制,优化业务绩效、项目奖励等激励措施,为青年骨干铺设快速成长通道。深度参与员工职业发展规划,通过设立导师制度、定期职业发展评估、个性化成长计划等,为员工量身定制清晰的职业路径图,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更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5结语
在全球经济增速放缓与金融监管政策趋严的双重挑战下,产业集团旗下的融资租赁公司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高质量发展与转型升级成为其紧迫任务。紧随国家“双碳”战略目标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浪潮,融资租赁公司依托集团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深厚资源,精准聚焦优势领域,实施差异化竞争策略。在国家宏观战略及监管政策的指引下,融资租赁公司愈发重视合规经营,充分利用“融资+融物”的独特业务模式优势,调整业务结构,回归租赁本质,为先进制造业与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注入了强大的金融动力,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的发展,成为推动经济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力量,继而发展成为继银行业、证券业之后的第三大资金供应渠道、产品销售渠道。
参考文献:
[1]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上和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时重要讲话精神[N].山西日报,2023-11-03.
[2]金融监管总局.关于促进金融租赁公司规范经营和合规管理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23(35):52-54.
[3]毕马威.2024年中国租赁业调查报告[EB/OL].[2024-07-16].https://kpmg.com/cn/zh/home/insights/2024/07/china-leasing-industry-survey-report-2024.html.
[4]李庶民.金融管理体制改革[J].中国金融家,2023(10):108.
[5]李珮.从“类信贷”回归“真租赁”[N].金融时报,2023-11-29(6).
[作者简介]吕莎(1987—),女,汉族,山西五台人,硕士研究生,中级会计师、审计师、经济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融资租赁公司战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