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分析
2024-12-21迟万叶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无疑为农业经济发展注入了重要动力。通过推动农业产业改革,不断创新农业技术,加快了我国农业现代化、机械化的进程。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仍然面临众多困境,使农业发展的脚步滞缓。农业发展需要主动发展并掌握乡村振兴战略下的经济发展机遇,深化农业经济改革,加快调整农业结构,最大程度发挥乡村振兴战略的优势。鉴于此,文章对乡村振兴战略进行概述,并指出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及其发展机遇,通过对农业经济发展困境的具体说明,提出针对性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有效发挥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经济;农业产业结构
中图分类号:F3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36-0061-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36.016
1引言
乡村振兴战略是促进农业结构改革和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在我国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农业经济应明确发展目标,坚持数字化和现代化发展方向,多措并举,以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为主要目标。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是提升农业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方面,然而,在当前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发展在这些方面仍面临困境,因此需要深化对农业经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并深入分析存在的各种阻碍因素,通过技术和制度等措施,多方主体共同努力,推动农业经济实现转型升级。
2乡村振兴战略相关概述
乡村振兴战略在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方面有着重要意义。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在于对农业农村的改造与发展,积极推动农村地区产业发展,重视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为实现农业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支撑,推动农村地区的现代化建设。乡村振兴战略于2017年10月18日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其中包含了多个方面的内容,对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五句话二十个字的总要求,是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升级与优化。应当对乡村振兴战略加以全面客观的认识,始终保持循序渐进的发展模式,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和以农民为主体,积极调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共同实现乡村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明确乡村振兴目标。由于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城乡经济差距逐步加大,而要想通过乡村振兴战略发展农业经济,实现农村现代化发展,缩小城乡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差距,则需要建立长期目标和战略。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长期规划与合作的过程,应当调动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力量,共同参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第二,掌握乡村振兴战略要素。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优势,同时也不可缺少资金的支撑。由于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显著存在,农村地区难以留住人才,使得人口外流的问题愈发严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缺少专业水平高超的人才和经验丰富的劳动力,并且资金投入有所不足,容易对农村经济发展产生阻碍。乡村振兴战略的内容比新农村建设的内容更为广泛,是实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途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带动农业经济的发展,使农业经济和农村经济焕发生机。
3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3.1稳定供应农产品
农产品是国家的重要战略物资,其稳定供应直接关系到国家安全和民生福祉。乡村振兴战略致力于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通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广现代农业技术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能力,从而确保农产品供应的稳定性。这不仅有助于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还能为国家的粮食安全提供坚实保障。为了实现农产品的稳定供应,不仅需要不断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抗灾减灾能力,还需要推动农业现代化,引入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
3.2增加农民经济收入
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目标之一,也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在当前的农村经济体系中,农业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其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通过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可以带动农村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增收渠道。为了增加农民经济收入,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来推动农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例如,鼓励农民发展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等产业,拓宽农民增收途径。还要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和教育引导工作,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和实现自我价值。
4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
4.1机械化以及自动化水平提升
近年来,我国农业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有着很大关系,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影响农业生产形势,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机械化水平。在以往农业发展过程中经常会存在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导致农民种植培育压力过大,从而逐渐放弃农业种植,大量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迁移,进一步阻碍了农业经济发展。随着农业的发展,机械化生产逐渐代替传统的人工生产方式。这种转变不仅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也降低了风险和人力成本,为农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动更进一步加速了自动化和机械化生产方式对传统人工生产方式的替代。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增加,使农民能够轻松地完成繁重的劳动任务。从耕种、播种到收割,广泛使用农业机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并节约了时间和人力资源。农民们也因此有更多的自由时间和精力从事其他农业相关工作,进一步提升了农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4.2农业产业结构获得优化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调整和改革农业产业结构,以确保该战略的精准实施,并促进农业经济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改变农业产业结构不仅带来了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还推动了农业种植技术的提升。通过这种转变,农民能够采用先进环保的种植技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并减轻农业生产的压力。此外,加快土地流转速度也可以避免土地闲置浪费的情况发生。鉴于种植收入较低,劳动成本较高,许多农民对从事农业生产的兴趣不高。因此,引进社会资本加速土地流转尤为重要。此外,农村地区的空心化问题日益凸显,其根源在于大量劳动力的外流务工,因此,乡村振兴战略下应吸引并培育人才。鼓励农民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集中连片土地,实现农业生产的规模化与集约化,从而最大化地利用土地资源。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引领着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驱动农业经济发展模式从传统向高效、可持续方向转变。在这一过程中,不断提升农业种植技术,成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为了进一步激发农业发展活力,需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流转,为农业注入新活力。
4.3农业新技术及工艺获得推广
在传统农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农业生产技术和设备相对落后,农业发展较为缓慢。虽然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业经济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改变,但仍无法满足农业种植的需求,对提升农业水平造成不利影响。由于多数农民从事小面积种植,他们不愿意花时间学习先进的种植技术,并且缺乏引进新工艺和技术的条件。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为了稳定农业收入,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大了新工艺和技术的宣传推广力度,帮助农民了解并安排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农民,不断更新农业生产工艺和技术。
5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困境
虽然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但农业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面临的主要发展困境包括以下几点。
5.1农业产业结构亟待优化
当前我国农业产业经济发展中农产品加工链条短浅与附加值低下,多数地区农产品仍处于初级加工或直接销售阶段,缺乏深加工和高附加值产品的开发,导致农业整体利润微薄,农民难以通过传统养殖业和种植业实现经济上的显著跃升。农业生产模式多以自给自足为主,缺乏规模化、市场化导向,这不仅限制了农产品的销售规模和渠道拓展,也使得农民在议价过程中处于被动,常常面临中间商压价或同行间低价竞争的双重挤压,进一步削弱了农民的经济收益。农村地区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收入来源有限,这极大地削弱了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一旦遭遇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农民往往损失惨重,甚至面临返贫的风险。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投入大量的基础设施,以此来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例如,在红薯主产区,想要延长产业链,就必须建设红薯干、红薯粉加工基地,置办相关设备。但是,对于农民来说,开设加工场地、引进先进设备、培育技术人才,都是需要大量资金的,无法满足这些前期条件,就很难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5.2人才流失问题严重
当前,农村地区的人才流失现象十分严重,大量有知识、有能力、有经验的人才纷纷离开乡村,前往城市谋求更好的发展机会。这种人才流失不仅削弱了乡村的经济实力,更阻碍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
首先,农村地区的工作机会有限,尤其是高薪职位稀缺,这使得许多年轻人难以在家乡找到理想的工作。他们渴望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生活状况,但受限于乡村的经济环境和就业机会,不得不选择背井离乡,奔赴城市去寻找更多的发展机会。
其次,农村地区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这也成为制约人才回流的重要因素。许多农民子女在接受教育后,因无法在农村获得优质的教育资源而选择留在城市,同时,医疗资源的不足也让一些人才望而却步,不愿意长期扎根农村。
最后,乡村地区的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也影响了人才留存。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的稳定性和归属感。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经济条件限制和政策落实不到位,社会保障覆盖面窄,保障水平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人才回流农村的顾虑。
5.3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从乡村振兴角度来看,导致农业经济发展效益低下的主要原因是农民接受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专业的生产技术和知识储备。就比如,一部分农民缺乏生产理论知识,对于化肥量的使用往往根据经验来进行配置,可能超出化肥的合理使用量,不但会造成种植成本增加,同时也会对农产品造成过度污染,影响品质,并且还可能降低农产品产量,以及导致土壤板结,影响后续土地的产出量。另外,现代农业经济要求农民不仅要精通农业生产技术,还要具备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和经营管理能力。但许多农民由于文化水平的限制,对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与判断能力不足,难以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生产结构,制定科学的经营策略,导致农业生产往往滞后于市场变化,农产品供需失衡,价格波动大,严重影响了农业经济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同时,文化水平的差异也加剧了农民之间的分化与不平等,进一步制约了农业经济的整体发展。
5.4生态环保意识缺失
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振兴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农业经济发展效益。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速,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的大量使用虽然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同时也给农村生态环境带来了沉重负担。土壤污染、水资源枯竭、生物多样性受损等问题日益凸显,这不仅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威胁了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在居民生活方面,由于部分居民缺乏生态环保意识,随意排放生活垃圾、丢弃有害物质,对土地、水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尤其是像化学药剂、电池等高污染垃圾,将直接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农业生产效率,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也容易出现有害物质超标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导致土壤无法再种植农作物。长期以来,由于缺乏对生态农业和环境保护的足够认识和激励措施,农民往往更注重短期经济利益,而忽视了对土地资源的长期保护,这种短视的行为模式,不仅阻碍了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制约了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6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对策
6.1深化农业经济改革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深化农业经济改革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为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必须对传统农业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与优化,以激发农业经济的活力和潜力。首先,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效益。这要求农业生产者转变生产方式,从单纯追求产量转向注重品质和安全,以满足消费者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其次,要完善农村市场体系,建立健全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通过加强农贸市场和仓储物流等基础设施建设,降低农产品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再次,要推动农产品电子商务发展,拓展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让农产品更好地融入市场经济大潮。最后,要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政府应出台更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吸引人才回流,支持农业发展壮大。加强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工作,提高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成果转化应用水平,为农业经济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6.2推动农业机械化以及自动化迅速发展
推动农业机械化及自动化可以加速农业经济发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在传统农业中,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由于农业种植技术落后,生产效率较低,因此农民面临的种植压力极大,并且由于收益较低,众多年轻劳动力不愿继续留在乡村发展,出现劳动力大量外流至城市的情况。
第一,政府应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鼓励农民和农业企业购置先进的农业机械装备,降低其初期投入成本。建立健全农业机械化服务体系,提供技术培训、维修保养等全方位服务,确保机械装备的有效利用和长期稳定运行。第二,鼓励科研机构、高校和企业加强合作,针对农业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和瓶颈问题,开展联合攻关,研发出更加适应我国农业特点、性价比高的机械装备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第三,注重人才培养和引进。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因此,应加大对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人才的培养力度,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建立实训基地等方式,培养一批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专业人才,为农业机械化与自动化的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6.3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速度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加快农业结构调整速度是推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资源的优化配置,传统的农业结构已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必须加快调整步伐,以适应新的形势。加快农村形成具有地域特征的农业产业结构,实现农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效融合,推动农业经济效益的显著提升。其他产业与农业的融合发展有助于更好的推进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形成一体化格局,为农村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实现农业间的专业资源合作,并且增强农村的经济实力,实现整个农村的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总目标是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而农业经济的发展也是其应当落实的主要目标,政府需要加大对农村农业的经济投入和人才投入,利用现代科技实现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推动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完善并优化农业产品服务体系。
6.4加大新技术与新工艺推广力度
新技术与新工艺的应用有助于提升农业经济发展水平,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农业种植人员应当积极学习并掌握新技术,在种植工作中积极使用现代化技术,为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的提升做出贡献,推动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在传统种植观念的影响下,落后的农业生产方式根深蒂固,而新农业种植技术有利于改变这一局面,推动农业与现代科技的结合,为农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但是,新技术和新工艺在推广和培训的过程中需要重视与当地实际情况的结合,充分考虑农民的文化水平和接受能力,在讲解的过程中也需要避免过多使用晦涩、难懂的文字,应当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易于农民理解和学习。技术推广人员可以积极使用线上平台进行宣传推广,依靠公众号、视频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新技术,推动群众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升农业经济水平。
7结语
总的来说,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农业经济发展和农业结构转型升级提供了战略支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来,农业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为推动农业向现代化、机械化方向迈进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农业经济发展仍存在困境,必须坚持延长农业产业链,加快农村人才引进,实现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做到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等五个振兴的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红娟.乡村振兴战略下农业经济发展现状与优化研究[J].河南农业,2023(20):16-18.
[2]逄锦超.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策略探究[J].中国产经,2023(11):120-122.
[3]耿庆刚.浅析乡村振兴战略下现代农业经济发展趋势[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2(12):33-35.
[4]王红霞.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业经济发展策略研究[J].农村实用技术,2022(12):81-82.
[5]姚宇宸.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经济发展机遇和对策[J].南方农机,2022(21):116-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