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格森绵延思想研究
2024-12-19郭文博
[摘 要] 柏格森绵延思想是柏格森时间观的核心,其绵延思想的内容包括“纯粹的多样性”“意识状态的众多性”“记忆的两种形式”;而绵延思想的三个阶段包括“直觉主义的方法”“潜在共存的记忆”“创造的生命冲动”。直觉、记忆和生命冲动作为柏格森时间哲学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三者互相联系、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柏格森绵延思想的基础。
[关 键 词] 柏格森;绵延思想;直觉;记忆;生命冲动
亨利·柏格森(Henri Bergson)是20世纪初法国重要的哲学家之一,他的“直觉主义”被认为是非理性主义的,其哲学被称为生命哲学。他的著作包括《时间与自由意志》《材料与记忆》《创造进化论》。1928年,柏格森凭借《创造进化论》荣获诺贝尔文学奖。
一、绵延思想的内容
(一)纯粹的多样性
绵延是意识的直接材料或直接所予,直接材料或直接所予作为绵延是通过意识发生的。“纯绵延只是纯粹的多样性。”[1]数目的观念是通过空间直观构成的,但是我们计数的时候是在时间内而不是在空间之中,例如:从一数到十,我们在时间中计数指的是绵延中的瞬间,而不是空间中的点。我们可以离开空间而知觉出时间中的各个瞬间,但是如果我们把以前的各个瞬间放在现在,所涉及的就只是这些瞬间经过空间时所留下的余迹。数目本身是没有连续性的,但是我们在数目形成以后,便将空间的连续性赋予数目;心灵成为在空间中安置数目的媒介。由此,数目被设想为一种在空间中的并排置列。
一方面,外在的多样性是一种广延性。我们赋予数目以单位,而我们又承认单位是可以任意分割的,这就表明我们把单位当作具有广延性的东西。我们的语言使感觉具有固定的形式,感觉是时刻发生变化的,但我们的理智通过语言把感觉凝固化了。而外部的多样性是一种不连续的多样性。
另一方面,内在的多样性是一种情感状态。情感是一种活泼、发展的东西,而且时刻在变化。在强烈的情感之中,各种因素相互融合、相互渗透,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内在性,本质上讲就是连续的差异性。情感中的绵延是一种彼此渗透的绵延。但是我们通常以为的对情感的分析,是用一系列毫无生气的状态代替了它;我们通常用语言表达这些状态,这些状态只是情感的阴影罢了。
(二)意识状态的众多性
柏格森指出有两种众多体:“物质的东西,它们可在空间被数出来;意识的状态,除非被象征地放在空间里,则它们不能被数出来。”[2]在空间之中没有绵延,也没有陆续出现或前后相继,外界事物的先后状态是单独存在的,它们只存在于我们的意识之中。我们的意识对事物进行外在化处理,只是把它们并排置列在空间中而已。意识对事物外在化的排列只是在纯一的空间中进行的。根据意识存在的不同状态,一种意识状态通过性质式的众多性存在于时间中,另一种意识状态作为数目存在于空间中,在不同的情况之下呈现出不同的意识状态。“众多性有两种,‘辨别’这个动词有两种意义,一种在性质上的,另一种在数量上的。”[2]
一种是数量式的众多性。当我们用“几个”来形容意识状态时,我就已经把这些意识状态隔离开来,我们对这些意识状态加以外在化处理,并把它们并排置列起来。我们通过语言,就把时间排列在空间中这个错误习惯暴露出来。我们用语言来描述空间中的排列,妄图描述一个还没有进行排列的心灵。我们处理已经构成的数目时,其实是把它进行了客观化处理,使它显得像是可以被分割到无限的程度。个体对物体的喜好程度会倾向于把印象加以凝固化,然后借助语言表达出来,所以数量式的众多性就是将固定性强加在事物之上,而科学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解释外在事物。
另一种是性质式的众多性。精细的心理学分析可以使我们在纯一绵延之下“辨别”出性质式的众多性,纯一绵延只是真正绵延的一种广度式的象征。只有通过性质式的众多性,我们才能认识真正的绵延。真正的绵延是发生在自我本身之内,对一种意识状态加以组织并使这种意识状态相互渗透的过程。纯粹绵延是多样性的,并且各个瞬间相互渗透;它是不可测量的,因为纯粹绵延完全是性质式的。
(三)记忆的两种形式
第一种类型的记忆是“习惯—记忆”。[3]这种记忆是心理学家研究的记忆。“习惯—记忆”并非记忆本身,而总是受行动的支配,位于当前的意识之中,只顾及未来。这种记忆和运动相关,具有运动的特征。“习惯—记忆”进行重复,这种记忆之中保留着过去的运动,它代表着过去的努力。“习惯—记忆”“表演”我们的往昔。
第二种类型的记忆是“形象—记忆”。[3]这种记忆“表现”我们的往昔。对课文的阅读具有习惯的全部特点,我们通过重复来养成习惯,这种记忆是习惯记忆。相反,我们此后再次阅读这篇课文的记忆,却已经不再具有习惯的特点,课文的形象回忆会在那一刻印在记忆之中。意识告诉我们这两种记忆之间有着类型上的差异,对阅读的记忆是一种表现;相反,对课文的回忆却需要一段明确的时间,即使在想象中也要占据一定的时间,对课文的回忆变成了行动。总之,“形象—记忆”使体验到的知觉知识化,“形象—记忆”进行想象,是真正的记忆;“习惯—记忆”进行重复,是机械性的重复记忆。
二、绵延思想的三个阶段
(一)直觉主义的方法
直觉主义作为柏格森生命哲学的方法,是开启柏格森哲学的钥匙,直觉才能真正地把握事物的本质。直觉主义的方法已经包含绵延,正是借助直觉,绵延才成为纯粹绵延即时间。直觉是一种具有“精确性”的哲学方法,柏格森认为直觉是一种单纯的活动,但是这种活动中包含着的是潜能和性质的“繁复体”①。
柏格森明确区分了“直觉”和“分析”[4],以及对不同层次的持续时间(赫拉克利特式流动)的研究,对20世纪意识流小说产生了重大影响。柏格森给“直觉”的定义是:“直觉地思考,就是在绵延中思考。”[6]直觉是关于内在绵延的,直觉把握到一种延展,从现在一直延展到未来。直觉不仅是一种直接的意识,还是一种扩大了的意识,直觉将我们引入普遍的意识,宇宙本身绵延着,物质依赖于直觉,纯粹绵延是精神性的,直觉就是达到精神,直觉的领域就是精神。
理智通过静止不变的观点看待事物,用并排置列的静止之物构建了运动。而直觉从运动本身出发看待问题,直觉看到的不是静止性而是运动性。理智将事物看作不变的,而将变化看作事物的偶性,偶性被附加在事物之上。而直觉关注变化,直觉与绵延相关联,直觉具有连续性。通过直觉,我们将会清晰地区分形而上学与科学。形而上学的对象是精神,形而上学的方法是直觉。
德勒兹总结了直觉作为方法的五条规则:第一条规则,“揭露假问题”[6]。第二条规则,假问题有两种:一种是“不存在的问题”;另一种是“不恰当地提出的问题”[6]。第三条规则,“发现真正的本性差异”[6],直觉是划分的方法,这种方法直接继承了柏拉图的精神,要按照“实在的关节”或“天然的关节”[7]进行划分。“第四条规则,“实在是沿着多条通向同一个理念点或潜能点汇聚的道路再次相交的东西”。[6]第五条规则,时间是直觉的根本意义:“直觉以绵延为前提,它的主旨是根据绵延来思考”[6]。绵延与空间的划分是柏格森哲学的基础。
(二)潜在共存的记忆
绵延是记忆,也是意识和自由。记忆与绵延具有同一性,都是过去在现在中的保存与积累。关于记忆理论,柏格森提出了著名的“圆锥比喻”[8]。德勒兹将柏格森的记忆圆锥称为柏格森式图型。现在与过去具有共时性,“过去不仅与它已是的现在共存,而且由于它是在自身中保存自己(而现在则在流逝)——与每个现在共存的是全部的过去、完整的过去是我们的整个过去。著名的圆锥比喻,表现了这一完整的共存状态”[6]。
柏格森指出:“根深蒂固的意识状态是跟数量不相干的,是纯粹的性质;它们相互融合到一定程度,以致我们无法知道它们是一个还是多个,以致我们甚至从这个角度去研究它们就不得不即刻改变它们的性质。”[2]对于绵延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柏格森一开始似乎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但这个问题相当关键,甚至是绵延问题的核心,绵延即时间,从本质上讲就是“繁复体”,这体现在绵延的质的众多性,绵延完全是性质式的。“内在的绵延是一种性质式的众多体。”[2]现在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时间或纯粹绵延所特有的繁复体?
柏格森提出了唯一的时间、唯一的绵延,整个世界都存在于这唯一的时间之中。德勒兹通过对意识流的描述说明了柏格森“唯一的时间”。例如:当我在河边时,可以看到水的流动、船的漂流和鸟的飞翔。这时我们的注意力有一种被分有而不被划分的力量,这是一种既是“一”又是“多”的力量。柏格森赋予绵延自我包含的力量,水的流动、鸟的飞翔和我的生命形成了三种流,这时我的绵延既是三种意识流中的一种,又包含其他两种流。意识流呈现出一种基本的三元性。“他并非单纯是前后相继,而是一种极为特殊的流的共存,是流的同时性”;“流的三元性正由此产生,我们的绵延(观察者的绵延)一方面作为流是必要的,另一方面作为时间(所有流都沉没于其中)的表象者是必要的”[6]。
从潜能与现实的层面来讨论,绵延具有潜能性。柏格森通过对意识流的描述,说明在意识流之中每种流都相互独立且相互融合,这就赋予绵延一种自我包含的力量;每一种流都存在于意识流之中,同时也包含其他的流。这揭示了意识流的一种多元性,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将体会到绵延的一元性。“唯一的时间”说明了潜能繁复体的本性。潜能性对应着一种一元论的时间观,只有在此基础上,才存在一种现实性的多元论的时间观。
(三)创造的生命冲动
生命冲动就是生命的原始冲动,生命的运作是通过分解和分化而不是通过各个部分之间的连接和相加进行的。进化包含在生命冲动中,生命的本质就是通过“分解”与“分化”不断发展的。生命分化为植物和动物,因为动物和植物细胞有共同的祖先;动物又可以分为人和其他动物,其他动物可以再分。分化是绵延自身内在的爆发力产生的,当绵延出现在分化运动之中时,它就是生命。分化假定了潜能的统一性或整体性,现实化的路线可以有很多条,并且沿着不同的分化路线进行分裂,但是其中的每一条线都表现了潜能的统一性与整体性。当共同的祖先分化为植物和动物时,划分的每个分支都以自己特定的方式承载着整体,整体在分化中扮演着“星云”的角色。理智和本能都是倾向。生命冲动是一种现实化的潜能性,这种潜能性将会成为一种现实,但潜能性仍然会保持着自己的本性。
德勒兹对“潜能与可能的区别”[9]进行了讨论,可能与实在相对,而潜能与现实相对。潜能的现实化是通过积极和肯定的行动创造出自己本身所特有的现实化线。在现实化中,差异是主导因素。潜能性的特征就是通过自身而被现实化,被现实化的过程就是进行自我分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创造出属于自身的分化线。“可能”是假问题的来源,是错误的概念。从潜能到现实就是进化的产生。进化就是创造,创造就是现实化。宇宙好比是一个巨大的记忆,一切共存且一切都在记忆圆锥不同的层面上,宇宙本身也是一个潜能的大全。
柏格森将“创造”视为一种“生命冲动”,而生命冲动只是在人这里发生了,这就给予“人”以独特的地位。人的情感也被柏格森赋予一种独特性,情感被嵌入理智与社会的间隙中;情感具有创造性,情感表现了所有的创造。情感的创造性是发生在理智直观之中的,通过情感说明了“理智直观”。“真正的实体是生命实体。生命实体不断进行创造,是一种冲力、一种倾向、一种发展、一种成长。生命实体的基本特征是绵延,是在自身变化中维持自身。”[10]
三、结论
绵延思想贯穿在整个柏格森的哲学体系当中,绵延体现了生命的内在体验和意识的流动,强调了真实的时间和生命的动态本质,与传统空间化的时间观形成鲜明对比。只有充分理解绵延思想的含义,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直觉、记忆和生命冲动等方面的思想。对绵延思想进行研究还必须结合其他哲学家的时间观,在前人对柏格森思想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对关于时间观的历史演变进行系统性的把握。
参考文献:
[1]Henri Bergson,Time and Free Will:An Essay on the Immediate Data of Consciousness[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2001.
[2]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M].吴士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3]Henri Bergson,Matter and Memory[M].New York:Dover Publications,2004.
[4]Henri Bergson.An introduction to Metaphysics[M].Indianapolis:Hackett Publishing Co,Inc.1999.
[5]柏格森.思想与运动[M].邓刚,李季成,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1.
[6]德勒兹.柏格森主义[M].安靖,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
[7]柏格森.创造进化论[M].姜志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7.
[8]柏格森.材料与记忆[M].肖聿,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
[9]德勒兹.差异与重复[M].安靖,张子岳,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9.
[10]张庆熊.时间、生命与直觉:论柏格森哲学的问题意识和“新”路向[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外国哲学,2015,15(2):2-12.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