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典诗词中的酒意象及其文化内涵

2024-12-19梁超沈玉华

名家名作 2024年34期

[摘 要] 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如出现在《诗经》中的饮酒意象,以及曹操的《短歌行》等作品,都展示了饮酒在中国古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魏晋时期,饮酒成为文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竹林七贤等人的作品中广泛出现饮酒主题,表达了他们对现实的失望和对精神自由的渴望。陶渊明更是将饮酒作为一种诗歌主题,创作了大量主题为“饮酒”的诗篇。分析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内涵,就其内涵进一步探究古典诗词中的酒意象,分析酒意象在诗词中所起到的作用。

[关 键 词] 古典诗词;文化内容;酒意象;酒文化;文化内涵

中国这片古老而充满韵味的土地,既是诗的国度,孕育了无数璀璨夺目的诗词篇章,也是酒的故乡,拥有着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酒文化。酒,这一流淌在华夏儿女血脉中的文化符号,与诗词结下了不解之缘。自古以来,酒与诗便如影随形、相互映衬,共同编织了一幅幅动人的画卷。古人在饮酒时,往往诗兴大发,以酒助诗,借诗抒怀,将个人的喜怒哀乐、家国情怀乃至对宇宙和人生的深刻感悟,都融入了那一杯杯醇厚的美酒之中。于是,说不清是酒因诗的传颂而更加闻名遐迩,还是诗因酒的催化而愈发熠熠生辉,二者相辅相成,共同铸就了中华文化的独特风采。酒在这里是一种情感的载体和文化的媒介,承载着诗人浓烈的情感与深邃的思想,成为诗词中的意象。无论是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表达出孤独而豪迈的情怀;还是杜甫的“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流露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与归心似箭的心情,酒都成为他们传达情感、展现诗歌独特魅力的重要媒介。下面通过感受酒与诗的交融,一窥古人对生活的热爱、对自然的敬畏、对友情的珍视,体会那份跨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和文化传承。

一、我国古典诗词发展概述

我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历程是一幅丰富多彩、波澜壮阔的历史长卷,它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国社会变迁与文化演进的轨迹。从《诗经》的朴素起源,到唐诗的辉煌繁荣,再到宋词的精致典雅,每一个阶段都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构成了中国古典诗词的瑰丽篇章。

《诗经》作为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记录了周代初期的社会生活和人民情感,更以其简洁质朴的语言展现了早期诗歌的清新自然。这些诗歌大多短小精悍,蕴含着深厚的生活哲理和人生智慧,为后世诗歌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随后,《楚辞》的出现标志着中国诗歌从四言向骚体转变。屈原的作品以深厚情感和独特风格反映了战国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个人情感,他的诗歌蕴含着深沉的爱国情感和对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进入汉代,诗歌形式更加多样化,五言诗的兴起为诗歌创作带来了新的活力。如《古诗十九首》等作品,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了新的发展,更加注重情感的表达和意境的营造。魏晋南北朝时期,诗歌开始注重声律和对仗,这一时期的诗歌更加注重形式美。如《文心雕龙》中提到的“声律”和“对仗”,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法则。这一时期的诗歌作品语言优美、意境深远,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唐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唐诗以其丰富的内容、优美的形式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高峰。杜甫、李白等人的作品,在艺术上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思想上反映了唐代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他们的诗歌作品具有高度的艺术性,蕴含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生哲理。唐代诗歌的发展,促进了平仄律的形成和完善,为后世诗歌创作提供了更为严谨的格律规范。

宋代以后,诗歌的形式和内容开始发生变化。宋词以其精致的词牌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又一重要组成部分。苏轼、李清照等人的作品,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生活情趣和哲学思考。他们的词作语言优美,情感真挚,为中国古典诗词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明清时期,诗歌创作进一步深化,开始注重意境的营造与含蓄美的表达。

二、古典诗词中的酒文化内涵分析

在中国文学史上,‌古典诗词与酒文化的结合是一种独特的现象。‌从先秦至近代,‌描写酒的诗词不胜枚举,‌诗酒文化成为文人墨客抒发情感的重要载体,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古典诗词中酒文化的探讨,可以感受古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表达,‌窥见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文化变迁。‌

(一)魏晋时期:‌诗酒文化的发端与文人情感的寄托

魏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内忧外患、政权更迭频繁的时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文人往往选择通过饮酒这一行为来表达对时代的感慨和内心的复杂情感。曹操的“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便是这一时期的典型写照。这句诗反映了曹操个人的豪情壮志,即面对纷扰寻求精神解脱的渴望,深刻体现了魏晋文人普遍存在的纵情于酒的生活态度,借助酒来暂时忘却现实的苦难,寻求心灵的慰藉。明代文学家陈继儒的《小窗幽记》则更进一步展现了文人对饮酒环境的独特追求和审美情趣:“春饮宜郊,夏饮宜庭,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这不仅是对饮酒时节的讲究,更深层次地揭示了文人心境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春天的郊外、夏天的庭院、秋天的舟中、冬天的室内以及夜晚的月光下,每一种场景都精心选择,以匹配不同季节和时段的氛围,从而带来最佳的饮酒体验。这种对饮酒环境的细致考量,体现了魏晋文人追求自由、超脱世俗的生活理想。他们试图在自然的怀抱中找到心灵的归宿,通过饮酒这一行为实现个人情感与自然环境的共鸣,达到一种超然物外、逍遥自在的精神境界。‌

(二)唐诗:‌诗酒文化的繁荣与诗人的豪情壮志

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巍峨山峰,其繁荣与当时的社会背景紧密相关。唐朝自立国之初至安史之乱前,国势强盛,社会稳定,经济蓬勃发展,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国家政策开明包容。这些有利条件共同孕育了唐诗的空前繁荣。

在这一时期,诗人多爱饮酒,诗歌的繁荣与酒文化的发展相互促进,形成了独特的诗酒文化现象。李白被誉为“诗仙”与“酒仙”,他的诗歌中频繁出现酒意象,如“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的诗作展现了他个人的豪情壮志和超脱世俗的情怀,进一步深化了诗与酒结缘的传统。他的饮酒诗是对酒的赞美,是对自由、对生活的热爱与向往的深刻表达。除了李白,唐代的其他诗人如杜甫、王维等,也在他们的诗歌中频繁提及酒,使得唐诗中的酒文化丰富多彩,充满浓厚的生活气息和鲜明的时代特色。杜甫的饮酒诗往往蕴含着深沉的历史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而王维的饮酒诗则更多地展现了他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追求隐逸生活的理想。‌

(三)宋词:‌茶酒叙事与生活美学的双重作用

进入宋代,诗酒文化继续发展,并展现出新的特点。在宋代的文化语境中,茶与酒是生活美学与技术美学的常见载体,发挥着塑造精英共同体及引领时代风尚的双重作用。宋代的词人经常在词作中描绘饮酒的场景和心境。例如,苏轼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表达了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彰显了词人豁达开朗的人生态度。而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则借助酒意,抒发了词人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展现了深厚的家国情怀。与此同时,宋代的酒文化还体现在对酒具、酒礼的讲究上。文人士大夫在饮酒中寻求心灵的慰藉,通过酒礼来彰显自己的文化修养和精英身份。他们对酒文化的精致追求,丰富了宋代的文化生活,推动了宋代生活美学的发展,使得饮酒成为一种体现个人品位与时代风尚的重要方式。‌

三、古典诗词中的酒意象分析

(一)酒中悟道,抒发生命之思

在中国古典诗词的浩瀚星空中,‌酒作为一种独特的意象,‌承载着诗人对人生、‌生命及自我认知的深刻感悟与思考。‌这一意象,‌远非简单的饮品象征,‌而是成为情感宣泄的媒介与生命哲思的载体。‌曹操的《‌短歌行》‌开篇即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这一掷地有声的问句,‌将酒与人生的短暂无常紧密相连。‌在这里,‌酒不只是宴饮之乐,‌更是诗人面对有限生命时‌内心激荡情感的寄托。‌曹操借酒力之催发,‌抒发了对生命价值的深切追问,‌以及对建功立业、‌把握当下的渴望。‌酒‌成为诗人摆脱现实束缚、‌直抒胸臆、‌探索生命意义的桥梁,没有酒,‌这份豪迈与深邃或许难以如此淋漓尽致地流露。‌而陶渊明虽然被誉为“田园诗人”,但他‌也是一位深谙酒中真味的“饮酒诗人”。其《‌连雨独饮》‌一诗中的“故老赠余酒,‌乃言饮得仙。‌试酌百情远,‌重觞忽忘天‌”,‌描绘了诗人接受友人赠酒的场景,‌揭示酒带给他的精神解脱与超越。‌在陶渊明笔下,‌酒成为一种暂时忘却尘世烦恼、‌达到心灵自由的神奇之物。‌浅酌之间,‌世间的纷扰与忧愁似乎都随之远去;豪饮之下,‌甚至连天际仿佛也不再那么遥不可及,‌展现出一种超脱物外的逍遥之境。‌

(二)乐观豁达,尽显豪情壮志

李白作为追求完美的浪漫主义诗人,其诗歌中涉酒的篇目不胜枚举,字里行间洋溢着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豪放洒脱的情怀。在《将进酒》中,“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等诗句,展现了他对人生的热爱和对欢乐的执着追求,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豪迈不羁的气概。无论是“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所描绘的狂欢场景,还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所表达的旷达情怀,都展现了李白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和洒脱不羁的性格特征。他以酒为媒介,将内心的豪情壮志和人生哲理融为一体,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他那颗热爱生活、追求自由的心。

与王翰的《凉州词》相比,李白笔下的酒更多了一些人生哲理和情感宣泄。而王翰则在诗中赋予“酒”以美好的人生象征意义。“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在这首诗中,诗人先以华丽的辞藻描绘了葡萄美酒和夜光杯的美好,营造出一种奢华而浪漫的氛围。紧接着笔锋一转,描写了征人在征战前正欲痛饮却被催上战场的心情,以夸张的手法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归者寥寥的现实。这种对比增强了诗歌的震撼力,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战争的悲哀。但即便如此,诗人依然以一种豪放洒脱的浪漫情调来面对这一切,既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又显示了人生的美好。这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交织,使得王翰的《凉州词》在豪放洒脱之中又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和意味绵长的哲理思考。

(三)借酒消愁,悲叹国仇家恨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酒”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被诗人用来寄托情感、抒发抱负。特别是在乱世之中,许多诗人借酒消愁,通过描绘“酒”这一意象,抒发出忧国忧民的情怀。杜甫这位生逢乱世的伟大诗人,其诗歌多沉郁顿挫,充满了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关怀。在他的诗中,“浊酒”这一意象频繁出现,成为其贫困生活的象征,呈现出他的生命情怀和人生境遇。

“浊酒”与“清酒”相对,原料较差,制作简单,价格低廉,是寻常百姓自家酿造的酒。在杜甫的《登高》中,“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句,以自身经历为出发点,将个人的苦难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他头上的白发如同繁霜,人生的艰难与苦恨尽在其中。而“浊酒”的停饮,更是象征着他因国破家亡而陷入无奈与痛苦之中。这杯“浊酒”,承载了诗人个人的忧愁,蕴含着他对国家兴亡的深深忧虑。除了杜甫,范仲淹在《渔家傲》中也运用了“浊酒”这一意象来表达复杂的情感:“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在这里,“浊酒”是诗人对家乡思念的寄托,暗含他因功业未成而产生的惆怅与唏嘘。诗人身处边疆,远离家乡,一杯浊酒成了他与家乡之间的情感纽带。然而,由于战事未平、功业未就,他无法归乡,这种无奈与悲哀都深深地融入这一杯浊酒之中。

(四)酌酒抒怀,叹惜壮志难酬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酒”有时作为诗人抒发怀才不遇、壮志难酬情感的媒介。李商隐的《风雨》便是其中的佳作,尤其是“心断新丰酒,销愁斗几千”这句,更是诗人晚年倾诉平生孤独、凄凉、忧愁与苦闷的悲歌。在这首诗中,李商隐借酒消愁,试图用酒来消解心中的痛苦与不平。然而,酒尽愁未尽,他深感自己生不逢时、有志难酬,这种愤懑与不平之情溢于言表。同样,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也借酒抒发了自己的壮志难酬之情。“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一句,展现了苏轼在出猎之际痛饮美酒、意兴正浓、胆气更壮的豪情壮志。尽管他已经年老,鬓发斑白,但他并不在意,依然保持着壮志凌云的英雄本色。这种以“老”衬“狂”的写法,更加突出了苏轼壮心不已的精神风貌。

然而,苏轼的壮志并不局限于个人的豪情与抱负。在北宋仁宗、神宗时代,国力不振,国势羸弱,时常受到辽国和西夏的侵扰。苏轼由出猎联想到国事,不禁感慨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处境。他希望自己能够像西汉时期的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任和重用,为国家建功立业。因此,他在词中写到“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希望朝廷能派遣像冯唐一样的使臣,前来召他回朝,让他有机会为国家效力。

四、结论

酒意象在古典诗词中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习性的体现,更是一种深沉的精神追求与丰富的情感表达。诗人通过对酒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他们对现实生活的不满与反思,表达了对自由境界的无限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深切向往。酒作为古典诗词中一种充满魅力的意象,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刻的象征意义。酒既是诗人情感的寄托,也是他们思想的载体,通过酒的描绘,得以窥见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波澜和思想光芒。

参考文献:

[1]万志祎,王金香. 《诗经》酒诗的文化功用考察[J]. 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9):61-64.

[2]杨雅君. 《诗经》名物的情感表现功能:以乐、酒为中心[D]. 上海:复旦大学,2014.

[3]王开元. 《诗经》中的酒文化[J]. 新疆教育学院学报,2013(2):79-84.

[4]潘城.《诗经》中的酒文化现象论析[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0,37(4):12-16.

[5]王亚萍,熊佳怡.论《诗经》中的酒文化及其传承发展[J].芒种,2024(6):90-92.

[6]邱爱辉.从《诗经》中的酒看周礼文化[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7.

作者单位:广州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