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与德育融合教学分析

2024-12-17刘显河

考试周刊 2024年45期

摘 要:核心素养背景下,跨学科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在初中体育课程中渗透德育元素,在为初中体育教学改革工作指明发展方向、带来创新发展助力的同时,也对初中体育教育教学活动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文章分析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的重要性与教学策略,以期为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提供核心参考依据,助力初中生核心素养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体育;德育渗透;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5-0112-0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体育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承载着德育教育的重要使命。为此,如何在初中体育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当前初中体育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 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的重要意义

在当今快速发展的社会,团队协作精神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的核心能力。而在初中体育课堂上,积极进行德育的渗透,在各种体育活动中体验团队协作的魅力与力量。在篮球比赛中,球员需要默契地传球、跑位,共同应对对手的挑战,这样的经历使学生明白,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团队的力量则是无穷的,使其在体育比赛中取得好成绩,更将伴随他们走向社会,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同样,道德素质的培养也是德育渗透的重要一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需要遵守规则、尊重对手、关心队友,此类看似简单的行为,实际上都是道德素质的体现,公平竞争、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等优秀品质,促使学生素质素养的发展。除此之外,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注重技能、体能的训练,而忽视了德育的渗透,将德育与体育教学结合,可使体育课堂更加生动有趣。组织团队竞赛,锻炼学生的体能、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竞争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使其更加热爱体育课程,提高体育教学的效果、质量。在传统的教学中,体育教学的内容相对单一,以体能训练、技能培养为主。而在德育的渗透下,教师可将多元化的元素融入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健康的生活方式,分析如何保持健康的饮食、作息习惯;也可组织环保主题的体育活动,使学生分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还可利用体育活动锻炼学生的社交技能,使其学会如何与他人更好地沟通、交流,从而更加热爱体育课程,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收获、体验。

二、 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的教学策略

(一)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

教师应明确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运动技能,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言行影响学生,传递正能量,为学生树立榜样。

例如,在篮球教学中,体育教师不仅注重教授学生篮球技能,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公平竞争精神。在团队战术训练中,体育教师强调每个球员的角色、职责以及相互之间的默契配合。首先,体育教师讲解、示范期间使学生明确每个球员在团队中的角色、职责。控球后卫需要掌控球权,组织进攻;得分后卫需要寻找空位,投篮得分;小前锋需要冲抢篮板,为球队创造机会,保证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定位以及如何与队友配合完成任务。其次,体育教师注重培养球员之间的默契配合,凭借实战演练、模拟比赛,鼓励球员之间进行传球、挡拆等配合,逐渐形成默契,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意图、行动,在比赛中更好地协作。在比赛中,体育教师强调遵守比赛规则,教育学生要保持公正、公平的比赛态度,不做挑衅、辱骂等不礼貌行为,培养学生的公平竞争精神,使其明白比赛的胜负应该是公正、公平的,而不是利用不正当手段来获取胜利。体育教师还需教育学生尊重对手,理解对手的战术、策略,更好地应对比赛中的挑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尊重他人的品质。

(二)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

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是德育渗透的基础,教师应积极营造积极向上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受体育的魅力、乐趣。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习、成长。此外,教师还应关注体育设施的完善、维护,保证学生在安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体育锻炼。

例如,在足球课堂上,教师致力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凭借各种足球游戏、趣味训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足球不仅是运动,也是文化、精神、生活方式。良好的教学环境与氛围,可使学生能够感受到足球的魅力,爱上这项运动。为此,教师应精心设计各种有趣的足球游戏,使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此类游戏不仅具有挑战性,而且富有乐趣,能够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锻炼身体,提高技能;同时教师也会阶段性更新游戏内容,以保持其新鲜感、吸引力。除了游戏,教师利用颠球、传球、射门等各种趣味训练提升学生的足球技能以及团队配合、攻防转换等战术素养,学生不断地练习、挑战真正掌握足球技能,享受足球带来的乐趣。需要注意的是,积极、和谐的师生关系对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因此,教师需要与学生构建良好的沟通渠道,分析他们的需求、困惑,及时给予指导、帮助。除此之外,足球是高风险的运动,教师应重视场地的安全性、器材的质量,阶段性对场地进行清理、维护,对器材进行检查、维修,以保证学生在运动中不会受到伤害,改善教育工作的安全性,达到预期的目的。

(三)融入德育元素与体育教学内容

为了实现体育德育的渗透,教师应将德育元素融入体育教学。在组织体育比赛时,教师可强调公平竞争、团队协作等精神,使学生在比赛中体验此类精神。与此同时,教师还可结合体育教学内容,开展“体育精神”演讲比赛、“文明观赛”宣传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德育的内涵、价值。

例如,在初中羽毛球课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羽毛球技能提升,致力于培养他们的体育道德、文明观赛的习惯。为此,教师可组织“文明观赛”的主题活动,使学生在实际体验、学习中深入理解并实践尊重对手、裁判、观众的重要性以及在比赛中展现良好的体育精神。首先,教师选择一系列精彩的羽毛球比赛视频供学生观看,使学生领略羽毛球运动的魅力、精彩,引导学生注意比赛中球员如何向对手、裁判、观众致意;如何在比赛中保持冷静、专注以及如何在胜利、失败时都保持谦逊、尊重。其次,结合羽毛球运动的特点,开展“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德育教育,向学生解释:“体育比赛不仅是技能、体能的较量,更是精神风貌、道德品质的展现。在比赛中,应该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以友好的态度进行竞争。胜利固然令人欣喜,但更重要的是教师如何在比赛中展现自己的风采、体育精神。”需要注意的是,在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还会安排小组讨论、分享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就观看比赛后的感受进行讨论,并分享自己对“文明观赛”“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理解、体会,促使学生深入地理解、接受此类价值观,并在日常生活中付诸实践。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将“文明观赛”的主题活动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在观看其他体育比赛时也保持同样的态度、行为。经过长期的实践、积累,相信学生将能够真正理解、践行此类价值观,成为具有高尚体育道德、文明观赛习惯的优秀青年。

(四)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手段

为了实现体育德育的渗透目标,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手段,运用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深入体验体育德育的内涵、价值。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借助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以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体育德育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

例如,在足球教学中教师设置模拟比赛的情境,使学生在实践中明确足球技巧的运用、团队协作的重要性,更深入地理解、掌握相关的技术,培养团队合作精神、竞技精神。首先,为模拟比赛的情境,教师可准备模拟的足球、场地,使学生在此类设施上进行实际的需求技能的训练,感受实际比赛中可能遇到的各种挑战、困难,明确如何运用足球技巧来克服此类困难,训练中互相鼓励、支持,共同进步。其次,除了实际的训练,教师还会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足球比赛视频,使学生观察、分析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点、比赛策略,从中学到如何调整节奏,如何合理分配力量,如何利用自身的优势技巧等策略,更好地理解、掌握足球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最后,教师还会组织小组讨论、分享环节,使学生交流自己的理解、体会,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技巧、分享自己的经验、教训,使得学生深入地理解、掌握足球技术、比赛策略,同时也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技巧。

(五)加强体育德育的实践体验

为了使学生深入地理解、体验体育德育的内涵,教师应加强体育德育的实践体验,组织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团队协作、服务社会的意义。除此之外,教师还可引导学生关注体育领域的兴奋剂、假球等道德问题,使学生思考此类问题背后的道德含义,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道德责任感。

例如,在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可组织学生参与校内外足球、篮球、排球等比赛活动,提供丰富多样的实践平台,使其在实际比赛中深刻体验团队协作、公平竞争等体育精神。首先,比赛是检验学生技能水平、团队协作能力的最佳场所。在足球、篮球、排球等团队运动中,每个学生都是团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们需要学会如何与队友沟通、如何配合、如何分工协作,以实现团队目标。在比赛中,学生会经历紧张刺激的瞬间,也会面临失败、挫折,但正是此类经历,使其学会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在失败中吸取教训,如何在团队中共同成长。其次,在竞技场上,尊重对手、尊重裁判、尊重观众是每一位运动员必须遵守的基本道德规范,教师可利用比赛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此类道德问题背后的深层含义:“当对手摔倒时,是否应该主动上前帮助?当裁判做出有争议的判罚时,应该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并尊重裁判的决定?当观众发出不友善的声音时,应该如何保持冷静并继续专注于比赛?”此类问题都是培养学生体育道德、人格魅力的重要途径。除此之外,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参与校园运动会志愿服务、社区体育设施维护等体育志愿服务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体育精神,还能使其体验到服务社会的意义、快乐。此类付出、奉献的精神,将会激励他们在未来的学习、生活中更加积极向上,更加关注社会、他人的需要。

三、 结论

综上所述,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的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体育德育渗透的目标,教师应树立德育为先的教学理念,创设良好的体育教学环境,融入德育元素于体育教学内容,并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手段。与此同时,加强体育德育的实践体验至关重要,未来初中体育教学将呈现出更加综合、实践、个性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邹涛.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德育渗透的教学思考[J].华夏教师,2024(1):33-35.

[2]彭建平.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实践与研究[J].体育画报,2022(17):210-211,224.

[3]王颖.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电脑爱好者(校园版),2023(7):113-114.

[4]侯雷.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网羽世界,2022(8):104-105.

作者简介:刘显河(1974~),男,汉族,广东广州人,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研究方向:体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