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探究

2024-12-17郑向芳

考试周刊 2024年45期

摘 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强调,英语教育应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以及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能力。随着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日益走向世界,高中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热爱与认知显得至关重要。文章基于高中英语教学实践,结合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内容,深入探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效融入英语教学的路径,旨在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为新时代英语教学贡献新的思路。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中英语教学;融合路径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5-0101-04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跨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英语教育在培养学生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际能力方面显得尤为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不仅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依托,也是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交际能力、文化鉴赏力和文化自信心的关键,文章主要对两者的融合路径进行分析。

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语言能力

英语,作为印欧语系的一员,在全球化的今天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掌握英语,不仅是为了应对日益频繁的国际交流,更是为了培养个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对高中生而言,这种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因为他们正处于语言学习和文化认知的关键时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常常会遇到一个挑战:如何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准确、恰当地使用英语进行交际,很多时候,学生在初次置身于陌生的文化环境中时,可能会因为汉语的思维定式和表达方式而影响英语的准确运用,这种现象,常称之为语言的“负迁移”。这种情况下,学生往往难以自如地用英语来精确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是在进行详细介绍时感到力不从心。这一问题的根源,一定程度上在于传统英语教学方式过偏重词汇和语法的传授,而忽视了语言背后的文化内涵。事实上,每一种语言都蕴含丰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英语教学,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更能为他们在跨文化交际中提供更多的思路和策略。

(二)锻炼学生交际水平

锻炼学生交际水平在英语学习中具有深远的意义。英语,作为印欧语系的一种,与属于汉藏语系的汉语存在着显著的差异,这种语言间的差异,不仅体现在语法结构和词汇使用上,更根植于两种文化深层次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之中。因此,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并明确掌握这两种语言的异同点,才能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当学生置身于全新的、陌生的英语语言环境中时,他们必然会面临诸多挑战,其中,汉语的思维方式和表达习惯可能会对英语的学习和使用产生负迁移的影响,使得学生在用英语进行交际时感到困难,尤其是在介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能会因为语言表达的局限而难以准确传达其精髓。为了应对这些挑战,教师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语言技能训练,引导他们深入了解中外文化以及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差异,通过对比学习,学生可以全面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同时也能更加敏锐地捕捉中外文化的不同之处,这种跨文化的学习体验,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更能为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供宝贵的机会和实践平台。

(三)提升学生文化鉴赏力

提升学生文化鉴赏力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特别是在当前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每天都会接触到海量的信息和各种文化产品。学校是文化传播和教育的核心阵地,因此,各学科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学会鉴别和欣赏各种文化现象,培养他们的文化鉴赏力。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高中生接触信息的途径变得日益多样化,世界各地的文化也在高中生中广泛传播,然而,网络平台上也充斥着一些西方国家低俗的文化内容,这些内容可能会对学生的价值取向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承担起引导学生正确鉴别和选择文化产品的责任。在高中英语教学中,通过引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学生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学会在多元文化背景下进行独立思考和判断,通过传授和弘扬诚实、守信等传统道德观念,教师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减少盲目崇拜外国文化的现象,这样,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文化鉴赏力,还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树立学生文化自信心

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外文化、信息、人才的交流日益频繁,学生在接触多元文化的同时,也面临着文化认同和价值观选择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部分学生出现了“厚西薄中”的倾向,即过分推崇西方文化,而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持贬低态度。这种盲目崇拜西方文化的现象,对学生的文化自信心构建造成了负面影响。因此,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体系,特别是英语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地了解中西方文化,更能在比较中凸显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从而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通过学习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可以深刻地认识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进而在跨文化交流中保持平等、自信的态度,既尊重他国文化,也自豪地展示和传播自己的文化。这对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以及促进中外文化的和谐交流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的融合路径

(一)增补阅读资源,在阅读中感悟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对高中生而言,不仅是获取知识的关键途径,更是实现文化常识沉淀的依托。在阅读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文本解读向知识迁移的跨越,还能在思考的过程中获得审美体验。教师应仔细挑选阅读素材,并对素材进行“再加工”,以阅读活动为载体,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深刻体会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以高中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这一单元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增补与传统文化紧密相关的阅读资源,让学生在深入了解西方节日文化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西方的各种节日和庆祝方式,然后自然地过渡到中国的传统节日,特别是春节。为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春节,教师可以准备一些英文的阅读材料,描述春节的起源、历史、传统习俗以及现代庆祝方式。这些材料可以包括春节家家户户张灯结彩、燃放烟花爆竹、吃年夜饭、给长辈拜年等传统习俗的描述,以及现代人对春节的看法和庆祝方式的变迁。在阅读这些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春节对中国人的意义,以及春节所蕴含的家庭团圆、尊老爱幼、祈福迎祥等传统文化价值观,同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春节的家庭聚会场景,用英语进行对话和交流,这样既能锻炼学生的英语口语能力,又能使其在实际运用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二)设计输出任务,在写作中体验优秀传统文化

阅读是获取知识、提高语言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在阅读过程中,不仅能够深入剖析语境,准确把握语篇的整体结构和中心思想,更能深刻理解文本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为了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悟,教师可以巧妙地以写作活动作为语言输出的重要任务。通过设计富有文化内涵的写作主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构思和撰写文章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体验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这种写作活动不仅能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激发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尊重,在写作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承担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出对文化传承的自觉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这一过程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为他们未来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设计高中英语必修三Unit 2 “Morals and Virtues”的输出任务时,教师可以通过融合优秀传统文化,使学生在写作中深刻体验其内涵。这一单元主题本身就与传统文化中的道德观念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写作活动,让学生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话题结合,进一步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写作任务,让学生探讨传统道德观念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在这个任务中,学生可以引用古人的名言警句,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这些传统道德观念如何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交行为,以及如何在现代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此外,教师还可以设计一些与文化传统相关的写作题目,如“传统节日与现代生活的融合”“传统美德在当代青年中的影响”等,让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主动探索和研究传统文化,感受其深厚底蕴,在写作中,学生会不自觉地深入了解和传播传统文化,从而增强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开展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融合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传统文化,进而培养其对家国的深厚情感,教师应积极探索实践活动的开展。这些活动不仅能将学生对文化的情感认同升华为对家国的情感认同,还能激发他们的文化自觉性和文化传承意识。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学到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形成积极向上的文化观念。教师应积极创建学生思考和体验的舞台,让学生在英语主题活动中实现传统文化的渗透。

例如,在教学必修三Unit 3 “Diverse Cultures”主题单元中,融合传统文化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这一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世界各地的文化多样性,而在探讨不同文化时,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自信。比如,当讨论到节日文化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比中西方的重要节日,如中国的春节与西方的圣诞节,在对比中,学生可以深刻地理解每种文化的独特性和价值。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以“中国传统艺术”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比如书法、剪纸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通过这些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将学到的优秀传统文化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素养,还能在实践中培养跨文化交流的能力。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能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更能让他们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坚守本民族文化根基,形成开放包容的文化态度,从而在全球化时代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四)优化作业设计,在自学中接触优秀传统文化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优化作业设计是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接触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作业不仅是巩固课堂知识的手段,更是学生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绝佳平台。通过精心设计的作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主动接触、了解和探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在自学过程中领略其博大精深。优化作业设计意味着要摒弃传统的机械式、重复性的作业形式,转而注重作业的开放性和探究性。这样的作业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他们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查找资料、阅读经典、深入思考,进而对优秀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优化作业设计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创新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为他们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高中必修三Unit 5 “The Value of Money”这一单元中,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接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关于财富和金钱的观念。教师可以布置一项名为“探寻古代财富观”的研究性作业,在这项作业中,学生需要自主查阅古籍、文献,或者利用网络资源,深入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金钱与财富的看法和态度,他们可以探索诸如“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等经典名言背后的深层含义,理解古人对财富获取的正当性、财富使用的合理性等方面的思考。此外,学生还可以研究古代商人的经营理念和商业道德,了解他们如何在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坚守诚信、公正等原则。这样的作业设计,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全面地理解“金钱的价值”,还能使其在实际操作中提升自主学习、独立研究的能力。

(五)搭建在线平台,在网络中丰富优秀传统文化

搭建在线平台,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网络空间,是信息化时代传承和发展文化的重要方式。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交流思想的重要渠道。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瑰宝,通过网络平台的广泛传播,能够触及更加广泛的受众,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承。在线平台具有跨越时空的优势,可以突破地域限制,使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得到最大化的共享,通过网络技术,可以将博物馆、图书馆、档案馆等机构的珍贵文化资源进行数字化处理,让更多人在线欣赏和学习。

以高中必修三Unit 1 “Festivals and Celebrations”的教学为例,搭建在线平台能够极大地丰富和深化学生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与感知。这一单元聚焦各种节日与庆典,正是渗透传统文化教育的良机。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如教育类App或在线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如视频、图片和音频,为学生打造一个全方位、沉浸式的学习环境,例如,可以展示中国传统节日如春节、中秋节等的起源、习俗和庆祝方式,让学生通过观察真实的节日庆祝场景,感受节日氛围,理解传统文化的内涵。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互动性,设计讨论区或论坛,鼓励学生就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它们各自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功能。这样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还能使其在探讨中深刻地理解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作业系统,布置与传统文化相关的研究项目,如让学生调查家乡的传统节日习俗,或者分析某个传统节日在历史变迁中的发展,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又能深化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三、 结论

总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教学融合是一种创新且富有意义的教学尝试,这种融合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还能加深他们对本土文化的理解与认同。通过增补阅读资源、设计输出任务、开展实践活动以及优化作业设计,教师可以在英语教学中有效融入传统文化元素,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夏志建,蔡钦.中华传统文化融入英语话题语篇教学的实践研究[J].教师博览,2024(9):4-7.

[2]谷红光.传统文化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有机融合的意义及策略探究[J].中华活页文选(传统文化教学与研究),2024(3):97-99.

[3]余强.基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高中英语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J].广东教育(综合版),2024(3):52-53.

[4]袁柯.论高中英语教材中中国文化元素的挖掘与教学策略[J].安徽教育科研,2024(6):10-12.

[5]孙晶.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中英语教学探究[J].英语教师,2024,24(4):142-145.

[6]李芊.高中英语课堂中华传统文化的开发与渗透[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4(6):52-54.

课题项目:莆田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4年度立项课题:课题名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学英语教学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PTJYKT24138。

作者简介:郑向芳(1978~),女,汉族,福建莆田人,莆田第二十四中学,研究方向:高中英语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