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有效模式探索

2024-12-17江冰

考试周刊 2024年45期

摘 要:新课标背景下,小学教学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数学教学目标发生变化,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创新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至关重要。文章将以北师大版“数与代数”单元教学为例,考虑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调整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体系,充分发挥单元整体教学法的作用,保证小学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数与代数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4)45-0068-04

数学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主要科目,与学生成长关系紧密,实施新课标后,小学数学教学关注学生核心素养提升,原有教学模式不再适用。小学数学教师应正确认知单元教学法应用价值,按照新课标规定,不断探索科学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实施“教—学—评”一体化教学策略,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

一、 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现状

现阶段,部分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采用单元教学法,以此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容易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但采用的教学模式依旧存在不合理之处,会影响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中虽整合单元知识,但在教学时并未突出单元重点,各知识点之间关联性不强,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知识。基于学习的知识构建的知识体系合理性欠佳,教学方法也会影响教学质量。目前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教学方法相对单一,课堂缺少趣味性,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兴趣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教学质量难以达到预期。

二、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作用

(一)整合知识点

小学数学教材中,单元由多个知识点组成,但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大多不关注各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无益于学生深入理解知识,而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后,教师会整合该单元的知识点,梳理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转变看待问题的方式。基于该教学法组织的教学活动,单元各知识点关系紧密,学生理解知识点难度下降,学习数学知识热情较高。以北师大版“数与代数”教学为例,采用该教学法完成该单元教学,学生可深刻理解该单元中“整数”“自然数”等知识点,明确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通过学习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掌握实际运用知识的能力。

(二)深化教师认知

数学为逻辑性较强的学科,若教师对课程认知不清晰,会影响小学数学教学质量,单元教学法的引入,督促教师转变思想认知,调整教学理念,使教师关注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对数学课程特点有清晰的认知。教师思想认识发生转变后,能够在制订教学方案时,完整梳理单元包含的知识点,明确单元教学重点与各环节教学目标,拟定的教学方案切实可行,可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提高数学教学效果。例如,“数与代数”单元教学涉及内容分散在不同年级教材中,教师将该单元视作整体教学单元后,能够分析不同阶段的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计划,使知识容易被学生所接受。

(三)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背景下,通过教学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为主要目标。传统教学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师大多以灌输方式完成教学工作,学生在课堂中处于被动学习状态,不利于核心素养的培养。而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更为灵活,学生在课堂中参与度较高,有机会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知识的理解更为深入,思考能力得到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也同步提升。按照该教学法完成教学工作,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能深刻理解该单元包含的知识点,还可以摸索出解决相关问题的思路,实现知识的迁移运用。

三、 新课标下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策略与路径研究

文章提出的教学策略和路径如图1所示。

(一)改变教师教学模式

1. 明确教学目标

确定单元整体教学目标,是调整单元整体教学模式的关键,也是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体系的关键,为此,教师应重视教学目标的设置,以便后续教学工作可顺利开展。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有关“数与代数”知识较为分散,在确定教学目标前,教师应分析教材,从中筛选有关该主题的知识点,明确单元整体教学中包含的内容,基于课标要求,确定有关内容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注意单元整体目标的设计,考虑“数与代数”相关知识在小学各年级均有涉猎,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时,不仅要考虑该单元教学内容,还要将学生数学能力培养作为教学目标。学生的学习情况,也是教师确定教学目标时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工作开始前,要了解学生的数学水平,基于学生积攒的生活经验,设置合适的教学目标,以保证制订的教学方案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以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考虑学生的学习与成长需要,确定该单元教学目标为,让学生掌握小数除法运算法则,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基于该目标制订的教学方案,更能凸显单元整体教学法的优势。

2. 优化教学设计

为保证数学单元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后,应明确教学设计原则,遵循该原则完成教学方案,基于教学方案有序开展各项教学工作。第一,整体性原则,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前,应根据确定的教学目标与主题,通读教材识别需用于教学的知识点,分析不同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保证知识内容的完整性。第二,递进性原则,单元整体教学涉及知识点较多,知识点理解难度不同,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应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分析各知识点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教学活动,使传授知识的顺序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符。第三,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增加学生与教师的互动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以“小数除法”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例,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梳理该单元包含的知识点,设计复习题目与导入题目,让学生有更多机会参与教学活动中。

3. 整合教学内容

在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模式时,教师应梳理教材中有关“数与代数”的内容,厘清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实现教学内容的整合。为保证单元整体教学质量,在整合教学内容时,应从以下几方面整合教学内容。第一,整合不同知识点的概念,“数与代数”教学涉及数学概念较多,而深入理解数学概念,是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基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应整合概念内容,如四年级下册“四则运算”单元教学中,教师要整合该单元知识点用于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化理解该单元学习涉及的概念,使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更为深入。第二,整合运算法则,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运算法则,并能够灵活运用法则完成运算,如三年级上册“加与减”教学中,教师要整合加法、减法、混合运算的法则,在教学中帮助学生回忆已掌握的知识。第三,整合解决问题的方法,利用学习的知识解决问题,是该单元的主要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中要基于问题,帮助学生厘清解决问题的思路,整合问题解决问题的步骤,并鼓励学生通过绘制示意图等方式解决问题。同时还要注意问题类型的归纳与整合,针对不同类型问题的特点,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使学生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能力。

4. 丰富教学方法

为实现构建“教—学—评”一体化教学体系的目标,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应丰富教学方法,凸显学生在数学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课前教师可布置预习任务,基于该单元教学内容与学生学习需要,完成导学案的设计并将其下发给学生,引导学生按照导学案内容完成预习任务。以六年级上册“分数混合运算”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在设计该单元导学案时,明确设置预习的内容,并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该单元知识与生活的关系,最后总结预习感受,学生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可对知识形成初步认知。单元整体教学开始前,教师还应收取学生填写的导学案,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调整教学方案,以保证实施教学方案科学合理,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课上教师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但在创设情景时,需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创设的情景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可方便学生理解教师传授的知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达到单元整体教学目标。

5. 教师素质提升

单元整体教学法的引入,对教师的教学能力与知识水平提出较高要求,为此,学校应组织面向教师的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的综合素质,主动采用单元整体教学法,设计切实可行的教学设计方案。学校应根据新课标要求,合理设置培训内容,帮助教师深入解读新课标的要求,使教师正确理解新课标,理解新课标的内涵,能够在日常工作中,按照学生的学习需要,制订科学的教学方案。此外,还要组建备课组,鼓励各数学教师共同完成备课工作,拓展教师开展教学工作的思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二)调整学生学习方式

1. 小组交流

“教—学—评”一体化单元教学模式关注小学生的学习体验,为此在调整教学模式时,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改变组织教学活动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意愿,通过教学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交流意愿强烈,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需为学生预留充足的自学时间,消化所学习的知识,并将学生划分为多个小组,鼓励学生进行小组探讨,互相交流学习该单元知识的感受,学生在课堂中参与感提高,不仅能掌握教师传授的知识,还可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学生在进行小组交流合作期间,教师也要参与其中,关注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适时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习效率,又不会打消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数与代数”相关知识较为抽象,学生理解难度大,为保证学生自主学习效率,教师可创设问题情景引发学生的思考,并作为小组交流的主题,既能够达到教学目标,又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以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为例,该单元教学中有关“平均分”概念理解难度大,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与该概念有关的生活场景,创设问题情景以便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 改变作业形式

完成作业的过程,即学生巩固知识的过程,作业布置的合理性,会影响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情况。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务必要创新布置作业的形式,并重视作业检查工作的开展,使学生重视课后作业,积极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学习任务。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布置形式新颖的作业,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兴趣,并从多方面检验学生该单元知识学习情况,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主动回忆课堂所学的知识,实际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对学习的数学知识有深入的理解。重视线上平台的运用,通过线上学习平台布置数学作业,完整记录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与时间,及时将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反馈给教师,随时调整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使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3. 构建思维导图

引入单元整体教学法后,课堂教学涉及知识点增多,学生学习难度提升。为此,教师应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引导学生回忆已学习的知识,分析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构建完整的思维导图。通过构建思维导图,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其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能够在单元学习过程中,掌握该单元涉及的知识点,在学习中遇到问题时,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遇到的问题。该环节可引入多媒体技术,借助该技术以直观的形式为学生展示学习的知识点,为学生提供思维导图构建基本结构,降低学生构建思维导图的难度。以“数与代数”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基于该单元教学内容,设计展示该单元知识点关系的树状图,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该树状图补充完整,学生能够清晰认识到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对知识点的理解更为深入,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各知识点的内容,还能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灵活运用学习的知识,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目标。

(三)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1. 多元化评价

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改进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后,教师也要完善教学评价体系,赋予评价结果更高的参考价值,掌握学生的数学学习情况,分析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漏洞,不断优化单元整体教学方案。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关注过程性评价,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设置随堂测验等方式,了解各单元整体教学各阶段,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基于测验结果发现学生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针对学生学习该单元知识中遇到的困难,采取合适措施帮助其克服困难,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乐趣,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另外,还要让学生参与教学评价环节,学生完成评价题目后,进行自我评价与小组互评,多元化评价主体可使评价结果更为全面,能够有效提升教学质量。以“小数除法”单元教学为例,教师可设计题目为“0.56÷0.08=”,要求学生列竖式计算,同时设计教学评价表,学生需在表中完成题目,并由学生、教师共同完成评价栏的填写,评价结果客观性较强,基于该评价结果调整的教学模式,更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且教学质量显著提高。

2. 关注情感体验

新课标背景下,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成为小学数学教学的首要目标,为实现该教学目标,教师在构建教学评价体系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感体验,对学生核心素养做出准确的评价。教师在评价教学质量时,要与学生进行密切沟通,了解学生的真实学习体验,判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情况,随时调整单元整体教学目标,适当参考学生的建议,对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做出调整,使采用的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能够被学生所接受,达到预期教学目标。这种评价方式凸显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在教学评价环节的参与感,也为教师了解学生真实想法创造机会,使得出的评价结果,能够真实展现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情况,以便教师及时调整单元教学模式,保证数学教学质量达到预期。教师要深入开发评价结果的利用价值,通过评价结果纠正学生的学习习惯,发现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漏洞,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为目标,将调整单元整体教学模式作为长期工作任务。

四、 结论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学中,改进单元整体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教学中采取科学的教学措施,可降低学生学习数学的难度,确保在学习过程中有所收获。小学数学教师应关注行业变化趋势,学习先进的单元整体教学理念,适应学生的学习习惯,灵活调整引入单元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肖璐.深度学习理论下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探讨[J].甘肃教育研究,2024(3):140-142.

[2]卢文泉.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策略[J].亚太教育,2024(4):47-49.

[3]王红梅,陈瑜,胡渝鱼.小学数学单元教学设计关键要素分析的策略探析[J].教学与管理,2023(32):54-59.

[4]范菲.大单元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评”实施策略研究[J].河南教育(教师教育),2023(11):69-70.

[5]赖国珍.“双减”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单元整体教学研究[J].华夏教师,2023(24):40-42.

课题项目:文章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基础教育研究专项)‘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小学数学‘数与代数’单元整体教学模式设计研究”,项目编号:JSZJ23166,(福建教育学院资助)成果。

作者简介:江冰(1990~),男,汉族,福建闽侯人,福建省南平市云谷实验学校,研究方向: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