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所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典型风险分析
2024-12-14王科
律师事务所是律师执行业务活动的工作机构,其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合伙制、个人制等,以合伙制为主要形式。合伙制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包括合伙人律师和非合伙人律师,身份不同导致其取得收入的性质不同,适用的个人所得税政策也不相同,前者采取合伙企业“先分后税”原则,按照“经营所得”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后者按照“工资薪金所得”或“劳务报酬所得”由律所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实践中发现,因对相关政策的熟悉程度不够,部分从业律师产生了相应的个人所得税涉税风险,尤其是合伙人律师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风险问题表现较为突出,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合伙人律师的工资薪金未进行纳税调整
合伙人律师因执行合伙事务或者参与案件办理,往往会取得工资薪金收入或案件分成收入,律所支付合伙人报酬的形式包括现金、转账或者费用报销等方式。向合伙人律师直接支付工资薪金或者以个人费用报销的方式间接支付工资薪金,对于律所利润总额的计算虽然不会产生影响,但如果律所未辅导合伙人律师,在计算“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应纳税额时进行纳税调整,则会产生合伙人律师整体少缴纳个人所得税的风险。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49号)第一条规定,“作为出资律师的个人经营所得,按照有关规定,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应税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在计算其经营所得时,出资律师本人的工资、薪金不得扣除。”实践中,不少向合伙人律师支付了报酬的律所,其合伙人律师在进行《个人所得税经营所得纳税申报表》申报时,第35行次“不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投资者工资薪金支出”栏填报的金额均为0。
案例1:某律师事务所2022年经营收入1亿元,成本费用支出9000万元,其中:支付行政人员工资薪金200万元,以交通补贴名义支付20名合伙人律师工资薪金1000万元。律所财务人员会计处理上要求合伙人律师提供增值税发票,在“业务支出-交通支出”中核算且未作纳税调整申报,经核实,上述费用非合伙人律师办案经费支出,与经营业务无关,实际为发放的工资薪金支出。
涉税处理:20名合伙人律师在进行“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年度汇算时,应通过申报表第35行次“不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投资者工资薪金支出”,统一调增经营所得1000万元,再进行亏损弥补和按比例进行所得分配。
二、分成律师的办案费用税前重复扣除
部分律师事务所在对雇佣律师采取收入分成方式的同时,将分成律师相关的办案支出费用,进行了税前扣除。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律师事务所从业人员取得收入征收个人所得税有关业务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0〕149号)第五条规定,“作为律师事务所雇员的律师与律师事务所按规定的比例对收入分成,律师事务所不负担律师办理案件支出的费用(如交通费、资料费、通讯费及聘请人员等费用),按‘工资、薪金所得’应税项目计征个人所得税。”,如果预扣预缴分成律师的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已经按照规定比例(各省税务局确定,不超过30%,湖北为25%)计算扣除了相关的办案支出费用,则在计算合伙企业“经营所得”个人所得税时,不得重复扣除以上费用。实践中,有的律师事务所办案支出费用占收入的比重明显偏高,存在重复扣除办案支出费用的涉税问题。

案例2:某律师事务所按照协定支付雇佣律师分成收入6000万元。为吸引留住人才,提升律师福利待遇,该律所将雇佣律师提供的400万元办案经费发票以“凭票报销”的方式作为成本费用进行税前列支。该律所在预扣预缴雇佣律师工资薪金所得个人所得税时,已按照省税务局确定的25%比例扣除了有关办案费用。
涉税处理:该办案经费已经在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时,进行了“无票扣除”,因此在计算合伙企业经营所得时,不得重复扣除,应通过申报表第34行次“不允许扣除的项目金额-与取得生产经营收入无关的其他支出”,统一调增经营所得400万元,再进行亏损弥补和按比例进行所得分配。
三、收入成本核算不够准确规范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切实加强高收入者个人所得税征管的通知》(国税发〔2011〕50号)规定,“对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税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和房地产估价等鉴证类中介机构,不得实行核定征收个人所得税”。不少律师事务所虽然实行了查账征收,但是财务基础较为薄弱,甚至未设置专门的财务人员岗位,仅聘请代理人员兼职记账,存在不计少计收入,虚列成本费用,关联交易频繁,三项经费、广告和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超标准扣除等情况。
案例3:某律师事务所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22年经营收入1亿元。经企业自查,2022年代理居民个人案件300件,取得收入159万元(含税),未开具发票,未计收入;取得小规模纳税人和个体工商户开具的增值税普通发票,品名为“咨询服务费”的发票,金额300万元,取得开具品名为“市场调研费”的发票,金额200万元,均为无业务往来的第三方开具;当年支付员工工资6000万元(不含合伙人律师工资),发生职工福利费500万元,职工教育经费200万元,业务招待费100万元,广告费200万元,均未进行纳税调整。(不考虑附加税费)
涉税处理:1.未开具发票收入应增加增值税销项税额=159/1.06×6%=9万元
2.调增收入总额=159/1.06=150万元
3.调减成本费用=300+200= 500万元
4.①职工福利费扣除标准= 6000×14%=840万元﹥500万元,无需调整
②职工教育经费扣除标准= 6000×2.5%=150万元<200万元,应调增经营所得200-150=50万元
③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一=(10000+150)×5‰=50.75万元
业务招待费扣除标准二=100×60%=60万元
标准一<标准二,应按照50.75万元进行税前扣除,应调增经营所得100-50.75=49.25万元
④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扣除标准=(10000+150)×15%=1522.5﹥200万元,无需调整
合计纳税调整增加额=50+ 49.25=99.25万元
2-4共计应调增经营所得= 150+500+99.25=749.25万元
作者单位:国家税务总局武汉市青山区税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