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

2024-12-14崔咏莹

传媒 2024年22期

在当代社会的发展浪潮中,民间美术以其深厚的文化根基和丰富的基因内涵,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历经千年,这种艺术形式深植于百姓日常生活之中,它不仅展示了民族的文化自信,还为人们的精神世界提供了丰富的滋养。面对乡村文化的振兴、互联网的广泛传播以及全球化的文化交融,中国民间美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由郭晨园所著的《中国民间美术继承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深入探讨了民间美术的传承与发展,系统地分析了其基本概念、艺术价值、核心内容及发展现状,并提出了促进民间美术持续发展的策略。

中国民间美术的文化内涵与艺术价值。本书深入探讨了中国民间美术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系统地分析了其历史、经济和文化价值,并强调了保护和传承民间美术的重要性。民间美术,作为日常生活审美的核心,随着时代变迁和地域差异而不断演变,其艺术形态和技艺源于劳动生活,又服务于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既满足了实用需求,也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这种艺术形式,融合了民间的审美情趣,与民众的物质生活和审美追求紧密相连。同时,民间美术以其易于获取的材料、精细的制作程序和口传心授的技艺,记录了历代劳动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地域特色和社会习俗,成为研究中国社会历史文化的宝贵资源,也是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文化产品。

中国民间美术的多元形态与艺术体系。本书深入分析了包括民居文化、民间雕塑、民间服饰、民间绘画、民间剪纸、民间玩具和民间陶瓷在内的多种艺术形态,并结合田野调查,梳理了这些艺术形态的发展现状。随着城市化的推进,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如木雕、砖雕、石雕和彩绘,需要得到系统的保护和修复。民间雕塑,常见于宗教庙宇、家庭生活和公共空间,展现了民间艺术家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新材料和技术的应用为雕塑艺术的呈现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民族服饰,包括服装、发饰和首饰,成为现代时尚设计的灵感源泉,传统工艺如刺绣、蜡染、印花融入现代服装制作,引领了中式服饰的新审美趋势。民间绘画,如年画、壁画、灯笼画、扇面画等,表现了百姓生活和民俗故事,在政策扶持下,不仅传承了传统技艺,还探索了新材料并融入了当代绘画形式。剪纸艺术,以其独特的镂空表现形式,成为民间装饰艺术的重要代表,对此,可抓住文旅融合的机遇,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剪纸文创产品。民间玩具和陶瓷,无论是日用还是工艺,都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其技艺和趣味在地方文化产业的整体布局中得到了保存和多样化发展。

中国民间美术的保护方式与开发路径。本书总结了在当前历史发展新阶段中国民间美术所遭遇的一系列挑战,并提出了应对策略,这些对策不仅基于深入的史学和理论研究,而且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首先,加强民间美术保护的顶层设计。这意味着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需要从法律层面制定和实施一系列保护民间美术的法规和政策,涵盖传承人的认定、培养体系的建立、资助方式的创新、交流培训的组织,以及民间美术作品的版权保护和修复抢救程序的优化。其次,书中提出了营造一个有利于传承民间美术的良好环境的必要性。这涉及通过社会教育和大众传媒提高公众对民间美术的鉴赏力和保护意识,加强民间美术与社区文化活动的联系,并探索更多元的公共文化体验空间。此外,推进民间美术数字数据库和展馆的建设。这包括以实体和数字化的方式收集和保存民间美术的相关图片、视频和制作工艺等信息,为民间美术的研究和传承提供丰富的资源。最后,加强中国民间美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文化交流和互鉴,提升中国民间美术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

(作者单位 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本文系湖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前期资助)“鄂西北老河口木版年画的艺术嬗变与谱系研究”(项目编号:23ZD122)的研究成果。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