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实践探索与基本经验

2024-12-14张婷

传媒 2024年22期

摘要:网络安全和信息化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国家发展、事关广大人民群众工作生活的重大战略问题。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网络空间安全工作,不断从法律法规、工作机制、总体方略、组织体系、治理格局与国际合作等方面着手,推动网络空间治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本文梳理新时代以来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实践探索,并从中总结经验,即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坚持法规制度建设、必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关键词:新时代 网络空间安全 网络空间治理

网络空间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利益。一方面,互联网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网络空间成为现代人的日常生活空间之一;另一方面,我国面临的网络空间安全态势复杂多变。对此,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强化网络、数据等方面的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任务;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加强网络安全体制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等目标任务。在此背景下,回溯新时代以来党在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方面的实践探索并总结其基本经验,对于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保障国家网络空间主权、安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夯实制度保障:以法治建设助力化解网络空间安全风险

法治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也是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必然选择。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通过夯实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法律基石,创新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工作机制,为网络空间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1.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法律基石。为应对数字化转型对网络安全带来的挑战和威胁,我国加快构建网络空间安全法规体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强互联网领域立法,完善网络安全保护等方面的法律法规。2016年12月27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战略》,明确了健全网络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的任务。同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则起到了国家网络空间安全捍卫法与国家网络空间治理基本法的重要作用。随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密码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规条例陆续出台,逐渐形成了以网络安全法为核心,包含诸多条例、办法、规定、规则、意见、倡议等在内,涉及电信和互联网行业网络安全、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APP)安全认证、区块链管理、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网络产品安全漏洞管理与生成式人工智能行业安全治理等诸多领域的法规体系。在此框架下,网络空间实现依法有效治理。其一,加强了网络执法,通过建立健全网络执法协调机制,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执法的针对性、时效性和震慑力,有效遏制网络违法乱象,网络空间日益规范有序。其二,推进了网络司法,坚持司法改革与信息化建设统筹推进,通过创新网络司法规则、探索网络司法模式、维护网络司法权益,筑起了网络安全的司法防线。其三,开展了网络普法,不断加强互联网普法宣传教育,通过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等形式,有效提高全民特别是青少年网络法治意识和网络素养,推动形成全社会自觉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良好氛围。

2.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机制创新。工作机制是制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确保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制度的有效落实。其一,形成了网络安全专项整治机制。新时代以来,网信工作管理部门针对网络诈骗、网络盗窃、网络造谣等网络空间违法行为,重点整治非法猎奇、违背公序良俗、恶意营销炒作、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等互联网乱象,先后组织并发起了“依法整治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专项行动”等多场专项整治行动,开展“净网”“剑网”“清源”“秋风”“护苗”等多轮专项清理行动。仅在2022年,就“组织开展13项‘清朗’专项行动,清理违法和不良信息5430余万条,处置账号680余万个,下架APP、小程序2890余款”。其二,建立健全了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2017年印发的《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实施办法》强化了网络安全工作责任意识、明确了各级党委党组织的责任清单与权责边界、压实了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责任链条,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工作格局。其三,基本构建了技术治网机制。“互联网核心技术是我们最大的‘命门’。”加强网络安全治理,必须“要以技术对技术,以技术管技术”。新时代以来,有关部门通过制定一系列科技发展规划,设立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高端芯片、国产系统的扶持力度等,有效夯实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技术基础;通过实施高端数字人才培育工程,如培育创新型数字人才、复合型数字人才与数字技术工程师等,壮大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人才队伍;通过建设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培训基地、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平台、国家智慧教育平台等,深入实施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提升行动,增强网络空间安全的全民意识,基本构建了优化技术基础设施、促进技术能力提升、营造安全意识环境的技术治网机制。

二、加强政策引领:以政策优化系统应对网络空间安全挑战

新时代以来,面对日益复杂的网络安全环境,党和国家不断优化网络安全政策体系,进一步明确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方向和目标,以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国内实践方略和国际共治的中国方案,筑牢了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

1.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国内实践方略。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推进用网管网治网作为治国理政的重要任务,多次召开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会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针对网络空间的安全焦虑、伦理担忧、利益冲突、价值渗透与技术短板等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军事等领域的重大问题,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形成了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工作的总体方略。在治理目标上,强调以造福人民为导向,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努力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在治理内容上,强调以意识形态安全为重点,覆盖技术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人工智能安全等各方面;在治理主体上,强调以共享共治为原则,促进党和政府、企业、社会与国际力量等各尽其责;在治理方式上,强调以综合施策为突破,推动线上与线下、技术与人才、道德与法律等共同发力。这些有关网络空间善治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和新论断,是全面深化网络安全体系建设、构建网络安全保障体系、提升网络安全防护能力的重要遵循。

2.网络空间安全国际共治的中国方案。新时代以来,我国不断深化网络空间国际合作。2014年11月,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在浙江乌镇召开,习近平在贺词中提出尊重网络主权、维护网络安全的倡议。次年,习近平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中正式提出了互联互通、共治共享的“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理念,此后的每届大会都在贯彻和践行这一理念。2019年10月,在第六届世界互联网大会召开前夕,组委会发布《携手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概念文件。2022年7月12日,中国成立世界互联网大会国际组织,开启了世界互联网大会的新篇章。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不仅搭建了世界互联网大会交流平台,而且推动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日益从理念共识走向具体实践。

三、推动组织创新:以多主体协同联动提升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效能

新时代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国构建了多主体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格局,统筹指导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有效加大了网络空间的治理力度。

1.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组织革新。新时代以来,中国共产党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的工作体系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为推进网络治理、维护网络安全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2014年2月27日,为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责,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正式成立,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这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的高度重视。此后,中央、省、市三级网信管理工作体系初步建立,并建立了完善重大项目会商、重要事项督办和重大决策落地等机制。2018年3月,根据中共中央印发的《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改为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与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络安全管理局、公安部网络安全保卫局、全国网络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网络安全审查认证和市场监管大数据中心等机构,共同构成维护国家网络空间安全的治理主体。

2.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格局重塑。2018年4月,在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经济、法律、技术等多种手段8w8qVto8MDXoTBGtHgYgUDV97ljCyaTf7a+CF/KuFrE=相结合”的综合治网格局。首先,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党中央的权威和全面领导协调管理主体、优化治理能力、弥补治理真空。其次,必须突出政府的管理责任。《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进一步明确了政府各部门的职责权限,提出政府应积极开展网络空间治理、统筹协调网络安全工作和相关监督管理工作。再次,要强化企业履责担当能力。互联网企业不仅是网络空间的主要参与者,更是网络安全防护的重要力量。《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及相关网络法规将互联网平台等市场主体视为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的“看门人”,形塑出“国家管看门人、看门人管用户”的看门人规则体系。最后,还要完善社会监督、加强网民自律。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人民群众是网络空间的真正主体。新时代以来,国家正式将网民自律纳入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之中,就是要完善社会监督机制,发挥人民群众的重要主体作用。

四、新时代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实践探索的基本经验

11d2Eh86n/OReK4728ZqqcTu1OC0ofPflacLJIrR3sY=新时代以来,党和国家通过制定网络安全政策、战略与规划,构建多主体协同联动的组织体系,不仅在防范网络空间风险挑战、维护网络空间安全方面取得重要成就,而且积累了丰富经验,为进一步加强网络空间安全治理提供了重要参考。

1.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维护网络安全的根本所在。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度重视互联网、大力发展互联网、积极运用互联网、有效治理互联网,在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不断取得新的成效。因此,新时代网络工作的重要经验之一,就在于要始终坚持党对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工作的领导。这是完善国家网络安全工作治理体系、建设网络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一方面,党的领导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坚持党的领导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重大原则问题,是党和国家的根基所在、命脉所在;坚持党的领导是办好中国事情、做好各项工作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另一方面,网络空间安全治理事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人民的整体利益,必须牢牢地掌握在党的手中。只有时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网络空间的长治久安。

2.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必须坚持法规制度建设。善于运用制度优势应对网络空间风险挑战,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鲜明特点和重要经验。一方面,推动制度化建设是防范化解网络空间风险挑战的治本之策。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源自网络空间的风险挑战,党始终用制度创新巩固和拓展科学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成果,不断通过完善网络安全专项整治机制、党委(党组)网络安全工作责任制、技术治网机制等制度化手段加强和改进网络空间治理工作。另一方面,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互联网建设与治理历程,网络空间安全的法治保障始终是核心议题。新时代以来,党通过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公安机关互联网安全监督检查规定》《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并运用党的权威保证上述法规的实施,保障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工作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总之,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为我国网络安全建设进行了顶层设计,明确了我国网络空间的治理方向,为维护我国网络空间安全、应对风险挑战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

3.推进网络空间安全,必须开展国际交流合作。互联网是人类的共同家园,让这个家园更繁荣、更干净、更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对世界各国都具有重大意义,世界上的绝大多数国家都在呼吁一个安全稳定繁荣的网络空间。这表明,网络安全是整体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动态的而不是静态的,是开放的而不是封闭的。“网络安全是全球性挑战,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维护网络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责任。各国应该携手努力,共同遏制信息技术滥用,反对网络监听和网络攻击,反对网络空间军备竞赛。”只有立足开放环境,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收先进技术,才能不断提高我国网络安全水平。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新时代以来,我国不仅持续强化网络空间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打击网络犯罪与网络恐怖主义,而且还与国际社会携手推动构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向世界贡献了网络空间安全治理的中国方案。

(作者单位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

[2]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网络强国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1.

[3]单勇.论网络犯罪的看门人规制[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23(05).

[4]樊鸳.网络空间个人信息权益的法律保护 [J].网络空间安全,2023(02).

[5]曹元,董新凯.习近平网络空间治理系列论述的系统探析[J].南京社会科学,2019(06).

[6]李广乾,谢丽娜.全球化背景的网络安全新思维:他国镜鉴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08).

【编辑:曲涌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