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群体新媒介赋权行为的多重意义
2024-12-14桂宇杉
青年亚文化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反映了社会结构和价值观念的多样性。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为推动青年亚文化传播和进步提供了新舞台。改变了青年亚文化的形态,还孕育出新的亚文化现象,对青年群体的价值观和行为模式产生了深远影响。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新媒介赋权行为,不仅在文化表达和身份建构上展现了活力,也在社会文化变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研究青年亚文化的新动向,有助于更好地理解青年群体的需求和期望,为社会提供更有效的引导和规范策略。这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年群体的健康成长,也有助于维护社会的和谐与稳定。由孙黎所著的《中国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新媒介赋权行为及影响》探讨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在新媒介赋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引导和监管策略。
网络传播背景下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兴起。本书指出,网络传播革命对青年亚文化群体的兴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首先,新媒介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媒体对话语权的垄断,使得青年亚文化群体能够通过新媒体平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文化态度,从而获得更多的社会关注和认同。书中强调在新媒体环境下,文化生产变得更加去中心化,青年亚文化群体可以自由地创作和传播自己的文化产品。其次,在网络时代,创作者和受众之间的界限变得不那么明显,这极大地改变了文化产品的生产环境。书中提到,由于创作门槛的降低和传播途径的便捷化,“网络神曲”这样的亚文化产品得以顺利完成从创作到传播的整个文化消费周期。最后,网络亚文化的兴起为社会文化的创新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新媒介赋权不仅是资源上的重新分配,而是扩散到了整个社会的网络民众,特别是青年群体。他们通过新媒介技术开拓新文化形态,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
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新媒体实现赋权的方式。书中对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新媒体实现赋权的方式进行了详细论述。第一,个体激活与群体认同。新媒介赋权带来了个体自主性与能动性的提升,激发人们主动去接触和掌握新媒体工具,以便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并通过线上技术进行互动和交流。第二,亚文化空间的创设与自治。书中指出,青年亚文化群体在网络空间创造了一个个无边界的且处于不断变化中的“非正式新型组织”,通过自身的文化实践建立一整套仪式与规范,从而实现自我管理和网络话语权的社会影响力。第三,网络栖息地与社群文化的形成。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网络社会这一新的社会形态的构建,其作为现实社会的延展和扩展,不断对现实社会产生影响。在现实社会中,少数群体陷入赋权无门的困境,而在虚拟的网络社会,他们拥有更多赋权的可能。这促使他们开始通过建立社群的方式开辟属于本群体的网络栖息地。
青年亚文化群体利用新媒体赋权的深远影响。本书指出,网络青年亚文化群体利用新媒体赋权产生了深远影响。第一,促进文化多样性。新媒体赋权为青年群体提供了广阔的发声平台与技术支持。随着全球化的推进,青年群体塑造了一种既与主流文化相对立又具有创新精神的身份。他们利用新媒体平台来创造和推广亚文化产品和思想,从而获得一定的话语权和社会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逐渐融入主流文化,对社会文化的格局和面貌产生了影响。第二,新媒体技术赋予亚文化群体一个全新的虚拟表达领域,使得青年亚文化在表现形式上经历了深刻的变革。青年亚文化得以利用其独特的文化资产,实现经济上的自给自足,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被商业资本吸纳的风险。此外,他们还能够利用文化创新的特点,向主流文化提供新的活力和灵感。第三,推动跨学科研究。青年亚文化群体通过新媒体赋权的行为和影响,为文艺学、社会学、传播学、心理学等多个学科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材料和视角,推动了跨学科研究的发展。
(作者单位 云南大学文学院)
【编辑:李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