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寓三式”在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评价中的应用

2024-12-14金永成朱雨滕跃民

传媒 2024年22期

摘要:“三寓三式”在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教师可以从“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三方面入手设计问卷,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评估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任课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来改进教学方案并不断更新迭代,实现课程思政教学效果的动态化、螺旋式提升。

关键词:三寓三式 课程思政 课程设计 效果评价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2017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正式提出“三全育人”理念。高校贯彻“三全育人”理念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性举措。在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时,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笔者将“三寓三式”引入到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的评价中,为优化其教学效果提供新颖视角。

一、作为课程思政评价理念的“三寓三式”

“三寓三式”中的“三寓”是指“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而“三式”是指“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寓道于教”是教师在教学的同时,润物细无声地引导学生探索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并遵守客观规律。“寓德于教”是教师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寓教于乐”是老师用情景化、戏剧化、游戏化、故事化、幽默化的五化手段和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案例式、探究式(五式)的多种方法开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快乐教学”,高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画龙点睛式”是在讲授课程内容时,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唯物辩证法等思政元素的映射或强化。“专题嵌入式”是教师不打破原来教学结构,精心将思政的某个专题进行有机嵌入,在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的同时强化学生的价值认同。“元素化合式”是老师将知识点、思政点等教学元素以原子化合的方式进行结合,进而产生合而为一的效果。“三寓”是“三全育人”教育理念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灵魂,“三式”是彰显灵魂的方法,五化五式是实现目标的多样化手段。它们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

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评价基础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课程思政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也是编写教学指南的基础。“教学设计”要求教师立足课程本身教学目标要求和质量标准,提炼概括适切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当下各类课程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各有特色,其中“三寓三式”具有系统化、科学化、可操作性的特点。当我们评价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的教学效果时,可以从“三寓三式”的教学理念与方法入手进行课程设计,在评价教学效果时,看该课程在教学实践中是否做到了“三寓三式”。

二、“三寓三式”理念下的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设计

在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建设中引入“三寓三式”时,需要在彰显其共性的同时突出个性,实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育人效果,从而达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

1.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的共性与个性。2020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的共性体现在具有鲜明的价值引领取向,即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多从事与新闻出版相关的工作,强调学生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专业素质,毕业生能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坚持正确政治立场和方向,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和融合出版的知识和能力。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的个性体现在不同的课程培养学生不同的能力,授课方式也有差异。例如,“计算机网络基础”“数字媒体技术”等课程侧重计算机技术运用类的课程,课程思政结合该专业课特点,提炼出工匠精神、创新意识、辩证思维等思政元素;而“统计学”“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市场营销学”等课程偏向企业管理的课程,则要引导学生深入社会实践、关注现实问题,树立学生实事求是、重视调查研究、从实际情况出发的思想理念,培育学生经世济民、诚信服务、德法兼修的职业素养。

2.“三寓三式”与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设计的有机融合。从课程设置来看,新闻出版类专业课分属于文学大类,又与史哲、经管法有一些交叉课程。在“三寓三式”指导下进行课程思政设计,首先需要提炼出每一门专业课的课程思政目标,教师要思考本课程中蕴含的“道”和“德”是什么?“道”即本课程有哪些知识点体现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而引导学生要尊重和遵循客观规律。“德”是学生顺应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例如,在讲授“数字出版概论”这门课时,本质上不管是纸质出版还是数字出版都是文化传承和传播的介质,都起到记录历史和传承文化的作用,所以这里的“寓道于教”的核心内容是文化传承和传播。但是由于数字出版除了具有纸质书的内容,还具有体积小、容量大、可快速检索,交互性及音视频多媒体呈现等优势,增强了读者阅读体验,在文化传承上,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2011年,新闻出版总署将数字出版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发展。此外,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来看,数字出版节约了纸张,减少了树木砍伐,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不可小觑。教师可采用“画龙点睛式”的课程设计,把文化传承、保护生态、绿色发展的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中。然后,教师通过启发式、互动式、讨论等方式情景化、故事化地讲解数字出版的概念、特点以及数字出版物的设计和制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吸收到该课程蕴含的思政养分,经过潜移默化,学生不仅掌握专业知识,学有所长,也能够遵循职业道德、提升职业素养、具有敬业精神,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达到“寓德于教”的教学效果。

三、上海理工大学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对“三寓三式”的应用

在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建设引入“三寓三式”的具体实践中,上海理工大学有着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并呈现出“工文艺交融”的特点。

1.上海理工大学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引入“三寓三式”的概况。由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终端的持续升级、传播媒介不断增多、传播渠道日益丰富,新闻出版类课程设置既要重视理论学习,又要注重实操能力。培养的学生不但要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和道德修养,还应具有新文创和融合出版的前瞻思维能力、出版融合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新闻出版专业人才。因此,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的新闻出版类课程设置具有“工文艺交融”的特点。在“三寓三式”理念指导下进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时,“传播学概论”“新闻学概论”“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等课程,结合章节提炼出思政育人目标和要素,探索相应的教学方法,在设定思政育人目标时,以“寓道于教、育德于教”为切入点,用“画龙点睛式、专题嵌入式、元素化合式”融入思政要素,在教学方法上则采取“五化五式”做到“寓教于乐”。

2.“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课程思政效果的调查评价。在对新闻出版类课程进行课程思政教学进行评价时,教师可以从“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三方面入手设计问卷,其教学效果依据学生的价值认同、知识获取、能力培养三个维度来衡量,借助调查问卷结果来进行课程思政效果评估。以“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为例,在学期末,教师向选修该课程的所有同学发放了调查问卷,回收率为100%。问卷采取李克特5级量表,设计了若干考查学生的价值认同、知识获取和能力培养三个维度的题项。

从调查结果(见表2)来看,“传媒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大多数题目结果的均值大于4,取值在比较同意和非常同意之间,即同学们在责任心、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等方面获得价值认同,并且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了市场调查与分析的基本流程、知识和方法,具备了基本的数据收集、处理、分析、解释能力。由此可见,“三寓三式”作为课程思政的评价理念是可行的,其也彰显了科学化特点。整体而言,“三寓三式”在新闻出版类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经历了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效果评价三个环节后,教师可依据教学效果评价改进课程思政教学方案和不断更新迭代,有助于实现“三寓三式”教学成效的巩固和深化。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趋向多样化,教师的角色除了知识传授之外,还承担着组织、观察、引导、示范的角色。教师在运用“五化五式”教学手段实现“寓教于乐”时,可借助新媒体手段充分了解学生的想法和需求,与学生无障碍沟通,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教师借助数字媒体技术工具组织同学线上小组焦点访谈,实施情景式教学;建立课程微信群,进行学生互评和发布调查问卷,有效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并以此作为评价思政效果的手段之一。课程思政建设是一个长期探索、不断思考和调整的过程,需要教师做深做细,教师在“三寓三式”理念下着手课程设计,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后,可借助调查问卷进行课程思政效果评估。不同课程,思政元素有差异,问卷设计的内容具有个性化,需要教师深入细致思考。教师根据学生反馈,改进教学方案,不断更新迭代,实现“寓道于教、寓德于教、寓教于乐”思政教学效果的动态化螺旋式上升。

(作者金永成系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副教授;朱雨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滕跃民系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学院教授)

本文系上海理工大学教师发展研究项目“融媒视域下高校教师思政能力提升机制研究”(项目编号:CFTD22303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张烁.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2]高德毅,宗爱东.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从战略高度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01).

[3]滕跃民,张玉华,肖纲领.高职专业课程思政的“道法术器”改革[J].辽宁高职学报,2018(08).

[4]陆道坤.课程思政推行中若干核心问题及解决思路——基于专业课程思政的探讨[J].思想理论教育,2018(03).

[5]俞忠华,滕跃民.高职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与思政课协同育人探究——以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为例[J].职业教育研究,2022(08).

【编辑:钱尔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