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视角下新闻漫画的“新表达”
2024-12-14陈正毅赵慧蔡凌楚
摘要:融媒体时代传播渠道的拓展和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新闻漫画提供了全新的发展方向。本文以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获奖作品及初评入围作品为例,分析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漫画精品力作的主要特征,新闻漫画创作过程中所应用的新理念、新思维、新技术,以及主流媒体如何遵循新媒体传播规律、把握新机遇取得新突破的具体实践,为新闻漫画长足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新闻漫画 中国新闻奖 新闻传播 融媒体
正所谓“一图胜千言”,新闻漫画作为独具魅力的新闻传播形式,因其生动、夸张、直观的表达手法,一直深受读者喜爱。一件好的新闻漫画作品足以令人拍案叫绝、过目不忘。融媒体时代,信息传播媒介发生巨变,各种媒介之间的边界逐渐弱化,朝着融合性、创新性、便捷性、可视化等方向发展。新闻漫画以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围绕融媒体特征放大自身优势,实现价值“增值”。2023年11月,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评选结果揭晓,新闻漫画获一等奖1件,二等奖2件,三等奖3件。本文将以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获奖作品和初评入围作品为对象,分析新闻漫画在融媒体时代的创新表达,为主流媒体发挥新闻漫画的传播价值提供借鉴。
一、力作频出:融合渐成主流,新闻漫画焕发新生机
新闻漫画是一种横跨绘画艺术创作和新闻评论的新闻载体,其优势在于通过新颖、活泼、夸张的漫画风格揭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新闻事件及其背后的寓意。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应用,新闻漫画的表现形式更加丰富,发展外延也随之广阔。新闻漫画强势回归,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实现了观点性与艺术性的融合、重要性与交互性的统一、创新性与多元传播的共生,成为融媒体时代备受读者喜爱的新闻传播载体。
1.观点性与艺术性的完美融合,探寻价值表达新高度。新闻漫画多带有新闻评论性质,立场鲜明,艺术感强,这也是传统新闻漫画的核心价值之一。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在发挥引领功能同时也要满足受众的审美期待,在新闻漫画的创作过程中要将观点性与艺术性完美融合,提升内容的艺术品位。第三十三届中国新闻奖新闻漫画三等奖作品《落实到人》,描绘了一幕滑稽场面:为了确保小树苗健康成长,每棵小树都配备了一名专职养护员,养护员坐在小树苗旁边的大树桩上,似乎在十分用心地照料小树苗……表面看来,工作认真细致,责任落实到人,人人忠于职守。事实呢?这种工作安排只是为个别领导为推卸责任而做的样子,造成了极大的人力资源浪费,也未必能取得实际效果。该作品针砭时弊,通过夸张的艺术形式深刻揭示了现实工作中那些为避免承担责任而不惜浪费人财物力、大搞形式主义、做事层层加码的不良现象,发人深省。入围作品《财神的告诫》通过虚构的场景借古喻今,用水墨漫画的形式加以表现,形式与内容高度契合,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作品中财神与官员的形象栩栩如生,“红”与“黑”的强烈色彩对比寓意深刻。
2.场景拓展与重大主题的叠加赋能,成就重磅融媒产品。可视化表达是融媒体的特征,新闻漫画具有天然的视觉优势。因不受报纸版面篇幅限制,新闻漫画的篇幅更大,适用领域更广。尤其在正面宣传中,制作的重量级新闻漫画更贴近网民阅读心理,具有寓教于乐、渗透力强的特征。一等奖《手绘长卷|长城群英绘·北京2022年冬奥会冠军“全家福”》,将北京冬奥会109个项目的全部200多名金牌获得者的漫画肖像全景展现,描绘了冬奥会绚丽宏大、精彩纷呈的壮阔场景,揭示了世界一家亲、一起向未来的深刻寓意,诠释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该作品选题重大、视角独特,全长2022厘米,呼应北京冬奥会2022年举办,以连绵的长城为背景,意在展现“长城脚下的冰雪盛会”之精彩。作品场景丰富多样,互动效果极佳,充分展现了新闻漫画的生命力。作品还被“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海外网等主流媒体和头部网站转载,全网阅读量超5000万。
3.高品质创意与多元传播的相得益彰,破解爆款流量密码。新媒体平台在新闻信息传播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平台繁荣为新闻漫画提供了更广阔的舞台。如何让新闻漫画在新时代重获新生?创作者们需要紧跟时代脚步,把握时代脉搏,寻求全新表达,发挥技术与巧思生产出高品质内容产品,参与社会讨论、针砭时弊,更好地服务社会、服务受众。三等奖作品《北约军刀》以沾满鲜血的军刀为隐喻,形象地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假借捍卫自由之名,在世界范围内行战争暴行之实的伪善本质。该作品整体画风粗犷,构图紧凑,色彩对比强烈,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既实现了辛辣讽刺的目的,又保证了整体的观感。该漫画紧扣国际时事,主题鲜明,观点深刻,一针见血,并在国内纸媒、新媒体平台以及国际社交媒体平台上广泛传播,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影响力。入围作品《军医萌漫|痛!痛!痛!肩关节初次前脱位之后……》是中国军网微信公众号的原创漫画栏目,通过直观有趣的漫画形式将军医知识和军营故事相融合,传递科普知识。该系列作品充满故事性和趣味性,手绘风格清新简洁,一经发布就被相关新媒体平台广泛转发,广受好评。
二、向新而行:拥抱融媒技术,新闻漫画立体生长
融媒体时代新闻漫画要适应时代变化,以受众为中心,善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新表达,借助新媒体技术,结合场景叙事和视觉表达,放大情绪感染力和舆论引导力,为新闻漫画发展寻求更广阔的空间。
1.更新创作理念,塑造品牌拓宽传播广度。新闻漫画的创作理念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新语言、新形式,在不影响新闻真实、客观的前提下,转变创作思路和创新方式,以符合受众信息需求和审美期待的方式阐述事实,吸引注意力。越来越多主流媒体注重形成新闻漫画风格、塑造品牌栏目,这既有利于提升产品的辨识度,也有助于拓展产品的传播度。目前,传统媒体已经打造出一批具有社会影响力的新闻漫画栏目。以入围作品《“国际漫评”年终联欢 谁才是绝技之王?》为例,该漫画正是利用国际在线《国际漫评》栏目2022年已发布的作品进行的二度创作。《国际漫评》是国际在线精心打造的具有政治高度、思想深度、文化厚度的国际传播精品。栏目聚焦中国发展和国际舆论,通过漫画以小见大,引导海外网友正确客观认识中国。该作品构思巧妙,通过“年终联欢”这一人们熟悉并且喜闻乐见的形式,串联起美、日、英三国2022年的种种作为。作品漫画构思与创作技巧别出心裁,人物形象设计非常传神,个性化的、契合人物特征的幽默语言也为人物塑造添彩,营造出沉浸式氛围代入感极强,既令人忍俊不禁,又令人切齿拊心。
2.培养互联网+思维,搭建多元化平台。在融媒体语境下,新闻漫画要充分进行调整,将传播重心更多放在微博、微信、短视频、新闻客户端等平台,实现多元化传播。二等奖《敦煌壁画里走出的中国年,走它一个虎虎生风!》等系列融合创意长图组稿,借助敦煌这一文化宝藏,用融媒体手段呈现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底蕴和魅力。该系列作品在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社微信公号首发,随后被近千家微信、微博公号转载。该组作品全网浏览量过亿、互动量过百万,成为现象级爆款产品。网友纷纷留言点赞,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这是独属于我们国家的美”。新闻漫画要想在全新赛道上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培养“互联网+”思维,满足不同受众群体的需求,融合全媒体手段赋能新闻漫画,适时借助多元化平台的传播优势,从而提高漫画产品的传播能效和用户黏性。
3.二次元遇上数字化,迭代视觉全新体验。新闻漫画在生产创作、艺术表达、多元传播等方面都离不开数字技术支撑。新闻漫画在创作过程中要善用技术赋能,精准把握受众需求,明确新闻切入点,通过新颖的角度、独特的风格,打破传统新闻漫画的局限性,增强产品的交互体验感,与受众建立起更为紧密的连接。同时,随着各种制图软件的普及,新闻漫画的创作周期大大缩短,时效性也有显著提高。二等奖《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共绘“新时代富春山居图”》,在创作过程中应用了Photoshop、Adobe ImageReady、AutoCAD等制图软件,以青绿色为主色调,以山水为主要元素和背景,结合浙江省内地标、发展成果、经验特色等,一幅“新时代富春山居图”跃然屏上,卷轴徐徐展开,生动描绘出浙江各地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生机勃勃的画卷,给读者带来了全新的视觉体验。入围作品《小幸福》,以画中画形式,生动演绎了老北京四合院一家人的幸福生活,并运用动画手段让新闻漫画“动”起来,将喜迎党的二十大重大选题变成受众喜闻乐见的动态场景,画风可爱精致,让人眼前一亮。
三、图强而进:把握新规律新机遇,新闻漫画登高望远
近年来,主流媒体运用新闻漫画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建党百年、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反腐倡廉等重大主题宣传方面贡献突出。在融媒体时代,主流媒体要提升新闻漫画的质量及影响力,需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遵循新媒体发展规律,提升传播价值。融媒体时代,受众的阅读方式和审美期待都发生了变化。主流媒体创作的新闻漫画要想有所突破,就要遵循“内容为根本、技术为支撑”“以受众为中心”“互动表达、创新表达、共情表达”的传播规律,在提升内涵和价值上下功夫。为此,要提升策划质量水平,吃透选题要义,拿出奇思妙想,善用新鲜手段,让作品引人入胜。要强化整合思维,处理好新闻事实与呈现方式之间的关系,深挖新闻价值,实现对新闻事实的创新性创作加工。要丰富新闻漫画的表现手法,以数字化技术为载体,在色彩、构图、清晰还原度以及传播方式等方面提升新闻漫画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让新闻漫画“活”起来。比如,入围作品《百日东流,长江寻“豚”图景志》,首度以大型手绘新闻漫画形式和流畅的时空叙事方式,将长江沿线保护江豚的多维信息和画面串联起来,构建故事场景,拉近与受众距离。该作品文案生动、真挚,用白描、彩绘等形式进行艺术表现的人物、景物刻画得细腻、传神。漫画以“微笑天使”长江江豚憨态可掬的形象萌化读者,吸引受众关注,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讴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重要理念的一次生动实践。
2.丰富漫画题材,拓宽创作思路。我国新闻漫画取材多与时政相关,受这一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闻漫画多以国内国际政治动向为出发点,进行二次创作。随着受众审美的多元化,新闻漫画题材开始向经济、社会、文化、民生等领域延伸,尤其是对社会热点焦点、流量话题等的关注,有助于塑造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如三等奖《莫让“云养”成为“云骗局”》就关注“云养”的新消费模式。然而,“云养牛”“云养猫”等诈骗案件让人们对“云养”经济模式产生了质疑。该作品紧扣时事热点,画面简洁、新闻要素交代完整、主题清晰,起到了一定的警示和指导作用。漫画能敏锐抓住社会发展带来的新问题,并建言献策,画面构思精巧、入木三分,具有较强的新闻性和现实针对性。入围作品《“都坐不住了”!》则抓住了当下人们“手机不离手才安心”的生活现状,运用漫画夸张的艺术手法,形象生动,幽默风趣地道出我们要做手机的主人,而不是手机奴隶的呼声。
3.深挖中国文化元素,放大国际传播效能。主流媒体承担着提升中国国际传播能力的时代使命。主流媒体应当立足中国文化,以新闻漫画为切入点,挖掘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拓展新闻漫画的艺术表现力,为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价值观、抢占国际舆论话语权和主导权提供支持。如入围作品“看图学习”系列漫画之《大象回家记》,选题新颖有趣,通过连环画的新颖手段,讲述了云南北移亚洲象群平安回归栖息地的真实故事,具有极强的可读性。该作品利用中国传统绘画手法,结合了现代艺术的配色理念,从选题到构图再到叙事风格,既符合了中国传统审美意趣,又满足了当下互联网阅读和传播习惯,用兼具艺术性和叙事性的手法展现中国在物种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的成果,为对外宣传营造良好氛围。通过新闻漫画讲述大象回家的故事,向国际社会展示了中国生态文明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润物细无声地向全球宣介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四、结语
新闻漫画在新闻传播领域承担着重要的社会功能,以可视化形式,透过新颖、活泼、夸张的漫画风格揭示思想深刻、内涵丰富的新闻事件及其背后的深意,为新闻增添了思想性、直观性、趣味性。融媒体语境下,新闻漫画要符合时代需求,培养“互联网+”思维、引入新媒体技术、更新创作理念,用受众喜闻乐见的新表达,为新闻漫画发展寻求更广阔的空间。特别是主流媒体,在新闻漫画生产传播过程中,要尊重受众需求、丰富漫画题材、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新闻漫画事业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单位:陈正毅 长江大学传媒学院;赵慧系武汉市蔡甸区融媒体中心主任播音员;蔡凌楚系长江大学传媒学院讲师)
参考文献
[1]张潇,屈小顺.融媒体时代新闻漫画的定位思考及发展策略[J].新闻文化建设,2022(14).
[2]杨宇卓.新媒体时代新闻漫画的困境与超越[J].媒体融合新观察,2022(05).
[3]李泽峰.融媒体语境下新闻漫画“新表达”名[J].传媒评论,2023(01).
【编辑:孙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