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流电视剧的价值体现与叙事策略探析
2024-12-14王信怡
摘要:新主流电视剧坚守社会责任,为弘扬社会主义价值观、宣传国家政策作出了积极贡献,已成为颇具传播力的主旋律文化现象。本文通过梳理新主流电视剧的定义及分类,指出新主流电视剧是时代精神风貌的创新再现、电视剧功能的放大提升、电视剧艺术的革新突破,有效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共生,可通过多元化叙事题材、软性化叙事表达、创新化叙事形式和灵动化人物形象,达成叙事策略的创新与新主流电视剧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新主流电视剧 新主流影视剧 主旋律文化
电视剧在发展过程中因创作风格、题材侧重、价值导向和艺术表现的不同被分为多种类型,其中主旋律电视剧作为我国特有的电视剧类型,一直是创作中的重点和难点。近年来,一种区别于主旋律电视剧的新主流电视剧成为创作热点并进入大众视野,如《我们这十年》《大江大河》《在一起》《江河日上》等。与侧重弘扬爱国精神、展示建设成就、宣传发展政策的主旋律电视剧有所不同,新主流电视剧更加关注社会问题、民生热点、大众情感等元素,是主旋律电视剧与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交织及衍生。相较于主旋律电视剧的宏大叙事和现实题材电视剧的生活化叙事,新主流电视剧将二者有机融合,通过独特叙事策略将主旋律内容润物细无声地融入剧情,并通过艺术手段引发受众对现实问题的关注与思考。
一、新主流电视剧的定义及分类
随着《我和我的祖国》《我和我的父辈》等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电影实现艺术与经济价值的双丰收,新主流电影的概念逐渐成形。此后,新主流概念从电影行业延伸至电视剧行业,新主流电视剧成为中国电视行业涌现出的一类新兴剧作,不仅展现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并重,更发挥着传递社会正能量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尽管新主流电视剧的提法已成为业内共识,也不乏家喻户晓的佳作,但对其定义的认知仍在形成中。2022年,北京大学陈旭光教授在《国pSI5LlmFBPUKP2fUhn1ZzA==产电视剧观潮:新主流、新现实与新问题》文中指出:“所谓‘新主流电视剧’一般属于投资成本较高、制作规模较大、明星较多、奇观场面较为宏阔,常以真实可信的‘中国故事’、红色经典或塑造国家形象,表达集体主义精神等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故事为蓝本,旨在塑造打动人心、凝聚民族意识的人物形象、中国形象,正面或侧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凸显中国气派和中国风度的电视剧。”
这一概括常被新主流电视剧的制作标准及学术研究所引用,而其分类随着剧作的增多也逐渐细化。第一类主要是革命历史时代的电视剧,聚焦革命年代、红色典型等重大历史时刻与高光人物,如《觉醒年代》《功勋》通过真实而动人的故事原型,激发受众的爱国情怀和历史共鸣;第二类主要展现国家的重大决定、重要政策以及重点事件,如围绕改革开放政策的《大江大河》、以脱贫攻坚为核心的《山海情》、以“成功抗疫”为主线的《在一起》等;第三类通过官场生态展示国家治理和制度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如反腐倡廉的《人民的名义》、扫黑除恶的《狂飙》、基层建设的《县委大院》以及生态保护的《江河日上》等;第四类则侧重于现实生活和大众题材,通过细腻情节与真实描写展现普通人在时代洪流中的抉择,如《人世间》《小舍得》等。
二、新主流电视剧的价值体现
新主流电影、新主流电视剧是新时代影视行业积极探索的新方向,从“主旋律”“现实题材”向“新主流”的嬗变,不仅是艺术同时代的碰撞,更是文化与市场的融合。主旋律电视剧重在“弘扬”,叙事常缺乏现实描绘刻画;而现实题材电视剧重在“反映”,叙事往往缺乏主流价值传递升华。在多元文化语境下,新主流电视剧将“弘扬”与“反映”巧妙联结,实现了叙事的平衡性和情感的共融性,在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播等多个维度彰显出独特价值。
1.时代精神风貌的创新再现。新主流电视剧承载着展现社会发展、反映岁月变迁、“讲好中国故事”以及建构国家形象的重任,是对时代精神风貌的创新再现。在保留对时代旋律“忠诚讴歌”和对主流价值“绝对推崇”的同时,新主流电视剧站在新颖角度再现时代风貌,既能展现时代的波澜壮阔,又不至于割裂与大众的情感联系,有助于厚植家国情怀、加深时代理解。例如,《觉醒年代》以艺术典型化的方式,通过革命先辈年轻化的视角,再现1915年至1921年的时代精神风貌;《我们这十年》塑造出2012年至2022年的时代群像,以平民视角讲述典型事件和发展成就,再现新时代十年的美好历程。
2.电视剧功能的放大提升。电视剧作为典型的传播媒介,除了娱乐消遣外,还承担着文化传播、大众教育与价值引导等社会功能。新主流电视剧的出现,使电视剧的相应功能得以放大与提升。一方面,通过剧情展现时代风气、民族精神和优秀文化,新主流电视剧在媒介、社会、国际环境波诡云谲的当下,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于故事情节中,缓解社会大众价值冲突并增强新时代凝聚力。另一方面,作为当代社会教育的有效媒介工具,新主流电视剧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大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例如,《功勋》将首批八位“共和国勋章”获得者的故事进行具象化呈现,带领观众从他们身上感受崇高的价值追求与奉献精神。
3.电视剧艺术的革新突破。传统电视剧通常采用单一故事的叙事模式,较长篇幅有利于详细、深入地展开故事情节并刻画人物,但节奏往往难以掌控。新主流电视剧满足审美主体的新需求,对传统电视剧艺术进行革新突破。当前,许多新主流电视剧创作团队对视听效果进行优化升级,还引入多元化的角色设定与独立单元叙事模式,从而提升电视剧的吸引力和观赏性。《功勋》《我们这十年》在同一母题设定下,以单元剧的分剧集模式展开叙事,节奏明快、情感集中的叙事模式能充分调动受众情绪;《理想照耀中国》则采取系列短剧模式叙述建党百年的40个故事,每个短剧于受众而言都是一场未知的惊喜与新奇的体验。
4.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共生。随着媒介技术的变革和大众审美的变迁,电视剧与受众间的关系发生了明显转向,被动观剧已成为过去式。受众的年轻化趋势明显,而当下可供其选择的娱乐方式众多,电视剧之间存在的竞争也更为激烈。新主流电视剧将思想性与商业性巧妙融合,实现主流价值观与主流市场的统一。比如,主动改善主旋律电视剧对观众的说教,让内容深刻而形式有趣,实现文化与经济的协同共生。《觉醒年代》以艺术化的方式表现共产党成立前革命先烈们的卓越贡献,成功引起年轻受众对时代精神的向往,收视份额多次稳居全国第一,还借助社交平台的口碑传播及文创产品获得了可观的市场效益。
三、新主流电视剧的叙事策略
新主流电视剧在影视市场的成绩喜人,既增强了创作团队的信心,也为其创新发展探索出可行路径。但与自带IP效应和明星流量的古装偶像剧、都市剧相比,新主流电视剧需突破主旋律电视剧和现实题材电视剧的传统窠臼,结合二者优势在叙事策略上持续创新,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与更有效传播。
1.多元化的叙事题材。主旋律电视剧和现实题材电视剧在发展过程中,对于题材的选择往往单一且保守,使得叙事内容单薄,容易引发审美疲劳。新主流电视剧创作团队应避免陷入传统主旋律电视剧的套路化模式,选择更为多元化的叙事题材展现内涵丰富的新主流风范。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6/2Wqbxgf4w3vqXYz4VmJw3r.webp)
现阶段,新主流电视剧多围绕具有独特时代背景的题材展开。一方面,可以围绕新时代的国家政策、重大成就和社会生活,但当前涉及政治经济成就的题材居多,也可关注社会民生、生态建设等方面以增强题材新颖性。比如,《江河日上》虽以官场视角切入,但本质上聚焦于生态环保问题,其叙事题材双组合的模式令人耳目一新。另一方面,独特时代背景题材也可展现某一重要的历史阶段,但应对所选取阶段的历史进行深度挖掘,有效寻找更多叙事维度,从全新视角展现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瞬间。例如,《繁花》站在地域文化和地域经济的双重角度,创新重现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初期的时代风貌。即使时代相近,但因选取角度的不同,同样能为新主流电视剧提供独特的叙事题材。
2.软性化的叙事表达。新主流电视剧囿于类型限制及社会责任和群体效应,往往难以跳出宏大且严肃的主题立意,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以牺牲其艺术美感和受众体验为代价。相反,新主流电视剧可采用易于被常人感知并接受的表达策略,将崇高思想以更为亲民的方式软性落地。
创作团队一方面可尝试以普通大众视角洞察社会和国家的发展,通过平民化叙事“以小见大”,避免表达方式的刻板生硬。例如,《山海情》没有站在国家高度或伟人视角歌颂脱贫攻坚,而是从小村落中村民的视角出发,真实展示其伟大成果来自众多平凡人和平凡事的坚守。这种叙事表达拉近了新主流电视剧同受众的距离,能打动并说服更多群体。另一方面,新主流电视剧注重情感表达,通过剧中情感的细腻描绘引发共情,从而更好地理解故事主题所传达的思想内涵。此外,新主流电视剧可通过引入悬疑推理式的情节与幽默的语言风格,贴近当下年轻人喜好,以吸引更多年轻受众从而推动剧集传播。《理想照耀中国》通过青春化语境、年轻化语态,获得大批具有传播能力和参与积极性的年轻受众,达到了主流文化、主流情感软性化的投射共振。
3.创新化的叙事形式。成功的新主流电视剧能在竞争激烈的影视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实现跨年龄受众的喜爱和跨圈层的传播效应,因其能够成功摆脱陈俗老旧的叙事形式。新主流电视剧创作团队要突破既往的叙事陈规,以创新化叙事形式使故事内容更加饱满、情节设计更吸引人。
新主流电视剧一方面可采用双线多线叙事形式,将不同故事线穿插交织在一起进行呈现。《江河日上》通过采用双线叙事形式,在增加叙事层次感的同时,强化故事悬疑感从而调动受众的追剧积极性。另一方面,创作团队可以通过主客交融、虚实相生的叙事形式,依据叙事主题适当引入社会议题、真人真事或新闻事件,增强叙事的丰富性。例如,《底线》融入大量典型性、轰动性的新闻事件和法律案件,通过社会对类似事件的认知加快剧中普法情节与观众的连接,增强其对法的敬畏以及对法治社会建设的信心。
4.灵动化的人物形象。电视剧的人物形象对于剧作的艺术效果呈现、剧情内容推动以及主题展现升华具有重要作用,而某些涉及主旋律、现实题材及官场生态的电视剧角色定位出现偏差,一味追求人物神化和人性光辉,缺乏感染力、亲和力并与生活严重脱节。新主流电视剧应在反映社会现实的基础上描摹灵动化的人物形象,通过不断增强演员表演的真实性,使受众仿佛能窥见现实中的原型,由此拉近人物与广大观众的距离。
![](https://img.fx361.cc/images/2024/1216/SvWLw2aFzApa2CxSUi5wKe.webp)
新主流电视剧一方面要做好典型人物的角色塑造,结合题材背景和主题风格尽可能塑造贴近现实生活的真实人物,还要通过多维度视角展现人物性格,使其更加立体、饱满。《江河日上》中刘耕野虽身在官场但勇于直面问题,讲真话、办实事的角色形象颠覆了受众对官场人物的刻板印象,更易在观众心理上形成认同、情感上实现共鸣。另一方面,积极构建角色群像,多元包容的角色更显真实,也更能凸显故事内核、烘托主角并渲染主题。《江河日上》中除了主角外,还塑造出企业家、摊贩、女童等灵动鲜活的人物群像,在剧情推动、思想传达和情感传递中发挥着稳定叙事的重要作用。
四、结语
在国内外文化交流交融以及传播环境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新主流电视剧凭借丰富的思想内涵、独特的叙事模式、深厚的传播意义脱颖而出,成为电视剧类型创作中的新范式,也为推动我国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承不断贡献着积极力量。我们期待有更多的新主流电视剧创作团队,能够不断优化其叙事策略,以更丰富多元的价值观念,持续地打造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佳作。
(作者系武汉大学艺术学院博士研究生)
参考文献
[1]陈旭光.国产电视剧观潮:新主流、新现实与新问题[J].视听理论与实践,2022(04).
[2]刘晓东.新主流电视剧对中国国家形象的呈现与建构[J].艺术传播研究,2024(01).
[3]尚雨洁.新主流电视剧的话语建构:身份符号、青春语态与认同弥合[J].声屏世界,2023(19).
[4]董雨虹,曹敬波.新主流电视剧的突破与创新——《繁花》的话语策略与审美风格[J].当代电视,2024(03).
[5]汪荣.新主流电视剧的叙事创新与认同传播[J].北方传媒研究,2023(05).
【编辑:沈金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