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写伟大时代 精品奉献人民

2024-12-14

传媒 2024年22期

中央宣传部副部长,国家广电总局党组书记、局长曹淑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文化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近年来,广电视听行业深耕内容建设,推出了一大批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有力服务了党和国家大局,服务了人民群众。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文化思想,努力繁荣创作,以更多精品、更广传播、更加体验的生动实践,切实担负好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书写伟大时代,多出精品奉献人民。从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精品迭出、推动更广传播、强化科技赋能、构建活力生态等五个维度推动精品创作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以实际行动担负文化使命。

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 殷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为广电精品创作提供沃土,未来将继续扩大文化供给、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北京故事,传承文化根脉,深入推进北京大视听建设,用视听语言讲述源远流长的古都文化、丰富厚重的红色文化、特色鲜明的京味文化、蓬勃兴起的创新文化,发挥科技优势,促进广电视听与文旅、体育等深度融合,加快培育首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北京市广电局党组书记、局长 王杰群: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文艺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年来,广电创作释放出全新的能量,绽放出巨大的活力,开辟出广阔的天地,正在为阔步走向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与凝聚力。立足北京文化沃土和文艺创作热土打造“北京大视听”文化品牌,推动各领域内容创作全面繁荣。强调精品打造需“四个坚持”,即坚持在聚民心上下功夫,增强内容创作力;坚持在育新人上下功夫,增强人才发展力;坚持在兴文化上下功夫,增强精品创新力;坚持在展形象上下功夫,增强国际传播力。

国家广电总局广播影视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广电视听形成了线上线下融合、大屏小屏联动、长短视频互补、艺术技术并重的宣传格局,行业发展步入“品质飞跃”和“结构优化”双重驱动期。2023年至今,全国广播电视工作全系统全行业发生显著变化。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两大业务”一体推进,意识形态、公共服务、技术产业“三大属性”统筹把握,广播电视网、IPTV、OTT和互联网“四个层次”分类施策,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进展新成绩。科技与经济、文化、政治空前融合,使技术领域的颠覆性创新正以更快的节奏和更高的密度涌现。广电视听技术产业属性突出,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已深入应用于行业的各环节全流程,加快适应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形势应成为广电视听全面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科技司司长 余英:超高清如何为精品添彩?超高清技术主要是从视频的像素数量、动态流畅度、明暗层次、色彩的丰富度以及色彩和亮度的平滑度等五个维度综合提升画面的细腻度,提升视觉体验。伴随超高清应运而生的三维声技术,也可以产生身临其境的听觉体验。通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超高清实验室的评测数据,可以看到每一项技术指标对于超高清的品质呈现都至关重要。综合应用好各项指标的超高清,也将为视听作品带来主观感受上质的飞跃。发展超高清是一个必然的选择,这既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也符合信息科技发展的规律。信息科技从诞生到发展,本质上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的交流,信息的表达向着“更多、更真、更美”方向演进,信息的传递向着“更远、更快、更广”方向演进。

超高清下一步将怎样为精品作品赋能?自2016年起,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就在布局超高清相关技术研发及标准化工作,经过持续的创新发展,我们已经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跨越,无论是从节目制作时长、播出时长,还是自主超高清核心技术的研发应用,产业链各环节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我们既有先进自主技术支撑,也有超大规模的市场牵引,更重要的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推动我国超高清实现整体跃升。

上海广播电视台(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台长、总编辑 方世忠:推进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是广播电视媒体必须回答好的时代重大改革命题。之所以选择“瘦身”,就是为了更好地“强体”,按照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的新要求,将“好钢用在刀刃上”,重构媒体资源的配置模式和内容价值的评价方式,实现媒体人力资源的结构优化,让新闻媒体的优质和新质生产力,向电视主频道汇聚,向移动主平台转型,在更融合的传播平台、以更优质的视听内容、用更贴心的受众服务,面向广大观众和听众,做优做强视听公共服务。

未来五年,上海广播电视台将全面实施“新闻立台、文化兴台、融合强台”的核心战略,大力精简精办频道频率,更加聚力新闻主业,深耕媒体优势领域,重构文化创投体制机制,实施金声人才计划,致力于用AI重塑媒体技术底座,加快推进智能化、超清化和移动化,全力打造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的上海样本。

湖南广播影视集团(湖南广播电视台)党委书记、董事长、台长、总编辑 龚政文:湖南广电双平台的精品创作与传播之所以形成了独特打法,构筑了比较优势,离不开管理一体化,让精品战略能如臂使指、无缝贯通;驱动双核化,增厚总体投入规模,摊薄单平台投入成本;团队协同化,释放强大内容生产力;传播融合化,让精品力作曲高声远。湖南广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守文化使命,创新体制机制,培育顶尖人才,加大综合保障,让芒果内容精品创作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伟大征程中贡献更多力量。

河南广播电视台党组书记、台长 王仁海:精品创作的根本是创造属于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具有映照历史、洞悉时代、体察现实、启迪未来的价值,用思想的温度感染人,用精神的力量凝聚人。新文化应该是大众共鸣的,契合当下人民群众的价值取向,审美趣味,生活期盼,特别是把当代年轻人乐于接受、主动参与、积极传播优秀中华文化的怡情性,以喜闻乐见的视听方式呈现,使人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盈;新文化应该是审美更高级的,思想更先进,艺术更精湛,技术更前沿,不仅可以广泛流行,更能够成为永恒经典;新文化是样态创新的,要在题材立意上创新视角,在视听表达上创新维度,在融合传播上创新手段。因此,在新文化新传播的赋能中,要特别坚持创新表达。创新从来都不是一件求稳的事,这是一个打开自己,突破已有,影响他人的艰辛过程,秉持让文化有画面,让技术有思想,让视觉有灵魂的创作理念。

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在线视频首席执行官 孙忠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出更多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好内容往往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能够引领社会风尚,承担文化价值。只有制作精品,传播精品,才能让广大用户建立信任,对行业建立信心。也只有制作精品,传播精品,才能真正走入人民,服务人民。腾讯视频的使命感,就是要持续用美好内容打造美好平台。好作品要能够传承中华文化,打动人心,走向世界。一方面,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好作品是关键。对于创作者来讲,就是要用最新的艺术手法,现代的表达方式,来激活我们的传统文化资源;另一方面,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通过展示中华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意识,可以让全球观众对中国文化产生兴趣和好奇心,进一步加深对中华文明的理解与认同。

东阳正午阳光影视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会长 侯鸿亮:任何时代的文艺都是因时而兴,乘势而变,触摸时代,感受共振。树立精品创作的意识,需要主动地深入生活,到群众中去,切身感受时代的脉搏。中国式现代化的伟大进程,既是一卷宏伟史诗,也是穿过我们身体的细碎时间,作为文艺工作者,我们既是观察者,也是重要的记录者。文艺创作是艰辛的创造性工作,科技发展、技术革新可以带来新的艺术形式,但艺术的丰盈始终有赖于生活。尤其是在艺术门类互融互通,表现形式交叉融合,文化产品海量供给,受众各取所需,电视剧不可避免地受到越来越多冲击和挑战的今天,电视剧工作者更应该树立创作精品的志向,与观众一同成长、一同进步,才能满足观众的需求。

本期微观点摘自首届中国广播电视精品创作大会开幕式暨主论坛嘉宾发言

【编辑:杭丽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