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绘画装饰引领陶瓷文创制品发展新路径

2024-12-13徐孟月

中国故事 2024年11期

【导读】陶瓷作为中华文明的瑰宝之一,有着独特的魅力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陶瓷文化的发展过程中,绘画装饰极大地丰富了陶瓷制品的艺术表现形式,推动了陶瓷艺术的创新性发展。

当下,人们在选择陶瓷类日用品时,已从过去主要关注其实用功能,转变为更加重视陶瓷制品的设计创意与审美价值。绘画与陶瓷艺术结合,为陶瓷文化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丰富了陶瓷制品的文化内涵,也有利于陶瓷艺术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本文从绘画装饰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陶瓷文创制品在当代的发展路径,以期让陶瓷艺术在当代社会中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一、陶瓷绘画界定

陶瓷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重要名片,是传播中国故事的重要载体之一。陶瓷以天然黏土及多种天然矿物作为基本原料,经过高温煅烧工艺制作而成,涵盖了陶器和瓷器两大类。早在新石器时代,人们就已经开始在陶器上绘制各种图案和符号,以此来记录生活、传递信息等。孔六庆先生认为陶瓷绘画即“以绘画工具在陶瓷材料或者是陶瓷器皿、平面瓷板上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学者龚俐认为陶瓷绘画是一种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该形式主要以毛笔、勾线笔等绘画工具为主,以陶瓷釉料于坯体、胎体上进行绘画创作。综合以上观点,本文认为陶瓷绘画是指在平面瓷板或陶瓷器物上进行绘画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

二、绘画装饰在陶瓷上的运用

绘画装饰是陶瓷艺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环节,极大丰富了陶瓷的艺术表现形式与文化内涵。陶瓷绘画艺术历史悠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远古时期的彩陶,到宋朝的五大名窑、元朝的青花瓷、明朝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再到清朝的珐琅彩等,陶瓷绘画的发展历程体现了中华民族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创造。

陶瓷绘画的工艺技术历经发展,已从远古时期相对单一的创作手法演变为如今包含釉上彩绘、雕刻、丝网印刷等丰富多样的绘图形式。在继承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现代陶瓷绘画不仅在绘画手法上进行了创新,而且在绘画主题方面也实现了广泛的拓展与创新。陶瓷绘画的主题不仅涵盖了传统的花鸟树木、山川河流、人物等经典题材,还广泛吸纳了现代艺术的元素与表现形式,如多样的风景、卡通角色、以及各类动物等,从而使得陶瓷绘画的主题更加丰富多彩。

(一)绘画装饰的类型

绘画在陶瓷上的运用主要包括釉上彩、釉下彩及釉中彩等。其中,釉上彩起源于明朝,并在清朝达到了鼎盛。这一技术是在已经烧制完成的白釉或涩胎瓷器上,用色料绘制各类图案与纹饰,随后再放入低温窑炉进行二次烧制。釉上彩的釉色鲜艳,颜料种类非常多,但因为釉上彩绘材料和平面瓷板之间具有非吸附性,导致其色彩效果与肌理较难控制,可能会出现绘制的色彩与烧成的颜色效果不同的现象。釉上彩,根据色彩和风格的不同,又可以分为五彩、粉彩、珐琅彩等。康熙时期的五彩、乾隆时期的珐琅彩,均是闻名于世的釉上彩瓷精品。釉下彩是先在半成品坯上彩绘图案,而后施釉放入高温窑焙烧,经过焙烧后的图案被一层透明的釉膜覆盖在下面,显得晶莹剔透。釉下彩可以使画面色彩鲜艳、富含立体感。长沙窑是釉下彩的发源地。宋朝磁州窑的白地黑花釉下彩,以及此后元、明、清的青花、釉里红等釉下工艺,均是在长沙窑的影响下发展而来。釉中彩是先在陶瓷坯体上施釉,然后在坯体表面进行彩绘装饰,最后再进行焙烧。因烧制时彩绘材料沉入釉中,而被称为“釉中彩”。实际上,釉中彩与釉下彩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是将彩绘的工艺和烧制相结合,让色彩融于胎体的一种绘制手法。

(二)线条使陶瓷轮廓更为生动

在陶瓷绘画中,线条表现尤为重要。线条的流畅、飘逸或稳健,一方面是创作者个人情感的体现,另一方面又给予了陶瓷制品独特的美感。创作者通过使用不同的毛笔及绘图技巧,可以在陶泥或陶瓷表面绘制出各种风格的线条,譬如柔和的轮廓、坚决的笔势、抽象的线条等,从而为陶瓷作品增添更为丰富的元素。线条是艺术家在陶瓷绘画创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元素之一。创作者通过线条的粗细、长短、曲直等变化,展现画面的节奏感、层次感、空间感。创作者要选好绘画工具,控制好力度。在绘制青花瓷瓶的过程中,创作者利用粗细各异的线条来勾勒纹饰与图案,这样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层次感,还使其形象生动且富有表现力。因此,大多数创作者在设计陶瓷制品时,会依据风景、山水、人物及建筑等素材,运用线条勾勒技巧,使陶瓷作品更加栩栩如生,带给观众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

(三)绘画装饰丰富了陶瓷制品的文化内涵

绘画装饰不仅提升了陶瓷制品的视觉效果,而且丰富了其文化内涵,使之成为一种集实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工艺精品。

首先,绘画装饰为陶瓷制品增添了独特的审美价值。创作者将线条、色彩与新颖的图案相结合,创造出了很多美观的陶瓷艺术品。如青花斗彩装饰技艺,凭借纷繁多姿的设计元素,创制了诸多精美绝伦的陶瓷艺术品。

其次,绘画装饰能够彰显特定时代的文化特征与社会风貌。陶瓷艺术品上的绘画内容通常与当时的社会背景、审美观念等紧密相连,我们可以通过陶瓷上的绘画风格,洞察背后蕴含的丰富内涵,感受特定历史时期的精神风貌及社会状况。如元代青花瓷上的动物纹饰,主要以龙、凤凰、麒麟、鸳鸯、鹤等代表祥瑞的动物为主。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最后,绘画装饰体现了创作者的创造力和审美观念。在陶瓷制品的制作过程中,绘画装饰往往与其他工艺手段相结合,如雕刻、施釉等。如景德镇陶瓷,以独特的釉色和精湛的绘画技艺闻名于世,成为中国陶瓷的杰出代表,具有极其重要的文化价值。

由此可见,绘画装饰广泛应用在陶瓷领域,不仅将陶瓷制品提升为文化底蕴丰厚的艺术品,同时也承载着深远的历史记忆。未来我们应持续深化对陶瓷绘画装饰文化价值的探索与弘扬,确保这一传统艺术形式得以薪火相传,并不断发展壮大。

三、绘画在陶瓷文创制品中的重要价值

(一)提升了人们的审美素养

绘画反映了时代变化。早在新石器时代,绘画便与陶器相结合,由此诞生了“彩陶”。彩陶又称“陶瓷绘画”,是我国的国粹,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诸如黄河流域仰韶文化中的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马家窑文化的彩陶漩涡纹双耳罐,以及长江流域河姆渡文化的猪纹陶钵等,均为代表性的陶瓷制品。随着社会发展和技术提升,越来越多的现代绘画元素得以融入陶瓷创作中,在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的同时,也提高了人们的审美素养。陶瓷绘画不仅具备高度的艺术观赏价值,而且能够启迪人们去培养发现美的眼光,勇于追求美好事物,并在此过程中激发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保护意识。

(二)有利于弘扬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体现为一种深植于职业领域的精神追求。历经数千载岁月,无数陶瓷艺术家倾注心血于他们所热爱的事业之中,坚持不懈地雕琢出独具个人特色的作品,不断攀登工艺技艺的新高峰,并致力于将绘画艺术融入陶瓷创作,从而打造出令人赞叹的陶瓷精品。陶艺作品《瀚海未名者》是创作者巧妙融合传统与现代元素,通过手工捏制,并历经高温烧制而成的陶瓷杰作,触动了众多观赏者的心弦。该作品中的核心元素——仙人球,象征着那些在恶劣环境中依然深深扎根、顽强生长的植物,它们展现出的,是一种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的强大生命力。然而,这一艺术成就并非轻易达成。《瀚海未名者》的创作过程经历了诸多考量与实践:选择何种器型最能准确传达创作者的情感意图,如何精细刻画以及控制烧制过程,都是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试验。整个陶瓷制作流程,从原材料的精心挑选到高温焙烧的严格把控,无不对创作者的耐心与毅力提出了极高要求。创作者还需坦然面对创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失败,这种对失败的接纳与坚持,正是工匠精神在陶瓷艺术领域的深刻体现。

四、陶瓷文创制品的发展路径

(一)挖掘文化元素,提升绘画意境

陶瓷文创制品作为文化艺术与精神思想的传递媒介,兼具深厚的文化底蕴与创新设计特色。它们不仅彰显了产品的文化艺术内涵与创意智慧,同时也是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陶瓷文创制品构建了一座连接历史与当代的桥梁。在创作实践中,创作者需巧妙地将绘画元素融入陶瓷设计之中,以打造出既蕴含传统美学,又有新颖特色的文化创意产品。以著名的陶瓷美术大师王锡良的作品“元夜窃金杯”为例,王锡良先生的绘画作品以清新脱俗、淡雅宜人的风格著称,其笔下的人物线条细腻流畅,在处理人物的花纹衣褶时,他巧妙地运用光影效果来表现衣褶的层次与动态,这种技法已显现出现代速写的韵味。因此,他的作品独具特色,充满了艺术美感。再以“吾乡红厝”这一陶瓷文创制品为例,它以闽南地区传统的老红砖厝为设计灵感来源。创作者通过对飞天燕尾脊独特弧线的提炼,匠心独运地将这一元素融入产品的设计中,使器型口部呈现出向上延伸的优雅形态。这一设计不仅精妙地融合了绘画元素与传统工艺,而且使得文创产品特色鲜明,充满了浓郁的情感色彩。

(二)拓宽陶瓷文化的传播渠道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陶瓷文化的传播手段正趋向多样化。然而,当前陶瓷文化的传播途径仍然相对有限,亟需我们积极探索更多元化的传播方式以拓宽其影响力。

当前,利用数字化资源与新媒体平台推广陶瓷文化的实例正不断涌现,常见形式包括“陶瓷+影视”和“陶瓷+旅游”等。数字化传播渠道仍有巨大潜力待挖掘,例如,在博物馆及陶瓷工坊增设虚拟现实(VR)体验区,让公众无论线上线下都能“亲临”体验,沉浸于陶瓷艺术的奇妙世界。此外,创作以陶瓷文化为核心的电影或动画,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讲述陶瓷的历史变迁,也是有效的传播手段。利用微信视频号、抖音、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制作短视频和开展直播活动,同样能扩大陶瓷文化的影响力。

同时,开设陶瓷在线课程和举办线上陶瓷文化展览,能够吸引更多人学习和了解陶瓷艺术。将陶瓷教育融入学校的美术和手工课程,甚至设立专门的陶瓷校本课程,不仅能激发学生对陶瓷文化的兴趣,还能增强他们的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设计创新且风格独特的陶瓷文创产品,如茶具、装饰品等,也能让陶瓷艺术更加贴近大众。

推广陶瓷文化的路径广泛且多样,我们每个人都是陶瓷文化传播的重要使者,肩负着宣扬陶瓷文化、提升其国内外影响力的责任与使命。我们应共同努力,推动陶瓷文化跨越国界,迈向世界舞台,以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魅力。

(三)在生活中展现陶瓷创意

无论是平面的瓷板还是形态各异的陶瓷器皿,都是绘画艺术展现的绝佳“画布”。将新颖有趣的彩绘图案巧妙地融入水杯、果盘、茶具等日常陶瓷用品之中,不仅显著增强了这些产品的实用性,更赋予它们高度的艺术价值与文化深度。利用日用陶瓷作为媒介,生动地讲述“中国故事”,并通过别具一格的绘画设计,引领日用陶瓷朝着更加多元化、趣味化的方向发展,这将是未来该领域的一个重要趋势。例如,故宫博物院推出的龙凤对杯,便是陶瓷创意设计的典范之作;又如鬼脸陶瓷调味罐,以其俏皮的角色形象营造出幽默风趣的氛围,令人忍俊不禁。陶瓷文创产品正逐步从传统走向创新,以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文关怀的形式走进大众生活,使越来越多的人能通过陶瓷文创产品,深刻领悟其背后的文化意蕴。

五、结语

陶瓷制品在弘扬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新一代创作者凭借创新的绘画技巧,融合现代设计理念与表现手法,使得陶瓷产品更加贴近日常生活。

参考文献

[1] 孔六庆. 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M].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3.

[2] 龚俐. 浅谈陶瓷绘画与陶瓷装饰[J]. 陶瓷,2023(11).

[3] 邵细东. 中国传统陶瓷绘画的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探究[J]. 陶瓷研究,2024(2).

[4] 王进. 陶瓷绘画:中国画技法在陶瓷设计中的应用[J]. 佛山陶瓷,2024(6).

[5] 占馨予,余靖. 探析陶瓷绘画的构图艺术[J]. 陶瓷研究,2024(3).

[6] 罗娜,夏树平. 浅谈青花斗彩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审美价值[J]. 江苏陶瓷,2023(2).

[7] 刘明珠. 元代青花瓷的历史背景及纹样特征[J]. 收藏与投资,2022(2).

[8] 李鹏,万伊泓. 浅析绘画与陶瓷艺术设计的融合及价值体现[J]. 天工,2024(28).

[9] 吕太之,张军. 高职IT技能人才工匠精神的培育研究[J]. 电脑与电信,2022(11).

[10] 张晓慧,苏奕堂. 浅谈陶瓷文化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实践[J]. 佛山陶瓷,2024(9).

[11] 高伟松. 王大凡与王锡良陶瓷绘画艺术风格比较研究[D]. 景德镇:景德镇陶瓷大学,2019.

[12] 王翔灏. 河南红色文化在陶瓷文创产品创意设计及价值传播中的研究[J]. 天工,2022(29).

[13] 王智鸿,李锋. 用户体验设计视域下的日用陶瓷创意策略研究[J]. 陶瓷学报,20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