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地区布依族传统婚姻礼俗的文化解读
2024-12-13王欣
【导读】本文探讨了都匀市布依族的婚姻习俗,揭示了该民族在婚姻观念、婚礼仪式及酒席风俗等方面的独特文化传统,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文字资料。
布依族,作为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员,在历史的长河中,以其聪明才智和辛勤劳动,与全国各族人民携手并肩,共同开拓了祖国的西南边陲。他们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为加强各民族的团结、维护祖国的统一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都匀市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首府所在地,黔南州位于贵州省中南部,有多个民族聚居在此处,包括汉、布依、苗、水、壮、侗、毛南、仡佬等37个民族。都匀市布依族主要分布在都匀西面、南面,多聚居在沙寨、摆忙、石龙、良亩、凯口、墨冲、平浪、江洲等城镇。布依族是都匀的当地民族,是古代百越族群“骆越”的一支,汉代称为“夷濮”或“夷僚”。1953年,贵州省各地的布依族代表经过协商,正式统一用“布依”作为本民族的名称。布依族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南部,主要聚居于贵州省黔南、黔西南两个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在都匀地区,布依族艰苦奋斗,铸就了悠久的历史,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
一、布依族的传统婚姻观念
在婚姻问题上,布依族是一夫一妻制。他们的婚姻,过去绝大多数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青年男女很少有婚姻自主的权利;选择婚嫁对象时,既要门当户对,也要避免同姓同宗之间通婚。亲戚中不同辈分不能通婚,另外也有入赘(招郎上门)的风俗。过去,布依族有早婚或早订婚的现象,甚至有“背带亲”和“腹内亲”。订立婚姻时,男方会请与女方有亲戚关系的人做媒人,去女方家说亲。媒人首先向女方父母提亲,若没有遭到拒绝,男方家就相隔半月后第二次请媒人去提亲,若仍未拒绝,男方家就准备小礼品,第三次请媒人去女方家。如果女方家同意了,收下礼品,招呼媒人吃饭,这门亲事就算说成了。女方家答应这门亲事之后,男方家就择吉日到女方家去“讨八字”。“讨八字”这天,男方家要带上蜡烛一对、鞭炮一串、“庚书”一封、猪肉一块、公母鸡一对、酒一斤和财礼等。女方家则祭祖,并将填好女方生辰八字的“庚书”放在神龛面前的桌上,燃烛鸣炮。祭毕,宾主入席,殷勤劝酒,大醉方休。订婚后,一般要隔一两年才结婚,有的由于过早订婚而子女还年幼,相隔四、五年乃至七、八年之久,方能结婚。结婚之时,男女双方都要筹办酒席,招待宾客。男方家还要送给女方家猪肉、米酒、糖食、果品、衣物、财礼等。新娘出阁那天,需找两个送亲娘、两个送亲客,陪同新娘打着洋布伞步行到男方家拜堂,有的富有人家则坐轿。布依族家庭为子女办喜事,都要想尽办法热闹一番。
二、布依族的传统婚礼仪式
(一)从认识到订婚
布依族的青年男女通过对歌的方式相识相知,在歌声中了解彼此、相恋,并最终定下终身。当两情相悦时,他们会请来媒人作为桥梁,协助两家人商定结婚的细节。与汉族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及女性婚前不能擅离闺房、不得随意接触男性的习俗相比,布依族的这种择偶方式无疑更为自由和开放。
在旧时代,布依族青年的婚姻并非由他们自主决定。他们往往通过酒席上的喜歌或乡场路边的山歌(布依族称之为“浪哨”或“赶表”)相识,若双方有意,便会由男方家长请媒人前往女方家中提亲。此外,婚姻也会基于双方父母间的良好关系和共同意愿来达成,一旦双方家庭都觉得合适,女方家长便会应允这桩婚事。在当时,青年男女自主选择婚姻的情况较为罕见。不论哪种方式,男青年若想追求心仪的女子,都必须请媒人前往女方家中拜访其父母。若女方父母对男方表示满意,便会煮一对红鸡蛋,由媒人带回男方家作为订婚的象征。接着,男方家长会邀请家中的亲朋好友,携带肉类和酒水前往女方家进行认亲仪式,这被称为“插毛香”,标志着这门亲事得到了初步的认可。
(二)讨八字
“讨八字”或称为“取年庚”,是男方家庭在筹备婚姻时的一个重要步骤。男方家庭首先会派媒人前往女方家,询问所需的聘金数目,也就是常说的“开口银”。媒人将女方的要求带回男方家后,男方家会聘请先生来挑选吉日,并准备一份详细的“庚书”,上面写有男方的出生年月日时。随后,男方家会带着这份“庚书”和精心准备的礼物,前往女方家进行“请酒”仪式。
在女方家,喜堂中摆放着香烛,女方家长会设宴款待男方来宾。此时,先生会将男方的“庚书”进行折叠,并在其中填写女方的出生年月日时。在这个庄重而喜庆的场合中,男方母亲会邀请一位妇女和其一起跪在女方家的神龛前,唱起喜歌,进行“讨花取八字”的仪式。女方家会将一朵花戴在取花人的头上,然后正式将女方的八字交给男方,此时鞭炮齐鸣,欢送男方家人离开。
(三)办喜酒结婚
男方取得女方的年庚八字后,会请先生根据男女双方的出生年月日时推算出结婚喜期,男方将喜期报送女方家,双方定期请酒行礼。喜期这一天,男方家贴上红喜对,张灯结彩,吹唢呐,杀猪,宰鸡、鸭、鱼,十分热闹。
喜期当晚,男方外婆家要来为外甥“装郎”,从头到足更换新装,举行花挂红,外家和三亲六戚坐中堂,司仪主婚,给予新郎嘱咐:新婚后,双方要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和睦亲邻,听党的话,跟随国家政策,安分守己,努力兴家致富……妇女们还要为新郎敬酒,唱喜歌祝贺新郎:
今天外甥你结婚,好好孝顺你老人,孝顺老人有好处,今后发子又发孙,结婚不忘共产党,党的恩情比海深……
第二天到女方家迎亲。有钱人家骑马坐轿,普通人家步行而往,用收拾(木制装物品的家具)和竹篮挑拾着用品,染红了的猪肉、画有喜字的糯米粑粑、用红纸包好的糖食果品、衣物等。媒人押礼,哥拉迓和娘拉迓(童男童女)以及亲戚好友一行几十人,有的敲打沙金铜锣,有的吹唢呐,簇拥着披红坐轿的新郎,兴高采烈地前往女方家。
晚上良辰,女子由亲兄或弟背出阁房,出大门,外面有迎宾客迎接。两个女迎宾、两个男迎宾及媒人陪着新娘,趁夜赶到夫家。女方要请六个女送亲、六个男送亲,组成送亲队伍。除由两个女送亲陪新娘连夜送到夫家外,其余送亲人要天亮后吃了早餐才与男方家的接亲夫役、押礼先生一道出发,送到男家。
吉时到了,新郎及全家人远避,迎送亲的姐妹将新娘护送至大门前,男家开大门由两位牵亲娘将新娘牵进大门,跨过七星灯盘,到祖宗神龛前向夫家祖宗神位行三鞠躬礼,再由牵亲娘牵进洞房。这个过程叫“进亲”,新郎新娘不一起拜堂,不吃交杯酒。新郎及家人在新娘进屋时要远避,据说这样,日后生活中,新娘才不会与丈夫及其家人发生口角,相处才会和睦。
夜晚,新郎朋友打新房(闹新房),房中让新郎说绕口令、猜谜语、饮酒、吸香烟、说吉庆语等;新娘朋友则唱喜歌敬酒,互相对唱喜歌至通宵达旦。喜庆场面热闹两三天,一直到送走女方家客人后,这桩喜事才算完结。
(四)酒席中的布依族风俗
在布依族婚俗里,酒席的第一天叫“正酒”,亲友都要前来祝贺,第二天叫“例席”,招待寨邻及新娘家送亲客。第三天叫“放客”,送亲客及新娘回家。
正酒这天,送亲队伍进家时,要举行隆重的“接风”仪式。夫家要请两位懂礼仪的迎宾先生,在寨门外、自家朝门外、大门外各摆一张方桌,方桌上摆上香案、酒壶酒杯等。送亲客来到桌前,列队行礼,将酒祭于地,进寨。到朝门前,同样行礼,迎宾先生要请客人说四句“开财门”。进门后,列队院中,向主人行礼,主人要还礼。如此三礼后,主人致迎宾词,向客人表示歉意,客人致答词,向主人表示打扰。一往一来,主人盘问,客人作答,互相致歉,相互抬举,展示自己的言辞才华。一番唇枪舌剑后,互相探知对方底细,然后准备晚上的活动,进屋喝茶,主人唱歌献茶。
接风过后,主家大摆筵席招待宾客,老外家(新娘娘家)来贺喜要赶早,因主家要等老外家客到后才开席。第一轮要请老外家先坐,第二轮才是送亲客入席。送亲客席位固定在进屋梯子两边,男左,女右,且桌上碗、筷、杯、壶全用红纸封着,板凳架在桌下。送亲客入席,要唱着歌来。有下坎歌、安凳歌、散筷歌、发壶歌、发杯歌、发碟歌等,唱一样,升起一样,然后才能喝酒,吃饭。
新娘也要入席,等到一切程序完成后,就离席入洞房,不再露面。
例席这一天,开席时,厨师故意将送亲客的扣碗肉不切断,送亲客就要准备礼物到厨房去谢。谢厨要唱“谢厨歌”,先是用歌声询问厨房在哪里,然后用歌声请厨师开门。厨师在内用歌声盘问,故意刁难,谢厨人要用歌声将厨师所设难题一一化解,才能进屋。进厨房后就与厨师对歌,送亲客唱的歌词大意是表明来意,表明歉意,请厨师换菜。厨师唱的歌大意是向客人致歉,表示手艺不精,肉未切开。然后互相敬酒,留下礼物,换菜回桌。歌唱对答,韵味十足,体现布依人的礼仪。晚上亲朋好友举办“夜笙”活动,欢歌笑语共同欢庆这一幸福时刻。
第三天早饭后,主人安排放客仪式,送亲客完成一切礼仪后,连同新娘一道返回娘家。离寨时,寨上男女要唱送客歌送出很远,方依依而别。婚礼至此结束。
(五)婚后不坐家制度
新娘返回娘家后,过了一年或半载,男方又安排人来接新娘,叫“走新”。新娘到夫家住个把星期后又回娘家,如此两次,夫家第三次来接,新娘就不回去了,叫坐家。到此时,夫妻双方才开始一起生活。
以前从举行婚礼到坐家一般要一年,有的可以长达三年。一是结婚时双方年纪都还小,要有一个适应过程。二是新娘要利用这段时间,准备以后生儿育女所用的衣、帽、鞋等。因婚前新娘有空就出外对歌交友、选择对象,无时间备办。婚后新娘已有人家,男青年不会再找她唱歌了,才有时间、有心情静下来做这些婚后准备。
布依族的婚俗文化充满布依人对文明的向往。布依族利用婚俗文化检验布依青年的文化修养,教育青年崇尚文明,表现布依族的好客之风,既有趣味,又有意义。
三、结语
布依族的婚姻习俗是这个古老民族深厚文化底蕴的一部分,不仅体现了他们独特的社会组织形式和价值观念,也承载了丰富的历史传统和民族情感。一对布依族新人相识于载歌载舞的“浪哨”,接着,从“讨八字”的庄重仪式,到双方家庭的相互尊重与认可,再到喜堂中的欢声笑语和鞭炮齐鸣,每一步都充满了对美好婚姻的向往和祝福。这些习俗不仅规范了布依族青年男女的婚姻行为,也为他们的婚姻生活增添了浓厚的文化色彩和民族风情。在未来,我们期待这些珍贵的传统能够得到传承和发扬,为布依族乃至中华民族的多元文化增光添彩。
参考文献
[1] 黄义仁. 布依族民俗志[M]. 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
[2] 樊敏. 布依族婚嫁经[M]. 贵阳:贵州大学出版社,2016.
[3] 徐中起. 少数民族习俗研究[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
[4] 高其才. 中国少数民族习俗研究[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5] 韦廉舟. 布依族风俗志[J]. 贵州民族研究,19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