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十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脉络与未来展望

2024-12-12李高祥周倩

继续教育研究 2024年12期
关键词:未来展望终身学习终身教育

摘要:终身学习是个体适应变化、推动社会进步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厘清我国近十年来终身学习研究的脉络及热点趋势,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和CiteSpace工具对2013—2023年收录在CNKI数据库中的主题为“终身学习”的CSSCI期刊,从发文数量、研究机构、发文作者和关键词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终身学习领域发文量总体呈平稳上升趋势,但作者和研究机构相互间缺乏合作;终身学习研究热点聚焦于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研究、终身教育立法研究、终身学习视野下教育公平研究、人工智能服务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研究以及建设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经验和启示研究。在未来终身学习研究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重视优质资源分配,为西部地区开展终身学习提供支持;利用智能技术加强机构、作者之间的有效联系;优化研究方式,多开展实证研究,并且注重国内外终身学习比较研究。

关键词: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研究脉络;未来展望

中图分类号:G7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4156(2024)12-0001-08

一、引言

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了把“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列为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民生保障制度的重点任务之一[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强调了将终身学习作为指导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统领性理念,其定位已经从教育理念上升为国家战略[2]。2020年8月31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终身学习研究所出版的《拥抱终身学习的文化》中,研究者认为,建立一种面向全球的终身学习文化是必要的,因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和经济环境中,人们需要不断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新环境[3]。由此可见,不管在国内还是国际上,终身学习都受到极大的关注与重视,所以对终身学习的研究也变得日益重要。目前,我国在终身学习研究领域已经取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例如,唐玉溪从深度学习的文化观出发,探讨如何推进我国终身学习体系建设[4];杨萍、白月梅对2008—2018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5]。虽然以上学者对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都作出了贡献,但是并没有完整地梳理我国终身学习的研究发展,尤其是近五年来,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下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现状及研究热点。为全面梳理我国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脉络和未来趋势,利用CiteSpace可视化文献计量软件,对我国终身学习研究成果进行量化分析,客观准确地反映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现状、研究热点等,为后续学者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二、研究工具与数据来源

(一)研究工具

CiteSpace是在科学计量学、数据可视化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款引文可视化分析软件[6]。由于它是通过可视化的手段来呈现科学知识的结构、规律和分布情况,因此也将通过此类方法分析得到的可视化图形称为“科学知识图谱”[7]。将CiteSpace6.2.2R作为主要的研究工具,对样本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利用直观的知识图谱展示研究机构、作者合作、关键词共现等内容,进而分析我国终身学习的研究现状,探究我国终身学习的研究趋势。

(二)数据来源

文献来源于中国知网数据库,运用高级检索法将检索主题设置为“终身学习”,时间范围选择从2013年至2023年。期刊来自CSSCI数据库,总共检索出相关文献1 259篇,经过人工整理并筛选,剔除评论、报告等与主题无关的文献以及无作者的文献后,最终筛选出553篇有效文献作为研究的样本数据。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研究现状

1.发文数量分析

发文量是评价学科研究能力的重要指标,发文数量的年际变化情况能够反映这一领域的研究趋势[8]。通过对2013—2023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发文数量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从总体来看,我国关于终身学习研究的发文数量呈平稳上升趋势;其次,从年度载文数量来看,近十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下滑期、平稳期和高峰期。下滑期为2013—2014年,这两年期间的发文数量下降幅度较大,2014年比前一年减少了21篇;平稳期是2015—2018年,这三年发文数量呈现较小的波动,但是整体趋于平稳的状态;高峰期是2019—2022年,这四年的发文数量不断增长,2022年是发表论文的最高峰,发文量达到75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肯定终身学习的作用,多次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高度重视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的建设。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因此在2013年有关终身学习研究的发文量达到68篇。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的《决定》指出加快构建面向每位社会人员的教育体系以及学习型社会,要充分发挥网络教育以及人工智能的优势[9],所以自2019年开始,我国关于终身学习研究的发文量快速增加。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民终身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的系列重要论述聚焦于“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10]。在终身学习研究过程中,我国学者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终身学习的一系列论述为重要遵循,不断探索如何建设本土化全民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11]。

2.研究机构分析

研究机构是开展终身学习研究的重要力量。在CiteSpace工具中将节点类型设置为“institution”,调整相关系数,并进行可视化分析处理后,得到2013—2023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机构共现知识图谱(见图1)。图1中研究机构的字体大小与其所发表的文章数量多少成正比,即研究机构名字越大,说明该研究机构发表的文章越多。

对图1进行分析可以发现近十年我国有关终身学习的研究机构分布特点如下:一是高校是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的主力军,是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重要力量,其中,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以19篇的发文量居首,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系、上海开放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师范大学远程教育研究中心等紧随其后;二是研究机构节点之间缺少连线并且各研究机构节点的密度仅为0.005,说明各研究机构之间的联系密度较低;三是在终身学习研究领域虽然部分研究机构之间存在连线,也形成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等少数研究团队,但是多数研究机构之间没有连线,以独立研究为主、缺少合作,未形成整体的合作研究群体;四是排名前三的研究机构均来自我国经济较为发达的地区,如北京、上海等,说明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存在区域性差异。

3.发文作者分析

发文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反映了某研究领域发文作者之间的合作情况。图2为我国近十年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的作者合作网络知识图谱,图2中发文作者的节点数量(N)是298,作者间共形成127条连线(E)[12],并且作者发文数量越多,该作者姓名在图2中的字体越大;另外作者之间的连线表示作者间的合作,即作者合作越密切,作者间的连线越粗。由图2可知,虽然在终身学习研究领域中部分作者间存在连线,有合作研究的关系,也形成了夏海鹰-吴南中、傅璇卿-张伟远-段承贵、李晴文-杜水莲-黄春雨-兰国帅等少数研究团队,但是多数作者之间缺少连线,采取独立研究发文的形式,并且发文作者之间合作的密度仅为0.003,说明彼此之间缺少联系和紧密的合作。

身学习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因此将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统计为表1。普赖斯定律表明,如果在某个领域的核心作者发表论文数达到该领域发文总数量的50%及以上,则说明该领域的核心作者群形成。经过统计,终身学习研究领域核心作者的发文总量是144篇,占总发文量的26.13%<50%,因此在该领域并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核心研究团队。

(二)研究热点

1.关键词共现分析

关键词反映了文献的核心内容[13],利用关键词共现分析可以窥见在统计时段内某一领域出现的高频关键词,揭示当前的研究热点。在CiteSpace主页面的菜单栏中,将功能选择区的时间切片设置为“2013—2023年”,时间区分度(Years Per Slice)为1,Node Types设置为“Keyword”,运行后经过可视化处理得到图3,即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图3有668个节点、1 373根连线,并且节点直径越大说明该关键词出现的频次越高,年轮颜色越深,说明其在关键词共现知识图谱中的重要性越高。

在图3中,可以清晰地看出2013—2023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领域高频关键词有终身学习、终身教育、高等教育、学分银行、资历框架、人工智能、教育公平等;其中,终身学习与终身教育是节点较大的两个关键词,说明它们在终身学习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是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的热点主题。另外,从图3中不难发现,“终身学习”的节点年轮颜色最深,这意味着其是终身学习研究领域最重要的节点;其他关键词如“终身教育”“高等教育”“教育公平”“教育体系”等节点的颜色比较深,也是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的重要节点。

2.关键词聚类分析

关键词聚类分析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某研究领域的关注点[14]。使用“K聚类”并采用LLR算法对2013—2023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由于聚类群体较多,为了更好地体现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关注热点,因此在研究工具中将Show the Largest K Clusters的值设置为8,生成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关键词聚类分析知识图谱(见图4)。图4中不同的颜色代表着不同的主题,并且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为0.8514gt;0.5,聚类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为 0.9735,说明该知识图谱聚类的效果明显,可信度较高[15]。由图4可知,近十年来我国终身学习研究主要围绕终身学习、终身教育、教育公平、高等教育、质量保证、人工智能、学分银行、启示这8个聚类群展开。另外,在工具中继续选择“Summary Table |Whitelist”得到关键词聚类表(见表2)。

结合图4和表2可知,在聚类主题群之间存在重叠,说明同一关键词可能出现在多个聚类中;其中“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等关键词出现在不同聚类群的趋势较大,说明该类关键词符合当前我国终身学习研究中的热点,同时反映了我国学者针对某一关键词从不同角度出发进行研究,如终身学习既存在于终身学习聚类群中,又存在于终身教育聚类群中。另外,通过对以上关键词聚类知识图谱以及关键词聚类表分析,可以得到近十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是建设我国终身学习体系研究。聚类主题群“终身学习”主要关注“终身教育”“理念”“质量保证”。首先,终身学习体系要求必须不断地关注时代变化,紧跟学习技术和学习环境的发展,为学习者提供实用、高质量和适应性强的学习内容和方式,范华从新时代教育现代化的视角提出通过强化法制保障、深化技术融合等策略支持建设服务全民的终身学习教育体系[16];其次,农村是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重要部分,何欢欢梳理了农村社区家长终身学习面临的困境,提出完善社会支持服务、提供学习条件保障等解决路径[17];最后,学分银行和国家资历框架在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以及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它们为我国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提供了质量保证机制,有学者认为世界各国和地区资历架构和质量保证机制方面的经验可以为我国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相应启示[18]。

二是终身教育立法研究。聚类主题群“终身教育”的相关关键词有“终身学习”“终身教育”“专业化”等。终身教育的立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发展潜力,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要求,兰岚论述了中国式终身教育法治现代化的实践难点并提出中国式终身教育法治现代化的基础和行动目标[19]。孟缘和刘华杰认为,新时代应通过以教育法典引领终身教育立法、以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支撑终身教育立法等方式推进我国终身教育立法研究[20]。

三是终身学习视野下教育公平研究。聚类主题群“教育公平”的相关关键词有“教育公平”“ 慕课”“在线教育”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21]王向旭和杨孝堂梳理了国际视野下的开放教育理念与实践,表明通过慕课、在线学习等方式推进开放教育对实现教育公平和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性[22]。李爽认为,国际开放学校在实践组织模式、教学模式等方面的措施可以为我国构建中学层次的开放教育系统以及实现教育公平提供参考及启示[23]。

四是人工智能服务建设终身学习体系研究。聚类主题群“人工智能”的相关关键词有“人工智能”“社区教育”“老年教育”等。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指出加快研究人工智能带来的就业结构、就业方式转变以及新型职业和工作岗位的技能需求,建立适应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需要的终身学习和就业培训体系[24],因此如何更好地应用人工智能服务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成为研究热点。吕小强认为,通过构建有质量的人工智能终身教育生态系统链等路径推进新时代终身教育体系构建[25]。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作为实现终身学习的重要途径,在构建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社会的进程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孙立新等人深层次地分析了当前老年教育所处困境,在理智思考人工智能在老年教育中的若干风险后,提出“人工智能+老年教育”未来的实践路向,以推动我国终身学习发展[26]。刘逸楠提出,通过构建数字化智慧学习环境等方式解决老年教育在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27]。李莹和闫广芬探讨了新媒体背景下社区教育线上学习平台的构建,指出应用新媒体技术是新时代构建数字化社区教育的必然趋势[28]。

五是建设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经验与启示研究。聚类主题群“启示”的相关关键词有“启示”“立法”“日本”“成人教育”等。首先,成人教育是我国建设服务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部分。谢国东通过分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提倡的有关成人教育的理念、政策以及行动框架等,指出对我国推进成人教育发展的启示[29]。其次,日本作为世界上最早构建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国家,在建设终身学习体系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可以为我国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提供借鉴。龚福鹏探讨了日本终身学习平台构建在定位、功能需求设计等方面对我国的启示[30]。最后,高等教育是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张艳丽认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成功发展经验对我国有很大的启示,我国在普及高等教育阶段时应该重新梳理普及高等教育的基本逻辑、人人接受高等教育的终身学习理念[31]。

(三)研究演变

利用CiteSpace的“Timezone”功能生成的我国近十年终身学习研究热点时区图,从时间维度探究其关键词的演化路径,再结合传统文献研究法,梳理总结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演变特征[32]。2013—2014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热点为终身学习、终身教育、高等教育、信息技术、资历框架以及远程教育;2015—2016年,研究热点为在线学习、教学资源、终身学习体系的制度创新;2017—2018年,研究热点为代际学习、区块链、学分互认以及终身学习体系建设的对策建议;2019—2020年,研究热点为人工智能、职业教育、在线教育、老年教育;2021—2022年,研究热点为智能技术、信息空间、数字鸿沟;2023年,研究热点为数字素养、数字能力、数字技能、微认证、价值基础。由此可知,近十年我国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有不断增长的趋势,并且研究主题不断变化;2013年,从终身学习中衍生出终身教育、学分银行、信息技术等关键词,此后又涌现出在线学习、“互联网+”、人工智能、数字鸿沟、数字素养、数字能力等新词。这表明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前沿紧扣时代热点,研究内容不断变化更新。

(四)研究趋势

突变词是指某个时间段内出现的高频关键词,它能够反映出该时间段内的研究热点及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研究趋势[33],并且预测该领域的前沿方向。利用CiteSpace工具对553篇文献进行关键词突现分析,在“Burstness”功能中将γ值设为0.5,Minimum Duration值设置为 2,最后生成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突发性关键词知识图谱(见图5)。图5中Strength代表关键词的突变强度,其数值的大小说明了关键词在突变时间内的频率,深色表示关键词成为我国终身学习研究领域研究热点的历时阶段,浅色表示该关键词还未出现,中间色表示该关键词开始出现的时间段。

根据图5探索近十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从整体上看,我国有关终身学习的研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13—2014年,突变词是“质量保证”“立法”。2013年,终身学习立法被载入《教育部5年立法规划建议》,同年3月,主题为“让人才全球流动——资历架构国际会议”在我国香港举行,世界各国和地区有关国家资历架构和质量保证机制方面的经验,为搭建终身学习“立交桥”提供了很多启示[18],因此搭建适合我国终身学习“立交桥”的质量保证机制和终身学习立法成为当时我国学术界研究热点。第二阶段是2015—2018年,突变词是“制度创新”“慕课”“学分银行”。随着终身学习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深入,学分银行与资历框架作为两项制度创新形式受到格外重视[34],如何建设适合我国国情的学分银行及国家资历框架进而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成为当时我国终身学习领域研究热点。第三阶段是2019—2023年,突变词是“职业教育”“人工智能”“资历框架”“继续教育”“教育公平”“未来教育”“老年教育”。2019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对人工智能以及教育体系的建设作出了重要指示,所以人工智能、教育体系成为该阶段的研究热点;202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其总部发布名为《共同重新构想我们的未来:一种新的教育社会契约》的报告,在世界引起了很大的反响,探索新的未来教育方式成为该阶段的研究热点。另外,由关键词突变知识图谱可知,老年教育、教育体系、教育公平的突变持续时间较长,并一直延续,说明这三个关键词不仅是该阶段的研究热点,也会成为未来终身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

四、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从论文的年度发文量来看,虽然近十年间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年度发文量存在波动,但是整体上呈现平稳上升的趋势,表明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已经持续受到学术界的关注,并以国家政策为导向;其中2022—2023年的年度发文量呈现下降的趋势,表明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已经进入理性反思发展阶段;从发文机构来看,发文较多的研究机构主要来自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且研究机构以高校为主,缺乏其他机构的参与;从发文作者来看,大多数作者以独立研究为主,作者间的合作研究薄弱,并且在终身学习领域核心作者数量较少,未形成核心作者群;从研究内容来看,近十年来我国终身学习研究主要围绕建设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质量保证机制、制度建设、现状问题以及实践路径等方面;从研究视角来看,研究视角由单一角度转向多角度,关注终身学习与时代的变迁、终身学习视角下的各类教育发展;从研究方法来看,已有文献多数为理论研究,关于终身学习的实践研究以及国内外比较研究较少。

(二)展望

展望未来,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空间还很大,为了更好地推进全民终身学习教育体系的建设,促进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的发展,在未来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完善研究:一是充分发挥国家的主导作用,在深入分析我国国情以及时代变化的基础上确立国家相关政策目标;二是注重优质资源分配,为西部地区各机构开展终身学习研究提供支持;三是打破时空界限,充分利用现代智能技术加强机构、学者间的有效联系与合作,组建多个研究团队,学者要明确终身学习的发展现状,把握终身学习的发展方向,关注我国终身学习研究新问题;四是学者们要优化研究范式,开展更多的实地调研,搜集大量真实数据资料,积极开展实证研究,关注国际动向,加强国内外比较研究,不断丰富我国终身学习研究成果,推进我国终身学习研究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2024-03-19].新华网,https://www.gov.cn/zhengce/2019-11/05/content_5449023.htm.

[2]陈丽,谢浩,郑勤华.我国教育现代化视域下终身学习的内涵与价值体系[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4):3-11.

[3]UNESCO Institute for Lifelong Learning. Embracing a culture of lifelong learning [EB/OL].[2024-03-19]. https://uil.unesco.org/lifelong-learning/embracing-culture-lifelong-learning.

[4]唐玉溪.文化视域下的深度学习:推动全民终身学习的新视角[J].成人教育,2023(10):19-25.

[5]杨萍,白月梅.我国终身学习研究现状综述(2008—2018)——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19(17):9-15.

[6]陆爽,陈鹏.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研究热点与演化的可视化分析[J].职教发展研究,2023(3):39-49.

[7]张玲玲,赵明辉,曾钢,等.文献计量视角下依托大科学装置的学科主题与合作网络研究——以上海光源为例[J].管理评论,2019(11):279-288.

[8]任亚楠,崔凯琦,岳吉瑞,等.我国职业教育教材研究的进展与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J].职业技术教育,2023(9):56-63.

[9]杨英,张晓.论开放大学在线研究生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1(2):20-24.

[10]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EB/OL].[2024-03-19].光明网,http://theory.gmw.cn/2019-08/13/content_33005942.htm.

[11]吴遵民,蒋贵友.数字化时代终身学习体系的现实挑战与生态构建[J].远程教育杂志,2022(5):3-11.

[12]张优智,温思敏,刘寅可.基于CiteSpace的高校创新创业课程分析[J].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3(4):58-61.

[13]张向平,柳士彬.我国高职教育研究20年:进展、问题与走向——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分析[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2(6):75-84.

[14]卢嘉仪,易丽.我国高校德育研究现状、热点及未来展望——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宁波开放大学学报,2023(3):23-27.

[15]严奕峰,周佳璇.近20年来我国小学数学作业研究的回溯与展望——基于CiteSpace软件的可视化分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23(8):50-55.

[16]范华.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现代教育体系构建策略探究[J].继续教育研究,2021(5):18-23.

[17]何欢欢.农村社区家长终身学习价值、困境及路径摭论[J].继续教育研究,2022(5):21-26.

[18]刘永权.资历架构对中国终身学习“立交桥”建设的启示——2013年香港资历架构国际会议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3):91-97.

[19]兰岚.中国式终身教育法治现代化的实践难点与行动策略[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3(4):31-38.

[20]孟缘,刘华杰.终身教育立法研究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J].继续教育研究,2023(5):83-90.

[2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4.

[22]王向旭,杨孝堂.国际视野下的开放教育理念与实践[J].中国远程教育,2020(11):28-38+46.

[23]李爽.国际开放学校实践发展概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3(1):43-50.

[24]国务院.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EB/OL].[2024-03-19]" .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216427.htm.

[25]吕小强.新时代终身教育体系构建的意义及实现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4(1):12-17.

[26]孙立新,李圆,夏敏.“人工智能+老年教育”:发展理据、风险表征及实践路向[J].职教论坛,2023(7):91-101.

[27]刘逸楠.新时期老年教育高质量发展——成就、问题、路径[J].继续教育研究,2024(1):73-77.

[28]李莹,闫广芬.新媒体背景下社区教育线上学习平台构建[J].职教论坛,2022(5):97-103.

[29]谢国东.国际成人教育共识与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和发展[J].教育研究,2013(4):70-75+81.

[30]龚福鹏.日本终身学习平台的构建及对我国终身学习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启示[J].成人教育,2021(3):86-93.

[31]张艳丽.普及化高等教育的内涵及其意蕴探析——来自美国的启示[J].复旦教育论坛,2017(3):107-112.

[32]刘园园.近十年国际中文教育教材研究CiteSpace可视化分析[J].景德镇学院学报,2023(4):42-48.

[33]吕奕静,张蓉.近十年国内外在线学习研究综述——基于CiteSpace的可视化分析[J].成人教育,2023(6):47-58.

[34]王海东,邓小华.我国学分银行与资历框架建设探索:进展、问题与对策[J].中国远程教育,2019(12):55-60+93.

The Research Context and Future Prospectof Lifelong Learning in China in Recent Ten Years

Abstract:Lifelong learning is a key factor for individuals to adapt to change, and promote social progress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clarify the context and hot trend of lifelong learning research in China in the past decade, bibliometric methods and CiteSpace tools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CSSCI journals included in the CNKI database with the theme of “lifelong learning” from 2013 to 2023, visually analyzing the number of articles, research institutions, authors and keyword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umber of articles in lifelong learning in China shows a steady upward trend, but there is a lack of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authors and research institutions." The research hot spots focus on the construction of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the legislation of lifelong education," the study of educational equit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lifelong learning, the study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serv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lifelong learning system and the experience and enlightenment of lifelong learning education system. In the future study of lifelong learning, it is necessary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 leading role of the government; attach importance to the allocation of high-quality resources to provide support for lifelong learning in western China; use intelligent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effective connection between institutions and authors; optimize the research methods, carry out more empirical research, and emphasize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lifelong learning in China and abroad.

Key words:Lifelong learning; Lifelong education; Research context; Future prospect

猜你喜欢

未来展望终身学习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学院(老年大学)
慕课让终身教育变为一种现实
关于井工煤矿开采技术现状及趋势研究
浅谈我国电动车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展望
基于终身学习理念高职财经教育品牌建设的探微
论自动控制理论的发展历程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国国家开放大学建设研究综述
论翻转课堂在信息技术课堂应用的必要性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