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中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研究
2024-12-12朱唱
摘要:现阶段,课程思政中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在数据资源整合、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程度、学生的参与度及教师的数字化能力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基于存在的问题,探究利用大数据技术加强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具体路径,以此提高教学实效性,促进红色文化的传播。具体策略有:完善基础设施,丰富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内容,增强学生互动,优化师资培训。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数字化;课程思政;整合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41-04
红色文化是在革命战争年代,由中国共产党人、先进分子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并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其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在课程思政建设中,高校可将红色文化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价值观、历史观教育的重要资源。但传统红色文化教育方式较为刻板,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鉴于此,高校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推动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转型,这不仅是顺应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还是提升课程思政建设实效性的关键途径。
一、大数据与教育数字化的关系
1.大数据驱动教育个性化与智能化发展
大数据技术可为教育数字化发展提供强大的数据支撑,为个性化、智能化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创新奠定坚实的基础。通过深入挖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行为模式、兴趣分布以及学业进展,教师得以制订更精准的教学计划,以满足学生独特的学习需求。在课程思政建设中,大数据技术还有助于教师更精确地掌握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吸收程度,从而优化教学材料,以丰富学生的学习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此外,依托大数据分析,智能化教学辅助工具和平台能自动为学生推送适宜的红色文化资料,进一步提高教学资源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能。
2.大数据推动教育评价机制的科学化
在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中,大数据的运用不仅能丰富教学模式,而且能促进教学评估体系的优化与细化[1]。借助大数据,教师得以全方位追踪和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如学习效果、参与度、交流互动等多个维度,从而构建起更加完善的评价机制。在红色文化教育中,教师还可借助大数据技术持续监控和深入分析学生的学习信息,精准判断学生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了解程度和内心认同,从而为教学反馈和改进提供数据支持,进一步提升教学的针对性。
二、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中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的必要性
1.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路径和手段
在以往,红色文化的传授以阅读文献或实地教学等传统方式为主。而大数据技术的融入可打破原有的空间与时间界限,为红色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提供新的路径和手段。教师可利用大数据技术,对红色文化进行条理化整理和数字化处理,构建起丰富的数字资源库,并通过多媒体与互动式平台向学生展示。这种融合不仅可提高红色文化的可访问性,还能依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学习状况和认知水平,定制化推送相关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成效。
2.为不同学科的交汇搭建桥梁
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建设可为不同学科的交汇搭建桥梁,如与信息技术、历史、语文等课程结合等,打造更为庞大的课程思政网络。借助大数据技术,数字化的红色文化资源可实现长期保存并广泛传播,以此提升课程思政的普及度和影响力[2]。借助数字化平台,红色文化教育不再受限于课堂,可通过网络课程、远程教育等方式,触达更广泛的受众。
三、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数据资源整合不足
当前,红色文化在数字化建设中存在数据整合不充分的问题。红色文化资源遍布全国,包括历史档案、革命纪念馆、博物馆等,不同地区和机构管理着各自的红色文化资源。这种状况使得资料搜集、归纳以及交流合作存在割裂,难以构建起一个统一的数字化资源库或平台。另外,红色文化资料的种类繁多,包含文字、图片、音频、视频和实体文物等,却没有一个统一的分类框架或数字化规则。不同机构所采用的数字化标准和技术并不相同,这无疑增加了资源整合的难度[3]。例如,跨区域、跨部门的合作会因数字资源的标准与格式不兼容,出现交流共享不畅的情况。这种情况不仅会降低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效率,还会影响红色文化的体系化建设。
2.资源数字化水平低
近年来,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已取得很大的成就,但资源的整体数字化水平仍然较低。许多红色文化资源仍以实体书籍或物理形式保存,数字化转化尚未普及。即使有些红色文化资源已完成数字化建设,但展现方式较为单一,如仅限于文本或静态图像,缺乏动态的多媒体元素。这样的数字化资源在大数据时代下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尤其是互动性和感官体验方面的不足,会影响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学习兴趣和认知程度。另外,数字化资源的更新与维护工作也存在滞后性。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转型不仅包括现有资料的电子化,还包括持续更新内容,以确保教学资料的时效性和时代感。但受资源和技术等因素限制,有些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仅停留在基础的图文展示层面,未与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新兴技术融合。数字化资源的不足以及更新速度的滞后,会影响课程思程中红色文化的传播效果。
3.学生参与度低
在数字化时代,学生对具有高度互动性和多媒体化的教学内容有较高期待。但目前,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资源和工具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导致学生的参与度较低。在红色文化传授中,部分教师以单向讲述为主,缺少必要的互动性,使得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唤起学生的探索热情[4]。特别在数字化教学手段没有得到充分运用的背景下,单调的课堂讲述和纸质教材难以抓住学生的关注点,使得学生对红色文化的探究兴趣不浓。另外,红色文化涉及的背景和内容较为复杂,而传统教学模式缺乏有效的引导和互动,使得学生难以与红色文化产生情感上的连接,难以将红色文化的学习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这种疏离感会进一步削弱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4.教师数字化能力不足
教师的数字化能力,是影响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和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部分教师在大数据应用及数字化资源利用方面力不从心,未能将先进技术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例如,因缺少必要的专业培训和实践机会,部分教师对大数据及多媒体辅助工具的了解尚浅,在课程设计与执行阶段不能有效整合和运用数字化资源,倾向于使用传统的纸质教材和教案[5]。这不仅会使教学内容单一、缺乏变化,还会限制学生的学习体验。教师在数字化技术方面的不足,还表现在教学创新能力的缺乏方面。在数据驱动教学的新时代,教师要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和技术应用能力,以便根据学生的多元化、个性化需求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但目前,部分教师对大数据分析技术的掌握不足,难以借助数据分析深入理解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效,无法实现个性化教学和精细化教学管理。
四、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中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路径
1.完善基础设施
在大数据时代,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转型急需基础信息设施的支持。这种基础设施的升级不仅包括硬件设施的更新换代,还涵盖网络架构、云存储、数据处理等信息技术层面的全面建设与提升。数字化的红色文化资源要依赖稳定且高质量的互联网和数据平台来实现信息的传输与保存,以此在教育机构、公共文化场所等实现流畅的获取与应用。为此,各地区、各学校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工程要优先解决数据的安全存储与传输难题。例如,某省的红色革命纪念馆在数字化转型道路上,打造了先进的数据中心与云存储系统,以此对全省的红色文化资产进行数字化管理,并统一汇总至一个数据库中,形成覆盖广泛的资源共享网络。这套系统的建立,不仅可实现红色文化资源的长期保存和备份,还可为全国各地的教育机构及相关部门提供即时的数据查询服务,以此成功打破红色文化资源原有的实体限制,实现在网络空间的广泛传播与应用。另外,完善基础设施还包括对网络安全的重视。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与巨大文化价值的红色文化数字化资源,其安全性不容忽视,确保其在数据存储、传输及共享环节不被篡改或遗失至关重要。以某市打造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平台为例,该市采用了区块链技术构建数据防篡改系统。该技术为每份数据添加了独一无二的时标,以保证数字资源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并实现数字化平台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基础建设的完善,还应着眼于教育机构内部硬件的升级换代。目前,部分学校和文化机构在数字化进程中受阻,原因在于设备落后、网络速度缓慢,这不仅会制约红色文化资源的普及,还会阻碍互动式学习的开展。因此,教育部门需加大投资,为学校配备先进的多媒体设施和高速网络,以满足数字化教学需求。
2.丰富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内容
完善的基础设施可为红色文化资源的数字化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而要想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丰富且多元化的数字内容必不可少。红色文化的数字化转型不仅要实现资源的多媒体化展示,还要保证内容具有多样性、趣味性和互动性,以满足各年龄段、不同学习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红色文化数字化内容应包括音频、视频、图文以及虚拟现实(VR)等多种媒介,以此实现从传统的图文并茂到全方位、多感官体验的飞跃[6]。以某高校的红色文化课程为例,该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重现了多个历史场景,让学生在身临其境的虚拟空间感受红色文化的独特价值。学生借助VR设备,仿佛穿越时空,“走入”历史人物的生活场景,直观体验他们的奋斗历程和生活状态。这种沉浸式学习方法,可极大提升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另外,在打造多元化的数字资源时,教师不仅要关注技术的运用,还要针对不同学习者的特点分层次规划。例如,在中小学阶段,可以动画、游戏等轻松有趣的方式传授红色文化。某小学在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时,打造了一款以某一段革命历史为背景的互动游戏,学生可在完成关卡挑战的游戏中,了解其中涉及的英雄人物事迹。这种娱乐化的学习手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还可加深学生对红色文化的认知和理解。而对高校和研究单位而言,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内容应更加深刻和学术化。例如,某历史研究所构建了关于红色文化的电子资料库,包括历史文献、访谈记录以及珍贵文物影像等,以此为高年级学生及研究者打造一个深入学习和研究的平台。此外,数字化资源的多元化还包括资源的不断充实与扩展。红色文化既是历史的印记,还是现代文明持续丰富和衍化的宝贵精神财富。因此,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建设,不应仅局限于现有的历史资料,还要结合时代的特点实时更新,以保证内容的时效性和相关性。以某城市的红色文化电子平台建设为例,其不仅收录了当地的革命史实,还定期补充反映当代社会进步的红色文化活动与故事,为学习者搭建一个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学习桥梁。
3.增强学生互动
在大数据时代,双向互动、深度参与的探索方式更符合学生的求知特点。将互动式学习作为数字化红色文化推广的核心方式,即加强学生与电子资源的交互,可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成效与参与度。这是因为,互动化的学习体系可将学生、教师以及课程内容融为一体,形成即时互动的学习环境[7]。例如,某高校打造了一款专注于红色文化学习的交互式软件。借助该款软件,学生可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交流,共同探讨学习感悟和心得。此外,该款软件还内置了在线评测与即时评价功能,便于学生随时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知识掌握程度。教师也能依据学生的反馈信息,灵活调整教学计划和内容,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灵活性。增强学生互动,也可借助虚拟现实等技术来完成。例如,某高校特别设立了多个互动体验区,学生可通过触碰显示屏和虚拟导览系统,自主挑选他们感兴趣的历史故事或人物传记。另外,该高校还创新设计了一系列互动游戏,如“重走长征路”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完成各项任务,并在这一过程中加深对红色历史的认知,形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打造定制化的互动方式,也是提升学生参与感的关键途径。大数据技术可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深入分析,自动产出个性化的学习报告,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进度提供相应的红色文化资源推荐。例如,某高校创建的数字化平台,可根据学生对不同历史事件的学习热情和表现,为其定制独一无二的学习路径,并提供个性化的资源。这种定制化的红色文化资源推荐,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力,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4.优化师资培训
在推进红色文化数字化进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在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应用不断拓展的背景下,教师的数字化技能成为推动课程思政深入发展的核心所在。基于此,对教师开展针对性的培训就成为红色文化数字化推广的重要步骤。例如,某高校在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中,推出“红色文化数字化教学培训计划”,定期组织教师参与大数据处理、虚拟现实技术、网络教学平台等数字化方面的培训。培训内容不仅涵盖基础技术操作,还包括指导教师如何将数字化资源与教学内容有效融合,以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时代感。通过一系列专业培训,教师可逐渐掌握运用前沿的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方法,学会运用数据分析工具来评估学生的学习状况,并依此优化教学策略,为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提供坚实的师资支撑。此外,培养环节还注重强化教师对红色文化精髓的研究。红色文化的传承并非仅是历史信息的简单传达,更关乎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正确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对红色文化的深层含义有透彻的把握。例如,某高校针对历史学科的教师举办了一场“红色文化专题讲座”,并邀请红色文化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详尽阐释红色文化内涵,确保教师能在授课时精确传播红色文化的核心精神与价值观念。这种将文化内涵与信息技术融合的培训方式,可有效提升教师在数字化环境下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
五、结语
大数据时代为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建设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为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革新提供了无限可能。借助提升基础建设水平、拓展数字化资源、提高学生参与度以及加强教师队伍的专业培训,课程思政中的红色文化建设将向现代化方向大步迈进。目前,课程思政中的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在资源整合、技术应用、学生参与、师资数字化能力方面等存在难题。这需要高校与社会各界通力合作,不断推进红色文化的数字化发展。唯有如此,才能更有效地传承和弘扬红色文化,提升思政课程的实效性和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张木花.大数据背景下的高校语文课程中思政育人模式的践行探讨[J].山西能源学院学报,2023(01):35-37.
[2]杨晨程,朱子正,梅木青.运用大数据载体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探究[J].成才之路,2024(26):17-20.
[3]廖卫华,樊心颖.大数据时代课程思政中红色文化数字化建设探究[J].红色文化学刊,2023(04):91-98+112.
[4]梅红岩,周军,佟玉军.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导论课程思政建设[J].计算机教育,2022(05):59-63.
[5]黄贵英,谢青松.高职思政课程数字化生态课堂建构:本质意涵、关系结构与实施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23,44(26):35-40.
[6]曾梓萱.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理路探析[J].高教论坛,2024(09):15-21.
[7]何凡,肖述剑.僭越与革新:大数据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的审视与反思[J].湖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3(05):49-55.
Research on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Red Culture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Era of Big Data
Zhu Chang
(Nanjing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Nanjing 211167, China)
Abstract: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red culture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uch as the integration of data resources, the degree of digitaliz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the participation of students, and the digital ability of teachers. Based on the existing problems, this article explores the specific path of using big data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digital construction of red culture in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promote the dissemination of red culture. Specific strategies include improving infrastructure, enriching digital content of stunning culture, enhancing student interaction, and optimizing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 bigdataera; red culture; digitization;curriculu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integr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