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讨

2024-12-12崔颖

成才之路 2024年36期

摘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文章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契合点及作用机制,探讨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难点,提出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并通过列举成功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例,以期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创新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文化建设;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24)36-0033-04

基金项目:本文系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级课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项目号:2024JZ0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聚人心、汇聚民力的强大力量”。因此,建设好高校校园文化这一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对于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如价值观念的多元冲突、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矛盾等。如何在这一背景下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高校发展的需要,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为此,本文深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内在联系,分析其中面临的挑战与难点,并提出相应的路径,以期为高校校园文化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契合点及作用机制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契合点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内容包括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十二个方面。这不仅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对现代社会文明理念的吸收与创新,它们相互关联、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一个完整且富有层次的价值体系。高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能为国家的长远发展培养出既有深厚爱国情怀、又具备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1]。总体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校园文化的契合点,主要体现在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和行为规范的引导上。这种契合不仅体现在理论层面,更在实践中得到生动的展现。高校作为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重要场所,其校园文化的构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相互渗透,共同作用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一方面,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学中。例如,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中,教师不仅要讲解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等目标,还要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实现这些目标。在法律课程中,教师要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原则。在职业道德与就业指导课程中,教师要强调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要求。另一方面,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应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例如,高校可举办以“诚信”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在准备和演讲的过程中深入思考诚信的重要性,并在日常生活中践行诚信。高校还可组织以“和谐”为目标的校园文化节,并通过文艺表演、体育比赛等形式,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此外,高校校园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校园标语、雕塑、宣传栏等,也都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这些校园文化元素不仅美化了校园环境,更在无形中传递着积极向上的价值观念,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产生深远的影响。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的作用机制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机制,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来实现。首先,整合校园文化资源,打造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平台,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志愿服务等,形成全面覆盖、层次分明的价值观教育体系。这些方式方法,如同一座座桥梁,连接着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让学生在实践中感悟、在体验中成长。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通过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的优化,更好地融入教学过程中。例如,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要注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生动、具体。再次,高校要通过校园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如文艺作品、公共艺术、学术讲座等,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提供丰富多彩的载体。这些文化活动不仅能美化校园环境,而且能在无形中熏陶学生的心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成为学生自觉遵循的行为准则[2]。

二、当前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难点

1.外部环境的挑战

在全球化和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外部环境对高校校园文化的影响日益增强。互联网的普及使学生能够轻松接触到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这种文化的多样性虽然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但也可能带来价值观的冲突和混淆。特别是一些不良信息,可能会削弱部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接受。

2.内部实施的难点

在校园内部,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时面临一些难题。首先,资源配置的不均衡可能导致文化教育的资源短缺,尤其在人文社科领域。其次,师资力量的不足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部分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面存在师资缺口[3]。再次,学生的参与度不高也是一个难以忽视的问题。当前,有的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缺乏足够的认识和兴趣。

三、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

面对挑战与难点,高校应采取一系列综合措施来优化校园文化建设,更好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高校要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和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环境中学习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深刻地理解和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

1.整合资源,构建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

在构建全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体系中,高校要整合各类教育资源,确保这些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这一策略不仅涉及课程内容的调整,还包括教材的编选、教学方法的创新以及评价体系的改进[5]。例如,在课程设置中,除了在人文学科中讨论诚信、爱国等,还应在自然科学学科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考虑伦理和社会责任。如在生物学课程中,可设计关于基因编辑伦理的讨论项目,让学生在探索科技前沿的同时,思考科技进步与伦理道德的平衡。在工程学实践中,可引入环保和社会影响评估的内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工程问题时能够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责任。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应用,高校应积极开设专门的课程和讲座。比如开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现代社会”这门课程,通过系统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历史渊源、时代意义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实践应用,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价值认知框架。讲座则可以邀请社会各界的杰出代表,分享他们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过程中的经验与感悟,并以生动的故事和鲜活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共鸣与行动,从而促进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长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高校还应定期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讨会,提升教师的理论素养,确保他们能够在日常教学中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教师的角色会从知识的传递者转变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者,并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是传播和加深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的有效途径。因此,高校要设计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例如,角色扮演和议题讨论,不仅能锻炼学生的外交谈判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为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国际关系准则,进而加深对和谐、公正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社会实践活动能让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通过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方式,亲身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同时,社会实践活动还能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让他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文艺表演、手工艺制作、美食体验等活动,能让学生领略不同文化的魅力,学会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培养自身包容、友善的良好品格,提升参与感和实践能力[6]。为了更有效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可利用节假日和特殊纪念日举办主题活动。例如,在国庆节期间可以组织一系列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如升旗仪式、红色经典诵读、历史纪录片观影等,让学生在庄严肃穆的氛围中感受国家的伟大与民族的自豪,从而加深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认同。反腐倡廉教育活动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高校要通过案例分析、讲座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治观。此外,高校应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利用数字媒体和社交平台,创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传播方式。例如,通过制作并发布教育视频、开设专题博客、组织在线讨论会等形式,不仅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还能以更加生动、直观的方式呈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使之覆盖到更广泛的学生群体中,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全面普及和深入人心。

3.优化教育环境,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

优化校园教育环境,是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成效的重要方面。这不仅涉及物质层面的改进,更包括精神层面的提升。通过全方位的教育环境优化,高校可以更有效地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物质层面的优化包括改善校园基础设施,如图书馆、报告厅和学生活动中心等,使其不仅功能齐全,更能体现出教育的核心价值。例如,在图书馆中设立专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阅读角”,不仅能为学生提供一个专注阅读的区域,而且能通过展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让学生在阅读中深刻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在精神层面,高校应致力于营造开放、包容、创新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还要通过定期举办价值观论坛、学生思想汇报会以及师生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思考成果的机会,增强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在这些活动中,不同思想能得以自由交流和碰撞,进一步促进校园文化的多元融合与发展。此外,高校应通过校规校纪的严格执行,强化正义感和规则意识,为学生提供一个正直和公正的学习环境[7]。例如,在学术诚信方面实施严格的监管措施,并明确规定,任何形式的学术不端行为如抄袭、剽窃等,都将受到严厉的处罚,包括学术警告、课程重修甚至开除学籍。这样的规定既为学生划定了明确的学术道德红线,又通过实际案例的处理警示了全体学生。在校园生活方面,高校要通过严格执行宿舍管理规定、课堂纪律等,使学生在一个有序、公正的环境中学习和生活。这些举措的实施,有助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使他们在日常行为中自觉维护校园秩序,共同营造一个充满正义感的学习氛围。

四、案例分析:成功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例

在东部的一所著名大学,校方成立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小组”,该小组负责规划和执行校园内所有的文化活动。这所大学还通过设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月”和“文明实践周”,定期举行系列活动,如主题演讲、文化展览和社区服务等。这种系统的活动安排不仅加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而且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从而逐步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8]。而西部的一所高校,则巧妙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所高校还开发了一系列以地方历史和文化为背景的教育课程与活动,如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本地历史人物的研究项目等。这种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结合,不仅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而且能使学生在学习中增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会发现,虽然每所高校在实施策略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和创新,但也存在一些共通的成功因素。例如,这些高校都高度重视校园文化活动的规划与执行,且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紧密结合。这些高校都认识到利用地域文化资源的重要性,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地方文化相结合,增强了教育的地方特色和实效性。鉴于每所高校的具体实施策略和创新点都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师资力量、学生构成等因素紧密相关,这些因素决定了高校在推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必须采取适应性策略,以符合自身的实际情况。例如,东部沿海大学可能会更多地利用现代化的媒介和国际化的资源,而内陆或边远地区高校则可能更侧重于挖掘和利用本地文化资源[9]。

五、结语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仅是提升教育质量的需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在全面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方法和策略是必不可少的。高校应优化文化教育资源,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不断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高校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李静.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05):110-112.

[2]张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探析[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3,7(20):151-156.

[3]安巧珍,张蓓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逻辑进路[J].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40(02):53-59.

[4]王翠香,郭正红.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J].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2015(06):114-116.

[5]谷伟,鲍玉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路径探究——以石家庄学院为例[J].大学,2022(33):38-41.

[6]李宏刚,宋真真.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逻辑理路[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4(05):25-33.

[7]许益锋,刘新秀.基于立德树人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机制研究[J].高教探索,2017(09):125-128.

[8]赵剑辉.经济学视角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路径探析——以财经类院校为例[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05): 68-71.

[9]王重贤.以思政课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68-71.

Exploring the Path of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Institutions Based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Cui Ying

(Changchun Financial College, Changchun 130124, China)

Abstract: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n universities is an important battlefield for practicing the socialist core values. It has important value and significance for fully implementing the Party’s education policy, implementing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talents, and consolidating the guiding position of Marxism in the ideological field. The article analyzes the intersection and mechanism between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explores the challenges and difficulties faced by current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proposes a path for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based on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provides theoretical support and practical guidance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by citing successful examples of leading university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Key words: universities;thecorevaluesofChinesesocialism;campusculture;culturalconstruction; innov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