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研究
2024-12-11朱文轩
摘 要:文章对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融入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在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中,产教融合已成为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路径。文章将思政教育元素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相结合,通过深入学科知识、引入工程案例、结合行业趋势、关注社会热点、挖掘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强化实践环节、完善评价体系等多元化措施,实现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致力于培养具备社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 产教融合 高职院校
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化产教融合,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产教融合作为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旨在优化人才培养的质量和适应性,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如何将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结合起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已成为当前职业教育的研究热点。
1 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研究背景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方式,通过将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紧密结合,重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教学模式将产业与教育深度融合,通过校企合作、产学合作等多元化途径,将产业需求和教育目标完美结合,旨在培养出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的高素质人才[1]。课程思政是一种注重全面教育的理念,它主张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等思政教育元素,以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这种教育方式注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创新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梅鲁海提出“课程思政”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具有耦合性的理念,强调这两种教育模式具有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特点[2]。产教融合为课程思政提供了实践平台和有效载体,企业与学校的深度融合将企业文化、职业素养等元素有机地融入课程思政中,使得学生所接受的思政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而课程思政为产教融合提供了思想指导和价值引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素养。在产教融合与课程思政协同育人的模式下,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与产业需求、企业实际、职业素养等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耦合关系。这种耦合关系使得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等得以有机地结合,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
产教融合教学模式与课程思政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共同作用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产教融合教学模式,学生能够更好地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而借助课程思政,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基础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种紧密的内在联系使得两者在人才培养中相互促进、相互补充,共同致力于培养具备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2 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其独特之处在于紧密关注产业发展需求,深入调研职业发展趋势和就业形势,并根据相关的需求制定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在新工科的大背景下,产教融合成为专业课程焕发活力的源泉,而课程思政则被视为专业课程的灵魂[3]。工科专业课内容中蕴含着大量的哲学道理、科学精神和人文思想,教师作为课程建设的主体,如何转变教学理念,重构课程内容,深度挖掘各学科中课程思政要素,是课程思政资源建设的关键。下面以《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这门专业核心课程为例,介绍产教融合背景下的工科专业课的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
2.1 深入学科知识,引入工程案例
在讲解电气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时,引入我国在智能电网、新能源等电气控制领域的卓越创新成果和领先技术,旨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讲解PLC程序的设计和调试时,引入智能生产线上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案例,以帮助学生了解PLC技术在工业自动化领域中的重要性。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学生分组完成PLC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任务,培养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将工程案例引入教学可以增强学习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精神并提升职业素养。
2.2 结合行业趋势,关注社会热点
结合行业发展趋势,及时将最新技术动态和企业需求融入课程中,重点关注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绿色可持续发展等关键领域,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电气控制技术的现状及未来趋势。在讲解电气控制安全规范时,引入当前社会关注的能源安全、环境问题等热点话题,使得学生深刻认识到安全规范、法律法规对个人和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对于思政元素的挖掘,始终坚持与行业趋势和社会热点问题紧密结合,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实现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2.3 挖掘科学精神,培养创新意识
工科专业课的共性是致力于培养学生对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追求真理的精神。在介绍PLC的发展历程时,引入PLC之父迪克·莫利的事迹,他的创新精神和对电气控制领域的卓越贡献,成为科学精神培养的素材。专业课教学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有助于他们面对复杂的问题和挑战时,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进行思考和创新,为社会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2.4 强化实践环节,完善评价体系
校企合作模式为教学实践环节提供了保障,校企双方依托合作基础平台,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改革,深化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工学结合与知行合一。通过现代学徒制的实施,促进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结构要素的全面融合。为了强化实践环节,致力于推进以提高工程实践能力为导向的教学体系,为学生提供与实际问题解决相结合的机会,思政元素挖掘时会加入真实项目或模拟实验等教学活动,以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创新的意识,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还采用多种评价方法,包括课程作业、实验报告、项目展示等,综合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思想品德的培养。
3 产教融合背景下课程思政融入实施路径
为了有效的实施课程思政融入,推动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的有机融合,本文以《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为例,提出以下系统化的实施路径。
3.1 落实人培方案,把握课程定位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是高职院校机电类专业核心课程,旨在让学生掌握电气控制和PLC应用技能,提升职业素养和人文素质。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该课程的定位服务于产业升级和人才培养需求,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在落实人才培养方案时,应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的需求和学生个体发展,将思政教育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4]。
3.2 融通岗课赛证,重构课程内容
在产教融合的环境中,课程内容与职业岗位需求、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相互融合。校企双方基于职业岗位的需求和职责,共同制定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将职业标准融入课程内容中。重点关注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的考试要求,将相关知识点融入课程中,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职业资格证书考试,以此激发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随着产业升级和新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内容,及时引入最新的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应用技能,对原有课程内容进行整合与重构,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比重,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模拟工程项目的开发过程,要求学生能够自主编写控制程序,绘制电路图,以及掌握各类电器元件的使用方法与场合。该课程将完成实际工程项目所需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知识点融入任务之中,旨在让学生通过任务参与到教学中。
3.3 深度学情分析,确定教学目标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的教学对象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这些学生已经基本掌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知识,具备识读简单电路图的能力,对布线的工艺要求也有一定了解。课程思政的目标是实现思政教育在教学与改革中的融入,以引导学生培养对工匠精神的尊重、对劳动精神的热爱,并秉持严于律己、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基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确定具体的思政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电气控制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实业报国情怀和使命担当,通过老一辈机电人的奋斗历程为素材,鼓励学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讲解电动机基本机构时,其种类规格多,结构复杂,表现出多样性,但基本结构都是以磁场为媒介的机电能量转换系统,又体现了一致性。通过这一事例,可以向学生传达多样性与一致性的对立统一思想,这些思想在电路分析和工程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为学生后续课程学习和工作实践奠定了基础。
3.4 培养职业能力,设计教学流程
《电气控制与PLC应用》是一门注重实践性的课程,以真实的机电设备维修员工作任务为基础,构建了课程内容,并通过完成项目任务为主线的方式构建职业能力培养平台。该课程以传统设备应用为基础,以职业能力为导向,使学生从知识到技能再到情感实现三维突破。下面以模块二接触器联锁正反转控制线路为例,设计教学流程。
项目介绍环节,教师精心准备项目内容,发布微课《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分析与安装》,并提供项目相关电气元件、仿真软件、实训报告、任务评价表等资源。这一过程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项目的背景和目的,明确自己的任务和责任。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项目的流程和要求,实训报告和任务评价表等资料也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程的学习目标和评价标准,从而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计划。
项目解析环节,教师将整个项目进行细致的分解提出具体要求,根据“1+X”证书对应的正反转控制线路的技能要求,将这些实际应用的技能点与项目内容紧密结合。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项目内容,教师分发实训报告,以便学生能够及时记录自己的学习和实践过程,并通过个性化指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完成项目。这种综合性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还能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从而为后续的实践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项目实施阶段,教师以问题引导的形式讲授线路的设计存在的安全隐患,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借助信息化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典型电气控制电路的控制过程,启发学生自主完成基本电气控制过程的分析,引导学生全面把握图纸上的信息,并掌握相关知识。此外,教师结合微课,比较接触器联锁和双重联锁正反转控制电路的异同点,培养学生安全、规范、严谨细致的职业精神和学以致用的工程意识和创新精神。在仿真接线阶段,要求学生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操作,解析布线要求及模拟接线的注意事项,以培养他们规范操作的习惯并增强质量意识。
在最后的项目评估中,将安全文明生产、职业素养、分工协作等关键要素融入其中。同时,将“1+X”考核标准纳入职业能力标准,将证书培训内容有机融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并引入企业导师和行业专家,开展现场教学和专题讲座等活动形式,以全面丰富《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的教学资源。
3.5 践行三全育人,贯穿课程思政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课程积极贯彻三全育人的教育理念,始终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目标,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的育人。为了深入践行“三全育人”理念,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强调价值引领的重要性,以专业技能知识为载体,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发挥课堂的主导作用。在讲解电气控制技术和PLC应用技能时,引入我国在电气领域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以及工业4.0、智能制造等先进理念和技术,让学生了解我国在工业领域的创新和发展,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还设置一些开放性问题和小组讨论题目,让学生自主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看法,在实际操作项目和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和感悟思政元素,从而加深他们对价值引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综合能力。
4 结语
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课程思政元素的融入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为例,深入探讨了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和融入实施路径。通过深入学科知识、结合行业趋势、挖掘科学精神和强化实践环节等措施,成功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课程教学中,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5]。在实施过程中,特别注重了落实人培方案、融通岗课赛证、深度学情分析和培养职业能力等多方面的工作。通过系统化的实施路径设计,有效地将思政教育元素融入到《电气控制与PLC应用》课程中,从而显著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同时也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未来的工作中,将继续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需求,不断完善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推动产教融合和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金项目:2023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SJYB1201);江苏省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培训项目(项目编号:2023QYSJ012)。
参考文献:
[1]汪志刚,齐亮,张迎晖,等.产教融合背景下《金属材料及热处理》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2,5(04):10-12.
[2]梅鲁海.“课程思政”+“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主体的交互共生和价值耦合[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1(29):18-21+26.
[3]孟书云,赵建峰,曹锦江,等.基于产教融合的产品制造类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建设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2(33):73-76.
[4]王锦雁.改革开放40年我国职业教育办学体制的演进逻辑[J].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学报,2018,20(03):29-36.
[5]唐宏伟,刘新波,林立.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自动化专业课程思政推进实践探索[J].才智,2022(30):67-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