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校企协同共育智能网联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

2024-12-11胥刚

时代汽车 2024年22期

摘 要:随着汽车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升级,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将更加凸显,校企深度合作成为培养拔尖人才的关键路径。文章聚焦于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实施订单式培养、互聘共用师资等合作模式创新,实现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引入行业标准,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现理实一体化,提升技能水平;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和动态优化机制,确保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提升;探索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校企协同育人模式,为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关键词:新质生产力 智能网联汽车 现场工程师 校企协同育人 培养模式

在当前新质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培养拔尖的智能网联汽车现场工程师显得尤为重要。随着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智能网联汽车市场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然而,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往往难以适应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的快速更新和市场的不断变化,存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课程体系与岗位需求脱节等问题。

从新质生产力要求来看,智能网联汽车现场工程师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能够解决复杂问题并推动技术进步。因此,我们需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理念,通过合作模式的创新,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共同打造符合新质生产力要求的人才培养体系。

从国家政策层面考虑,国家对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政策导向下的校企合作将更加紧密,共同推动智能网联汽车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发展,研究校企协同共育智能网联汽车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1 校企携手,共育汽车工程精英

随着汽车产业迈向智能化、电动化、网联化的新时代,现场工程师作为推动产业创新与技术升级的新质生产力,其培养质量已成为衡量教育水平的重要指标。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作为汽车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摇篮,肩负着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现场工程师的重任。为此,学院积极与汽车企业开展深度合作,探索校企协同培养新模式,以培育具备新质生产力要求的汽车工程精英。

1.1 适应新质生产力要求,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理念

在新时代背景下,现场工程师的培养必须紧跟产业发展步伐,适应新质生产力的要求,需要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将学校的理论教育与企业的实践训练紧密结合,共同构建适应汽车产业发展需求的现场工程师培养体系。通过校企合作,我们可以将企业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引入学校教学,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能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和理念,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1.2 反思现有培养缺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传统的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往往存在理论与实践脱节、实践环节薄弱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缺点,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增加实践课程的比重,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理论知识,提升技能水平;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真实、生动的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GEZJABnieEqH7WDHKOGX3wf7VFzZyINtpv2TinsrtKM=职业魅力,增强职业认同感。

1.3 融入产业发展背景,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为现场工程师的培养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机遇。为了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背景,必须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根据产业需求调整专业设置、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深厚理论素养的教师,为学生提供高质量的教学和指导。通过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优化人才培养体系,能够培养出更多具备新质生产力要求的现场工程师,为汽车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合作模式创新:深度融合,共筑育人平台

2.1 新质生产力的摇篮:共建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

在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浪潮中,新质生产力的需求日益凸显。学院与多家汽车企业共同打造的实训基地,正是孕育新质生产力的摇篮;不仅实现了学校与企业资源的共享,更搭建了一个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桥梁。同时,引入企业先进的设备和技术,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汽车制造的魅力。企业专家的深度参与,确保了实训内容的前沿性和实用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掌握行业所需的核心技能;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学院与企业的联系更加紧密,双方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合作更加深入。

2.2 新质生产力的锻造炉:订单式培养,精准对接企业需求

新质生产力的锻造,需要精准对接企业的实际需求。学院与企业共同开展订单式培养,满足企业对现场工程师的定制化需求。学院根据企业的岗位要求和发展趋势,量身定制培养计划,确保毕业生能够迅速适应企业的工作环境。企业则通过参与招生宣传、提供实习岗位等方式,深度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使毕业生在入职前就已具备企业所需的技能和素质;提高了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为企业输送了大批具备新质生产力的优秀人才。

2.3 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互聘共用师资,提升教学质量

新质生产力的培养,离不开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院与企业互聘共用师资,正是为了打造一支具备新质生产力特征的师资队伍。

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对企业和教学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企业需要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现场工程师,而教学则需要更加注重实践教学、跨学科融合和个性化培养。企业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将最新的技术动态和行业经验带入课堂,使教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学院教师则通过参与企业项目研发、技术服务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互聘共用师资的模式,不仅加强了学校与企业之间的联系,更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学习视野和实践机会。

3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与教学的双重呼唤

课程体系优化,对接岗位,强化实践能力。

3.1 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构建精准育人课程体系——企业新质生产力呼唤岗位精准对接的育人方案

在日新月异的汽车产业背景下,企业对现场工程师的需求不再仅仅停留在传统的技能层面,而是向着具备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综合素质的新质生产力转变。因此,学院与企业共同分析现场工程师的岗位需求,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成为培养新质生产力的关键一环。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体系不仅涵盖了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职业素养等多个方面,更注重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相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入理解并掌握岗位所需的核心技能。同时,学院还根据企业的反馈和市场需求,不断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确保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岗位需求,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

3.2 引入行业标准,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新质生产力要求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更新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层出不穷,行业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为了培养出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现场工程师,校企联合及时关注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将行业标准、新技术、新工艺引入教学内容。学院积极关注智能风联汽车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及时将行业标准、新技术、新工艺纳入教学体系中。企业方面则发挥其在行业中的资源优势,为学院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支持和真实的案例资源,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更直观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在教学内容的更新过程中,企业不仅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建议,还参与了教学内容的评估和反馈。通过与企业的深度合作,学院的教学内容得以持续优化和改进,确保学生所学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这种与时俱进的教学内容更新方式,不仅提升了教学质量,也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3 循环迭代课程,保持与时俱进——新质生产力要求企业与教学共同推动课程体系的持续进化

面对不断变化的行业环境和市场需求,课程体系也需要不断进行调整和优化。学院与企业建立了课程更新机制,定期对课程进行评估和调整,确保课程内容始终与行业发展保持同步。校企不仅要求密切关注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还要求企业积极参与课程的更新和迭代工作。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课程体系得以不断完善和优化,为培养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现场工程师提供了有力保障。

企业需要更多的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现场工程师来推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而教学则需要不断更新和优化课程体系,以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共建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互聘共用师资以及优化课程体系等一系列举措,学院与企业共同打造了一个培养新质生产力的产业学院育人平台。ecc9b0ebb0a0dca5091c3d24e08b15da在这个平台上,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丰富的理论知识,更能够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4 实践教学创新

强化实训,提升技能水平——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企业与教学双向赋能。

4.1 工学交替,实现理实一体化——企业新质生产力需求下的教学新模式探索

在追求新质生产力的时代,企业对于现场工程师的要求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理论知识掌握,更多的是对于实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的渴求。因此,学院积极探索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将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也能在实践中不断锤炼技能。

工学交替的教学模式,不仅让学生在校园内就能接触到企业的真实项目,更能在实践中深入理解理论知识,实现理实一体化。学生在参与企业项目的过程中,不仅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对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有了深刻地认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2 企业实习,增强职业适应能力——教学新质生产力提升下的企业实践平台搭建

对于学院而言,新质生产力的培养要求不仅仅在于理论知识的传授,更在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和职业适应能力的增强。因此,学院积极与企业合作,搭建企业实习平台,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锻炼技能、提升能力。在企业实习期间,学生不仅能够深入了解企业的生产流程和技术要求,更能与企业的员工进行面对面地交流和学习。

4.3 技能竞赛,激发创新活力——新质生产力呼唤下的教学与企业共同育人新举措

新质生产力的培养,需要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因此,学院与企业共同组织技能竞赛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交流学习的平台。

技能竞赛不仅能够检验学生的技能水平,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在竞赛中,学生们需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还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同时,通过与其他学校、企业的学生交流学习,学生们也能够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更多的经验和资源。

5 效果评估与反馈

持续改进,提升育人质量——新质生产力呼唤下的企业与教学双向评价与反馈机制构建。

5.1 建立多元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培养效果——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多维度人才培养效果评估

在新质生产力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与教学对于人才培养的要求愈发多元化和精细化。为了全面评估培养效果,学院与企业共同构建了一套多元评价体系,通过“三可视一精准”平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还着重考察其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更加客观地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发现其潜在的优势和不足;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其成为具备新质生产力的现场工程师。

5.2 定期反馈与调整,优化培养方案——新质生产力导向下的培养方案动态优化机制

为了确保人才培养与企业需求保持高度一致,学院与企业建立了定期反馈机制;及时收集企业对学生培养质量的反馈意见,以便对培养方案进行动态调整和优化。通过定期反馈,能够及时了解企业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需求变化,进而调整课程设置、实践教学等环节,确保教学内容与行业标准保持同步。

5.3 跟踪调查毕业生,评估人才培养成效——新质生产力视角下的毕业生职业发展情况追踪

为了更全面地评估人才培养的成效和不足,学院对毕业生进行了跟踪调查;不仅关注毕业生在企业的工作表现和发展情况,还着重了解其在新质生产力方面的成长和贡献。通过跟踪调查,深入了解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轨迹和成长历程,评估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发现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未来的培养工作提供借鉴和参考。

6 结语

展望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新质生产力的蓬勃发展,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将在汽车工程职业教育领域展现出更加广阔的前景。通过学院与汽车企业的深度合作将不断推动育人模式的创新,培养出更多具备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的汽车工程人才。同时将持续关注汽车行业的最新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不断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确保学生所学与行业需求紧密相连;并将进一步完善评价与反馈机制,倾听企业的声音,及时改进教学,持续提升育人质量。校企携手并进,共同探索新质生产力要求下的协同育人新路径,为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共同书写汽车职业教育的新篇章,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贡献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基金项目:2023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JGB2023559);2023年湖南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专项课题(项目编号:XJK23BZJ001);2021年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ZJZB2021065)。

参考文献:

[1]李靖,高文嫱,战淑红.数智化转型背景下模具专业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研究[J].教育与职业,2024(04):105-111.

[2]王海强,李春晓.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BIM技术素养培育模式研究[J].山西建筑,2024,50(04):196-198.

[3]刘延翠,路宝利.“合供”视角下职业教育现场工程师培养的合作机理与优化路径[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24(03):28-35.

[4]杨敬娜,董军刚,陈春亮,等.现场工程师教学模式在装备制造类专业教学中的实施路径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24,(01):69-72.

[5]周展,刘万太,崔添添,等.产教融合视域下现场工程师培养的路径探索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4(01):101-104.

[6]万春慧.高职高专现场工程师标准化培养模式探析[J].大众标准化,2023(24):105-107.

[7]李莉平,金智鹏,史永杰.基于校企大师工作室联合培养现场工程师的路径研究[J].中外企业文化,2023(12):195-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