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协同育人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4-12-11江传玉方晓南钟尚江姚子茂

时代汽车 2024年22期

摘 要:当前,新能源汽车行业迅猛发展,传统的汽车行业人才培养模式无法满足现代汽车产业的发展需求,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以吉利汽车产业学院为依托,通过探索实践多元化多层次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推动校企共同开发课程体系、教学资源库、教材、共建实训基地、培养双师型教师等合作内容,研究出“123”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关键词:产教融合 校企协同 育人模式

0 引言

为了对接国家战略新兴产业,适应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快速发展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服务江西省产业布局,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办学实际情况的校企合作办学机制和模式,紧紧把握产业发展动向,对接新能源汽车产业生产制造、运用服务关键环节,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与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双方合作共建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深入推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通过汽车产业学院试点整合校企资源,共同创建校企深度合作精准育人的职业教育模式,全面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和技能人才培养质量[1]。

1 建设目标与思路

1.1 建设目标

立足中部地区,面向全国范围,紧盯新能源汽车尖端发展技术,对接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布局,整合企业优势资源建设产业学院平台,打造高水平双师型团队,建设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合作开发一系列教材资源库等成果,实现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同频共振无缝对接[2],服务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培养新能源汽车装调制造人才。构建吉利汽车产业学院产教协同校企合作平台,优化“多主体,双驱动,深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融入思政教育、劳动教育,实施三全育人,搭建能力递进教学体系,形成汽车技能人才培养的典范标杆。

1.2 建设思路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深化产教融合为主线,以创新发展为引擎,以服务地方为目标,主动对接汽车强国战略和新能源汽车产业转型升级,聚焦新能源汽车产业和产业前沿技术,深化三教改革,实施特色人才培养模式[3],融入新能源汽车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全面推进“三教”改革,打造技术技能平台,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4]。

2 主要合作内容和举措

2.1 重构课程体系

根据吉利汽车产业链生产制造、装配、检测、装调、维修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重构课程体系。对接国家职业标准,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思政教育和劳动教育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岗课赛证融合”的专业课程体系。创新优化循环交替、能力递进、素质同育的“123”教学模式:1是工匠精神为一条思政主线,2为校企两个实践教育基地,3是学生汽车职业基本能力、汽车职业核心技能、汽车职业综合能力等职业能力不断递进,职业素质教育贯穿全过程,实现汽车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培养高度融合[5]。学院与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共同组建校企双元结构化教学团队,全面推进三教改革,开展课程项目化、模块化教学改革,将企业场景与校内课程对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2.2 开发教学资源库

对接职业标准,开发教学资源库。引入吉利汽车“吉时学”平台,借助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制造资源,学校教师与企业大师共同制作专业基础课程和岗位特色实践项目教学资源,引入对接吉利企业标准建设优质核心示范课程3门。引入典型岗位工作任务推进项目化教学,提升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将教学过程与新能源汽车岗位生产装调过程融合,有效的促进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岗位积极思考、创新实践,逐渐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品质。学生在校就可以接触一线企业一线岗位技能知识技能学习,有效地提高培养效率。通过推进拟现实技术应用到教学项目,可以有效拓展教学内容的广度、延伸学生的学习时间和学习空间、提升教学质量和水平,充分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等虚拟仿真技术,校企共建“汽车装调与测试”虚拟仿真教学、实训和考核的虚拟仿真专业教学资源。

2.3 开发新形态教材

校企协同,开发一批优质新形态一体化教材。组建专业教材编写小组,制定专业教材建设规划。对接行业产业岗位需求,融入新能源汽车行业产业升级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运用虚拟现实技术、互联网、多媒体技术手段,结合课程思政、双创育人等要求,开发新形态一体化的教材,全面推进专业教材改革,几句重点岗位对应的典型生产任务项目,编制实际生产教学案例库。建设期内,开发新形态一体化教材10部。根据教育部“1+X”证书项目培训和考核要求,将智能新能源汽车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内容融入到新形态教材内容中。以现代职业教育要求为指导,以新能源汽车检测装调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和新能源汽车技术专业教学标准为依据,以“德技双修,全面发展”的育人理念为引领,推进“融入式”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吃苦耐劳的劳动精神、兢兢业业的劳模精神、刻苦钻研的工匠精神、勇于攀登的创新精神等融入课程体系中,厚植爱国情怀、弘扬工匠精神,使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水乳相融。打造有用、有趣、有料的高效思政教材。

2.4 共建教学实践基地

产教深度融合,共建教学实践基地。实践基地包括“实践教学、科研创新、技能竞赛、社会培训、技术服务”五位一体的校内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汽车科普馆主要普及汽车知识,丰富汽车文化,可以接待职业院校学生以及中小学生的科普参观,通过汽车文化展览,虚拟现实体验汽车技术,打造汽车大思政实践教学基地,宣传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综合教学实践基地包括汽车电控技术平台、汽车故障诊断平台、智能网联技术一体化实训平台、沉浸式虚拟仿真平台、汽车科技科普中心等综合性的实训基地。依托吉利汽车产业学院,联合企业共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整车电控三个实训室;融合车载传感器技术、智能车嵌入式应用技术建立智能网联感知系统实训室;针对整车及关键系统测试检修、感知系统标定等岗位,建立汽车技术服务实训室,为复合型和创新型技术技能模块化课程提供实践平台。它不仅能够满足教学,而且功能上兼顾了教学实践和专业实训、技能考核鉴定、技术培训、技术检测、标准制定等,还能够接待其他专业的学生提供汽车科普参观宣传[6]。

2.5 提升社会服务水平

整合校企优势资源,提升社会服务水平,校企共同构建开放灵活的新能源汽车技术服务和培训中心,开展技术服务、师资培训和社会培训,提升专业群社会服务水平。同时面向社会对外服务的汽车技术服务,可以完成传统汽车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基础保养、故障维修、美容美保等技术服务。尤其是新能源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存在很大的需求,但是社会中部分传统的汽车维修店面对新能源汽车束手无策。与途虎养车等企业合作,立足区域汽车产业,深耕革命老区新能源汽车市场,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销售、维保、充电网络维护等领域技术合作,解决企业维保技术落后、人才缺失的现状,构建“销-保-服”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后市场生态,完善后市场服务技术标准,促进企业设施建设、服务品质、运营管理的全面升级,助力中小微企业快速成长。

2.6 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

多举措并举发力,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一支能说会做的“双师型”师资队伍,依托产业学院平台,立足行业前沿,贴近生产实际,建设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1个。目前高职院校部分教师为应届毕业生,从学校毕业后到学校,缺乏企业实践经历和相关操作技能。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学院有计划的安排教师到企业工学交替、顶岗锻炼,要求在职教师每5年必在企业实践锻炼6个月,教师通过进驻企业实践流动站,培养实践能力,学习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活力,培养一批具有实践技能的双师型队伍[7]。同时建立校企人员双向流动轮岗常态化运行机制,具体措施一方面聘请企业单位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行业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定期到学校开展教学工作,必须完成规定的教学任务。引进吉利技能大师全国技术能手入校,搭建技能大师工作室,通过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生,培养江西省技术能手和全国技术能手。

3 建设成果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紧紧把握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依托吉利汽车产业学院,推进落实校企共建汽车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体系建设、汽车服务中心等合作项目,实践探索汽车专业多元化多层次的产教融合合作模式,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目前,已经有326名同学在浙江吉利汽车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学交替校企联合培养,有167名同学完成岗位实习阶段后继续签订劳动合同正式成为吉利汽车的员工,其中,有不少的优秀毕业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已经成为车间的班组长、工段长,最早一批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了从一线成长到助理工程师的岗位。

在学院层面,承办省级技能大赛5项,建成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门,其中《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汽车学院获批一项江西省教师教学创新团队,一项江西省课程思政示范课研究中心,充分说明了产业学院助力教师能力成长效果显著;学生方面,学生获省级一等奖9项,二等奖13项,国家级二等奖6项;教师方面,教师参加江西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一等奖8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国家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二等奖7项,三等奖5项;形成专业生产实际教学案例库5个向省内同类院校推广使用,建成省级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1个,教师双师率100%,其中高级双师就有12名,培养多名专业实践经历的行业专家和技术骨干,有已经有5名教师参加吉利春雷新能源装调技术技能实践研修营实践项目,并且取得了结业证书。

4 总结

江西应用技术职业学院依托吉利汽车产业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2平台+3模块+2拓展”专业课程体系与“123”教学模式,校企双方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果和提高,企业获得了高素质的汽车技能员工,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新能源汽车专业社会影响力显著提升,校企双方实现良好互动,形成可借鉴、可推广的方案和成果,成为汽车领域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示范。

参考文献:

[1]牛文学,贺丹,赵永来,等.产业学院模式下应用型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施——以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吉利汽车产业学院为例[J].南方农机,2023,54(18):187-190+198.

[2]王仁宝,王晓峰,张慧.面向新工科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探索——以合肥学院大众学院为例[J].应用型高等教育研究,2023,8(01):1-4.

[3]王楷焱,陈克,高峰.现代产业学院视域下汽车人才培养的探索——以汽车工程产业学院为例[J].时代汽车,2024(06):53-55.

[4]刘振华,郭霖.高职制造类专业群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实施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2(43):132-134.

[5]谢剑和,张薇,王建.现代学徒制在赣州市高职汽车专业中的应用研究[J].汽车实用技术,2018(06):178-180.

[6]朱文亮.产教融合、工学一体、校企协同育人模式改革——广州华商职业学院汽车产业学院人才培养创新发展典型案例[J].汽车维修技师,2024(06):63-64.

[7]伊晓浏,曾玉霞.技工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以广汽埃安交通产业学院建设为例[J].中国培训,2023(05):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