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2024-12-11陈宵

时代汽车 2024年22期

摘 要:在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中,技术人才的培养成为教育领域的一大挑战。“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以其高度的行业针对性和灵活性,为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教育解决方案。通过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教育内容与企业需求的紧密对接,加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同时,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对教育模式的持续优化起到了促进作用,确保了教育质量与行业标准的一致性。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研究展示了教育实践中的创新方法和持续改进机制。

关键词:订单式培养模式 汽车维修 校企合作 技术教育 技术进步

0 引言

随着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对高技能维修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响应这一需求,强化了教育与行业的对接,实现了课程内容的实时更新和技术技能的针对性训练。此外,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相应的政策支持也为教育模式的创新和应用提供了有力的背景支撑。研究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模式的有效性和实施中的关键因素,探讨了其在现代职业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1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框架

1.1 模式定义与核心原则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创新的教育模式,是在通过响应企业的具体需求来设计和实施教育计划。该模式区别于传统的教育培养方案,它不仅聚焦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而是侧重于实际技能的培养和实际工作场景的模拟。核心原则包括需求导向、合作共赢、灵活适应和持续优化。需求导向原则确保教育内容和训练与企业的实际需求紧密对接,从而使学生在毕业后能够立即投入到工作中去,减少企业的再培训成本和时间。合作共赢原则强调学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参与课程设计、实训基地建设和教学实施,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教育质量和培养效率。灵活适应原则要求教育机构能够根据市场变化和技术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确保教育培养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持续优化原则是在实施过程中,持续收集反馈,对教育方案进行周期性的评估和修正,不断提高人才培养的精准度和效果[1]。

1.2 模式特征与教育价值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具备几个明显的特征,这些特征共同体现了其在技术教育领域的创新价值。第一特征是行业定制性,教育内容和课程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合作企业的具体技术需求和未来发展方向量身定做,确保教育的实用性和时效性。第二个特征是实践导向性,相比传统模式侧重理论,订单式模式更多强调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通过实际工作环境下的训练,提升学生的工作技能和问题解决能力。此外,该模式还特别强调评估与反馈机制,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技能掌握程度进行定期评估,结合企业反馈对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优化。

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为企业培养即用的技术人才,缩短学生从学校到工作岗位的过渡期,同时为教育机构提供了与行业紧密合作的平台,使教育更加贴近市场需求,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通过这种模式,教育机构可以更好地理解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趋势,使得教育内容和方法不断创新,提高了教育的整体效果和社会影响力。

2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2.1 分析行业需求,定制课程内容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课程设计与企业文化的融合至关重要。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将企业的实际需求直接引入课程体系中,以确保所培养的专业人才能够直接对接企业的具体岗位。为此,课程设计必须围绕企业的核心操作流程和技术需求进行,同时还需对职业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的教育,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和技术操作熟练度。在汽车维修教育领域,一个典型的课程体系包括从基础的车辆维护知识到高级诊断技术的全方位技能训练。例如,课程可能包括“高级动力系统故障诊断”,该课程专注于最新的动力系统技术,包括混合动力和电动车的特定需求。此外,“汽车电子系统编程”课程教授学生如何配置和优化车辆的软件,这在现代汽车维护中越来越成为一个关键领域。

例如,东方汽车技术学院与国内领先的SUV制造商的合作,双方共同开发了针对SUV特有维护需求的“订单式”课程。制造商不仅提供了包括车辆、发动机样机及最新电子设备在内的实训资源,还引入了其在野外测试和高性能车辆调试方面的专业知识。课程中加入了“越野车辆性能优化”和“高性能制动系统维护”等模块,这些内容直接对应制造商最新车型的维护需求。此外,制造商的技术专家直接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了实时的技术更新和故障排除训练。

通过这种深度的校企合作,学院不仅提高了教学质量,也使课程内容保持最前沿,从而确保学生的技能完全符合行业最新标准。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得以快速适应职场的挑战,大大地提高了其就业竞争力。同时,企业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得以培养出直接符合公司业务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降低了新员工入职的培训成本和时间,实现了教育投资的最大化回报。

2.2 建立实训基地,配置先进设备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建立实训基地和配置先进设备是培养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的核心环节。此举旨在提供一个符合行业标准的学习环境,使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工作条件下学习和实践,从而增强学生对新技术的适应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实训基地的设立首要考虑的是设施的现代化和技术的前沿性。为此,教育机构需要投入大量资源来确保实训设备能够覆盖汽车行业中的最新技术,如车辆维修站、自动化诊断系统,以及智能网络连接工具等。此外,实训基地应设计为模拟真实汽车维修工场的环境,包括工具布局、工作站设计以及安全措施等,以确保学生可以在学习期间获得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似的体验[2]。

例如,在中国,江苏省的一所职业技术学院便是实施此模式。该学院与多家汽车制造商合作,共同建立了一座大型的汽车技术实训中心。中心内部设施齐全,不仅配备了传统的汽车维修工具和设备,还引进了多款高端电动汽车和混合动力汽车的维修站,以及最新的车辆诊断软件和信息系统。这些设备使得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行业中的最新技术和设备。

实训中心的建设项目始于对行业需求的详细调查,学院通过与企业的紧密合作,确保了所配置的设备和技术完全符合当前汽车行业的标准和未来的发展趋势。通过企业的支持,学院不仅获得了技术上的指导,还得到了资金和资源上的大力支援,包括来自合作企业的捐赠和技术支持。例如,一个知名的汽车电子设备制造商为学院提供了最新款的车辆电子测试和诊断设备,这些设备使得学生能够学习和掌握处理复杂车辆电子系统故障的技能。此外,实训中心的日常运营和维护也得到了企业专家的直接参与。他们不仅定期访问学院,更新教学内容和设备,还举办各种技术研讨会和实操培训班,以确保教师和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并应用最新的技术和工艺。通过这种方式,学院成功地将教学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紧密对接,大大提高了教育的质量和效果,同时也为学生的就业提供了有力保障。

2.3 组织教师与企业技师培训,保证教学质量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组织教师与企业技师的培训至关重要,以确保教学质量满足行业的最新标准。这一过程涉及对教师进行定期的技术更新和教学方法的培训,同时也包括从企业中引入实际操作经验丰富的技师,以实现教育内容与实际工作需求的无缝对接。教师的专业发展需聚焦于最新的行业技术和创新教学法。例如,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进步,如自动化、电气化和智能网络技术的应用,教师必须掌握这些领域的知识以便传授给学生。因此,定期的技术研讨会、工作坊和实际操作培训成为教师职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从企业中引入技师作为客座讲师或合作教师,不仅可以为学生提供最新的行业知识,也能将企业文化和工作态度等软技能带入课堂,增强学生的职业素养。

例如,浙江某职业技术学院与一家知名汽车制造商的合作,这所学院成功地将企业技师纳入汽车维修和设计的教学过程中。该制造商专门为学院设立了一个年度培训计划,旨在提升学院教师和学生的技术能力和行业理解。培训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汽车维修技能到高级的车辆网络系统诊断技术。此外,制造商还向学院派遣了几位经验丰富的技师,他们在学院的实训中心常驻,提供实时的技术支持和指导。通过这种深度合作,学院不仅更好地提升了教学质量,也极大地加强了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学生们能够直接从这些企业技师那里学习到如何在现代化的车间内使用先进的诊断工具和维修设备,这种实践经验是传统课堂所无法提供的。这种教学模式不仅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水平,也优化了他们的就业前景,使他们能够在毕业后直接进入汽车行业工作,满足了企业对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需求。

2.4 实施项目驱动的学习,评估学生技能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实施项目驱动的学习法是提高教育质量和学生实际操作技能的关键策略。这种方法通过模拟真实工作环境中的项目来设计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习并应用理论知识。项目驱动的学习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技术技能,也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创新思维。此外,这种学习方法还包括对学生技能的持续评估,使用具体的技能测试和项目完成质量作为评估学生技能掌握程度的标准,从而确保教学成果与行业需求高度一致[3]。

例如,浙江技术学院与一家国内知名的汽车维修企业合作开展的实训项目。在这个项目中,学院为学生设计了一个综合汽车维修项目,重点是发动机维护和高效故障诊断。该项目要求学生团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使用先进的诊断工具和维修设备进行发动机的全面检查和维护。企业为学院提供了最新的诊断仪器和维修工具,确保学生能够接触和学习使用市场上最先进的设备。通过参与这一项目,学生们不仅提升了自己在汽车机械维护领域的实际操作技能,也加深了对汽车行业工作流程的理解。项目的最终阶段包括一个实际操作考核,学生需要在限定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发动机故障诊断和维修任务。这一过程中,企业技师提供实时反馈和评价,确保学生能够根据实际工作标准执行任务。

项目完成后,学生的表现和成果被用作评估其技能和就业能力的重要依据。优秀的学生有机会获得企业的直接聘用或推荐到其他同行业的公司。这种深入的项目实训经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职业技能,也提高了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持续发展与挑战

3.1 技术进步对培养模式的影响

技术进步对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随着智能诊断技术、先进的车辆管理系统及其他高科技工具的快速发展。为了适应这些变革,教育机构必须更新和扩展课程内容,以确保学生掌握最新的技术和技能。这包括将智能诊断工具的使用、车辆网络系统的管理以及新材料应用等领域纳入教学计划。随着汽车技术的演进,特别是在汽车电子化和网络连接方面,传统的维修技术教学已不足以满足行业需求,必须融入更多的软件技能和系统分析课程。此外,教育模式也正在从传统的理论教学转变为以项目为驱动的实践教学。在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参与到真实的工作情景模拟中,如故障诊断的模拟演练、修复实际故障车辆等,这些活动不仅提高了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也锻炼了他们的问题解决和决策能力。企业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也因技术进步而更加紧密,企业不仅提供技术支持和设备,还经常派遣技术人员参与课程设计和教学,确保教育内容的即时更新和实用性。通过这种合作,教育机构能够快速适应技术变革,提前预见行业趋势,及时调整教育策略,为学生提供与时俱进的教育资源,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和职业适应能力。

3.2 持续改进与政策支持

在“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持续改进与政策支持是确保教育与行业需求紧密对接的关键因素。政策制定者和教育机构需共同关注教育质量的提升和教育模式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支持主要表现在提供资金援助、税收优惠、技术升级支持等方面,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减轻教育机构在更新教学设施和技术时的经济负担,同时鼓励企业与教育机构的合作。例如,一些地区政府会为校企合作项目提供资金支持,确保教育内容和实训设备能够跟上技术发展的步伐。此外,持续改进还需要教育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的质量监控和反馈系统,通过定期的课程评估和毕业生跟踪调查来收集反馈信息,这些信息将用于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政策上,推动制定相关教育质量标准和认证体系,对教育活动进行规范,确保教育服务的质量和效果。这种政策和实践的结合不仅促进了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为教育改革提供了方向指导,帮助教育机构在准备学生进入高技能劳动市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4]。

4 结论

通过研究和实践,“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已证明其在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中的高效性和创新性。该模式通过深度校企合作,精确地定制课程内容和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就业竞争力。技术进步和政策支持为教育模式的持续改进提供了动力,确保教育质量与行业需求同步发展。持续的技术更新和政策引导对推动教育与行业界限的进一步融合,提高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起到了关键作用,为教育机构和企业创造了双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马建强,洪洋,解卫华.基于产教融合的双元制+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21(10):132-134.

[2]任春晖,黄珊珊.工匠精神融入高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以汽车机电维修订单班人才培养为例[J].陕西教育(高教),2019(01):52-54.

[3]陈静雅.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师资建设——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例[J].纳税,2018(18):226.

[4]颜伟华.高职院校汽车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内燃机与配件,2017(10):134-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