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问题链教学策略
2024-12-11刘亚娟
新一轮的课改正全面开展,对初中历史课堂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必须加快课堂创新步伐,在探究为主的课堂上合理设计问题链,用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用链将问题推向深处,拓宽学生的思考深度与广度。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与教学目标合理设计问题,以便帮助学生全面掌握新知,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就现实情况来看,部分教师未能把握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在设计时目标不明确、偏离重点、形式化严重等,导致问题链的质量不高、层次性不足。为改变现状,本文将详细分析初中历史问题链的设计原则,并从小组合作、创设情境、师生开放互动等方面入手探究问题链的设计策略,希望为打造初中历史高效课堂提供助力。
一、初中历史问题链的设计原则
(一)问题链的内涵
问题链是教师为实现既定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已掌握的知识、学习规律等,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系统性的教学问题。这些问题相互联系、层层递进,能够引导学生按照设定的思路深入思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升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
(二)问题链的设计原则
1.聚焦核心。核心是一堂课的重点知识,教师只有把握教材、掌握核心知识、理顺逻辑关系才能合理设计问题链,突出问题链的层次性。这个过程教师要精巧追问,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逐步掌握核心知识,形成历史思维。
2.根植情境。与其他学科相比历史具有遥远性的特点,年代久远的历史知识对学生来说抽象晦涩。情境能将这些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带领学生回到过去,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历史背景,掌握核心知识。因此教师必须合理创设历史情境,精心利用视频、图片、文字等丰富情境内容。
3.激趣启发。兴趣是学生持续性学习的前提,教师可以利用历史学科故事性的特征,精心设计问题,利用问题链引起学生兴趣。这要求教师结合学生的思考逻辑巧妙设疑,并将生活百态、历史专业知识与历史教学结合在一起提高问题的趣味性,进而引起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智慧。
4.开放创新。封闭的问题会固化学生的思维,而开放性的问题则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天地,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不能固化答案,要融汇多学科、多专业的知识,进一步启发学生思考。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激烈的思维碰撞中产生更多新颖创意。
二、初中历史问题链的设计问题
(一)问题链偏离重点
部分教师专业素养不足,难以把握问题链的设计重点,过于关注细枝末节的问题,导致学生难以在探究活动中获取知识,同时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例如,在“洋务运动”一课中,教师在解读洋务派代表、科普安庆内军械所、回顾詹天佑事迹这些方面设计过多的问题,未能精准把握教学重点。
(二)问题链目标不明确
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缺少全局意识,未能先设计目标,后跟随目标设计问题,而是采取走一步看一步的方法,提出的问题零散、随意、缺少逻辑性。例如,在“戊戌变法”一课中,教师并未明确目标是解析变法措施还是探究变法失败原因,导致设计的问题缺少逻辑,无法让学生明确问题链设计意图。
(三)问题链形式化
部分教师在设计问题链时常出现“对号入座、形式问答”的情况,学生只需阅读课文内容就可以回答问题,缺少质疑、独立思考的过程,出现变相填鸭的情况。例如,在“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一课中,教师从“两党合作的方式?新三民主义新在哪里?谁创办了什么学校?”这些方面入手提出问题。问题设计生硬刻板,形式化严重,难以发挥应有的教学价值。
三、初中历史问题链设计策略
(一)基于小组合作,设计问题链
基于以往的教学经验教师能够得知很多学生虽然对张骞有一定的印象,但不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念。因此要想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核心知识,就需要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问题链。在设计问题链时要以探究学习为主,尽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个过程可以引入小组合作法加强学生间的互动交流。
例如,在“丝绸之路”一课中,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链:为什么要将这条路命名为丝绸之路?张骞是谁?他有什么贡献?西域是现在的哪里?西行之路十分危险,张骞为什么要坚持前往?如果你是张骞,你愿意西行吗?有哪些力量在支持着张骞,使张骞坚持出使西域?两次出使西域的意义有什么不同?如何学习并传承张骞身上的精神?小组学生可以分工合作答题,绘制答题卡。
教师以张骞为切入口引导小组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掌握基础知识,同时帮助学生了解西域的具体位置,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并通过问题一步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张骞西行的政治背景与背后的故事,进而让学生学习张骞勇敢无畏、勇于承担的精神。这样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本堂课的知识要点,提升思维与历史解释能力,为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
(二)结合教材情境,设计问题链
由于历史事件的环境背景与学生的现实背景不同,再加上很多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不足,很难理解抽象的历史知识,因此教师必须结合教材内容,利用文字、图片以及影视资料创设情境,拉近历史和学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在情境中了解历史背景、感受历史魅力、理解历史知识。之后精心设计问题链就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深入探究核心知识。在创设情境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史书片段、截取一段纪录片、引入一篇作品或新闻报道等,这需要教师深入挖掘历史细节,广泛阅读,丰富知识储备,这样才能突破教材局限,创设较为真实的历史情境。
例如,在“丝绸之路”一课中,教师准备了2014年丝绸之路国际漫画大赛“抬轿人”的漫画。要求学生细致观察漫画之后思考并回答问题。教师询问学生:漫画上有四个人抬着轿子,轿子里有一只骆驼,你认为它的背上背了什么东西?这四名抬轿者的外貌肤色特征是什么?你认为哪种精神支持着他们一直前行呢?
在该漫画的引导下学生能够快速进入情境思考问题,学生会发现漫画中的四个轿夫肤色外貌都与中国人不同,进而了解到丝绸之路既进行了贸易文化交流,还进行了各民族间的友好交流、互助,并从漫画中了解到丝绸之路蕴含的合作、担当等优秀品质。这既降低了学生学习难度,又能够帮助学生理解丝绸之路的深远影响。
(三)角色模拟游戏,设计问题链
为帮助学生掌握丝绸之路的路线,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富商商贸”的角色模拟游戏,让学生重走丝绸之路完成商贸交易,学生需要自主做好丝绸之行规划。
例如,“丝绸之路”开通后出使西域的商人越来越多,西域各国的使节也回访长安。你作为一名富商想去西域做生意,你会选择什么交通工具?途中你会经过哪些重要的景点?在这些景点你会看到哪些自然风光?吃到哪种美食?你能够把什么商品传入西域?你要从西域带来哪些商品?在途中你会看到哪些外国商人?途中你遇到一名中国的文化使节,他会给西域人分享哪些知识?他会从西域各国学到哪些文化?
在问题链的引导下学生能够了解丝绸之路上会途径哪些国家,可以采购西域的胡萝卜、胡豆、天马等商品,将中国的皮货、丝绸、镜子等售往西域。看到西域乐器引入中国,进而得出“丝绸之路在加强东西方商贸与文化交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结论,明确丝绸之路是文化、经济的友好之路。
(四)师生开放互动,设计问题链
回顾历史事件,有很多历史人物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合理利用这些教学资源设计开放性问题链,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围绕问题多角度讨论,就能帮助学生深度掌握问题缘由。在解读这些问题时教师要与学生友好互动,尊重学生的不同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或小组辨析,提高历史课堂的活跃度。
例如,在“丝绸之路”一课上,教师结合学情为学生设置了一个“师生角色互换“课前小任务。要求学生自主绘制张骞通使西域的路线图,准备张骞西行路途相关的小故事。在讲解张骞通使西域相关知识时由学生担任教师角色分享各自绘制的路线图,选择一些有意愿的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路线图、分享旅途小故事。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展示的内容设计问题链。张骞在遇到不同民族的人时如何与他们交流?他握着的汉节象征着什么?如果你是张骞,被匈奴囚禁十余年你会怎么做?你认为他被匈奴囚禁十余年仍然不愿意放弃有意义吗?你想学习他的哪些精神?
学生可以发散思维,从多角度评价张骞的选择,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思维与表达能力,进一步了解张骞做出的牺牲,感受张骞的魅力,学习张骞不畏艰险的精神,继承张骞勇于担当的优秀品质。
(五)联系现实事件,设计问题链
历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现代社会存在诸多联系。历史是人文学科,在培养学生价值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在历史课堂上渗透新时期的价值观。这要求教师利用问题链将历史与现实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回顾过去联系现在,用历史思维思考现实问题。
例如,在“丝绸之路”一课上,教师为学生分享“鎏金铜蚕”与“黑石号”沉船。告诉学生虽然汉代已经结束,但那条丝绸之路的使命仍然没有中断。之后为学生展示“一带一路”的资料,直观表明“一带一路”给我国与其他国家带来的影响。此时教师可以询问学生:“鎏金蚕铜”与“黑石号”沉船记录了怎样的历史?见证了怎样的历史?对于古“丝绸之路”和今“一带一路”有怎样的看法?
学生回顾课本深入思考后,明确了这两件文物是陆上与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录者,连接了中外文明;它们见证了中国从古到今对文明交流互鉴的追求、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态度;同时直观地看到“一带一路”的好处,进而提升政治认同感。认识到“一带一路”是中国对历史传统的继承,是文明的演变。自己也要提升责任意识,自觉传递这种和平包容的精神。
在问题链的引导下教师能够将丝绸之路作为传承纽带将历史和现实连接在一起,帮助学生充分掌握核心知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
(六)拓展实践活动,设计问题链
新课结束后学生已经经历了质疑、思考、探究等历程,此时教师需要设计一个拓展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由知到做、由理论到现实,这样才能拓宽学生视野,升华学生情感。
例如,在“丝绸之路”一课上教师围绕“南海诸岛”的知识拓展设计一些问题引导学生实践探究。你能否为“海上陶瓷之路、海上香料之路”制作一个宣传方案?现在你是大运河申遗负责人,你认为可以提出哪些申遗理由?我国已经成为海洋强国,海上丝绸之路大有可为,你认为从哪些方面可以体现?
学生课后寻找资料回答这些问题,在探究问题时学生能够聚焦海上丝绸之路,了解陶瓷与香料相关的知识。学生能够从丝绸之路申遗过渡到关注大运河申遗,进而认识到申遗的意义,有利于培养家国情怀。学生能够关注海洋,从多个角度实践印证海上丝绸之路的可行性,进而拓展家国情怀。
四、总结
教师要想合理设计初中历史问题链,就要遵循聚焦核心、根植情境、激趣启发与开放创新的原则。做好课前准备,掌握核心知识,明确教学目标。坚持小组合作互动,围绕教材创设情境,加强师生开放,互动交流,联系现实世界等,将问题根植其中,突出问题链的层次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活跃思维,构建完善的知识结构,进而全面掌握初中历史知识。
(作者单位:陕西省宝鸡市太白县体育运动学校)
编辑:孙守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