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时代下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策略

2024-12-11刘宜锋

新课程·上旬 2024年32期

在信息化时代,丰富的信息资源如潮水般涌来,为初中语文阅读学习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然而,如何在这浩如烟海的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内容,如何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提升阅读学习的质量和效率,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在信息化时代肩负着更为重要的责任。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巧妙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一个充满活力和吸引力的阅读学习环境。教师还要充分挖掘信息技术的优势,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和思维能力,引领学生在阅读的海洋中畅游,从而提升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效率,让学生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能够更好地汲取知识的养分,茁壮成长。

一、多媒体辅助教学,助力阅读教与学

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巧妙利用多媒体资源能够为教学带来诸多积极作用。它可以将抽象的文字转化为生动形象的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种形式,使阅读内容更加直观、具体,有助于增强文章的趣味性,易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同时,多媒体资源丰富的表现力能够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阅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一)辅助课堂内容的讲解

多媒体资源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具有重要的辅助作用。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运用多媒体资源,为学生创设一个丰富多彩、生动有趣的阅读学习环境,营造鲜活的课堂氛围,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以九年级语文《岳阳楼记》为例,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辅助阅读教学。

1.导入环节

在导入环节,播放一段有关岳阳楼的视频,展示岳阳楼的壮丽景色和历史变迁,让学生对岳阳楼有一个直观的认识,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课文传授

在讲解课文时,教师通过图片展示洞庭湖的浩瀚无边,帮助学生理解文中“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通过多媒体播放配乐朗诵,让学生在优美的音乐中感受文章的韵律美和情感美,更深刻地体会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和高尚情操。

3.拓展思维

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与课文相关的拓展资料,如作者范仲淹的生平事迹、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历代文人对《岳阳楼记》的评价等,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再如《我的叔叔于勒》这篇课文,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帮助学生理解文中人物的复杂关系及背后金钱至上的社会现实,促使学生尊重人性,理解多元价值观,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1.切身感知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所揭示的社会现实,教师可以播放一段反映资本主义社会人情冷暖的电影片段来让学生切身感知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观念以及小资产阶级的生活困境与虚荣心态,还有社会阶层的固化与贫富差距,这些都导致人性极度复杂与扭曲。

2.视觉冲击

在分析人物形象时,展示文中相关人物的图片,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进行分析,使人物形象更加鲜明生动。

3.背景展示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当时法国社会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作者的创作意图。

(二)辅助阅读方法的学习

仅依靠课堂上教师的讲解传授学生阅读方法与技巧明显不足,所以需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阅读素材和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信息化工具可以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和互动平台,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进行阅读学习。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以九年级语文上册《故乡》为例,教师可以利用信息化工具引导学生学习阅读方法。

1.积累基础知识

(1)利用多媒体资源扩充词汇量:教师可通过多媒体展示《故乡》中的生字词、成语以及经典语句,并配以图片、音频或视频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例如,对于“萧索”一词,可展示一幅荒凉、萧条的乡村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其含义,从而丰富词汇储备。

(2)借助信息化工具学习语法知识: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或相关软件,学生可以学习句子的成分、结构和语法规则,并结合《故乡》中的具体句子进行分析练习。比如,分析“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西瓜”这个句子的语法结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的表达和作者的描述。

2.整体感知文本

(1)运用多媒体进行快速浏览引导:教师在课前可以制作一个关于《故乡》的微课,介绍作者鲁迅的生平,文章的写作背景、大致结构和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对课文有了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明确了阅读的重点和方向。

(2)借助思维导图理清思路:在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使用思维导图,将文章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主题思想等以图表的形式呈现出来。例如,以“故乡的变化”为中心主题,分支列出故乡的环境变化、人物变化以及“我”的情感变化等,从而清晰地把握文章的行文思路。

3.分析文本内容

(1)通过在线互动平台概括要点:教师在课堂上利用在线互动平台发布关于《故乡》各段落大意和文章主旨的概括问题,让学生在线作答并进行讨论交流。学生通过阅读文本、思考问题、组织语言并与同学互动,提高了概括要点的能力。

(2)利用视频资源分析人物形象:教师播放根据《故乡》改编的影视作品片段,让学生观察人物的言行举止、神态表情等,分析闰土、杨二嫂等人物的性格特点。例如,通过闰土叫“我”老爷的场景,体会他在封建礼教束缚下的麻木和卑微。

(3)结合电子文本理解词句含义:学生在电子设备上阅读《故乡》时,可以方便地利用电子词典查询文中不懂的词语,同时可以通过批注功能记录自己对重点词句含义的理解和思考。教师还可以利用在线教学平台,针对文中一些关键的词句,发布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语境进行深入理解和分析。

4.品味语言特色

(1)运用修辞分析软件赏析修辞手法:教师可推荐一些修辞分析软件,这样学生在阅读《故乡》时可以将文中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输入软件,获取详细的修辞分析和示例,从而更好地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和表达效果。例如,分析“圆规一面愤愤的回转身,一面絮絮的说,慢慢向外走,顺便将我母亲的一副手套塞在裤腰里,出去了”这句话中“圆规”这一比喻的妙处。

(2)借助多媒体资料分析写作手法: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关于对比、象征、伏笔等写作手法的讲解视频和示例,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写作手法的概念和作用,然后让学生在阅读《故乡》时自主寻找文中运用这些写作手法的地方,并进行分析和总结。比如,对比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的形象,体会作者通过这种对比所表达的对社会现实的批判和对人性的思考。

5.拓展阅读视野

(1)利用在线阅读平台进行广泛阅读:教师推荐一些适合初中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网站或在线阅读平台,如“中国知网中小学数字图书馆”“超星数字图书馆”等,学生可以在这些平台上搜索与《故乡》主题相关或作者鲁迅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例如,阅读鲁迅的《社戏》《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感受鲁迅作品的风格和思想内涵,拓宽阅读视野。

(2)开展比较阅读活动: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比较阅读,将《故乡》与其他描写故乡主题的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学生通过比较不同作品中故乡的特点、人物形象、情感表达以及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加深对故乡这一主题的理解和认识,同时提高阅读分析和鉴赏能力。

6.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1)制订个性化阅读计划:教师指导学生利用阅读计划制订软件,根据自己的阅读水平和兴趣爱好,制订个性化的阅读计划。例如,每周阅读一定数量的章节或文章,并设定具体的阅读时间和目标。学生可以通过软件的提醒功能,按时完成阅读任务,逐步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2)运用电子笔记工具勤做笔记:学生在阅读《故乡》及其他作品时,可以使用电子笔记工具,如“印象笔记”“有道云笔记”等,记录自己的阅读心得、疑问、思考和感悟等。同时,学生还可以将笔记进行分类整理,方便日后复习和查阅。通过勤做笔记,学生能够加深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和记忆,提高阅读效果。

信息化工具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便捷、个性化的阅读学习体验,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和技巧,提高语文阅读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但是信息技术毕竟只能作为阅读课堂的辅助工具,学生不能过度依赖信息技术,而忽视了对纸质书籍的阅读和思考。教师要引导学生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将其作为辅助阅读的工具,而不是替代传统阅读。

二、利用网络资源,引领学生自主阅读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资源为学生的自主阅读提供了丰富的可能性,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阅读。网络资源具有丰富性、多样性和便捷性等特点,这使得它在帮助学生自主阅读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丰富的资源能满足学生不同的阅读兴趣和需求,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阅读内容,从而激发阅读的内在动力。多样性则让学生接触到各种不同类型的文本,有利于拓宽阅读视野,培养多元的阅读思维。便捷性使学生能够随时随地获取所需资源,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方便他们自主安排阅读时间和进度。

例如,《出师表》一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阅读。首先,学生可以通过搜索引擎查找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资料,了解当时的政治局势、人物关系等,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诸葛亮写《出师表》的意图和情感。其次,学生可以观看相关的影视作品,直观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氛围和人物形象,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此外,网络上还有许多专家学者对《出师表》的解读和赏析文章,学生可以阅读这些文章,借鉴不同的观点和分析方法,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通过这些方式,学生能够深入学习《出师表》这篇课文,提高自主阅读的能力和效果。又如《沁园春·雪》,教师可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关于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毛泽东的生平事迹以及其他名家对该词的赏析等资料。学生通过自主查阅这些网络资源,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词中的意境、情感和艺术特色。同时,教师可以组织线上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收集到的有趣资料和对词的独特感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

利用网络资源培养学生自主阅读是个好策略,但是网络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学生在获取阅读资源时要学会筛选和辨别有用的信息。教师要加强对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导学生如何正确地搜索信息,评估信息的可靠性和价值,避免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

三、开展线上交流活动,激活阅读能力

线上阅读交流活动摆脱了传统课堂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学生能够依据自身情况灵活安排阅读和交流时间,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网络,就能参与其中,这种便捷性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线上平台汇聚了众多学生的独特见解和思考,每个学生都能从他人的分享中获取新的视角和启发,从而拓宽阅读视野,提升对文本的理解层次,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此外,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在群里的交流情况全面且及时地掌握学生的阅读进度、理解程度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而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阅读内容,全方位提升语文核心素养。

例如,课文《智取生辰纲》,教师可利用班级微信群组织线上交流。阅读前,教师发布相关资料,如《水浒传》的故事背景等。阅读后,学生在群里热烈讨论,有的分析吴用等人的智谋,有的探讨杨志失败的原因。在交流中,学生锻炼了语言表达,提升了逻辑思维,同时,对古典小说的情节设置、人物塑造等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提高了文学鉴赏能力,也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这样的线上交流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还能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又如《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借助QQ群组织线上阅读交流活动。阅读前,教师发布一些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资料以及当时的社会背景,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阅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随时在群里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思考。读完后,组织学生讨论“文中所批驳的观点及作者的论证思路”“如何看待当今社会中国人的自信”等话题。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有的从文章的逻辑结构进行分析,有的联系现实生活发表看法。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提升,能够更好地理解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同时增强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形成了爱国情怀。

但是,在线上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和情感交流。因为阅读不仅仅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更是一种情感体验和心灵交流的过程。所以教师要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鼓励学生在阅读中积极思考、感悟人生,同时要引导学生在互动交流中尊重他人的观点和感受,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人际交往能力。

四、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阅读精准评价

运用信息化工具进行阅读测评和数据分析,具有多方面的显著好处,且与初中语文教学紧密相连。它能实现对学生阅读情况全面、精准的评估,涵盖阅读速度、理解深度、知识运用等多个维度。首先,数据分析可使教师清晰了解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整体水平,为因材施教提供有力支持。其次,数据分析能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问题所在,便于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过程。最后,数据分析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让他们更直观地看到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这与初中语文教学目标高度契合,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为其未来的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如《我的叔叔于勒》,教师可运用信息化阅读测评工具,检测学生对小说情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等方面的理解程度。通过数据分析,教师发现学生在人物性格分析上存在普遍不足,便可针对性地设计教学活动,如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等。同时,教师还可根据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答题时间,调整作业布置和课堂教学节奏,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阅读环境中不断提升。这种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阅读学习情况,为后续的教学提供参考依据。又如《敬业与乐业》一文,教师运用信息化测评工具,布置关于文章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的相关测试题,通过对测评数据的分析,了解学生对议论文知识的掌握情况。如果发现大部分学生在区分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方面存在困难,教师可以在后续教学中着重讲解,并通过在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议论文实例进行分析练习,帮助学生巩固这一知识点。

综上所述,信息化时代为初中语文阅读学习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优势,探索适合初中语文阅读学习的有效策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不过,信息技术只是一种辅助手段,它无法取代学生自己的阅读和思考,所以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不断摸索创新,把信息技术和传统阅读教学完美融合,让初中语文阅读在信息化时代展现出新的魅力,助力学生更好地学习与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和平中学)

编辑: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