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掌握大单元教学方法,赋能初中思政课堂

2024-12-11贾得荣

新课程·上旬 2024年32期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旨在培育初中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了更好地实现教育目标,教师需要掌握大单元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科的核心知识,理解与之相关的思想方法,提高人文素养和实践精神,促进学生形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健康成长。

一、大单元教学方法的基本原理

简单说:从旧知走向新知,再走向未来。

具体说:理解学习核心知识→利用核心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实现三个目标:

1.完成新知构建(属于知识输入,初级目标)

2.培养迁移创新能力(属于知识输出,高级目标)

3.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属于新知生成,最终目标)

二、大单元教学方法的含义和意义

大单元教学是一个在宏大的框架内设计教学内容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其核心是通过理解核心知识,并运用核心知识解决真实问题。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培育核心素养。

掌握大单元教学方法旨在更好地落实素质教育,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三、大单元教学的设计思路

大单元教学通常将一个大的主题或者任务,拆分成多个较小的单元,然后调动各种教学资源,通过组织和整合相关知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它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整体性,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结合,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大单元教学通常会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跨度较大;需要将多个单元的知识进行组织和整合,教学难度较大。这不但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且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学生的学习能力都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四、大单元教学的实施过程

★课题:“增强生命的韧性”

★课题说明

“增强生命的韧性”是“珍视生命”这一课第二框的内容,有助于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旨在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提高学生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涵养的核心素养

重点培育学生健全的人格,旨在促使他们正确认识自1e28ef2b11aea70e28d5364ac224ffdf3f46e5cc2b66ca0ed0afa79e96de3462己、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合作,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提高适应社会、应对挫折的能力。

★课题设计思路

2022年版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要求学生能够正确面对挫折,养成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为达成涵养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本课围绕“挫折”,设计了“寻找挫折、认识挫折、面对挫折和积极应对”四个学习任务,开展教学活动。

★课题的实施

(一)课题引入——时政播报

北京时间2024年8月6日14时4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运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千帆极轨0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教师:同学们,我国新一代航天人,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不畏艰难险阻,勇攀科技高峰,让中国人探索太空的脚步迈得更稳、更远。我国的航天人是用生命征服浩瀚的宇宙太空!生命为什么会有如此惊人的韧性?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生命的韧性”这一框内容。

(二)走进任务

任务1:寻找挫折:生活中,你遇到过哪些挫折?

任务2:认识挫折:谈谈你对挫折的认识。

任务3:面对挫折:列举面对挫折的可行做法。

任务4:积极应对:如何发掘生命的力量?

(三)完成任务

第一小组任务展示:

寻找挫折——生活处处有挫折

事例1:凿壁借光的匡衡

少年匡衡,生于汉朝,勤奋好学。但因为家里很穷,买不起蜡烛,天一黑,就无法看书了。他的邻居富有,晚上蜡烛把屋子照得很亮。他想晚上到邻居家看书,可邻居瞧不起他,还挖苦他。于是,他就悄悄地在墙上凿了个小洞,借着从这个小洞中透过来的微弱烛光,专心地看书。由于他读了许多书,最后成为西汉时期有名的学者,在汉元帝时期,还当上了丞相。

事例2:克服困难方成功的邻居李大哥

李大哥是我的一位邻居,今年才大学毕业,在寻找工作的过程中,就有了无数次面试失败和被拒绝的经历。然而,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而是积极地反思自己的不足,并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经过不断地尝试和坚持,他终于找到了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只要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迎来成功。

事例3:天空的立法者开普勒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一出生就多灾多难。他是早产儿,后来,小小年纪天花又把他变成了麻子,猩红热又让他视力软弱,但他凭着顽强的意志发奋读书。因为父亲的债务,他又失去了读书的机会。但他喜欢天文学,于是就自学天文学。他的一生经历了多病、良师去世、妻子去世等一连串的打击。但他把一切不幸都化作推动自己前进的动力,以惊人的毅力,终于在59岁时发现了天体运行的三大定律,摘取了科学的桂冠,成为“天空的立法者”。

事例4: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贝多芬出生在德国波恩,家境清贫,一生中,经历过贫困、疾病、失意、孤独等种种磨难,其中,最大的磨难是耳聋给他带来的痛苦。他九部交响曲的后七部,都是在失聪的情况下完成的,其中的第三、第五、第六和第九部交响曲,被认为是永恒的杰作。

教师点拨:

生活的道路总不平坦,我们难免会遭遇这样或那样的挫折。虽然挫折或大或小,性质不同,但遭遇挫折总是不可避免。生活处处有挫折。

(设计意图:通过“寻找挫折”活动,引导学生由感性走向理性,形成“人生遭遇挫折是不可避免的,生活处处有挫折”的思想观点。)

第二小组任务展示:

认识挫折——挫折是把双刃剑

学生:虽然我们遭遇的挫折不同,但是在遭遇挫折时,我们的感受却是相近的,一般会出现焦虑、难过、愤怒、伤心等负面情绪,这些都是正常的反应。

学生:遭遇挫折,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情绪。长期沉浸于负面情绪中,我们就会变得意志消沉,甚至会做出一些不合适的行为。这是挫折带来的消极作用,我们需要及时调整负面情绪,避免挫折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

学生:挫折不仅会带来消极作用,还会给我们带来积极作用。例如,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孔子失意写成《春秋》,屈原流放完成《离骚》,曹雪芹家族败落写成《红楼梦》,这些都是激人奋进的故事。

学生: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人生有顺境,也有逆境,挫折是我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得意时,它会使我们更加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失意时,它会磨砺我们的意志,让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对弱者来说,挫折是绊脚石,让人停滞不前;对强者而言,挫折就是垫脚石,能让人站得更高,走得更远。

教师点拨:

虽然我们会遭遇挫折,但面对挫折的态度不同,给我们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同的。遇到挫折积极面对,会给我们带来正面情绪,容易激发出我们生命的正能量,促使我们勇往直前;遇到挫折消极应对,会给我们带来负面情绪,让我们变得意志消沉,甚至会做出一些不合适的行为。

(设计意图:创设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境,通过“认识挫折”活动,帮助学生认识挫折的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形成“挫折是把双刃剑”的思想观点;通过引入激人奋进的中国故事,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化。)

第三小组任务展示:

战胜挫折——认识和态度是关键

出示材料:

我国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中学毕业后,因交不起学费被迫失学,只能一边干活,一边自学。又因为一场疾病,19岁的他双腿残疾。在近乎绝望的时候,他想起了身残志坚的孙膑。“古人尚能身残志不残,我要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于是,他与命运顽强抗争。1930年,他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学术论文惊动了清华大学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熊教授很赏识他,聘请他当自己的助理员。在熊教授的悉心指导下,他很快就成为一位年轻的数学家。

材料解读:因为疾病双腿残疾,构成了挫折的外部条件。他认识到可以“用健全的头脑,代替不健全的双腿”。这是他对挫折的认知。与命运抗争,自学成才,这是他面对挫折的反应和积极的行为表现。挫折就是由挫折情境、挫折认知、挫折反应三个要素构成的。

学生:面对同样的挫折,不同的人会产生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生活中,面对不同的挫折,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情绪感受和行为反应;甚至是同一个人,在生命的不同时期,对挫折也会产生不同的感受和行为反应。

教师点拨:

挫折是由“情境、认知、反应”三个要素构成。要战胜挫折,我们既要对挫折有一个正确认识,又要对挫折有一个正确的态度。认知不同,态度不同,面对挫折的结果必然不同。要战胜挫折,对挫折的认知和态度很关键。

(设计意图:创设小组合作学习情境,通过“面对挫折”活动,帮助学生在剖析事例的过程中认识挫折的三个要素,理解正视挫折的关键所在,提升正确面对挫折的能力。)

第四小组任务展示:

积极应对——发掘生命的力量

面对挫折,如何应对呢?

学生:华罗庚因为贫困失学,又因为疾病双腿残疾,但他坚信自己有着健全的大脑,于是他及时调整自己,正确对待挫折;圆梦路上,他在《科学》杂志发表学术论文,获得了熊教授的赏识,这是他借助外力,积极寻求他人帮助;面对接踵而来的一个个挫折,他逆境而上,积极应对,用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不断发掘生命的力量,增强生命的韧性。

学生:生活中,增强生命韧性的方法还有很多,如遇到挫折,我们可以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增强自信心;可以欣赏自己获得继续前进的力量;可以培养自己的幽默感,消除负面情绪的不良影响;可以培养自己某方面的兴趣;可以和信得过的人谈谈,获得他人的帮助;考虑接受最坏的结果,降低预期;可以乐观地面对挫折;等等。

教师点拨:

遇到挫折,我们需要积极应对,用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才能发掘生命的潜能,增强生命的韧性。例如,关心帮助他人,培养兴趣爱好,请求他人帮助,乐观幽默生活,欣赏悦纳自己,等等。

(设计意图:创设小组合作的学习情境,通过“积极应对”活动,达成应对挫折方法的理解和迁移,增强学生对生命韧性的认知。)

(四)内容升华

战胜挫折,方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各位同学,请运用本节课的知识,列举一个自己生活中的挫折,并仔细分析原因,找出战胜挫折的最好办法,成为更好的自己。

教师挑选几位学生,当堂展示,给予评价。

(设计意图:通过“战胜挫折”活动,回归现实生活,引导学生亲历“自我界定挫折—分析挫折原因—思考理性应对”的探究过程,实现知识巩固基础上的能力迁移,在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增强责任意识,培养应对挫折的勇气。)

(五)教师寄语

人的生命既有长度又有宽度,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韧性的。只有经历了生活的风雨,才会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有力量;只有不懈奋斗、开拓进取才会让我们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奋斗是青春最靓丽的底色,但奋斗的道路绝不会一帆风顺。强者,就是直面挫折,在挫折中不断奋起,让青春在磨砺中出彩!

同学们,为奋斗的青春加油!

(设计意图:教师寄语“以情唤情”,传递道德与法治课应有的温度,体现课程的人文性;“以智启智”,升华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增强责任意识和担当意识。)

(六)课后检测

○基础知识部分

1.毛泽东主席曾经说:在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想不经过艰难曲折,不付出极大努力,总是一帆风顺,容易得到成功,这种想法,只是幻想。张海迪曾经说:在人生的道路上,谁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就看你能不能战胜它。战胜了,你就是英雄,就是生活的强者。这两位名人的话告诉我们( )

A.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挫折

B.生活中,不如意的事占大多数

C.人生的挫折是由天灾人祸引起的

D.生活中,我们要尽量避免挫折

2.“孝老爱亲”的兰州好人“最美婶娘”魏玉梅经常说:日子再难也得过,过一天孩子就大一天,总会有出头的那一天!这启发我们在生活中要( )

A.理解他人 B.直面挫折

C.平等待人 D.张扬个性

3.如果我们把生活中的挫折看作是自己生命成长的一部分,那么( )

①当我们处于顺境时,挫折会使我们更清醒,避免盲目乐观,精神懈怠;②当我们遭遇逆境时,挫折会使我们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经验;③遇到挫折只有利而没有弊;④遇到挫折只有弊而没有利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

4.2015年10月5日,因为发现青蒿素,屠呦呦获得了该年度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实现了中国人在自然科学领域诺贝尔奖零的突破。她带领科研团队翻阅上百份中国古代医学典籍,从2000多个抗疟药方中精选了640个药方,并逐一排查实验。在经历了190次失败,筛选了300余种中草药后,终于发现青蒿素对疟疾有良好的治疗作用。临床阶段,她又亲身试药,证实了青蒿素抗疟疗效的安全可靠性。这说明( )

A.生活中,挫折必不可少,而且越多越好

B.生活中,挫折总能磨炼人的意志,给人前进的动力

C.导致挫折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

D.我们要在挫折中迎难而上,寻找克服挫折的良策

○能力提升部分(主要是材料分析题)

评析“再苦不能苦孩子”,这个社会流行的观点。

○核心素养部分(社会热点解读)

请撰写有关增强生命韧性的小论文。

(七)教学反思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但能够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挫折,还能战胜挫折,增强生命的韧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研读教材,理清教材中讲述的问题,从而使学生较好地认识挫折,积极面对、战胜挫折,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不足之处有三:第一,受学习能力的影响,学生不能迅速地阅读教材,理清相关问题,并给予准确表达。问题在于教学设计在某些方面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第二,有些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合作学习。对此只有进一步优化教学设计,创设更好的合作学习模式加以解决。第三,有些学生不能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对此则需要多多鼓励,并不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这是一项艰巨而伟大的工程。教师只有不断地反思教育教学实践,运用大单元教学的方法,赋能思政课堂,才能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单位:兰州市第十六中学)

编辑: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