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媒体“音乐+”创意园区融合发展模式探析

2024-12-10周颖

传媒 2024年24期

摘要:媒体融合不仅是内容、形式和渠道层面的融合,还有产业链整合和新业态布局等层面的融合。近年来,广州、成都等城市的地方媒体在深度融合的背景下,以“音乐+”为思路,以产业园为载体,积极打破产业之间的边界,寻求全新的跨界融合发展路径。通过音乐元素与国潮、动漫、科技等元素的融合,音乐产业与文体旅等产业的融合,拓宽了媒体深度融合的思路,强化了地方经济增长的动能。

关键词:地方媒体 音乐创意园 媒体融合

近年来,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地方媒体积极探索媒介形态的融合、内容创作的融合、传播渠道的融合乃至体制机制的融合,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在此基础上,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地方媒体进一步布局媒体产业园区,将本区域优秀的媒体组织、人才和资源整合起来发挥集聚效应、打造规模经济。如何借助区位优势和独特资源打造差异化的媒体产业园区功能定位,成为地方媒体在园区建设过程中不得不思考的一个现实问题。聚焦于某一特定垂直领域并持续做深做精成为很多媒体产业园区的重要选择。在这方面,广州、成都等城市的地方媒体产业园深耕音乐领域,打造“音乐+”新样态,并以音乐为支点撬动区域文旅发展,不但创造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且提升了城市的软实力。

一、地方媒体整合资源,打造差异化音乐产业园

媒体是音乐文化传播的重要承载、核心渠道和关键手段。尤其是随着媒体深度融合的快速发展,音乐文化的传播速度和广度都得到了极大的增强。《中国数字音乐产业报告(2023)》数据显示,我国数字音乐的用户总体规模已经达到9亿,市场总体规模已经达到1907.5亿,而且还存在较大的增长潜力。面对这样一个前景无限的新兴领域,地方媒体凭借自身在音乐文化传播方面积累多年而形成的权威性和影响力,进军音乐领域、布局音乐产业园区、开发全新的“音乐+”内容和传播样态,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不同类型的地方媒体,因其自身在人财物力等诸多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其打造的音乐园区也各具特色。梳理当前较为典型的音乐园区案例及其模式,能够为其他地方媒体提供一定参考。

1.广电媒体音乐园区。广电机构打造音乐产业园区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方面,广播电视媒体使得音乐文化触达到了最广泛的受众群体,形成了强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它还在过去的数十年间积累了丰富的歌手、版权、素材以及合作伙伴资源,这些都有助于音乐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具体到广东广播电视台和广州城投集团联手打造的“广电城投686创意园”来看,该园区进一步明确构建全新的“音乐+4K/8K+5G”超高清视频制作基地、音乐新媒体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并着力于探索差异化的“音乐+”跨界融合发展模式,而这一定位与广东广播电视台自身的优势密切相关。686创意园坐落于广州市人民北路686号即广东电台原址,广东电台则是广东流行音乐发展繁荣的重要助推力量。旗下的“音乐之声”频道更是音乐领域起步较早的专业电台,中国第一个华语原创音乐排行榜《音乐先锋榜》及其与多台联合推出的《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不但推动了国产原创音乐的发展繁荣,也为广大听众带来了高品质的听觉盛宴。广东卫视所打造的具有岭南特色文化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国乐大典》和《流淌的歌声》等,都是让电视观众印象深刻的音乐类品牌节目。可以说,广东广播电视台自带的音乐基因及在广东地区营造的浓厚的音乐创作氛围在带动686创意园发展的同时,也将会大力推动广东广电产业的转型升级,二者之间的深度融合将会产生更强的联动效应。

2.报业媒体音乐园区。不同于广电机构,报业集团与音乐产业之间的距离貌似相对较远,但事实上其所面临媒体融合转型发展的挑战更早,压力也更大,因此那些具有资源优势、创新能力和前瞻思维的报业集团早早开启了产业园区的探索之路,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便是其中之一。羊城晚报报业集团于1999年收购了广州化学纤维厂并于2007年完成了对旧厂房的改造工作,形成了全新的羊城创意产业园。经过十几年的持续投入和不断发展,羊城创意产业园不但形成了“一园多区”(即在广州的增城、越秀、荔湾、南沙等市区和英德、佛山等城市拥有多个分园或园区)的发展格局,而且先后被认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广东国家音乐创意产业基地和全国版权示范园区(基地)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广泛的影响。虽然音乐产业不是羊城创意产业园的全部,但却是其三大核心布局板块的重中之重,园区中除了羊城晚报报业中心之外,最主要的几家公司包括酷狗音乐、荔枝FM、滚石中央车站和网易CC直播等的主营业务都与音乐密切相关。与此同时,园区的互联网音乐板块与游戏动漫板块、文化创意板块相互助力、相互成就,形成了良好的协同创新效应。2016年,羊城创意产业园还专门围绕园区内上述几家音乐公司的发展需求启动了园区配套设施“音乐园林”的建设,为园区内的中小型演出及企业员工休闲娱乐提供了更加充足的场地,从而进一步塑造和提升了园区内的音乐文化氛围。

3.传媒集团音乐园区。与羊城创意产业园相类似,成都传媒集团2011年推出的成都东区音乐公园(后更名为东郊记忆)同样是建立在对工业遗产改造基础之上的。2009年5月,成都传媒集团与中国移动集团四川公司签订《关于“中国移动无线音乐基地”入驻“成都东区”的合作协议》。2011年,园区正式开园运营。2019年,园区重新调整定位,在音乐产业基础上构架全新的艺术、综艺、创意、青年四大时尚产业秀场集群,东郊记忆这一“天府时尚秀场”更好地将音乐与潮流、年轻、活力等标签进行了更巧妙的勾连,形成了独具成都特色的城市名片。

二、多元要素深度融合,探索“音乐+”新样态

在媒体深度融合时代,媒体产业园区的运营也需要打破过去的线性思维和单一定位,并尝试运用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给自身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探索新的契机。地方媒体打造的音乐创意产业园区如何将相对较为垂直和聚焦的音乐元素与更受广大网络用户和青年人群喜爱的其他多样化要素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全新的文化样态或内容形态,是其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1.音乐与国潮融合,激发传统文化活力。中华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随着近年来文化自信的快速提升和国风国潮的逐渐回暖,年轻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也日益增强。音乐元素与国潮元素进行巧妙结合,不但能够激活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的感染力,还能增强音乐活动的文化属性和人文厚度。例如,686创意园2023年10月举办的海丝文化节以“帆起南越 丝语千年”为主题,以音乐为主线串联起了海上丝绸之路合作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文化,并在此过程中将竹笛、钢琴和萨克斯等中西方传统乐器和现代乐器进行了有机交融,将《青玉案·元夕》《小重山》等传统诗词进行了音乐化的演绎,向中外观众展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独特风格和深厚底蕴。又如,东郊记忆于2024年11月举办的天府非遗“八个一”推广活动,将音乐元素与非遗元素进行了有效的融合,将不同风格、不同题材的音乐作品巧妙融入30余项传统演艺类、技艺类和美食类非遗项目的展示、呈现和互动场景之中,为广大市民打造了一场可听、可看、可玩、可买的非遗集会。地方媒体在打造创意园区的过程中,充分认识到了音乐和国潮等元素与青年群体之间的天然亲近感,通过将二者完美融合激发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创新活力。

2.音乐与科技融合,数字技术赋能创新。音乐艺术与科学技术的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一种新兴的艺术形式,也是音乐跨界发展的有效手段。尤其是在数字化、数据化和智能化技术快速发展的当下,这两个在过去看似相对独立的领域呈现出越来越明显的融合趋势,不但丰富了新技术的应用场景,而且使得当前的音乐作品越来越符合数智时代网络用户的审美标准和消费习惯,提升了音乐传播的个性化和智能化水平,赋予音乐文化一种全新的技术旨趣和深层意义。地方媒体的创意产业园区由于同时聚集了大量的音乐创意机构和科技创新企业,更加有利于音乐与科技的融合发展。例如,坐落于羊城创意产业园区的酷狗音乐广州总部,兼具音乐版权分发与移动互联网传播等属性,该企业近年来着力将AI技术引入音乐产业链的创新过程,通过数智赋能的方式激活平台所拥有的1.5亿多海量正版音乐曲库,借助新技术打造了集“听(音乐)、看(直播)、唱(K歌)”等多重功能于一体的全新数字音乐产业链和“音乐+”生态圈。又如,每年一度的东郊记忆音乐节同样高度重视科技赋能的价值,观众可以在音乐节现场以最直观的方式体验到虚拟现实音乐会和智能音乐创作工具为音乐领域所带来的全新可能性。穿插在音乐节活动过程中举办的科技论坛、讲座、研讨会则为广大音乐爱好者深度讲解音乐科技的未来发展机遇。

3.音乐与动漫融合,时尚跨界潮流破圈。音乐是一种抽象艺术,动漫则相对具体、直观和可视化。二者之间的结合,不但能够借助优美悦耳的音乐特质烘托动漫活动的氛围、塑造动漫人物的性格、联动广大用户的情感,还能拓宽音乐文化与年轻人群的互动渠道、丰富音乐作品的适用场景。地方媒体打造创意产业园的过程中亦可积极探索音乐与动漫的结合点,搭建二者之间的合作桥梁,孵化更符合亚文化群体二次元审美需求的“音乐+动漫”内容新形态和经济新业态,从而实现潮流文化的破壁、破圈。例如,羊城创意产业园的重点板块在音乐之外还有游戏动漫,入驻园区的有包括天闻角川、陆霸动漫、爆米花动画等在内的数十家动漫企业,这些企业无论在区位方面还是在业务合作方面,都与园区内的互联网音乐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园区也积极促成不同业务板块之间的产业链协同创新。此外,2023年12月,羊城创意产业园推出的“寻YANG记”穿越游园活动,更是有效地将备受年轻人群喜爱的露天动漫音乐节、二次元秀、COSPLAY巡街和独具区域特色的粤剧音乐表演、流行音乐表演等形式进行了跨界混搭,用别开生面的夜间经济掀起了音乐与动漫深度融合的热潮。又如,广电城投686创意园则在2023年2月推出了开年第一场“萤火虫音乐动漫夜”,打造了一场兼具音乐、动漫与国风特质的视听盛宴。

三、以音乐为媒带动文旅,强化区域经济增长动能

近年来,随着媒体融合向纵深方向发展,地方媒体大多已经完成了内容、渠道和部门等层面的融合,并开始打破传统的媒介思维,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园区为平台,探索媒体产业与更多相关产业的融合,并在这个过程中创造了大量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和新增长点。

1.以音乐为连接,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媒体深度融合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打破媒体产品或产业与更多领域之间的壁垒,促使它们相加与相融。在这个过程中,音乐元素是一种更具特性的连接器,以音乐为媒能够整合更加广泛且多元化的用户人群,并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地方媒体及其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的优势,助力地方媒体的融合转型。例如,686创意园依托广东广播电视台互联网电视终端、移动应用终端、传统电视终端、广播电视传输渠道等业务资源的优势,再结合广东城投集团的资金支持,与当地的名企、名家、名人等联合打造了多种类型的音乐视频内容,并以这些音乐内容和686园区为连接器,拓宽了广东广电在短视频、微电影、网剧等方面的布局,有助于园区打造优质的IP产业链,提升园区的音乐视频内容生产能力。

2.以文旅为抓手,联动线上线下需求。越来越多地方媒体打造的产业园区、创意园区都是建立在对本区域工业遗址改造基础之上的,这就意味着这些园区不仅具备了媒体领域的时尚、传播与消费属性,还具备城市在特定发展阶段的工业、历史与文化调性,从而使得园区在单一的企业孵化和产业集聚功能之外,同时具备了更加鲜明的文旅打卡和商业消费功能。例如,东郊记忆在借助多样化组合拳完成定位转型后,凭借其独具特色的差异化场景和调性吸引了全国各地的游客。成都传媒集团官方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10月7日,东郊记忆园区当年接待游客超过1300万人次,举办各种文化旅游活动超过851场次。截至2024年11月,抖音平台“东郊记忆”话题相关视频播放量超过3.4亿,微博话题“东郊记忆”阅读量超过2757万,讨论量超过2.5万。这些线上线下的流量,都能够转化为助力区域发展的动力。

3.以产业为支点,撬动区域经济增长。产业园区的核心是产业,地方媒体打造的产业园区也不例外。只有产业的兴旺和企业的发展才能为园区带来持续的现金流,反哺园区的进一步建设,促进地方经济的良性增长。例如,羊城创意产业园除了互联网音乐产业之外,还大力布局数字出版、互动娱乐、影音视听等产业;入驻其园区的还有洋葱集团、百度小度、滚石中央车站、贪玩游戏、无忧传媒等超190家国内知名的大中型创新企业,形成了影响巨大的数字产业企业集群。羊城晚报旗下新媒体账号羊城派的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23年,羊城创意产业园的总产值翻了40余倍,从最初的7亿元猛增至逾300亿元,促进了当地的就业和税收增长。

四、结语

以音乐为媒,地方媒体在建设创意产业园区的过程中积极打造“音乐+”新业态,整合资源集聚产业,并在此基础上将音乐元素与国潮、动漫和科技等要素相融合,将传媒产业、音乐产业与文化、体育、旅游等产业相融合,推出了一大批兼具商业消费和文化休闲功能的新产品、新场景和新空间,有力地为媒体深度融合写下了新注解。广电城投686创意园、羊城创意产业园、成都传媒集团东郊记忆园区的发展思路,也为地方媒体在深度融合转型发展过程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启发。

(作者系肇庆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任淑月.地方音乐产业与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分析[J].艺术品鉴,2024(18).

[2]胡毓.音乐与科技融合背景下音乐表达的创新模式分析[J].当代音乐,2024(10).

【编辑:陈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