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思政 新探索 新融合

2024-12-10裴小鹏

传媒 2024年24期

全媒体技术作为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产物,催生了全新的信息传播手段。在此背景下,作为知识传播与思想引领的重要阵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探索如何利用全媒体技术赋能思政教育,对于创新教育模式、提升教育质量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由周倩等人所著的《全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探索》是一本专注于研究全媒体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思政教育创新的重要著作。本书深刻洞察了当前教育环境的变革,特别分析了全媒体技术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深远影响。

全媒体技术的概念特点及教育应用价值。通过本书第一章内容我们可知,全媒体技术是指融合了多种媒介形态和多种传播渠道,如传统媒体、新媒体、社交媒体等的综合性信息传播技术。它实现了信息的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传播。其关键特性包括交互性、即时性、个性化、多媒体化等。这些特性使得全媒体技术在教育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例如,交互性可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即时性可以确保信息的及时更新和传递,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个性化可以根据学生的个性、学习需求和兴趣提供定制化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多媒体化则可以丰富教学的手段和方式,通过信息整合加深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认识,使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需求及与全媒体的融合。本书对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全媒体在思政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当前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主要采取课堂教学、专题讲座、实践活动等传统模式,这些模式可能存在着一些不足。例如,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度并不高;专题讲座和实践活动虽然能够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和感性认识,但往往缺乏系统性和连贯性。此外,传统思政教育模式在内容更新、形式创新等方面也存在不足。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学生对思政教育也提出了新的期待和需求。学生希望思政教育能够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也希望思政教育能够采用更加新颖、生动的教学形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路径。本书用了大量篇幅重点探究了全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模式创新路径,可归纳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利用全媒体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创新。首先,通过制作系列微课视频,将复杂的思政理论知识分解为易于理解的知识点,并在视频中穿插实际案例e380597d4d52a838d41523fa541e17aa,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例如,在讲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结合社会热点制作短视频来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讨论。其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建虚拟思政课堂,使学生能够在虚拟环境中亲身体验历史事件和社会现象,加深对思政知识的理解。

二是运用全媒体构建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高校可以通过创建校园思政网络平台,发布思政新闻、理论文章,开设在线互动专栏,鼓励学生就思政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此外,还可利用校园广播、电子显示屏等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形成功能互补,共同营造浓厚的思政教育氛围。

三是发挥社交媒体平台作用,拓展互动空间。高校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拓展思政教育的互动空间。在微博上开设官方账号,定期发布思政教育各种内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通过发起话题讨论、投票活动等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思想政治相关话题的讨论,增强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是基于全媒体时代发展的社会实践教育。全媒体时代的发展为高校思政教育提供了丰富的社会实践教育机遇。首先,与媒体机构合作举办思政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组织学生参与新闻报道、节目制作等活动,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素养。其次,利用全媒体技术开展远程社会实践教育。例如,通过视频会议,组织学生与偏远地区学校的师生进行互动交流,使学生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和社会现状,拓宽他们的视野。另外,可借助虚拟现实技术模拟社会实践场景,让学生在安全环境中体验社会角色,深化对社会责任和职业道德的理解。

(作者单位 南昌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本文系江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研究专项“法治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化建设研究”(项目编号:SZ212003)的研究成果。

【编辑:李栋】